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涇陽縣蔣路鄉(xiāng)安吳堡村——吳家大院 吳宓(1894年8月20日-1978年1月17日),字雨僧、玉衡,筆名余生,陜西省涇陽縣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西洋文學家、國學大師、詩人,被稱為中國比較文學之父,與陳寅恪、湯用彤并稱為“哈佛三杰”。在主持清華國學研究院期間,與“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陳寅恪一起,為國內(nèi)培養(yǎng)了一批一流學者,如錢鐘書、季羨林、徐中舒、高亨等。出版有《吳宓詩文集》《空軒詩話》等專著。1956年,他將珍藏的世界歷史、文學書籍738冊譯出書名、附上作者簡歷、內(nèi)容提要,捐贈給西南師范大學圖書館(現(xiàn)西南大學圖書館)。但其玩世不恭的風流韻事,卻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笑話。 吳宓像 一、望族子弟,留學美國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8月20日,吳宓出生于陜西省涇陽縣蔣路鄉(xiāng)安吳堡村一大戶人家,是晚清陜西女首富周瑩堂侄,本名吳玉衡,乳名禿子。'玉衡'取自《書經(jīng)》'陳璇璣之玉衡'之義,是北斗七星之一。他出生不到一年,生母即去世,祖母對其疼愛有加。為了使其免遭繼母之虐,將其過繼給當時尚未成家的次子為嗣。1901年,祖母決定為孫子改名'陀曼',以破除不祥,增強體質(zhì)。吳玉衡也就變成了吳陀曼了。1907年,吳宓就讀于三原宏道書院,受關(guān)學熏陶,與于右任、張季鸞同為'關(guān)學'余脈。關(guān)學為儒學的重要學派,是萌芽于北宋慶歷年間的儒家學者申顏、侯可至張載而正式創(chuàng)立的一個理學學派。因其實際創(chuàng)始人、被稱為理學“北宋五子”的張載先生是關(guān)中人,故稱'關(guān)學'。 吳家大院——迎祥樓 1910年,吳宓在報考清華學校時,他拿出石印本《康熙字典》,隨手閉目翻得一'宓'字,意為安靜,即給自己取名吳宓。1911年,他考入北京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前身)留美預備班。1912年春,清華學校因清廷倒臺,民國改制而暫時休學。他轉(zhuǎn)到上海圣約翰大學讀書。這個名為吳陀曼的北方'鄉(xiāng)下人',被一些小洋奴的子弟同學譏笑。一次,他們趁吳陀曼課間外出,便在黑板上寫下頗具諷刺意味的'糊涂men'。待吳陀曼進門,教室里揚起一陣笑聲。他莫名其妙地環(huán)視四周,發(fā)現(xiàn)有人把'吳陀曼'與黑板上'糊涂men'連在一起。于是,他決定以后用'吳宓'不用'吳陀曼'了。1917年,23歲的吳宓赴美國留學,在弗吉尼亞大學英國文學系學習,先攻讀新聞學,1918年改讀西洋文學,獲文學學士學位。 弗吉尼亞大學 次年,轉(zhuǎn)入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師從新人文主義文學批評運動領袖歐文-白璧德教授,研習比較文學、英國文學和哲學。與陳寅恪、湯用彤等人同窗三年。吳宓與陳寅恪、湯用彤在哈佛分別主攻比較語言學、哲學和文學,雖學業(yè)懸殊,卻志趣相投,初識就引為知己,相交莫逆。又因三人成績優(yōu)異,學問超群,名噪校園,故被譽為“哈佛三杰”。自此,他們各自在文化傳統(tǒng)之“道”的求索上,“上承前代之余緒,下開一世之新風”,在學術(shù)上切磋共進,結(jié)下貫穿一生的深厚友情,演繹了一系列激勵后學的文壇佳話,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三座巍峨連峰,堪稱學界典范。