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北次三經(jīng)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獸焉,其狀如麢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其名曰?,善還,其名自訆。有鳥焉,其狀如鵲,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是善驚,其鳴自詨。 解析:本段落,不考慮“首曰”,“馬尾”只見于《呂氏春秋·審時》。故而,借助《審時》來理解本次經(jīng)。并且,按其他段落中的里數(shù),在《審時》查找各自提示詞,結(jié)果如下: 六曰凡農(nóng)之道厚之為寶斬木(A2340)不(B1760)時不折必穗(B600)稼就而不獲必遇天菑夫(C3520)稼為之者人也生之(A4110)者地(C620)也養(yǎng)之者天也是以人稼(A3540)之容足耨之容耨據(jù)之容手此之謂耕道是以得時之禾長秱長穗大本而莖殺疏穖(B2410)而穗大其粟圓而(A670)薄糠其米多沃而食之強如此者不風先時者莖葉帶芒(C3020)以短衡穗鉅而芳奪秮米(C120)而不香后時者莖葉帶芒而末衡穗閱(B4210)而青零多秕而不滿得時之黍芒莖而(A3060)徼下穗芒以長(A1320)(B1320)摶米而?。ˋ4310)糠舂之易而食之不噮而香如此者不飴先時者大本而華(B1930)莖殺而不遂葉藁(SD190)短穗(C2520)后時者小莖而麻長(A200)短穗而厚糠小米鉗而不香得時之稻大本(B3710)而(B800)莖葆長秱疏穖穗如馬尾大粒無芒摶米而薄糠舂之易而食之香如此者不益先時者大本而莖(A1420)(B1420)葉格對短秱短穗多秕厚糠薄米多芒后時者(A2020)(C2020)纖莖而不滋厚糠(B2610)多秕庋辟米不得恃定熟卬天而死得時之麻(B3210)必(B300)芒以長疏節(jié)而色陽小本而莖堅厚枲以均后熟多榮日夜分復(fù)生如此者不蝗得(A2660)時之菽長莖而(B920)短足其莢二七以為族多枝數(shù)節(jié)競?cè)~蕃實(B1520)大(C1520)菽則圓小菽則摶以芳稱之重食之息以香如此者不蟲先時者必長以蔓浮葉疏(A970)節(jié)小莢不實后時者短莖疏節(jié)(A400)本虛不實得時之麥秱長而頸黑二七以為行(A3910)而服薄?而赤色稱之重食之致香以息使人肌澤且有力如此者不蚼蛆先時者(A3360)暑雨未至胕動蚼蛆而多疾其次羊以節(jié)后時者弱(A470)苗而穗蒼狼(B1640)薄色而美芒是故得(B2230)時之稼興失時之稼約莖相若稱之得時(B3410)者重粟之多量粟相若而舂(C3420)之得時者多米量(B4010)米相若而食之得時者忍饑(C4020)是故得時(A2860)之稼其臭香其(B1120)(C1120)味甘其氣章百日食之耳目聰明心意睿智四(A1720)衛(wèi)變強兇氣不入身無苛殃黃帝曰四時之不正也正五谷而已(B2910)矣 二 又東北二百里,曰龍侯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癡疾。 解析:A200處,“短”,結(jié)合下文,而知“龍侯之山”,是說在完成調(diào)兵的短時間內(nèi),就應(yīng)著手入楚開戰(zhàn)。進而,實現(xiàn)登楚王位。 又東北二百里,曰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其鳴自訆。有鳥焉,其狀如烏,首白而身青足黃,是名曰鶌鶋,其鳴自詨,食之不饑,可以已寓。 解析:A400處,“本”,結(jié)合下文,而知“馬成之山”,是說根本取決于兩路兵馬乘秦伐楚而入楚。這樣,去占據(jù)楚國舊都郢陳。 又東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銅。是多松柏,草多茈草。條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長澤。其中,多器酸,三歲一成,食之已癘。 解析:A470處,“苗”,結(jié)合下文,而知“咸山”,是說韓國滅后三年時間,自己的力量覆蓋韓地。也就是臨楚界三地犄角之勢已成。 又東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無草木,多文石。有獸焉,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飛,其名曰飛鼠。澠水出焉,潛于其下,其中多黃堊。 解析:A670處,“薄”,結(jié)合下文,而知“天池之山”,是說看好了離楚界最近的鄢郢,自己在此坐鎮(zhèn)。這樣,有陽翟、新鄭的保障,宜于入楚而轉(zhuǎn)駐郢陳。 又東三百里,曰陽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銅。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尾,其頸【臤肉】,其狀如句瞿,其名曰領(lǐng)胡,其鳴自詨,食之已狂。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五采以文,是自為牝牡,名曰象蛇,其鳴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父之魚,其狀如鮒魚,魚首而彘身,食之已嘔。 解析:A970處,“節(jié)”,結(jié)合下文,而知“陽山”,是說陽翟、新鄭就像脖子上肉瘤,阻礙了秦軍通向鄢郢的咽喉,起到節(jié)制秦軍的作用。這等于三地成為獨立系統(tǒng),具有蛇吞象的能力。南下時,會留有兵馬駐防。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賁聞之山。其上多蒼玉,其下多黃堊多涅石。 解析:A1320處,“摶”,結(jié)合下文,而知“賁聞之山”,是說對外打秦旗號。對內(nèi),則不分縣郡,儼然一國。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水出焉,而西流于泰澤。 