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行健脾散,這個沒有成藥,方子是:山藥、茯苓、薏米、蓮子、芡實。(五行健脾散的制作方法)五種藥,分量相等,比如你要做一斤,那就是每種二兩??梢韵葻煸俅蚍?也可以打成粉后炒熟。2、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加鹽、糖,隨意,你覺得怎么好吃就怎么做??梢杂盟疀_著吃,也可以熬粥的時候放在里面,也可以煮到奶里面??梢韵壬僮鳇c嘗嘗,找到自己合適的口味,盡量做得可口一些,因為這是個需要長期吃的東西。放在那里,每天20克左右,跟早餐一起吃下就行了。 3、五行健脾散、補中益氣丸和附子理中丸,都是調(diào)脾胃的,方向相同而功效有差異,五行健脾散最和緩,效果最慢,但絕無毒副作用,大人、小孩、老人、孕婦都可以吃,說的夸張點,當飯吃都沒關(guān)系,非常適合當保健品用,常年吃。 五行健脾散再加(一個小方)主治失眠(特效方)組方如下: 1、子黃精10克。 2、(炒)酸棗仁10克。 3、龍眼豆6克。 4、 知母6克。 健脾養(yǎng)胃益氣祛濕良方——五行健脾散的配方與炒制。時下中醫(yī)養(yǎng)生較流行,許多網(wǎng)友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到五行健脾散,由于目前市場上沒有五行健脾散的成藥,網(wǎng)絡(luò)上不斷有網(wǎng)友詢問配方和炮制方法。鑒于我個人已經(jīng)食用此藥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并且收效比較明顯,所以今天整理一下制作過程,把自己的經(jīng)驗分享給大家,謹為各位網(wǎng)友炮制此藥時提供參考。 一、五行健脾散的配方、功效。 配方:山藥、茯苓、薏米、白蓮子、芡實共5種材料各等份。 功效:健脾、養(yǎng)胃、扶陽、祛濕。 (1)山藥(懷山藥):一定要用河南焦作的懷山藥。懷山藥,又叫懷參。因焦作古稱懷慶府,因此這里的山藥也叫懷山藥。懷山藥味甘、平,歸脾、肺、腎經(jīng),是重要滋補藥品,具有滋補益腎、健胃化痰、補中益氣、祛冷風、鎮(zhèn)心神、安魂魄、長肌髓等功效。臨床常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神經(jīng)衰弱等癥。1962年,國家從《本草綱目》1892種中草藥中選出44種為“國藥之寶”,懷山藥即名列其中。懷山藥被歷來醫(yī)家視作“藥食同源”的典范,可以當成正常食物充饑使用,用者沒有避忌。 (2)茯苓:一定要用茯苓,不能用土茯苓等代替。茯苓味甘、淡,性平。藥理作用主要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在中醫(yī)里常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癥。中醫(yī)常用茯苓塊或茯苓片入藥,呈立方塊狀或方塊狀、不規(guī)則厚片,厚薄不一,呈白色、淡紅色或淡棕色。 (3)薏米:又叫薏苡仁、苡仁、六谷子。薏米性涼,味甘、淡,入脾、肺、腎經(jīng),具有利水、具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的功效。在中醫(yī)里常用于治療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脾虛泄瀉,以及肺癰、腸癰等病癥。因薏米比大米、小麥熱量高,且富含脂肪、多種氨基酸、大量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以及鈣、磷、鎂、鉀等,所以,對于久病體虛及病后恢復(fù)期的患者來說,是一味價廉物美的營養(yǎng)品。 (4)蓮子:一定要用去芯白蓮子。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jīng),具有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養(yǎng)心安神等功效。中醫(yī)里,常用于治療脾虛泄瀉,帶下,遺精,心悸失眠等癥。