留美十年間,吳宓對19世紀英國文學尤其是浪漫詩人作品的研究下過相當?shù)墓Ψ?,有過不少論著。 新人文主義美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歐文-白璧德像 二、學成歸國,閃婚杭州 1918年11月,留學哈佛的吳宓突然接到清華留美同學陳烈勛的來信,欲將自己的妹妹陳心一介紹給吳宓為妻。信中說其妹畢業(yè)于浙江女子師范學校,現(xiàn)年24歲,為浙江定??h一位小學教員,心氣很高,擇婿特別苛嚴。曾多次聽他談及吳宓,后又閱讀過《益智雜志》《清華周刊》中吳宓的詩文,尤其看到《清華周刊》上吳宓的照片,萌發(fā)愛慕之情,愿嫁吳宓,侍奉終身。吳宓接信后,怦然心動。他去信給在清華讀書時的同桌好友朱君毅,請他的未婚妻、同是畢業(yè)于浙江女子師范學院的毛彥文了解陳心一的為人。當時,朱君毅正在美國霍布金斯大學留學,專攻教育心理學與教育統(tǒng)計學。而他的未婚妻毛彥文是比他小四歲的表妹,正在浙江吳興的一所教會學校——湖郡女校讀書。兩人青梅竹馬,感情甚篤。 朱君毅像 在毛彥文9歲時,其父做主將她許配給了方姓朋友之子。在毛彥文考入浙江女子師范學校時,方家怕生變故,催逼完婚,就在方家迎親的大轎抬至毛家大門之際,不甘于“包辦婚姻”的毛彥文從后門勇敢地逃離。此前,她和表哥朱君毅早已月下為盟,私訂終身了。在與方家退婚后,由雙方家長做主,毛彥文與朱君毅正式訂婚。吳宓作為朱君毅的同桌好友,早在清華讀書時,便知道了毛彥文。留學美國后,朱君毅每次讀完表妹的情書后,都會情不自禁地讓吳宓過目。毛彥文在信中流露出的才情,讓吳宓羨慕不已。久而久之,心中便涌動出異樣的情愫。礙于同學之誼,他不曾流露,而是深深地隱藏在心底。 毛彥文與她的姐妹 毛彥文接受委托后,就趕到浙江定海與陳心一見面。兩人是浙江女師的校友,一見如故,很快就成了無話不談的閨中密友。不久,毛彥文便回信了。她認為陳心一端莊大方,溫柔賢惠,屬小家碧玉型,缺少了新時代女性的活潑俏麗。毛彥文在信中勸諫吳宓,兩人可以先做朋友相處一段時間,合適后再結(jié)為伉儷。顯然毛彥文覺得這樣一個普通女子很難成為吳宓這樣學貫中西的時代驕子的理想伴侶。面對如此明白的提醒,吳宓輾轉(zhuǎn)思慮,便寫信告知父親,還將陳心一的照片與文章一同交予父親,供其定奪。父親回信同意他與陳心一的婚姻。于是,他便同意了這門親事,與陳心一越洋訂婚。 端莊大方,溫柔賢惠 1921年8月,留美歸來的吳宓休息兩天,便匆匆趕往杭州,相晤未婚妻。到了陳家,吳宓西裝革履,意氣風發(fā),一副海外學子的風采。兩人初次見面,略顯拘謹。在陳父的安排下,兩人雙雙泛舟西湖,吳宓心中殊為快活。第二天,二人再度早游西湖,其樂融融。吳宓在日記中這樣記述道:是日之游,較昨日之游尤樂。家國身世友朋之事,隨意所傾,無所不談……此日之清福,為十余年來所未數(shù)得者矣。而此時,毛彥文正要去北京求學,前來向陳心一告別,與吳宓不期而遇,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毛彥文活潑雅趣、大方得體,頗具新派淑女風范,給吳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三天后,吳宓和陳心一正式完婚。 吳宓與陳心一合影 事實證明,如此倉促的婚姻,對吳宓和陳心一都將是一個悲劇?;楹蟛痪?,吳宓被國立南京東南大學聘為教授,講授世界文學史等課程,并且常以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佛學整理及中國儒家學說這四大傳統(tǒng)作比較印證,開設'中西詩之比較'等課,開中國比較文學研究之先河。吳宓在東南大學與梅光迪、柳詒徵一起創(chuàng)辦《學衡》雜志,于新舊文化取徑獨異,其宗旨就是維護固有文化,重建民族自尊,反對全盤否定傳統(tǒng)文化,故與新文化分庭抗議,別成一派,被稱為“學衡派”。