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周愛華 潤世經方 2022-03-08 06:51 導讀:桔梗元參湯,出自黃元御的《四圣心源》卷八。具有健脾利濕,清降脾胃的功效。現(xiàn)代臨床常用于治療鼻炎,鼻竇炎,慢性鼻炎等屬肺氣郁升,鼻塞涕多者。 組成 桔梗三錢 元參三錢 杏仁三錢 橘皮三錢 半夏三錢 茯苓三錢 甘草三錢 生姜三錢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健脾利濕,清降脾胃。 主治 治肺氣郁升,鼻塞涕多者。 方解 鼻炎,中醫(yī)名鼻淵、腦漏、腦滲、腦崩、控腦砂、腦砂等。本病的發(fā)生,外因感受風寒、風熱之邪,內因臟腑功能失調,主要與肺、胃、肝、膽、脾等臟腑邪實或虛損有關。鼻淵以熱證居多,病久可以傷氣,多與肺有關。 鼻涕的形色氣味是辨證的重要依據(jù)。清涕,示風寒及體虛衛(wèi)表不固;粘黃涕,示感受風熱或風寒化熱;黃膿涕黃稠量多,多為熱毒蘊結,示濕熱內蘊;臭涕,示熱毒蘊藏,濁氣彌漫;粘涕量多不斷,示脾肺俱虛,氣不攝津,或腦滲為涕;涕中夾血,多為燥火上干,但應警惕癌變。 治療原則:鼻淵初起屬實者,當以祛邪為要;久病正虛,應注意扶正祛邪。祛邪之法,不外疏風、清熱、除濕。虛以氣虛為多,陰虛次之,陽虛較少。 黃元御在《四圣心源》卷八中將鼻病根原解釋為下: 鼻病者,手太陰之不清也。肺竅于鼻,司衛(wèi)氣而主降斂。宗氣在胸,衛(wèi)陽之本,貫心肺而行呼吸,出入鼻竅者也。肺降而宗氣清肅而鼻通,肺逆則宗氣壅阻而鼻塞。涕者,肺氣之熏蒸也。肺中清氣,氤氳如霧,霧氣飄灑,化為雨露,而輸膀胱,則痰涕不生。肺金不清,霧氣瘀濁,不能化水,則凝郁于胸膈而痰生,熏蒸于鼻竅而涕化。痰涕之作,皆由于辛金之不降也。 肺金生水而主皮毛,肺氣內降,則通達于膀胱,肺氣外行,則熏澤于皮毛。外感風寒而皮毛閉秘,臟腑郁遏,內不能降,外不能泄,蓄積莫容,則逆行于鼻竅。鼻竅窄狹,行之不及,故沖激而為嚏噴。肺氣熏騰,淫蒸鼻竅,是以清涕流溢,涓涓而下也。 肺氣初逆,則涕清,遲而肺氣埋郁,清化為濁,則滯塞而膠黏。遲而濁郁陳腐,白化為黃,則臭敗而穢惡。久而不愈,色味如膿,謂之鼻癰,皆肺氣逆行之所致也。其中氣不運,肺金壅滿,即不感風寒而濁涕時下,是謂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素問》語。)肺氣之郁,總由土濕而胃逆,胃逆則濁氣填塞,肺無降路故也。
加減用藥 肺熱鼻塞,濁涕粘黃者加石膏,鼻孔發(fā)熱生瘡者加黃苓,咽癢,咽紅者加射干;胃寒者加干姜;頭悶頭痛者加石菖蒲等。 禁忌 此方一定要用生姜,不要用干姜,否則有可能導致鼻子干,甚至流鼻血。 醫(yī)案精選 李某,女,18歲,學生,鼻塞、噴嚏二年,著涼后噴不斷,晨起尤甚,每日以紙護鼻,唯熱鼻涕橫流。近半年睡覺時只能用口呼吸,經常憋醒,嚴重影響睡眠,曾在市級醫(yī)院診斷為過敏性鼻炎。舌淡苔白膩、脈濡。 辯證:脾濕肺郁,肺胃不降。 診斷:過敏性鼻炎。 治則:健脾利濕,清降脾胃。 處方:桔梗9克 元參9克 炒杏仁9克 橘皮9克 法半夏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生姜9克,七劑,水煎溫服。 二診:服用第四天后睡眠改善??梢员呛粑?,晨起噴嚏減少,效不更方,原方再進七劑。 三診:14劑后所有癥狀消失,囑其預防風寒,注意室內空氣溫度。 陳某,男,36歲,鼻塞、頭痛、黃鼻涕四年,經多家醫(yī)院診斷鼻竇炎,舌紅,苔白膩,脈大。 辯證:脾濕肺郁,肺胃上逆,氣滯不降。 診斷:鼻竇炎。 治則:健脾利胃,清肺降逆。 處方:桔梗9克 元參9克 炒杏仁9克 橘皮9克 法半夏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生姜9克 黃苓9克、石菖蒲7克 五劑,水煎服。 二診:五劑后自訴鼻孔流出黃豆粒大三塊爛肉樣物體,頭痛癥狀緩解。原方續(xù)服五劑。 三診:頭痛、鼻塞、流涕癥狀消失,無任何其他不適感。
注 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中醫(yī)師指導下使用。如照方抄錄服藥,后果自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