解析:A1420處,“葉”,結(jié)合下文,而知“王屋之山”,是說有此地后,加強與魏、齊等聯(lián)絡(luò)。這樣,可穩(wěn)固地盤。 又東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無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而夏流。實惟干河,其中有兩山。是山也,廣員二百步,其名曰發(fā)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解析:A1720處,“衛(wèi)”,結(jié)合下文,而知“教山”,是說調(diào)河西太原郡所養(yǎng)兵馬來守衛(wèi)三地。這樣,一舉兩得,宜入楚參與夏季舉事。到時候,清干河西太原郡所養(yǎng)兵馬,包括駐防部隊和野戰(zhàn)部隊。二者必須保持同步,到時候能協(xié)同作戰(zhàn)。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鹽販之澤,北望少澤,其上多草藷藇,其草多秦椒。其陰多赭,其陽多玉。有鳥焉,其狀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與,其鳴自詨,見則其邑有恐。 解析:A2020處,“纖”,結(jié)合下文,而知“景山”,是說入楚開戰(zhàn)境況,湖泊多,道路窄,秦國戰(zhàn)車不適宜。圍繞四個方面所確立的六項舉措,以及占韓三地,皆以此為考慮的基點。 又東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門之山。其上多蒼玉多金,其下多黃堊多涅石。 解析:A2340處,“不時不折”,結(jié)合下文,而知“孟門之山”,是說到時候出手滅秦軍不成問題。也就是所考慮的、所準備的,很充分了。 孟門,《呂氏春秋·開春論》言:“昔上古龍門未開,呂梁未發(fā),河出孟門,大溢逆流,無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盡皆滅之,名曰鴻水?!?/p> 又東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其上、潛于其下,是多美玉。 解析:A2660處,“時之”,結(jié)合下文,而知“平山”,是說到時侯誘使秦軍率先攻打楚國的平與。也就是說兩路兵馬在平與展開圍殲伐楚的秦軍。 又東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陽有赤銅,其陰有玄?。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解析:A2860處,“之稼”,結(jié)合下文,而知“京山”,是說到時候我率人馬進駐郢陳。也就是我適機率人馬入楚,投入戰(zhàn)場。 又東二百里,曰蟲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黃澤。 解析:A3060處,“徼下”,結(jié)合下文,而知“蟲尾之山”,是說盡量不戰(zhàn)而取郢陳。到時候兩路兵馬入楚,同時派人暗中活動,勸降郢陳守將。 又東三百里,曰彭毗之山。其上無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林之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遺之虵。 解析:A3360處,“暑雨”,結(jié)合下文,而知“彭毗之山”,是說一旦夏天舉事,魏國、殘存的趙國及韓遺人會起來反秦的。這就有利于入楚,落腳于郢陳。 又東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黃澤。有鳥焉,其狀如烏而白文,名曰鴣【習鳥】,食之不灂。 解析:A3540處,“之容”,結(jié)合下文,而知“小侯之山”,是說舉事若成,四地如諸侯國。打出楚國名號,也就是替代負芻行使王權(quán)。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泰頭之山。共水出焉,南注于虖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解析:A3910處,“而服”,結(jié)合下文,而知“泰頭之山”,是說與負芻共存期間,勢頭要壓過。也就是對楚國朝廷以武力相威懾。 又東北二百里,曰軒轅之山。其上多銅,其下多竹。有鳥焉,其狀如梟而白首,其名曰黃鳥,其鳴自詨,食之不妒。 解析:A4110處,“者”,結(jié)合下文,而知“軒轅之山”,是說向負芻宣講自己在秦所為,足以證明乃王者。也就是讓楚國公卿大夫等歸服于我。 又北二百里,曰謁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東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嬰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汜水。 解析:A4310處,“糠舂之”,結(jié)合下文,而知“謁戾之山”,是說擬好舉事檄文。講明為何東進南下,及自己從小到大的經(jīng)歷。 東三百里,曰沮洳之山。無草木,有金玉。濝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解析:B300處,“芒”,結(jié)合下文,而知“沮洳之山”,是說派人協(xié)調(diào)魏國。進而,爭取助力反秦歸楚。 沮洳,《詩·魏·汾沮洳》言:“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無度,美無度,殊異乎公路。”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飛蟲。黃水出焉,而東流注于?。讳嫠鲅?,而東流注于歐水。 解析:B600處,“稼就”,結(jié)合下文,而知“神囷之山”,是說陽翟、新鄭、鄢郢等三地,準備就緒。