這一時期他撰寫了'中國的新與舊'、'論新文化運動'等論文,采古典主義,抨擊新體自由詩,主張維持中國文化遺產(chǎn)的應有價值,嘗以中國的白璧德自任。 南京東南大學 三、引火燒身,陷入情網(wǎng) 1922年,朱君毅回國,亦被南京東南大學聘為教授。1922年底,朱君毅大病一場,期間毛彥文日夜悉心照顧,毛彥文“賢惠”的名聲也不脛而走。朱君毅病好后不久,卻給毛彥文寫了一封信。信里稱毛彥文為“彥文賢妹”,“雖然青梅竹馬,只是小兒玩鬧,彼此間沒有真正的愛情;近親不能結(jié)婚;兩人性格不合”。聲稱“毅留美數(shù)年,習知美國人之生活,對女子美的標準另有一種新的看法。因而毅現(xiàn)今戀愛對象之資格、婚姻選擇之條件,與昔皆完全不同。故毅與彥原訂之婚約不得不解除。此事在毅已決定甚久。但因?qū)徤?、顧慮,今始提出,敬求彥同意、照辦”。 毛彥文像 毛彥文看了信,只覺得晴天霹靂。朋友們知道之后,也都紛紛為毛彥文打抱不平。當年,兩人濃情蜜意時,朱君毅以家鄉(xiāng)須女湖、江郎山為證,寫下“須水郎山,亙古不變”的誓言,與毛彥文即使是近親,也堅持結(jié)婚,“有愛情,遺傳不會壞”。此時卻一改往日論調(diào)。在毛彥文看來此是借口。6年苦候,青絲白發(fā),一朝成空,她無法接受。她淚眼婆娑懇求吳宓勸朱君毅回心轉(zhuǎn)意。吳宓作為一個中間人,往返于兩人之間,極力救火說和。怎奈朱君毅去意已決,堅決不肯與毛彥文重歸舊好。糾纏了一年之后,在熊希齡夫人朱其慧女士的見證下,二人的婚約正式宣告解除。第二年,朱君毅娶了匯文女子中學17歲的女學生蘇州女子成言真。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江郎山景區(qū) 原來是這個成言真促使朱君毅的移情別戀。成言真漂亮且溫柔乖巧,與毛彥文的獨立強勢大為不同??峙轮炀闼f的“月仙(毛彥文小名)如此厲害,我怎能駕馭她?”才是退婚的真相。想不到,本欲救火的吳宓卻引火燒身,多年前埋藏在心底的舊愛死灰復燃。他居然在朱毛分道揚鑣后,不顧有婦之夫的身份,向毛彥文吐露了自己的愛意。遭到毛彥文的斷然拒絕。她知道吳宓與結(jié)發(fā)之妻陳心一已育有三女,自己還是陳心一好友。更令她不可容忍的是,吳宓幾乎在每次來信中,都會不厭其煩地贅述自己從某年某月起,自朱君毅處讀到她的信而萌生愛意。這無形之中又給了毛彥文的傷口撒一把鹽巴,令其大為反感。 蝶戀花 1924年,吳宓離開東南大學到東北大學外文系任教授。次年清華大學成立,吳宓任清華大學研究院主任,聘請當時學術(shù)界最負盛名的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等四位學者為研究院導師,一時號稱得人。研究院被稱為'國學研究院',1925年7月6日至8日,第一屆清華國學研究院招收30名學生,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不少優(yōu)秀的國學人才。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創(chuàng)辦成功,為吳宓贏得了聲譽,也使他自信心爆棚。在追求毛彥文被拒后,他并不甘心。女人的骨子里,總是喜歡被愛的,毛彥文亦不能免俗。在吳宓的鍥而不舍的追求下,夾著清華國學研究院主任的頭銜,美人的芳心終于被打動了。毛彥文默許了吳宓的求愛。1928年8月4日,吳宓趁熱打鐵,去了杭州,看望毛彥文。 趙元任。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與吳宓 當時毛彥文是浙江省民政廳的職員,兩人在湖濱路七街一號相見,吳宓住在毛彥文家附近的滄州旅社,受到了毛家的熱情招待,他在毛家吃晚餐,與毛彥文暢談許久,并請求她提供與朱君毅的往來書信,為吳宓創(chuàng)作小說《新舊因緣》提供參考。