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各種類型的出汗,在辨證治療的基礎上,還可以對應加入斂汗止汗的藥物,我常用的止汗六味是桂枝、黃芪、糯稻根、牡蠣、地骨皮和霜桑葉。 其中桂枝多用于外感出汗,以桂枝為主藥的桂枝湯,是治療傷寒表虛出汗第一方,也就是太陽風寒表虛證,患者多汗出發(fā)熱,惡風,惡寒, 還有一些病后、體弱而導致的營衛(wèi)不和,發(fā)熱自汗,桂枝湯也是首先要用到的方劑,桂枝湯中用了升發(fā)的桂枝和沉降的白芍,桂枝使人體的氣血陽氣升發(fā)和疏散,白芍酸斂沉降,收斂補充陰血,還加了保護脾胃的生姜、甘草、大棗,桂枝、甘草辛甘化陽,芍藥、甘草酸甘化陰,這五味藥相互配合作用于人體,氣機有升有降,有散有收,既可以治療外寒風寒表虛自汗,又可以治療久病體弱而汗出不止。 黃芪這味藥益氣固表止汗,常用的固表止汗方劑牡蠣散和玉屏風散中,都用到了黃芪這味藥。 牡蠣散由黃芪、牡蠣、麻黃根、浮小麥這幾味藥組成,主要治療衛(wèi)氣不固,陰液外泄導致的自汗,盜汗,這幾味藥中牡蠣斂陰止汗,還具有滋陰潛陽、止汗安神等作用,黃芪固表益氣,利水消腫,麻黃根則有收斂固澀、止汗的作用,其中麻黃根我用糯稻根這味藥代替,糯稻根也就是出產糯米的糯稻的根,有收斂止汗,養(yǎng)胃陰,除虛熱的作用,用于陰虛發(fā)熱,自汗盜汗,口渴咽干,此外方中還用到了浮小麥,浮小麥斂心陰,止虛汗,小麥作為我們北方的糧食,最熟悉不過,小麥在五谷中屬心,最能養(yǎng)心,汗為心之液,汗多易傷心陰,所以方中加了藥食同源的小麥,其實就是用浮小麥的皮去養(yǎng)心,這幾味藥組成牡蠣散,起到益氣除熱,固表止汗,寧心安神的作用,用于表虛不固,營陰不能內守所致汗出、心悸、短氣乏力等癥。 玉屏風散就好像是御風的屏障一樣,給身體增加了抵御外邪的能力。方中三味藥,黃芪,防風,白術,防風走表祛風而御風邪,黃芪益氣固表,白術健脾益氣,可以增強黃芪益氣固表的能力,三藥配伍,使身體氣旺表實,汗不能外泄,邪亦不能內侵,如果身體存在皮表不固,表虛自汗,易受風邪,就可以配合使用玉屏風散提高身體抗病能力,改善表虛多汗的癥狀。 地骨皮又名枸杞皮,具有涼血止血,清虛熱止汗的功效和作用,常用到地骨皮的方劑有清骨散、地骨皮湯等,主要用于治療陰虛潮熱、盜汗等癥。 在藥理學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其有效成分能夠促進血小板生成,增強血小板功能,從而達到止血目的。 霜桑葉味甘性寒,輕清疏散,可使亢盛之火平,淋漓之汗止,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適用于因熱而致的汗出諸證。 |
|
來自: 行唐中醫(yī)李宏奇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