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是孔子的一個弟子,由貧窮而成巨富,當然很聰明,在常人眼中也很善于學習。可是,他不明白自己為什么總是不能更好地領悟孔子的教誨。 孔子也看出他的這個疑惑,所以就故意設問:“子貢呀,你是不是認為我的認知都是因為學習了很多才達到的?” 子貢回答:“當然了。難道不是嗎?” “不是這樣的。”孔子見他這樣回應,斂容正視,認真地否定了他。 然后強調:“我是一以貫之的?!?/span> 這里的“一以貫之”,就是以一個基本的理念貫穿始終的。 其實就是告誡子貢:無論什么時候都應該把握住核心的原則,即便博聞,也不能雜七雜八、沒有頭緒,更不能為知識而知識。 孔子核心的原則,就是仁義之道、中庸之道、忠恕之道。 仁者,擺脫小我的人。義者,做合適的事情。 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極高明而道中庸,致廣大而盡精微。 忠恕之道,就是以“中”為心,達到“中和”;以“恕”為道,心胸開闊寬容。 這個一以貫之的原則,也可以說,就是合情合理地認識我自己,做好我自己。 當下那些被信息海洋弄得不知所以的人們,應多體會《論語》的這段對話。 |
|
來自: 經(jīng)史博物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