8月21日,吳宓按約定前往杭州與毛彥文再次見面拿信。這次,吳宓在杭州逗留將近一月才離開。吳宓回到北京后,陳心一看到丈夫的南游日記后,心痛不已。她實在是沒有想到,自己將一切都給了吳宓,而得到的卻是吳宓的背叛。婚姻帶來的痛苦,讓陳心一無法忍受。她主動提出離婚,條件是三個女兒的撫養(yǎng)權(quán)歸她,吳宓需要支付撫養(yǎng)費。吳宓淡然接受了。 杭州西湖蘇堤 三、游學歐洲,移情別戀 吳宓的石破天驚之舉,讓世人目瞪口呆。'學衡派'同仁幾乎一致譴責,其父更是公開指斥'無情無禮無法無天,以維持舊禮教者而倒行逆施'。而吳宓索性做出更加離經(jīng)叛道之事,竟然利用主編天津《大公報·文學副刊》之便,將情詩發(fā)表在報紙上:“吳宓苦愛毛彥文,三洲人士共驚聞。離婚不畏圣賢譏,金錢名譽何足云”。毛彥文由默默不見經(jīng)傳的人物立時成為了'三人間的中心人物',她心中叫苦不迭。1929年,在得到美國密歇根大學Barbour獎學金后,她選擇前往美國留學深造,學習中等教育行政和社會學。1930年10月,吳宓前往歐洲游學。他先后游歷了英國、法國、意大利、瑞士、德國等許多國家,訪問了雪萊、司各特、盧梭等人的遺跡。 意大利羅馬斗獸場 1931年3月,吳宓一反以前溫情脈脈的樣子,將電報拍到美國,措辭強硬地令毛彥文放棄密歇根大學的學業(yè),迅速趕往歐洲與之完婚,否則各自分手。當毛彥文來到巴黎后,吳宓又不想結(jié)婚了,改為訂婚。滿腔熱情而來的毛彥文極為狼狽。她哭著對吳宓說:'你總該為我想想,我一個30多歲的老姑娘,如何是好。難道我們出發(fā)點即是錯誤?'吳宓不為所動,冷靜地說:'人時常受時空限制,心情改變,未有自主,無可如何'。原來,此時的吳宓一邊對毛彥文極限施壓,當?shù)玫綄Ψ娇隙ǖ拇饛秃笥肿兞素?;一邊又與多個女性搞曖昧,尤其與一個叫盧葆華的女人打得火熱。盧葆華是貴州遵義人,為20世紀前半葉貴州文壇有名的美女作家,代表作有新詩集《血淚》等。 美國密歇根大學 1932年,吳宓結(jié)束歐洲之行,歸國后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他按照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系的方案創(chuàng)辦清華大學外文系,明確提出培養(yǎng)目標為造就'博雅之士'。在他的努力下,清華大學外文系很快成為國內(nèi)第一流系科。眾所周知,吳宓一生對《紅樓夢》鐘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自比賈寶玉,且將其所曾經(jīng)愛慕過的女人陳心一、毛彥文、盧葆華、張爾瓊、李宗蕖、張宗芬、鄒蘭芳等,對應為《紅樓夢》小說中的女性人物薛寶釵、林黛玉、秦可卿、妙玉、晴雯、史湘云、金釧兒。在吳宓眼里,盧葆華可是《紅樓夢》中的“秦可卿”。雖然盧葆華有過一次婚姻且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但盧葆華依然風姿卓越,明艷動人。他認為“彥如茶,華如酒”,“婚彥較多平實,婚華較多意趣”。 盧葆華像 而巴黎論婚作罷后,毛彥文努力完成學業(yè),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回國出任國立暨南大學心理學教授兼復旦大學訓育主任。她還在癡心地等待吳宓的迎娶。1933年8月中旬,吳宓躊躇滿志地從北平南下。行經(jīng)上海,他不去找毛彥文,卻直奔杭州去見盧葆華。他盤算著如果盧葆華拒絕,就再回上海去迎娶毛彥文,用他的原話此行就是“于華、彥,得一婚而歸”。從16日到 20日,吳宓與盧葆華兩人一起度過了 5天。但盧葆華拒絕了吳宓的求婚,只確立了“兄妹”關(guān)系,并未斷了吳宓的念想。