(5)芡實:又名雞頭子。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jīng),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濕止帶的功效,在中醫(yī)里常用于治療夢遺、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等病癥。芡實素有“水中人參”和“水中桂圓”的美譽,是傳統(tǒng)的中藥材和珍貴的天然補品。
二、五行健脾散的炮制、注意事項。五行健脾散的5種藥材需要炒制才會相應(yīng)的效果,打磨成粉后才方便食用。 山藥炒制方法:每500克山藥用800克左右小麥炒(或米炒)。先將小麥用小火炒熱,放入山藥,像唐山人糖炒板栗一樣(炮制山藥不加糖),小火翻炒,直到將山藥炒至發(fā)黃即可篩出。 茯苓炒制方法:每500克茯苓用500克左右小麥炒(或米炒)。方法與山藥炒制相同,小火炒至發(fā)黃即可。 蓮子炒制方法:與茯苓炒制方法相同。 芡實、薏米炒制方法:二者需單獨炒制,不需要使用小麥或米炒。小火炒至發(fā)黃即可。 注意事項:(1)炒制中藥要用中藥鍋或不銹鋼鍋,不能用鐵鍋、鋁鍋、不粘鍋等。 (2)炒制山藥使用小麥多,是因為山藥塊大,多用些小麥更容易受熱均勻,同時節(jié)省時間;炒制蓮子和芡實使用小麥少,則是因為二者較山藥??;薏米和芡實則不需要使用小麥。 (3)五種原材料一定要單獨炒制,因每種藥材硬度、顆粒大小不一,放在一起炒制受熱不均勻,無法達到炒制效果。 三、五行健脾散的使用方法。五種材料全部炒制后,分別用研磨機打成細粉,充分攪拌均勻即可。 用量:根據(jù)食用者的身體實際情況,每天食用20——40克。年齡較大、身體較虛者適當多用些,一般不建議14歲以下少年兒童食用。 用法:每天與早餐同食。用熱水沖泡成糊即可食用,煮食更佳。用水量因人而異,根據(jù)口味可適當加紅糖等。 四、五行健脾散使用禁忌。五行健脾散屬于藥食同源,無毒副作用,可長期食用。 禁忌:孕婦和哺乳期的婦女禁用。 五、知母:中藥名。為百合科知母屬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莖。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主治熱病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 別名:羊胡子根、穿地龍、蝦草、馬馬草 性味歸經(jīng):味苦、甘,性寒;歸肺、胃、腎經(jīng) 藥材分類:植物 醫(yī)保類型:醫(yī)保(知母、鹽知母)
功效:作用臨床應(yīng)用加工炮制保存方法藥材鑒別植物學信息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主治:1、熱病煩渴:本品味苦甘而性寒質(zhì)潤,苦寒能清熱瀉火除煩,甘寒質(zhì)潤能生津潤燥止渴,善治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者。 2、肺熱燥咳:本品主入肺經(jīng)而長于瀉肺熱、潤肺燥,用治肺熱燥咳,常配貝母用,如二母散(《證治準繩》);若配杏仁、萊服子,可治肺燥久嗽氣急,如寧嗽煎(《奇方類編》)。 3、骨蒸潮熱:本品兼入腎經(jīng)而能滋腎陰、瀉腎火、退骨蒸,用治陰虛火旺所致骨蒸潮熱、盜汗、心煩者,常配黃柏、生地黃等藥用,如知柏地黃丸(《醫(yī)宗金鑒》)。 4、內(nèi)熱消渴:本品性甘寒質(zhì)潤,能瀉肺火、滋肺陰,瀉胃火、滋胃陰,瀉腎火、滋腎陰,可用治陰虛內(nèi)熱之消渴證,常配天花粉、葛根等藥用,如玉液湯(《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5、腸燥便秘:本品功能滋陰潤燥,可用治陰虛腸燥便秘證,常配生地黃、玄參、麥冬等藥用。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服,6-12g。 禁忌:1、中藥配伍禁忌:與石膏相須為用,配伍應(yīng)用時不宜劑量過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