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的一個漢家王朝,也是中國由盛轉(zhuǎn)衰的王朝。因此明朝的歷史在歷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而明朝之所以會讓中國由盛轉(zhuǎn)衰,和明朝的制度有很大的關(guān)系,研究明朝絕不能忽視制度帶來的影響。明朝滅亡后,清朝在政治體制上又延續(xù)了明朝,所謂“清承明制”,使得明朝的制度前后存在了500余年,影響深遠。 那么明朝的制度到底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呢?想要仔細,我十分推薦朱永嘉先生的《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和得失》。朱永嘉(1931—2023)是中國有名的歷史學者,對秦漢史、三國史、明史有深入的研究。關(guān)于明朝歷史,除了《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和得失》之外,還有《從萬歷到康熙—:一次歷史周期律的典型剖析》為代表,兩書可以視為姊妹作品。 朱永嘉先生 之前我們所看到的明朝相關(guān)的史書都只是簡單介紹明朝的政治體制,并未深層次講解明朝體制的影響。而《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和得失》不僅“上溯其淵源,下析其演化”,還對其進行了剖析,解析其深遠的影響,最終垂訓后人,以達到“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的效果。 朱永嘉認為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制度大變化的時代。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廢宰相、分三司,設(shè)錦衣衛(wèi),朱棣又設(shè)內(nèi)閣、東廠等。為了讓明朝的制度得以傳承不變,朱元璋特意頒布《皇明祖訓》,讓子孫世代遵循。 朱永嘉在書中從“明代的立國建制”、“東宮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皇明祖訓》與朱元璋后繼子孫的作為”五大方便去介紹明朝的制度。本文則選擇其中的立國建制、東宮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進行簡單介紹。 在“立國建制”方面,主要介紹明初廢中書省,以及內(nèi)閣、二十四太監(jiān)機構(gòu)的形成,并深入探討了雙方的關(guān)系。由于中書省被廢除,六部就直轄于皇帝,皇權(quán)空前膨脹,皇帝的政務(wù)也空前繁多。因此皇帝用太學生批閱奏章,提供建議,形成了內(nèi)閣。而朱棣之后的皇帝懶政,又讓司禮監(jiān)(宦官機構(gòu))代自己答復奏章,最終使得奏章的“批紅”權(quán)被宦官掌握。通過此演化過程,朱永嘉提到“可靠的制度設(shè)計,不決定于設(shè)計者的主觀愿望,它只能是實際決策習慣的流程的法制化”。 太子的選擇、培養(yǎng)問題,一直以來都關(guān)系著王朝的存亡。朱永嘉在書中將歷朝歷代的東宮制度和問題娓娓道來,講述了太子選擇、廢立之間的矛盾和斗爭,讓人覺得歷歷在目。明朝建立后,便吸取歷代東宮制度的經(jīng)驗教訓,例如東宮的專有的幕僚集團被廢除了,以避免皇帝和太子之間兩大幕僚集團的沖突。 為了教育太子,朱元璋將東宮建成了一個大型的圖書館,讓太子終日讀書。然而,這樣教育出的接班人基本上是“生于深宮,長于婦人之手”,他們平時親近的人就是宦官、宮女,缺乏社會歷練。“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帝王,只能是庸庸碌碌平常之輩,或者成為深溺于女色、游戲人生的人物?!泵鞒衅谝詠恚軌?qū)?quán)的宦官基本都是太子的玩伴,例如王振、曹吉祥、王直、梁芳、劉瑾,明朝宦官專權(quán)的形成和東宮制度的缺陷密不可分。 在講東宮制度之時,朱永嘉又深刻剖析了明代的分封制度。明初朱元璋恢復分封制,以圖拱衛(wèi)帝室。然而,由于東宮制度的缺陷,導致朱允炆難以在駕馭藩王,最終引發(fā)了“靖難之役”。而此后,明朝就剝奪藩王兵權(quán),將藩王養(yǎng)起來?!?/span>唐代處理諸王的問題……是采取養(yǎng)起來的方針,結(jié)果是養(yǎng)了一大堆廢物,明代后來的藩王實際上也是如此。”“明代的藩王是養(yǎng)在各個封地,最終同樣沒有任何活動的自由,只會奢侈靡費勞動者血汗,最終成了農(nóng)民起義軍殺戮的對象。” 在軍制方面,朱永嘉先介紹歷朝歷代的軍事制度和軍事思想,重點講解了中央集權(quán)和武將統(tǒng)兵之間的矛盾。到了明代,朱元璋力圖吸取歷代之教訓,于是采用了唐前期府兵之法,以達到兵農(nóng)合一、減少開支的效果,又采取宋代兵將分離的政策,以實現(xiàn)強干弱枝。但此政策加重了農(nóng)民負擔,軍屯制很快就趨于瓦解,以至于土木堡之變的慘敗。此后,明朝又實行募兵制,但擔心將領(lǐng)專權(quán),重蹈安史之亂的覆轍,于是處處以文官制約武將,最終導致明朝兵多的戰(zhàn)斗力不足。朱永嘉最后還講述了清朝軍事制度和民國軍事制度,一直到新中國。 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朱永嘉同樣先講歷朝歷代地方和中原的關(guān)系,從而牽扯到地方制度的演變。如果一味加強中央集權(quán),限制地方,就會導致地方行政效率低下。一旦給予地方地主權(quán),也容易形成軍閥割據(jù)。因此,地方和中原的關(guān)系也是非常難以處理。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為削地方權(quán)力,就將明朝的“行省”拆分為三個平行的機構(gòu),類似于北宋的“四路”,使得地方相互牽制。但這種分散機構(gòu)的做法導致行政效率低下的老問題重新出現(xiàn)。到了明朝后期,又不得不將三司合并,派遣總督巡撫來管轄地方,實際上又重回元朝的狀態(tài)。
在本書的最后,朱永嘉先生寫了一些值得玩味的話“從制度層面看,共和國的制度接收的是民國時期的制度,而民國時期雖然沒有帝制了,但在許多層面仍然保留著過去歷史的印痕,特別是明清兩代的印痕。有許多東西,不同歷史時期只是名稱不同,但無論從正面還是負面看,骨子里仍然有不少相通的地方?!?/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