到時候伐楚秦軍會從安陽方向開過來,自己的野戰(zhàn)部隊也就隨之而來。 歐,《呂氏春秋·不茍論》言:“得十良馬不若得一伯樂,得十良劍不若得一歐治,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p> 又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br> 解析:B800處,“莖葆”,結(jié)合下文,而知“發(fā)鳩之山”,是說季春之月,處于臨戰(zhàn)狀態(tài)。也就是待入楚開戰(zhàn),滅秦軍,占郢陳。這時候,全面戒備,直到夏季舉事且自己進駐郢陳。常年來向所占韓地調(diào)配人馬物資,直到我東進鄢郢而止。 鳩,柘,《呂氏春秋·季春紀》言:“是月也,命野虞無伐桑柘,鳴鳩拂其羽,戴任降于?!薄?i>炎帝,《呂氏春秋·孟夏紀》言:“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又東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銅。清漳之水出焉,東流于濁漳之水。 解析:B920處,“短”,結(jié)合下文,而知“少山”,是說臨戰(zhàn)狀態(tài)不能持續(xù)太長時間。也就是必須近快入楚開戰(zhàn),避免陷于尷尬境地。 又東北二百里,曰錫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滏水。 解析:B1120處,“味”,結(jié)合下文,而知“錫山”,是說想方設(shè)法令秦軍伐楚。這樣,自己野戰(zhàn)部隊隨之先行進入預(yù)定戰(zhàn)場。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海澤。 解析:B1320處,“摶”,結(jié)合下文,而知“景山”,是說得到好的消息,秦軍會按預(yù)想伐楚。也就是自己野戰(zhàn)部隊與駐守部隊將按預(yù)定時間匯合。 又北百里,曰題首之山。有玉焉,多石無水。 解析:B1420處,“葉”,結(jié)合下文,而知“題首之山”,是說入楚一定站住腳,這是首要的。也就是入楚前期將兵馬用在預(yù)設(shè)范圍,占地盤并鞏固之。 又北百里,曰繡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其草多芍藥芎?。洧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其中有鳠黽。 解析:B1520處,“大”,結(jié)合下文,而知“繡山”,是說繼之向外擴展。為此,采取軟硬兼施的手段。尤其對楚國將士,又拉又打。 芍藥,洧,《詩·鄭風·溱與洧》言:“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陽水出焉,東北流注于河。 解析:B1640處,“薄”,結(jié)合下文,而知“松山”,是說到時候大隊兵馬入楚,一旦反擊秦軍,自然會拉近楚國將士。也就是親情難卻。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與之山。其上無草木有金玉。溹水出于其陽,而東流注于泰陸之水;泜水出于其陰,而東流注于彭水?;彼鲅?,而東流注于泜澤。 解析:B1760處,“時”,結(jié)合下文,而知“敦與之山”,是說兩路兵馬入楚開戰(zhàn)之后,為我入楚做了鋪墊。也就是我會順勢率人馬進占郢陳。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陽有金玉,其陰有鐵。歷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解析:B1930處,“莖”,結(jié)合下文,而知“柘山”,是說季春就做好所有準備。一旦入楚所說的軟硬手段,立刻施展開。 又北三百里,曰維龍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陽有金,其陰有鐵。肥水出焉,而東流注于皋澤,其中多礨石,敞鐵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大澤。 解析:B2230處,“時之”,結(jié)合下文,而知“維龍之山”,是說到時候入楚開戰(zhàn),會產(chǎn)生巨大感召力。原占韓地要敞開門接納前來加入反秦的人士。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馬之山。其陽多石玉,其陰多鐵多赤銅。木馬之水出焉,而東北流注于虖沱。 解析:B2410處,“而”,結(jié)合下文,而知“白馬之山”,是說這先要挑起與楚的邊境戰(zhàn)端。時間定在秦軍征燕回返至虖沱河。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無草木,冬夏有雪??丈V鲅?,東流注于虖沱。 解析:B2610處,“多”,結(jié)合下文,而知“空桑之山”,是說自己多時等待東進。轉(zhuǎn)過年,終于成行,現(xiàn)等待時機南下。 又北三百里,曰泰戲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其鳴自詨。虖沱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溇水。液女之水出于其陽,南流注于沁水。 解析:B2910處,“矣”,結(jié)合下文,而知“泰戲之山”,是說一場大戲即將上演。入楚目的所在,占領(lǐng)郢陳,進逼壽春。開戰(zhàn)時機選擇,秦軍追擊燕王至溝溇城而回師,到虖沱河。沒來得及休整,誘其南下伐楚。 溇,西晉陳壽《三國志·高句麗傳》曰:“ 溝溇者, 句麗名城也?!?br>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虖沱。鮮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池。 