當吳宓返回上海見到毛彥文后,毛彥文覺得他太花心,因此也唱起高調(diào),婉拒了吳宓的求婚。結(jié)果吳宓此次南行,腳踏兩只船,最終兩手空空,正如其詩所云“雙雕一箭難為射”。 上海豫園 四、錯失良緣,真心懺悔 吳宓的玩世不恭,令毛彥文心灰意冷。這時,毛彥文金陵大學的同學熊芷請她去北平散心,她只身北上。熊芷的父親熊希齡是前清翰林,曾任奉天鹽運使;民國后,又做過財政總長、國務總理,其后他脫身宦海,全力創(chuàng)辦香山慈幼院,聘李大釗、蔣夢麟、胡適等組成評議會,摸索出一套科學而實用的現(xiàn)代教育方法,把個孤兒院辦得無比紅火。毛彥文到北平后,在熊芷的陪同下,參觀了熊希齡主辦的香山慈幼院?;腥婚g,她覺得這就是自己該干的事業(yè)??!而當時,熊希齡已喪妻4年。也許是熊芷愛父心切,當她看到毛彥文對孤兒院的興趣后,逐請熊希齡的內(nèi)侄女朱曦出面,鼓動熊希齡向毛彥文求婚。 熊希齡舊居——北京香山雙清別墅 熊希齡知道毛彥文,對她的評價是'民國奇女子'。毛彥文也猶豫過,畢竟年齡差得太大了。只是轉(zhuǎn)念一想到'事業(yè)'兩個字,心一動而不可收拾了。毛彥文對熊希齡只提了一個要求,必須剃去他蓄留了20多年的胡須,熊希齡欣然聽命。一場老夫少妻的風花雪月,就此有了一個喜劇的收場。1935年2月9日,熊希齡與毛彥文在上海舉辦婚禮,《申報》有這樣的報道:“前國務總理熊希齡氏,現(xiàn)年66歲,悼亡四載,昨日下午三時,借慕爾堂與毛彥文女士行婚禮。毛女士為留美女學生,任大學教授,芳齡三十有八,紅顏白發(fā),韻事流傳,滬上聞人咸往道賀,汽車塞途,極一時之盛”。毛彥文的嫁人,讓吳宓覺得自己有一種遭人遺棄的感覺。只有真正失去了,才感覺到珍貴。他認定毛彥文是賭氣,自暴自棄,不得已而嫁人的。 熊希齡像 失戀后,吳宓痛苦不堪,大寫“懺情詩”,一連38首,詩句凄苦悲涼,皆是自怨自艾之作。詩句四處發(fā)表后,吳宓并沒有博得別人的同情,反而被很多人嘲笑為自作自受。吳宓仍不醒悟,又把這些詩拿到課堂上去講,成為學生們的笑料。吳宓最得意的門生錢鐘書深感痛心,他怒其不爭地寫了首詩送給老師:'有盡浮生猶自苦,無窮酸淚債誰償'。這導致了錢鐘書與吳宓之間幾十年的誤解。毛彥文結(jié)婚以后,辭去大學教職,協(xié)助丈夫開展慈善事業(yè)。1937年12月25日熊希齡病逝后,毛彥文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院長。她一心做慈善,未再嫁人。而吳宓又燃起了追求毛彥文的希望,他寫了很多感人肺腑的長信表達自己的情思,結(jié)果一點回音也沒有,有的信甚至被原封不動地退回。 熊希齡與毛彥文結(jié)婚照 吳宓仍不死心,癡癡等待那永遠也不會回來的佳音。1941年春天,在西南聯(lián)大任教吳宓對同校女助教、“冷艷美人”張爾瓊發(fā)動愛情攻勢,但對方忽冷忽熱,弄得吳宓教授“甚感凄楚”。一次,吳宓等人在螺翠山莊聚談。張爾瓊竟自比《紅樓夢》中的鴛鴦,而把他比作賈赦!為了擺脫吳宓的糾纏,最后張爾瓊竟下了“最后通牒”:她“對宓既無愛,亦無敬意。只愿保持不深不淺之友誼”。在寂郁悲凄中,吳宓寫成《病中雜感》別情詩:梅蕊荷香好護持,水涵紋石見瑩漪。冷如冰雪浮幽艷,語帶鋒棱少婉儀。病榻不聞來問訊,緘書久已謝箴規(guī)。望仙樓下深深別,去共赤松采紫芝。吳宓徒自悲嘆“多情只致無情悔”。還好當年,吳宓與陳寅恪、湯用彤同獲“部聘教授”的殊榮,讓他感到些許的寬慰。 1943年,吳宓代理西南聯(lián)大外文系主任,1944年秋到成都燕京大學任教,1945年9月改任四川大學外文系教授,1946年2月,吳宓推辭了浙江大學、河南大學要他出任文學院院長之聘約,到武昌武漢大學任外文系主任。1947年1月起主編《武漢日報·文學副刊》一年,其間謝絕了校長梅貽琦和外語系主任陳福田回清華大學任教的邀請。