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言語 蓋樞機(jī)之發(fā),榮辱之主,言之不文,行之不遠(yuǎn),則知飾詞專對(duì),古之所重也。夫上古之世,人惟樸略,言語難曉,訓(xùn)釋方通。是以尋理則事簡而意深,考文則詞艱而義釋,若《尚書》載伊尹之訓(xùn),皋陶之謨,《洛誥》《康誥》《牧誓》《泰誓》是也。周監(jiān)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詞命。語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若《春秋》載呂相絕秦,子產(chǎn)獻(xiàn)捷,臧孫諫君納鼎,魏絳對(duì)戮楊千是也。戰(zhàn)國虎爭,馳說云涌,人持《弄丸》(眉批:“弄丸”乃“轉(zhuǎn)丸”之訛,浦氏以為兼用宜僚事,謬也。) 之辯,家挾《飛鉗》之術(shù),劇談?wù)咭宰H誑為宗,利口者以寓言為主,若《史記》載蘇秦合從,張儀連橫,范雎反間以相秦,魯連解紛而全趙是也。 逮漢、魏已降,周、隋而往,世皆尚文,時(shí)無專對(duì)。運(yùn)籌畫策,自具于章表;獻(xiàn)可替否,總歸于筆札。宰我、子貢之道不行,蘇秦、張儀之業(yè)遂廢矣。是以歷選載言,布諸方冊(cè),自漢已下,無足觀焉。 尋夫戰(zhàn)國已前,其言皆可諷詠。非但筆削所致,良由體質(zhì)素美。何以核諸?至如“鶉賁”“ 鵒”,童豎之謠也;“山木”“輔車”,時(shí)俗之諺也;“皤腹棄甲”,城者之謳也;“原田是謀”,輿人之誦也。斯皆芻詞鄙句,猶能溫潤若此,況乎束帶立朝之士,加以多聞博古之識(shí)者哉!則知時(shí)人出言,史官入記,雖有討論潤色,終不失其梗概者也。 夫《三傳》之說,既不習(xí)于《尚書》;兩漢之詞,又多違于《戰(zhàn)策》。足以驗(yàn)氓俗之遞改,知?dú)q時(shí)之不同。而后來作者,通無遠(yuǎn)識(shí),記其當(dāng)世口語,罕能從實(shí)而書,方復(fù)追效昔人,示其稽古。(眉批:此亦有見之言,若為七子發(fā)覆也,然宋人以語錄著書 ,究乖文章之體,而《帝京景物略》載元碑以為姍焉,此中固有持平之道,未可一概拘之。) 是以好丘明者,則偏摸《左傳》;愛子長者,則全學(xué)史公。用使周、秦言辭,見于魏、晉之代;楚、漢應(yīng)對(duì),行乎宋、齊之日。而偽修混沌,失彼天然,今古以之不純,真?zhèn)斡善湎鄟y。故裴少期譏孫盛錄曹公平素之語,而全作夫差亡滅之詞。雖言似《春秋》,而事殊乖越者矣。 唯王、宋著書,敘元、高時(shí)事,抗詞正筆,務(wù)存直道。方言世語,由此畢彰。而今之學(xué)者,皆尤二子以言多滓穢,語傷淺俗。夫本質(zhì)如此 ,而推過史臣 ,猶鑒 者見嫫姆多媸 ,而歸罪于明鏡也 。 又世之議者,咸以北朝眾作,《周史》為工。蓋賞其記言之體,多同于古故也。夫以枉飾虛言,都捐實(shí)事,便號(hào)以良直,師其??莿t董狐、南史,舉目可求;班固、華嶠,比肩皆是者矣。 近有敦煌張?zhí)?/a>、中山郎余令,并稱述者,自負(fù)史才。郎著《孝德傳》,張著《隋后略》。凡所撰今語,皆依仿舊辭。若選言可以效古而書,其難類者,則忽而不取,料其所棄,可勝紀(jì)哉? 蓋江芊罵商臣曰:“呼!役夫,宜君王廢汝而立職。”漢王怒酈生曰:“豎儒,幾敗乃公事?!眴喂讨^楊康曰:“老奴,汝死自其分。”樂廣嘆衛(wèi)玠曰:“誰家生得寧馨兒!”斯并當(dāng)時(shí)侮嫚之詞,流俗鄙俚之說,必播以唇吻,傳諸諷誦。而世人皆以為上之二言不失清雅,而下之兩句殊為魯樸者,何哉?(眉批:“老奴”“寧馨”二語,今亦覺其雅矣,子玄之說,不其然乎?) 