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鎮(zhèn)痛藥:消除或減輕由疼痛引起不愉快情緒的藥物。 2.嗎啡的臨床應用:①鎮(zhèn)痛;②緩解心源性哮喘;③止瀉。 3.嗎啡的不良反應:①眩暈、惡心、嘔吐、便秘等;②耐受性和依賴性;③急性中毒:導致呼吸抑制,老人、兒童、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禁用。 4.哌替啶為一種人工合成鎮(zhèn)痛藥,作用和不良反應與嗎啡相似,鎮(zhèn)痛強度為嗎啡的1/10~1/7,臨床上常用于鎮(zhèn)痛、麻前給藥、心源性哮喘的輔助治療、人工冬眠合劑。 5.地西泮:為治療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的首選藥物,靜脈注射顯效快且較其他藥安全。 6.硝西泮:主要用于癲癇小發(fā)作,特別是肌陣攣性發(fā)作及嬰兒痙攣等。 7.血管緊張素1轉化酶抑制藥代表藥: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臨床應用:①適用于各型高血壓,是臨床抗高血壓一線藥,對伴有心力衰竭或糖尿病、腎病的高血壓為首選藥;②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與心肌梗死;③治療糖尿病性腎病和其他腎病,但對腎動脈阻塞或腎動脈硬化造成的雙側腎血管病,ACE抑制藥能加重腎功能損傷。 8.血管緊張素Ⅱ受體(AT)拮抗藥代表藥:氯沙坦、纈沙坦等。臨床應用:可用于各型高血壓。 9.普萘洛爾:非選擇性β-受體阻斷藥,對β,和β受體具有相同的親和力,缺乏內在交感活性。可作為抗高血壓的首選藥單獨應用。對心輸出量及腎素活性偏高者療效較好,高血壓伴有心絞痛、偏頭痛、焦慮癥等選用β-受體阻斷藥較為合適。 10.鈣拮抗藥常用藥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是治療高血壓的一類重要藥物,其通過阻滯鈣通道,減少細胞內鈣離子含量,松弛小動脈平滑肌,降低血壓。亦能逆轉高血壓所致左心室肥厚。 11.呋塞米:一般不宜作水腫治療的常規(guī)用藥,多用于其他藥物無效時的嚴重水腫治療。 12.噻嗪類利尿藥:是臨床廣泛應用的一類口服利尿藥和降壓藥。該類藥有共同的基本結構,其中較常用的是氫氯噻嗪。 13.抗生素:由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產生的,能殺滅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質。 14.抗菌譜:抗菌藥物的抗菌范圍。根據(jù)抗菌譜的不同,分為窄譜抗菌藥和廣譜抗菌藥。 15.胰島素的不良反應:①低血糖癥,為胰島素過量所致;②過敏反應;③胰島素抵抗;④脂肪萎縮。 16.急性闌尾炎表現(xiàn)為闌尾壁受到不同程度的細菌侵襲所致的化膿性感染。急性闌尾炎在病理學上大致可分為3種類型。①急性單純性闌尾炎;②急性化膿性(蜂窩織炎性)闌尾炎;③急性穿孔性(壞疽性)闌尾炎。 17.甲溝炎治療要點:①早期物理治療;②已有膿液的,在甲溝處作縱行切開引流。甲床下已積膿,將指甲拔去,或將膿腔上的指甲剪去;③必要時全身抗生素治療。 18.淺部膿腫:表現(xiàn)為局部紅、腫、痛及壓痛,繼而出現(xiàn)波動感。 19.深部膿腫:為局部彌漫性腫脹,疼痛及壓痛,波動不明顯,試驗穿刺可抽出膿液。 20.急性淋巴管炎:分為網狀淋巴管炎和管狀淋巴管炎。丹毒為網狀淋巴管炎。管狀淋巴管炎常見于四肢,下肢多見。管狀淋巴管炎可分為深、淺兩種。①淺層淋巴管炎,在傷口近側出現(xiàn)一條或多條“紅線”,硬而有壓痛;②深層淋巴管炎,不出現(xiàn)紅線,但患肢腫脹,有壓痛。 21.四肢血栓性淺靜脈炎的臨床表現(xiàn):病變靜脈區(qū)呈紅腫索條狀,明顯疼痛和壓痛,局部皮溫升高。急性炎癥消散后,索條狀物硬度增加,皮膚留有色素沉著,一般無全身癥狀。 22.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動脈和靜脈,以下肢血管為主。病變動脈縮窄變硬,血管全層呈非化膿性炎癥。 23.膀胱炎的診斷依據(jù): 急性膀胱炎癥狀多較典型,有尿頻、尿急和尿痛的病史;②尿液常規(guī)檢查可見紅細胞、膿細胞;③尿液細菌培養(yǎng)每毫升尿細菌計數(shù)超過10萬即可明確診斷。 24.骨折的肉芽修復期:骨折局部出現(xiàn)的創(chuàng)傷性反應,形成血腫,來自骨外膜、髓腔和周圍軟組織的新生血管伸入血腫,大量間質細胞增生分化,血腫被吸收,機化而衍變?yōu)槿庋拷M織。這一過程約在2~3周內完成。 25.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1年齡;②骨折部位的血液供應;③感染的影響; 軟組織損傷程度;⑤軟組織在骨折斷端的嵌入;⑥全身健康狀況;7.施加的治療方法。 26.手部傷口術后10~14天拆線,帶蒂皮瓣移植術后3~4周斷蒂。 27.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可見于體胖超重的老婦。 28.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臨床表現(xiàn):關節(jié)腫脹明顯,主要是由于骨質增生所引起?;顒訒r可有摩擦感或聽到摩擦音。有時可有關節(jié)積液,關節(jié)積液多時,浮髕試驗可為陽性。 29.吉蘭-巴雷綜合征(GBS)是一種自身免疫介導的周圍神經病,主要損害多數(shù)脊神經根和周圍神經,也常累及腦神經。 30.多發(fā)性硬化(MS):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tǒng)(CNS)白質脫髓鞘為主要病理特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發(fā)于20~40歲的青壯年,女性多于男性。大多數(shù)患者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的神經功能障礙,多次緩解復發(fā),病情每況愈下。最常累及的部位為腦室周圍白質、視神經、脊髓、腦干和小腦。主要臨床特點為癥狀體征的空間多發(fā)性和病程的時間多發(fā)性。 31.視神經脊髓炎(NMO)是免疫介導的主要累及視神經和脊髓的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炎性脫髓鞘病。 32.運動神經元病(MND):是一系列以上、下運動神經元改變?yōu)橥怀霰憩F(xiàn)的慢性進行性神經系統(tǒng)變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害的不同組合。特征表現(xiàn)為肌無力和萎縮、延髓麻痹及錐體束征。通常感覺系統(tǒng)和括約肌功能不受累。 33.阿爾茨海默病(AD):是發(fā)生于老年期和老年前期,以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和行為損害為特征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病變。臨床表現(xiàn)為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能力損害、抽象思維和計算力損害、人格和行為改變等。AD是老年期最常見的癡呆類型,占老年期癡呆的50%~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