解析:B3210處,“必”,結(jié)合下文,而知“石山”,是說當初藏身于秦軍中的野戰(zhàn)部隊,已堅如磐石。參加了遠征燕國,回返而轉(zhuǎn)向楚國。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涂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溇液水。 解析:B3410處,“者”,結(jié)合下文,而知“童戎之山”,是說找某些小事,與楚不斷發(fā)生邊界戰(zhàn)端。以這種方法,來誘使藏有野戰(zhàn)部隊的、遠征燕國的秦軍,前來伐楚。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條。滱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解析:B3710處,“而”,結(jié)合下文,而知“高是之山”,是說時機一到,升級邊境戰(zhàn)端。隨即,駐防部隊進入臨戰(zhàn)狀態(tài)。 又北三百里,曰陸山。多美玉。【姜 阝】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br> 解析:B4010處,“米相若”,結(jié)合下文,而知“陸山”,是說派人與齊國溝通。也就是爭取齊國加入反秦。 又北二百里,曰沂山。般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br> 解析:B4210處,“而”,結(jié)合下文,而知“沂山”,是說齊國加入反秦,非常給力。這也是完全可能的。 沂山,《周禮·夏官》言:“正東曰青州,其山鎮(zhèn)曰沂山”。《呂氏春秋·有始覽》言:“東方為青州,齊也”。 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嬰石。燕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饒山。是無草木,多瑤碧,其獸多橐駝,其鳥多鶹。歷虢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其中有師魚,食之殺人。 解析:C120處,“而”,結(jié)合下文,而知“燕山”,是說燕國尚存,必加入反秦。C620處,“也”;C1120處,“味甘”。結(jié)合下文,而知“至于饒山”,是說會迎來反秦浪潮。而我通過反秦,順勢解決掉楚王負芻。 又北四百里,曰乾山。無草木,其陽有金玉,其陰有鐵而無水。有獸焉,其狀如牛而三足,其名曰豲,其鳴自詨?!?/p> 解析:C1520處,“菽則圓”,結(jié)合下文,而知“乾山”,是說圓滿收官,一定乾坤。若此,也就達到了占韓三地的原本意圖。 又北五百里,曰倫山。倫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有獸焉,其狀如麋,其川在尾上,其名曰羆。 解析:C2020處,“纖”,結(jié)合下文,而知“倫山”,是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反秦歸楚,細節(jié)在于占郢陳。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繩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魚。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門之山,無草木。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澤。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廣員百里,無草木,有金玉。 解析:C2520處,“后”,結(jié)合下文,而知“碣石之山”,是說得悉燕王逃至遼東,隨即動手,各就各位。C3020處,“以”,結(jié)合下文,而知“至于雁門之山”,是說秦軍回師,我的部隊準備入楚。C3420處,“之得”,結(jié)合下文,而知“至于泰澤”,是說求得占有楚國舊都郢陳。C3520處,“稼”,結(jié)合下文,而知“廣員”,是說從而建立起根據(jù)地。 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逢之山。北望雞號之山,其風如劦。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見則其邑大旱。 解析:C4020處,“是”,結(jié)合下文,而知“錞于毋逢之山”,是說此乃千載難逢的機會。入楚舉事,兵臨都城,可謂換了人間。 三 凡北次三經(jīng)之首,自太行山以至于無逢之山,凡四十六山、萬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茝瘞之。其十四神狀皆彘身而載玉,其祠之皆玉不瘞。其十神狀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瘞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解析:其一,一二部分經(jīng)文,有44個段落,而分46層意思。其中,發(fā)鳩之山段,泰戲之山段,各含兩層意思。 2350與各段中的里數(shù)相差190,此處“短”,為首段提示詞。結(jié)合下文,而知“太行之山”,是說楚太子我,歸途還有最后一公里。也就是野戰(zhàn)部隊隨秦軍到來還有一段距離,一旦入楚開戰(zhàn),必會一鳴驚人。 其二,自太行山至沮洳之山等20個段落,主要講運作跨楚邊界的四地。自神囷之山至泰戲之山等14個段落,主要講入楚開戰(zhàn)的設(shè)想。自石山至錞于毋(無)逢之山等10個段落,主要講抓住秦燕戰(zhàn)事而反??傊?,44個段落,有關(guān)投入全部兵力及做戰(zhàn)前預(yù)案。 |
|
來自: 千夫子 > 《揭秘《山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