蓋楚 、漢世隔 ,事已成古 ;魏 、晉年 近 ,言猶類今 。已古者即謂其文 ,猶今者乃驚其質(zhì) 。夫天地長久 ,風(fēng)俗無恒 ,后 之視今 ,亦猶今之視昔 。而作者皆怯書今語 ,勇效昔言 ,不其惑乎 ! 蓋善為政者,不擇人而理,故俗無精粗,咸被其化。工為史者,不選事而書,故言無美惡,盡傳于后。若事皆不謬,言必近真,庶幾可與古人同居,何止得其糟粕而已。 呂相絕秦 《左傳 》成公十三年 。 子產(chǎn)獻(xiàn)捷 《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 。 臧孫諫君納鼎 《左傳 》桓公二年 。 魏絳對(duì)戮楊千 《左傳 》襄公三年 。 《弄丸 》《飛鉗 》 《文心雕龍 ·論說 》篇 :《轉(zhuǎn)丸 》騁其巧辭 ,《飛鉗 》伏其精術(shù) 。尹知章 《鬼谷序 》:蘇秦 、張儀受 《捭闔 》之術(shù) ,又受 《轉(zhuǎn)丸 》《胠篋 》三章 。按 :“弄丸 ”兼用 《莊子 》市南宜僚事 。《鬼谷子 》有 《飛箝 》篇 。箝 、鉗通 。 鶉奔 《左傳 》僖公五年 :童謠曰 :丙之晨 ,龍尾伏辰 。均服振振 ,取虢之旗 。鶉之賁賁 ,天策焞焞 ?;鹬谐绍?,虢公其奔 。 鵒 《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 :文 、武之世 ,童謠有之曰 : 之鵒之 ,公出辱之 。 鵒之羽 ,公在外野 ,往饋之馬 。 鵒跦跦 ,公在乾侯 ,微褰與襦 。 鵒之巢 ,遠(yuǎn)哉遙遙 ,稠父喪勞 ,宋父以驕 。 鵒 鵒 ,往歌來哭 。 山木 《左傳 》隱公十一年 :周諺有之曰 :山有木 ,工則度之 。賓有禮 ,主則擇之 。 輔車 《左傳 》僖公五年 :諺所謂 “輔車相依 ,唇亡齒寒 ”者 ,其虞 、虢之謂也 。 皤腹 《左傳 》文公四年 :睅其目 ,皤其腹 ,棄甲而復(fù) 。于思于思 ,棄甲復(fù)來 。 原田 《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 :聽輿人之誦曰 :原田每每 ,舍其舊而新是謀 。 混沌 《莊子 ·天地 》篇 :子貢南游于楚 ,過漢陰 ,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 ,鑿隧而入井 ,抱甕而出灌 ,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 。子貢曰 :有械于此 ,鑿木為機(jī) ,后重前輕 ,挈水若抽 ,其名為槔 。為圃者作色而笑曰 :吾聞之 ,有機(jī)械者必有機(jī)事 ,有機(jī)事者必有機(jī)心 ,吾羞而不為也 。子貢反于魯 ,以告孔子 。孔子曰 :彼假修渾沌氏之術(shù)者也 。識(shí)其一不知其二 ,治其內(nèi)不治其外 。按 :渾 、混通 。 裴譏孫盛 《魏志 ·武帝紀(jì) 》注 :孫盛 《魏氏春秋 》云 :答諸將曰 :劉備人杰也 ,將生憂寡人 。臣松之以為孫盛制書 ,多用 《左氏 》以易舊文 ,后之學(xué)者將何取信哉 ?且魏武方以天下勵(lì)志 ,而用夫差分死之言 ,尤非其類 。按 :裴松之 ,字世期 ,唐諱 “世 ”作 “少 ”。 王 、宋著書 王劭 《齊志 》,宋孝王 《關(guān)東風(fēng)俗傳 》。 枉飾虛言 ,都捐實(shí)事 原注 :如周太祖 ,實(shí)名黑獺 ,魏本索頭 ,故當(dāng)時(shí)有童謠曰 :狐非狐 ,貉非貉 ,燋梨狗子嚙斷索 。又曰 :獾獾頭團(tuán)欒 ,河中狗子破爾菀 。又西帝下詔罵齊神武 ,數(shù)其罪二十 。諸如此事 ,難可棄遺 。而 《周史 》以為其事非雅 ,略而不載 。