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有4個兒子,但他最偏愛孫子朱瞻基,甚至親自撫養(yǎng)。為了讓孫子當(dāng)皇帝,他才立朱高熾為太子。這不止是隔代親,還有很復(fù)雜的情感因素。 朱棣是個了不起的人。 他蟄伏多年,一朝奪位,從王爺變成皇帝,并立下“天子守國門”的規(guī)矩。 朱棣有多喜歡朱瞻基呢? 朱瞻基13歲被立為皇太孫,15歲被朱棣帶著遠(yuǎn)征漠北,他的父親甚至因他才當(dāng)上太子。 史書上說,朱棣一點都不喜歡兒子朱高熾,若不是因為他是朱瞻基的父親,才不會把他立為太子。
別人都是“母憑子貴”,朱瞻基的父親卻是“父憑子貴”。 清朝也有個“父憑子貴”的人,這個人就是雍正。當(dāng)年康熙也非常偏愛孫子弘歷,這才有了雍正皇帝的登基。 當(dāng)然,朱棣對朱瞻基的偏愛,也并非毫無原則和道理,更不是單純的隔代親。 他之所以偏愛朱瞻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 朱瞻基出生自帶祥瑞,吉利。朱棣雖然篡位,但他非常懼怕父親朱元璋。 事實上,如果不是被逼到絕境,朱棣根本不會造反,甚至造反后,他都沒想過會成功。 因此,他雖然當(dāng)上了皇帝,但一直心有不安。 朱瞻基降生前夕,朱棣突然夢見了父親,而且在夢中,父親朱元璋對他表示了肯定。 那時,朱棣還是燕王,在夢中,他夢見了父親朱元璋,把象征著權(quán)力的大圭交給了他,并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u> 在古代,大圭代表權(quán)力,更代表皇權(quán)。 而就在此時,下人來報,孫子朱瞻基降生,恰好應(yīng)征了“傳世之孫”。 史料記載,朱棣當(dāng)時大喜,連忙跑去看孫子。他發(fā)現(xiàn)孫子長得和自己很像,便喜不自勝:“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這是朱棣的第一個孫子。 也正是因為朱瞻基的降生,朱棣才下定決心發(fā)動靖難之變,也有了后來的永樂大帝。 因此,朱瞻基受到偏愛,首先和他出生的時間點有關(guān)。 第二, 親自帶在身邊養(yǎng)大,感情深厚,是朱棣的希望。朱瞻基降生后,朱棣親自將他帶在身邊教養(yǎng),為他請最好的經(jīng)學(xué)老師,親自教他武藝。 或許,一開始的朱棣,只是想要好好教育孫子,并沒想過把他培養(yǎng)成為接班人。 但朱瞻基確實很爭氣,讓朱棣看到了希望。 朱棣共有4個兒子,但他都不滿意。 朱棣的第四子早夭,其他的3個兒子,都已長大成人,有了各自的勢力。 但這些孩子,沒有一個是朱棣心中完美的接班人。 比如,大兒子朱高熾,喜靜厭動,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儒學(xué)研究上。 他雖然懂得治理國家,但不懂軍事,武力值更是差勁。 更致命的是,朱高熾身體不好,肥胖難行,有時候走路都要人攙扶。 皇家不缺醫(yī)生,但君王若是體虛,傳出去也不好聽啊。 再比如,二兒子朱高煦,身體好,也懂行軍打仗,但他根本不愛讀書,不懂文治。 若是亂世,朱高煦或許是個好帝王。 可在正常年代,一個不懂文治的君王,只會把國家陷入危機(jī)。 三兒子朱高燧,就更不行了。 他文治、武功,都不怎么強(qiáng),絕對不是接班的好選擇。 總而言之,朱棣的3個兒子,雖然都不錯,各有所長,可他們都不是合格的君主。 但朱瞻基卻表現(xiàn)得非常好。 他英氣滿面,既愛好讀書,智慧過人,同時在用兵方面也總有獨到的講解。
