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后盜汗3+周,診斷為盜汗,辨證為太少樞機不利,營衛(wèi)不和,陳老以柴胡桂枝湯,疏利太少氣機,調和營衛(wèi),取得十分理想的療效。 關鍵詞:盜汗、太少樞機不利、營衛(wèi)不和、新型冠狀病毒、柴胡桂枝湯、陳學忠 病例: 鐘某,女,58歲, 2023年05月25日初診 主訴:盜汗3+周。 現(xiàn)病史:3+周前,患者不慎感染新冠,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咳痰,予以對癥治療后,發(fā)熱,咳嗽,咳黃痰好轉,但夜間入睡后汗出明顯,可濕透寢衣,醒后汗自止,為求診治故前來就治。診見:夜間入睡后汗出甚,白日或活動后汗出不明顯,不畏風,無惡寒、畏熱。偶咳嗽,咳黃痰,伴胸悶氣緊,口干口苦,納眠一般,二便調。舌淡紅,淺齒印,苔薄白略黃,脈浮。 中醫(yī)診斷:盜汗 辨證:太少樞機不利,營衛(wèi)不和 中醫(yī)治法:疏利太少氣機,調和營衛(wèi) 方藥:柴胡桂枝湯 柴胡15g 桂枝15g 白芍15g 法半夏15g 酒黃芩15g 炙甘草15g 大棗30g 黨參段30g 生姜3片 3劑 水煎服 一日一劑 早中晚分服用 2023年06月01日 二診:患者面帶悅色,十分興奮,驚呼“陳老師的藥效果太好了”,訴前方當日服用2次后,當晚汗出明顯好轉。現(xiàn)咳嗽、口苦好轉,但仍感胸悶氣短、口干,舌淡紅,略胖大,淺齒印,苔薄白,脈浮。予前方另加桔梗、黃芪,與柴胡等共奏“升陷湯”之意,以益氣升陷,解胸悶氣短之癥。具體方藥如下: 柴胡15g 桂枝15g 白芍15g 法半夏15g 桔梗15g 酒黃芩15g 炙甘草15g 大棗30g 黨參段30g 黃芪15g 生姜3片 3劑 水煎服 一日一劑 早中晚分服用 2023年06年07日 三診:患者診時十分高興,感嘆“陳老師的藥太經(jīng)典了,吃完藥后太舒服”。現(xiàn)夜間汗出好轉,胸悶氣短好轉,無咳嗽、咳痰,舌淡紅,略胖大,淺齒印,苔薄白,脈略浮 ,本次效不更方繼續(xù)予前方3劑,以鞏固療效。 按語: 自汗與盜汗均屬于中醫(yī)學的汗證范疇,二者均始見于《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篇云:“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篇云:“太陽病,脈浮而動數(shù)……頭痛發(fā)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早在宋代陳無擇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對二者做了鑒別,“無論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著汗出,即名盜汗,或云寢汗?!币话愣宰院苟酁殛柼?,盜汗多為陰虛,如虞持《醫(yī)學正傳》所言:“若夫自汗與盜汗者,病似而實不同也。其自汗者無時而濈濈然出,動則為甚,屬陽虛,胃氣之所司也;盜汗者,寢中而通身如浴,覺來發(fā)知,屬陰虛,營血之所主也”因此對于二者的治法也有不同,陽虛自汗應以調和營衛(wèi)、益氣固表為原則,陰虛盜汗應以滋陰降火、補血養(yǎng)心為原則,如《醫(yī)學正傳》言“大抵自汗宜補陽調衛(wèi),盜汗宜補陰降火?!薄杜R證指南醫(yī)案》言“故陽虛自汗,治宜補氣以衛(wèi)外;陰虛盜汗,治宜補陰以營內?!?/p> 患者以夜間汗出明顯,白日或活動后汗出不明顯,因此辨病為盜汗。而該患者不畏風,無惡寒畏熱,無典型陰陽偏衰表現(xiàn),難以辨是陰證還是陽證。正如鄭欽安在《醫(yī)理真?zhèn)鳌分性弧搬t(yī)學一途,不難于用藥,而難于識癥。亦不難于識癥,而難于識陰陽”,結合病史,該患者3+周前感染新冠,咳嗽、咳黃痰,舌淡紅,淺齒印,苔薄白略黃,脈浮,可辯證為太少樞機不利,營衛(wèi)不和證,治以柴胡桂枝湯,疏利太少氣機,調和營衛(wèi)。 柴胡桂枝湯是《傷寒論》中的一個經(jīng)典方,又名柴桂各半湯,是由小柴胡湯合桂枝湯各半量而組成,方中柴胡、黃芩疏肝膽之郁,調中樞之氣;桂枝、白芍益氣斂陰,調和營衛(wèi);半夏、生姜降逆和胃;黨參、大棗扶助正氣,祛邪外出。 大抵治療盜汗,多用龍骨、牡蠣,浮小麥等斂汗之品,而陳老并未用之,追問病史,患者因感受外邪后出現(xiàn)盜汗,伴見咳嗽,咳痰,胸悶氣短,口干口苦,為太少合病,由邪侵半表半里,表里不和所致,因此急用收斂之品,恐有閉門揖寇之失。正如《傷寒明理論》曰:“傷寒盜汗者,非若雜病之虛.是由邪氣在半表半里使然也.何者?若邪氣一切在表,干于衛(wèi)則自然汗出也,此則邪氣侵行于里,外連于表邪,及睡則衛(wèi)氣行于里,乘表中陽氣不致,津液得泄,故但睡而汗出,覺則氣散于表而汗止矣”故用柴胡桂枝湯太少同治,解表合理,以復人體上下升降,表里出入之機,營衛(wèi)調和則汗出自止。 本次取《傷寒》方治之為效,實者為傷寒辨病辨證之功。方藥遂簡單,但十分顯效,可見辨證之精準為中醫(yī)臨床診治的關鍵所在。 |
|
來自: 昵稱63003163 > 《感冒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