賴君懋編錄 ,故得權(quán)聞?dòng)诤?。其事不傳于 《北齊 》,因而埋沒者 ,蓋亦多矣 。 張?zhí)? 《唐書 ·張公瑾傳 》:子太素 ,龍朔中 ,東臺(tái)舍人 。兼修國史 ,著書百余篇 。《通志略 》:太素著 《北齊書 》二十卷 、《隋書 》三十二卷 、《隋后略 》十卷 、《敦煌張氏家傳 》二十卷 。又見 《史官建置 》篇 。 郎余令 《唐書 ·儒學(xué)傳 》:郎余令授霍王元軌府參軍事 ,從父知年亦為王友 。元軌每曰 :郎家二賢皆入府 ,不意培 而松柏為林 。余令以梁元帝有 《孝德傳 》,更撰 《后傳 》數(shù)十篇 。改著作佐郎 。 江芊罵商臣 《左傳 》文公元年 。 漢王怒酈生 《史記 ·留侯世家 》。 單固 、楊康 《魏志 ·王凌傳 》注 :《魏略 》曰 :山陽單固 ,字恭夏 ,有器實(shí) 。兗州刺史令狐愚辟為別駕 ,與從事楊康并為腹心 。后愚與王凌通謀 ,康 、固皆知其計(jì) ??抵谅尻?,露其事 。太傅東取固問曰 :卿知其事邪 ?令狐及乎 ?固故云無有 ??蹬c固對(duì)相詰 ,乃罵康曰 :老庸 ,既負(fù)使君 ,又滅我族 ,顧汝當(dāng)活耶 !初 ,楊康自以白其事 ,冀得封拜 ,后亦并斬 。臨刑 ,固又罵康曰 :老奴 ,汝死自分耳 ,何面目行地下也 ! 樂廣 、衛(wèi)玠 《晉書 ·樂廣傳 》:廣 ,字彥輔 ,與王衍俱宅心事外 ,天下言風(fēng)流者 ,王 、樂稱首焉 ?!缎l(wèi)玠傳 》:玠 ,字叔寶 ,風(fēng)神秀異 ,妻父即樂廣也 。時(shí)謂婦公冰清 ,女婿玉潤 。按 :二傳俱無 “寧馨兒 ”語 ,其語今見 《王衍傳 》。衍總角造山濤 ,濤嗟嘆 ,目而送之 ,曰 :何物老嫗 ,生寧馨兒 。《史通 》似誤 。 浮詞 昔尼父裁經(jīng),義在褒貶,明如日月,持用不刊。而史傳所書,貴乎博錄而已。至于本事之外,時(shí)寄抑揚(yáng),此乃得失稟于片言,是非由于一句,談何容易,可不慎歟!但近代作者,溺于煩富,則有發(fā)言失中,加字不愜,遂令后之覽者,難以取信。 蓋古之記事也,或先經(jīng)張本,或后傳終言。(眉批:“張本”字出杜氏《左傳注》,“終言”亦杜氏注文。) 分布雖疏,錯(cuò)綜逾密。今之記事也則不然?;蚋艟懋惼嵯嗝?;或連行接句,頓成乖角。是以《齊史》之論魏收,良直邪曲,三說各異;《周書》之評(píng)太祖,寬仁好殺,二理不同。非惟言無準(zhǔn)的,固亦事成首鼠者矣。 亦有開國承家,美惡昭露,而輕事塵點(diǎn),曲加粉飾。求諸近史,此類尤多。如《魏書》稱登國以鳥名官,則云“好尚淳樸,遠(yuǎn)師少皞”;述道武結(jié)婚蕃落,則曰“招攜荒服,追慕漢高”。自余所說,多類于此。案:魏氏始興邊朔,少識(shí)典墳,作儷蠻夷,抑惟秦、晉。而鳥官創(chuàng)置,豈關(guān)郯子之言?髦頭而偶,奚假奉春之策?奢言無限,何其厚顏!又《周史》稱元行恭因齊滅得回,庾信贈(zèng)其詩曰:“虢亡垂棘反,齊平寶鼎歸。”陳周弘正來聘,在館贈(zèng)韋敻詩曰:“德星猶未動(dòng),真車詎肯來?”其為信、弘正所重如此。夫文以害意 ,自古而然 ,擬非其倫 ,由來 尚矣 。必以庾 、周所作 ,皆為實(shí)錄 ,則其所褒貶 ,非止一人 ,咸宜取其指歸 ,何止 采其四句而已 ?(眉批:此駁允愜。) 夫詞寡者出一言而已周,才蕪者資數(shù)句而方?jīng)选0福骸蹲髠鳌贩Q絳父論甲子,隱言于趙孟;班《書》述楚老哭龔生,莫識(shí)其名氏。茍舉斯一事,則觸類可知。至嵇康、皇甫謐撰《高士記》,各為二叟立傳,全采左、班之錄,而其傳論云:“二叟隱德容身,不求名利,避遠(yuǎn)亂害,安于賤役?!狈蛱酱Ч乓?,而廣足新 言 ,此猶子建之詠三良 ,延年之歌秋婦 。