1949年,廣州嶺南大學校長陳序經(jīng)以文學院院長之位邀他南下,且其好友陳寅恪亦在嶺南,但教育部長杭立武邀他去臺灣大學任文學院長,女兒卻要他去清華大學。一時不知何去何從的吳宓卻于4月底飛到重慶到相輝學院任外語教授,兼任梁漱溟主持的北碚勉仁學院文學教授,入蜀定居了。 鄉(xiāng)村教育家——梁漱溟像 五、暮年再婚,晚景凄涼 1949年4月,毛彥文的悄然去臺,吳宓最后一絲與毛彥文重歸舊好的希望破滅了。解放后,吳宓已近暮年,心態(tài)漸趨平和。但是不久,他又迎來了一場驚世駭俗的婚戀。當時吳宓隨校并入西南師范學院,任教歷史系。1953年6月,他與20多歲的重慶大學法律系學生鄒蘭芳結(jié)為夫妻。'黃花白發(fā)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是愛情的魔力誘使多情的吳宓陷入黃昏戀,還是他的憐憫之心驅(qū)使他去救助一個生活窘困的弱女子?是鄒蘭芳利用了他的性格弱點,利用了吳宓多情善感,喜歡自己女學生的心理,亦或是鄒蘭芳設套布陣,捉弄了吳宓?凡此種種,在許多人心中打下了大大的問號,延至今日,未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黃花白發(fā)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 鄒蘭芳四川萬源人,其身世委實可憐。這位生于地主家庭的黃花閨女走出大山溝到重慶求學,完全依靠兩位供職原國民黨川軍的哥哥救助,最終完成了學業(yè)。解放后,兩位兄長因參與叛亂被鎮(zhèn)壓,留下了幾個無人照顧的遺孤。鄒蘭芳不泯兄長情,只得接過哺養(yǎng)遺孤的重擔。要命的是,她出身不好,畢業(yè)后將被分配到邊疆,且本身就患有嚴重的肺結(jié)核,處境可謂艱難。當她看到了吳宓在《新華日報》上的'思想檢討'文章后,就像抓了根救命稻草似的,決定立刻抓住吳宓,爭取創(chuàng)造條件,盡力幫助兩個嫂子和侄子們。于是,她主動寫信給吳宓,聲稱自己佩服其道德文章,虔誠地崇拜他。吳宓戴著老花鏡,將熱情洋溢的來信讀得滾瓜爛熟,然后書生氣十足地回了信。 吳宓書法 隨即,鄒蘭芳不請自入,登門求教,并以學生身份為老師縫洗漿補。漸漸地,她不避世俗,終于使吳宓迅即迎娶了她。須知,吳宓這時是二級教授,有不菲的工資,再則他還是高級統(tǒng)戰(zhàn)對象,政治待遇遠遠優(yōu)于他人。吳宓卻叫苦不迭。師生戀已令他抬不起頭,加之鄒蘭芳是一個病秧子,終日浸泡于藥物中,不能解脫?;楹?,吳宓曾對朋友說,這哪是黃昏戀的愛情,實是在為蘭芳治病,在養(yǎng)蘭芳一家九口人。三年后,鄒蘭芳因肺病不治,香消玉殞。吳宓從此背上了一個還不清的情債,他以自己的正直、善良,用他工資的大半,接濟養(yǎng)育鄒蘭芳的幾個侄子和孤嫂。這種接濟和養(yǎng)育持續(xù)十多年,直到那一次'大浩劫'開始后,吳宓不能自顧時才中斷。 吳宓銅雕像 當時,吳宓成為西南師院批斗的大罪人,以種種罪名關(guān)入'牛棚',到梁平勞改,受盡苦難。76歲的老人干不動重活,還被架上高臺示眾,頭暈眼花直打哆嗦,被推下來跌斷左腿。之后又遭斷水斷飯之折磨。腿傷稍好,即令打掃廁所。結(jié)果是虎落平陽,晚景甚為不佳。1971年,吳宓病重,右目失明,左目白內(nèi)障嚴重,就只好讓他回重慶養(yǎng)病。1977年,他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只好讓其胞妹吳須曼領回陜西老家,終于得到了妹妹的些許照顧,感受到了一點溫馨。1978年1月17日,吳宓病逝老家,終年84歲?!敖o我水喝,我是吳宓教授。給我飯吃,我是吳宓教授”!這是吳宓臨終前的囈語。1981年1月17日,吳宓的骨灰,由吳須曼送至安吳堡,葬在嵯峨山下的吳氏陵園。 吳氏陵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