秋霽 宋·史達(dá)祖 江水蒼蒼,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 廢閣先涼,古簾空暮,雁程最嫌風(fēng)力。 故園信息,愛渠入眼南山碧。 念上國,誰是、膾鱸江漢未歸客。 還又歲晚、瘦骨臨風(fēng), 夜聞秋聲,吹動岑寂。 露蛩悲、青燈冷屋,翻書愁上鬢毛白。 年少俊游渾斷得, 但可憐處,無奈苒苒魂驚, 采香南浦,剪梅煙驛。 韓侂胄掌權(quán)后,決定北伐,于開僖元年(1205年)開始,然而宋軍中已出現(xiàn)奸細(xì),軍事布置不足,導(dǎo)致北伐失敗。 開僖三年(1207年),韓侂胄被刺殺身亡,他也受到牽連,得到抄家流放的命運。 被臉上刺字,流放到江漢之地。這支慢詞大約作于嘉定五年(1212年)的深秋。 大致譯文: 江水遼闊,我望著那疲憊的柳樹和憂愁的荷花,它們與我一同感受著秋天的蕭瑟。 破破爛爛的樓閣率先迎來了涼意,陳舊的簾幕遮擋不住長空的暮色朦朧,而南飛的雁群最厭惡那強勁的風(fēng)力。 我在這異鄉(xiāng)中期盼著來自故園的消息,那映入眼簾的南山碧色令我如此懷念。 我思念著遠(yuǎn)方的京城,想知道誰是那個因思念家鄉(xiāng)的鱸魚美味而未能歸去的游子。 秋天的風(fēng)是肅殺的,秋去冬來,又是一年,我瘦弱的身軀在風(fēng)中顫抖,夜晚聽到的秋聲讓我冷清又孤寂。 夜露中的蟋蟀發(fā)出悲鳴,青燈下冷清的屋子里,我翻閱著書卷,愁緒爬上了我的雙鬢,將它染成了白色。 年輕時那些英俊的友人如今已全無音訊。 最令人感到可憐的是,我那漸漸消逝的魂魄還在送別,在南浦采香、在煙霧繚繞的驛站剪梅,目送你們離開。 大致賞析: “江水蒼蒼,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開篇即以江水的遼闊和凋零的植物描繪出一幅秋日的蕭瑟圖,也反映出詞人內(nèi)心的孤寂與憂愁。 “廢閣先涼,古簾空暮,雁程最嫌風(fēng)力”,廢棄的樓閣,陳舊的簾幕,表示此地破敗、荒涼,卻是詞人的棲身之地。 遷徙的大雁又有惡風(fēng)的阻擋,隱喻了詞人自身命運的無奈。 “故園信息,愛渠入眼南山碧”這句,渠是你的意思。入眼即看上。流放他鄉(xiāng)何時才能回到故鄉(xiāng)呢? “念上國,誰是、膾鱸江漢未歸客”,思念故都汴京,詞人用典故表明自己的心意。
“還又歲晚,瘦骨臨風(fēng),夜聞秋聲,吹動岑寂”,來到了江漢好幾年,思念與日俱增,卻不能離開,在一年又一年的歲晚中,憔悴,枯萎,悲哀。 “露蛩悲、青燈冷屋,翻書愁上鬢毛白”,聽見蟋蟀悲鳴、入目是孤燈空房,詞人深夜無心讀書,只感到凄涼和無奈,以及對年華老去的哀愁。 “年少俊游渾斷得,但可憐處,無奈苒苒魂驚,采香南浦,剪梅煙驛。” 詞人未貶謫時,也曾在江漢游歷過,結(jié)識了一些朋友,而今他只有送他們離開,自己在這里傷心沉淪,家已破,南宋王朝的命運又是那么晦暗,這支慢詞也顯得欲言又止。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