至于臨穴淚下 ,閨中長嘆 ,雖語多本 傳 ,而事無異說 。蓋鳧脛雖短 ,續(xù)之則悲 ;史文雖約 ,增之反累 。加減前哲 ,豈 容易哉 ?。寂捍艘欢畏钦摗?a target="_blank">高士傳》,乃借以言加減之不可輕易,如前篇之引原涉、葛龔 耳。二田誤以為正文,故疑其贅誤矣。) 昔夫子斷唐、虞以下迄于周,剪截浮詞,撮其機(jī)要。故帝王之道,坦然明白。嗟乎!自去圣日遠(yuǎn),史籍逾多,得失是非,孰能刊定?假有才堪厘革,而以人廢言,此繞朝所謂“勿謂秦?zé)o人,吾謀適不用”者也。 三說各異 原注 :李百藥 《齊書序 》論魏收云 :若使子孫有靈 ,竊恐未挹高論 。至 《收傳論 》又云 :足以入相如之室 ,游尼父之門 。但志存實(shí)錄 ,好抵陰私 。于 《爾朱暢傳 》又云 :收受暢財(cái)賄 ,故為榮傳多減其惡 。是謂三說各異 。按 :《北齊書 》:暢 ,雙名文暢 。受金語在其弟文略傳 ,文亦不同 。 二理不同 原注 :令狐德棻 《周書 ·元偉傳 》稱文帝不害諸元 ,則云 :太祖天縱寬仁 ,性罕猜忌 。于 《本紀(jì)論 》又云 :渚宮制勝 ,闔城孥戮 ;茹茹歸命 ,盡種誅夷 。雖事出權(quán)道 ,而用乖于德教 。是謂二理不同 。按 :本注句復(fù)字脫 ,多不成語 。今據(jù) 《周書 》改正 。 首鼠 《史記 ·灌夫傳 》:武安侯召御史大夫載 ,怒曰 :與長孺共一老禿翁 ,何為首鼠兩端 ? 登國名官 《魏書 ·官氏志 》:天賜元年 ,欲法古純質(zhì) ,每于制定官號(hào) ,皆擬遠(yuǎn)古云鳥之義 。諸曹走使謂之鳧鴨 ,取飛之迅疾 ;以伺察為候官 ,謂之白鷺 ,取其延頸遠(yuǎn)望 。自余諸官 ,義皆類此 。按 :登國 ,道武初元 ,舉以概后也 。少皞事 ,見 《書志 》篇 。 道武結(jié)婚 《魏書 ·崔玄伯傳 》:太祖曾引玄伯講 《漢書 》,至婁敬說漢祖以魯元公主妻匈奴 ,善之 ,嗟嘆者良久 。是以諸公主皆釐降于賓附之國 。 髦頭 《晉書 ·天文志 》:昴七星 ,天之耳也 。又為髦頭 ,胡星也 ?!段簳?·天象志 》:皇始元年六月 ,有星彗于髦頭 。是秋 ,太祖啟冀方之地 。 奉春之策 《漢書 ·劉敬傳 》:上曰 :本言都秦地者婁敬 ,“婁 ”者乃 “劉 ”也 。賜姓劉氏 ,拜為郎中 ,號(hào) “奉春君 ”。冒頓數(shù)苦北邊 ,劉敬曰 :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 ,厚奉賂之 ,彼知漢女送厚 ,蠻夷必慕以為閼氏 ,生子必為太子 ,代單于 。豈嘗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者哉 ? 元行恭 《周書 ·元偉傳 》:偉 ,字猷道 。為使主 ,報(bào)聘于齊 。是秋 ,高祖親戎東討 ,偉為齊所執(zhí) 。齊平 ,偉方見釋 。偉性好虛靜 ,政事之暇 ,未嘗棄書 。初 ,自鄴還也 ,庾信贈(zèng)其詩云云 。按 :“猷道 ”,《史通 》作 “行恭 ”,豈牛弘本然耶 ? 周弘正 《周書 ·偉夐傳 》:夐 ,字敬遠(yuǎn) ,志尚夷簡 ,所居之宅 ,枕帶林泉 。明帝號(hào)之曰 “逍遙公 ”。陳遣其尚書周弘正來聘 ,造夐 ,后請(qǐng)夐至賓館 ,弘正贈(zèng)詩云云 。 絳父 即絳縣老 ,見 《二體 》篇 。 楚老 《漢書 ·兩龔傳 》:兩龔皆楚人也 。勝 ,字君賓 ,舍 ,字君倩 ,世謂之楚兩龔 。王莽既篡國 ,遣使者奉璽書 ,即拜 。勝不復(fù)開口飲食 ,死 。有老父來吊 ,哭甚哀 ,既而曰 :嗟乎 !薰以香自燒 ,膏以明自銷 。遂趨而出 ,莫知其誰 。 詠三良 《文選 》:曹子建 《三良詩 》:攬?zhí)榈蔷?,臨穴仰天嘆 。 