在他的身上,朱棣看到了國家的希望。 如果說最初,他親自照顧孫子,是出于疼愛。 那么后來,他對朱瞻基的培養(yǎng),就是惜才。 他一直用皇位繼承人的標(biāo)準(zhǔn)來培養(yǎng)這個孫子。 即便在外征戰(zhàn),朱棣也會派學(xué)士胡廣等人駐扎到漠北軍中,不為別的,就專門為朱瞻基講課。 有一次,朱瞻基跟隨朱棣二征漠北。 朱瞻基追擊到九龍口時,被瓦剌的騎兵圍攻,情況危急。 朱棣得知后,不顧安危派騎兵營救。
這種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越是重視,也就越偏愛。 人心都是肉長的,對于自己滿懷期待、手把手教出來的孩子,偏愛不言而喻。 正如康熙一朝,太子胤礽能力不行、心計也不行,康熙仍舊兩立兩廢。 畢竟是自己帶出來的,心中不舍,也是人之常情。 而朱瞻基自己還爭氣,怎么可能不被朱棣偏愛呢? 第三, 性格與朱棣相似,能文能武。朱棣對孫子朱瞻基的偏愛,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朱瞻基和他非常像。 相比叔叔們,朱瞻基的性格,是最像朱棣的一個。 他殺伐決斷、能文能武,擅文治,也懂軍事。 在登基之前,朱瞻基多次北征,參加過忽蘭忽失溫之戰(zhàn),受到了好評; 他也曾經(jīng)在京城、南京監(jiān)國。 朱瞻基不是沒有能力的人。 他的父親身體不好,經(jīng)常受叔叔欺負(fù),他就會用自己的手段去找場子。 在任用賢才方面,朱瞻基也很懂得籠絡(luò)人心。 朱棣對朱瞻基很滿意,因此對他很偏愛。 而朱棣確實有眼光。 朱瞻基繼位后,只用一封信、一次親征,就鼓舞了士氣,掃平了漢王叛亂。
漢王朱高煦,當(dāng)年意氣風(fēng)發(fā),可面對朱瞻基時,他只能束手待斃。 26歲登基的朱瞻基,還開創(chuàng)了一套內(nèi)閣上奏的程序,并懂得任用賢臣、能臣,把他們變成皇家智囊團(tuán)。 這是非常偉大的創(chuàng)舉。 通俗一點說就是,朱瞻基將原來的咨詢機(jī)構(gòu),變成了一個強(qiáng)大的智囊團(tuán),每一封上奏和建議都遵循嚴(yán)格的程序,讓內(nèi)閣成為了皇帝和六部之間的橋梁。 這個制度的了不起之處在于,只要順暢運(yùn)轉(zhuǎn)起來,皇帝能力只要不差得過分,國家就能正常運(yùn)轉(zhuǎn)。 正因這個制度,明朝皇帝才看起來那么不務(wù)正業(yè)。 清朝皇帝應(yīng)該是最累的皇帝,因為沒有解放雙手,凡事親力親為,但明朝皇帝不一樣,除了朱元璋、朱棣比較辛苦外,其他皇帝,都受益于朱瞻基的制度,可以發(fā)展業(yè)余愛好。 朱瞻基自己也有業(yè)余愛好。 比如,朱瞻基,既是太平天子,也是促織皇帝。 正如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促織》中所說:“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u>(宣德是朱瞻基的年號) 朱瞻基統(tǒng)治的十年間,出現(xiàn)了繼唐玄宗開元盛世后的又一個盛世——仁宣之治。 這一時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經(jīng)濟(jì)空前發(fā)展…… 當(dāng)然,人無完人。 在整頓吏治的過程中,朱瞻基過分地提高了宦官的地位,賦予了宦官批紅權(quán),使得宦官勢力猖獗,無意中為后世宦官干政埋下了禍患。 不過,總體而言,朱瞻基是個不可多得的帝王。 只可惜,他壽命太短,只活到36歲,就突然去世,他的死因,后世爭論不休。 至于朱棣為什么偏愛朱瞻基? 答案很簡單:如果你有個這么優(yōu)秀的孫子,還是你一手帶大的,你也會給他無限偏愛。 你說呢?歡迎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