歌秋婦 《宋書 ·顏延之傳 》:延之 ,字延年 ,獨(dú)酌郊野 ,當(dāng)其得意 ,旁若無人 。按 :《秋胡詩 》有 “歲暮臨空房 ”句 ,所謂閨嘆也 。秋胡事 ,詳后 《品藻 》篇 。 鳧脛 《莊子 ·駢拇 》篇 :鳧脛雖短 ,續(xù)之則憂 ;鶴脛雖長 ,斷之則悲 。 敘事 夫敘事之體,其流甚多,非復(fù)片言所能 縷。今輒區(qū)分類聚,定為三篇,列之于下。 夫國史之美者 ,以敘事為工 ;而敘事之工者 ,以簡要為主 。(眉批:一本無“要”字。簡而能要乃非茍簡,無“要”字則語意不完。) 簡之時(shí)義大矣哉!歷觀自古,作者權(quán)輿,《尚書》發(fā)蹤,所載務(wù)于寡事;《春秋》變體,其言貴于省文。斯蓋澆淳殊致,前后異跡。然則文約而事豐 ,此述作之尤美者也 。始自兩漢,迄乎三國,國史之文,日傷煩富。逮晉已降,流宕逾遠(yuǎn)。(眉批:論者以事增文省為《新唐 書》之失,亦自一理,要之廓清之功,不可沒也。觀《晉書》以下之蕪雜乃知之矣。不必過為高論,動(dòng)引《公》《穀》《檀弓》,如洪容齋云云也。) 尋其冗句,摘其煩詞,一行之間,必謬增數(shù)字;尺紙之內(nèi),恒虛費(fèi)數(shù)行。夫聚蚊成雷,群輕折軸,況于章句不節(jié),言詞莫限,載之兼兩,曷足道哉? 蓋敘事之體,其別有四:有直紀(jì)其才行者,有唯書其事跡者,有因言語而可知者,有假贊論而自見者。至于《古文尚書》稱帝堯之德,標(biāo)以“允恭克讓”;《春秋左傳》言子太叔之狀,目以“美秀而文”。所稱如此,更無他說,所謂直紀(jì)其才行者。又如《左氏》載申生為驪姬所譖,自縊而死;班史稱紀(jì)信為項(xiàng)籍所圍,代君而死。此則不言其節(jié)操,而忠孝自彰,所謂唯書其事跡者。又如《尚書》稱武王之罪紂也,其誓曰:“焚炙忠良,刳剔孕婦。”《左傳》紀(jì)隨會(huì)之論楚也,其詞曰:“篳輅藍(lán)縷,以啟山林。”此則才行事跡,莫不闕如;而言有關(guān)涉,事便顯露,所謂因言語而可知者。又如《史記·衛(wèi)青傳》后,太史公曰:“蘇建嘗責(zé)大將軍不薦賢待士?!薄稘h書·孝文紀(jì)》末,其贊曰:“吳王詐病不朝,賜以幾杖?!贝藙t傳之與紀(jì),并所不書,而史臣發(fā)言,別出其事,所謂假贊論而自見者。然則才行 、事跡 、言語 、贊論 ,凡此四者 ,皆不相須 。若兼而畢書 ,則其費(fèi)尤廣 。但自古經(jīng)史通多此類。能獲免者,蓋十無一二。 又?jǐn)⑹轮。淞饔卸桑阂辉皇【?,二曰省字。如《左傳》宋華耦來盟,稱其先人得罪于宋,魯人以為敏。夫以鈍者稱敏,則明賢達(dá)所嗤,此為省句也?!洞呵锝?jīng)》曰:“隕石于宋五?!狈蚵勚E,視之石,數(shù)之五。加以一字太詳,減其一字太略,求諸折中,簡要合理,此為省文也。其有反于是者,若《公羊》稱郄克眇,季孫行父禿,孫良夫跛,齊使跛者逆跛者,禿者逆禿者,眇者逆眇者。蓋宜除“跛者”已下句,但云“各以其類逆”。必事加再述,則于文殊費(fèi),此為煩句也?!稘h書·張蒼傳》云:“年老,口中無齒?!鄙w于此一句之內(nèi)去“年”及“口中”可矣。夫此六文成句,而三字妄加,此為煩字也。然則省句為易 ,省字為 難 ,洞識(shí)此心 ,始可言史矣 。茍句盡余剩 ,字皆重復(fù) ,史之煩蕪 ,職由于此 。 蓋餌巨魚者,垂其千釣,而得之在于一筌;捕高鳥者,張其萬罝,而獲之由于一目。夫敘事者,或虛益散辭,廣加閑說,必取其所要,不過一言一句耳。茍能同夫獵者、漁者,既執(zhí)(眉批:“既執(zhí)”上似脫“魚鳥”二字。) 而罝釣必收,其所留者,唯一筌一目而已。(眉批:此即陸機(jī)“片言居要”,劉勰“寸樞轉(zhuǎn)關(guān)”“寸轄制軸”之說,昆圃先生以一筌一目不可以得魚鳥譏之,未免吹求。如顧愷之稱四體妍媸,無關(guān)妙處, 豈真不畫四體而但點(diǎn)二目哉?。?則庶幾駢枝盡去,而塵垢都捐,華逝而實(shí)存,滓去而沈在矣。嗟乎!能損之又損,而玄之又玄,輪扁所不能語斤,伊摯所不能言鼎也。 夫飾言者為文,編文者為句,句積而章立,章積而篇成。篇目既分,而一家之言備矣。自圣賢述作,是曰經(jīng)典,句皆韶、夏,言盡琳瑯,秩秩德音,洋洋盈耳。譬夫游滄海者 ,徒驚其浩曠 ;登太山者 ,但嗟其峻極 。必摘以尤最 ,不知何 者為先 。(眉批:詩文高處,大抵無句可摘,士衡蒙茸集翠之說,終是魏晉以下法門。) 然章 句之言 ,有顯有晦 。顯也者 ,繁詞縟說 ,理盡于篇中 ;晦也者 ,省字約文 ,事溢于 句外 。然則晦之將顯,優(yōu)劣不同,較可知矣。(眉批:顯晦云云,即彥和《隱秀》 之旨。) 昔古文義,務(wù)卻浮詞。《虞書》云:“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薄断臅吩疲骸皢⑦蛇啥璨蛔?。”《周書》稱“前徒倒戈”,“血流漂杵”?!队輹吩疲骸八淖锒煜孪谭??!贝私晕娜玳熉?,而語實(shí)周瞻。故覽之者初疑其易 ,而為之者方 覺其難 ,固非雕蟲小技所能斥苦(眉批:“斥苦”當(dāng)作“非斥”。) 其說也。既而丘明受經(jīng),師范尼父。雖繁約有殊,而隱晦無異。故其綱紀(jì)而言邦俗也,則有士會(huì)為政,晉國之盜奔秦;邢遷如歸,衛(wèi)國忘亡。其款曲而言人事也,則有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見;三軍之士,皆如挾纊。斯皆言近而旨遠(yuǎn),辭淺而義深。雖發(fā)語已殫 ,而含意未盡 。使夫讀者望表而知里 ,捫毛而辨骨 ,睹一事于句中 ,反三隅于字外 ?;拗畷r(shí)義 ,不亦大哉 ?。寂汗盼慕援?dāng)作如是觀。) 洎班、馬二史,雖多謝五經(jīng),必求其所長,亦時(shí)值斯語。(眉批:子玄獷氣頗重,難得此深細(xì)之言。) 至若高祖亡蕭何,如失左右手;漢兵敗績,睢水為之不流;董生乘馬,三年不知牝牡;翟公之門,可張雀羅,則其例也。 自茲已降,史道陵夷,作者蕪音累句,云蒸泉涌。其為文也,大抵編字不 只 ,捶句皆雙 ,修短取均 ,奇偶相配 。故應(yīng)以一言蔽之者 ,輒足為二言 ;應(yīng)以三 句成文者 ,必分為四句 。彌漫重沓 ,不知所裁 。是以處道受責(zé)于少期 ,子昇取 譏于君懋 ,非不幸也 。 蓋作者言雖簡略,理皆要害,故能疏而不遺,儉而無闕。譬如用奇兵者,持一當(dāng)百,能全克敵之功也。若才乏俊穎,思多昏滯,費(fèi)詞既甚,敘事才周,亦猶售鐵錢者,以兩當(dāng)一,方成貿(mào)遷之價(jià)也。(眉批:儷體不免隸事,散文則涂飾字句,最為丑態(tài)。茍非作者率不免俗,夫俗語之為俗人所易見,而雅言之為俗人多不知。子玄此論, 可謂切中膏肓。) 是則一貴一賤,不言可知,無假搉揚(yáng),而其理自見矣。 昔文章既作,比興由生,鳥獸以媲賢愚,草木以方男女,詩人騷客,言之備矣。洎乎中代,其體稍殊,或擬人必以其倫,或述事多比于古。當(dāng)漢氏之臨天下也,君實(shí)稱帝,理異殷、周;子乃封王,名非魯、衛(wèi)。而作者猶謂帝家為王室,公輔為王臣。盤石加建侯之言,帶河申俾侯之誓。而史臣撰錄,亦同彼文章,假托古詞 ,翻異今語 。潤色之濫 ,萌于此矣 。 降及近古,彌見其甚。至如諸子短書,雜家小說,論逆臣則呼為問鼎,稱巨寇則目以長鯨。邦國初基,皆云草昧;帝王兆跡,必號(hào)龍飛。斯并理兼諷諭,言非指斥,異乎游、夏措詞,南、董顯書之義也。如魏收《代史》,吳均《齊錄》,或牢籠一世,或苞舉一家,自可申不刊之格言,宏至公之正說。而收稱劉氏納貢,則曰“來獻(xiàn)百牢”;均敘元日臨軒,必云“朝會(huì)萬國”。夫以吳征魯賦 ,禹計(jì)涂 山 ,持彼往事 ,用為今說 ,置于文章則可 ,施于簡冊(cè)則否矣 。(眉批:此論允愜。) 亦有方以類聚,譬諸昔人。如王隱稱諸葛亮挑戰(zhàn),冀獲曹咎之利;崔鴻稱慕容沖見幸,為有龍陽之姿。其事相符,言之讜矣。而盧思道稱邢邵喪子不慟,自東門吳已來,未之有也;李百藥稱王琳雅得人心,雖李將軍恂恂善誘,無以加也。斯則虛引古事 ,妄足庸音 ,茍矜其學(xué) ,必辨而非當(dāng)者矣 。(眉批:此種涂 飾尤可厭,二田以為未允,何也?) 昔《禮記·檀弓》,工言物始。夫自我作故,首創(chuàng)新儀,前史所刊,后來取證。是以漢初立轊,子長所書;魯始為髽,丘明是記。河橋可作,元?jiǎng)P取驗(yàn)于《毛詩》;男子有笄,伯支遠(yuǎn)征于《內(nèi)則》。即其事也。案:裴景仁《秦記》稱苻堅(jiān)方食,撫盤而詬;王劭《齊志》述洛干感恩,脫帽而謝。及彥鸞撰以新史,重規(guī)刪其舊錄,乃易“撫盤”以“推案”,變“脫帽”為“免冠”。夫近世通無案食 ,胡 俗不施冠冕 ,直以事不類古 ,改從雅言 ,欲令學(xué)者何以考時(shí)俗之不同 ,察古今之 有異 ?(眉批:嘉隆七子好用古官名、古地名,惜其不見此書。) 至如翼犍,道武原諱;黑獺,周文本名。而伯起革以他語,德棻闕而不載。蓋厖降、蒯聵,字之媸也;重耳、黑臀,名之鄙也。舊皆列以三史,傳諸五經(jīng),未聞后進(jìn)談講,別加刊定。況齊丘之犢,彰于載讖;河邊之狗,著于謠詠。明如日月,難為蓋藏,此而不書,何以示后?亦有氏姓本復(fù),減省從單,或去“萬紐”而留“于”,或止存“狄”而除“厙”。求諸自古,罕聞茲例。(眉批:唐人方朔、葛亮之 類,又從此濫觴也。) 昔夫子有云:“文勝質(zhì)則史。”故知史之為務(wù),必借于文。自五經(jīng)已降,三史而往,以文敘事,可得言焉。而今之所作,有異于是。其立言也 ,或虛加練 飾 ,輕事雕彩 ;或體兼賦頌 ,詞類俳優(yōu) 。文非文 ,史非史 ,譬夫?yàn)鯇O造室 ,雜以漢 儀 ,而刻鵠不成 ,反類于鶩者也 。(眉批:其言深切而著明,可以砭俗。) 縷 “ ”本作 “覶 ”,通作 “羅 ”。左思 《吳都賦 》:嗟難得而覶縷 ?!稌x書 》傅咸疏 :臣前所以不羅縷者 ,莫因結(jié)奏得從私愿也 ?!督饓刈挚?》:次序也 。 成雷 《漢書 ·中山靖王傳 》:眾喣漂山 ,聚蟁成雷 ?!蹲?》:蟁 ,古 “蚊 ”字 。 折軸 《國策 》:張儀說魏 ,積羽沉舟 ,群輕折軸 ,眾口鑠金 。 篳輅藍(lán)縷 《左傳 》宣公十二年 :欒武子曰 :楚自克庸以來 ,在軍無日不討軍實(shí)而申儆之 ,訓(xùn)之以蓽輅藍(lán)縷 ,以啟山林 。按 :是欒書語 ,非士會(huì)語 。二人皆稱武子 ,所以誤也 。 兼而畢書 原注 :近史紀(jì)傳欲言人居哀毀損 ,則先云至性純孝 ;欲言人盡夜觀書 ,則先云篤志好學(xué) ;欲言人赴敵不顧 ,則先云武藝絕倫 ;欲言人下筆成篇 ,則先云文章敏速 。此則既述才行 ,又彰事跡也 。如 《穀梁傳 》云 :驪姬以鴆為酒 ,藥脯以毒 。獻(xiàn)公田來 ,驪姬曰 :世子已祀 ,故致福于君 。君將食 ,驪姬跪曰 :食自外來者 ,不可不試也 。覆酒于地 ,而地墳 ;以脯與犬 ,犬?dāng)?。驪姬下堂而啼呼曰 :天乎 !天乎 !國 ,子之國也 ,子何遲乎為君 !又 《禮記 》云 :陽門之介夫死 ,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 。晉人之覘宋者 ,反報(bào)于晉侯曰 :陽門之介夫死 ,而子罕哭之哀 ,而民說 ,殆不可伐也 。此則既書事跡 ,又載言語也 。又近代諸史 ,人有行事 ,美惡皆已具其紀(jì)傳中 ,續(xù)以贊論 ,重述前事 。此則才行事跡 ,紀(jì)傳已書 ,贊論又載也 。按 :此注舊本多訛 ,今照 《傳 》《記 》改正 。 經(jīng)史通多此類 原注 :《公 》《梁 》《禮 》《新序 》《說苑 》《戰(zhàn)國策 》《楚漢春秋 》《史記 》,迄于皇家所撰 《五代史 》皆有之 。 獲免者十無一二 原注 :唯左丘明 、裴子野 、王劭無此也 。 魯人以為敏 原注 :魯人 ,謂鈍人也 。《禮記 》中已有注解 ?!蹲髠?》文公十五年 :宋華耦來盟 ,公與之宴 ,辭曰 :君之先臣督 ,得罪于宋殤公 ,名在諸侯之策 。臣承其祀 ,其敢辱君 。魯人以為敏 。杜 《注 》:無故揚(yáng)其祖惡是不敏 ,魯人以為敏 ,君子不與也 。按 :《禮疏 》:魯人 ,魯鈍之人 。 《公羊 》稱郤克眇 《穀梁傳 》成公元年 :季孫行父禿 ,晉郤克眇 ,衛(wèi)孫良夫跛 ,同時(shí)而聘于齊云云 ?!?a target="_blank">公羊傳 》成公二年 :客或跛或眇 ,于是使跛者迓跛者 ,眇者迓眇者 。按 :《史通 》所引 ,是 《穀梁 》非 《公羊 》,傳寫誤也 。 口中無齒 《漢書 ·張蒼傳 》:免相后 ,口中無齒 ,食乳 。按 :句上無 “年老 ”字 。又按 :本傳全錄 《史記 》。《史記 》有 “老 ”字 ,無 “年 ”字 ,豈唐初寫本 《漢書 》有此二字耶 ? 輪扁 《莊子 ·天道 》:斫輪 ,徐則甘而不固 ,疾則苦而不入 。不疾不徐 ,得之于手 ,而應(yīng)于心 ,口不能言 。 伊摯 《史記 ·殷本紀(jì) 》:伊尹 ,名阿衡 。《索隱 》:《孫子兵書 》:伊尹 ,名摯 。孔安國亦曰 :伊摯 。《呂覽 ·本味 》:伊尹說湯以至味 ,曰 :鼎中之變 ,精妙微纖 ,口弗能言 ,志弗能喻 。按 :“輪扁 ”二句 ,本 《文心雕龍 ·神思 》篇 。 晉盜奔秦 《左傳 》宣公十六年 :晉侯請(qǐng)于王 ,以黻冕命士會(huì)將中軍 ,且為太傅 ,于是晉國之盜逃奔于秦 。 邢遷如歸 《左傳 》閔公二年 :僖之元年 ,齊桓公遷邢于夷儀 。二年 ,封衛(wèi)于楚丘 。邢遷如歸 ,衛(wèi)國忘亡 。 犀革 《左傳 》莊公十二年 :宋萬弒閔公于蒙澤 ,奔陳 。宋人請(qǐng)萬于陳以賂 。陳人使婦人飲之酒 ,而以犀革裹之 。比及宋 ,手足皆見 。宋人醢之 。 挾纊 《左傳 》宣公十二年 :楚子伐蕭 ,申公巫臣曰 :師人多寒 。王巡三軍 ,拊而勉之 。三軍之士 ,皆如挾纊 。 高祖亡蕭何 《史記 ·淮陰侯傳 》。 漢兵敗績 《史記 ·項(xiàng)羽本紀(jì) 》。 不知牝牡 王 《訓(xùn)故 》:《鄒子 》:董仲舒勤學(xué) ,三年不窺園 ,乘馬不知牝牡 。按 :《史記 》《漢書 》止有 “不窺園 ”一句 。 可張雀羅 《漢書 ·汲鄭傳 》:兩人中廢 ,賓客益落 。先是 ,下邽翟公為廷尉 ,賓客亦填門 ,及廢 ,門外可張爵羅 。后復(fù)為廷尉 ,客欲往 ,翟公大署其門曰 :一死一生 ,乃知交情 ;一貧一富 ,乃知交態(tài) ;一貴一賤 ,交情乃見 。 處道 《晉書 ·王沈傳 》:沈 ,字處道 ,典著作 ,與荀 、阮籍共撰 《魏書 》,多為時(shí)諱 ,未若陳壽之實(shí)錄也 。按 :本文句下原注云 :《魏書 ·鄧哀王傳 》曰 :容貌姿美 ,有殊于眾 ,故特見寵異 。裴松之曰 :一類之言而分以為三 ,亦敘屬之一病也 。此本引裴松之評(píng)王沈書語 ,或妄意裴是注 《三國 》者 ,遂改 “處道 ”為 “承祚 ”,并改注內(nèi) “魏書 ”為 “魏志 ”,而又脫去 “有殊于眾 ”兩言 ,使 “一類分三 ”句無著 ,文義全失矣 。今是正之 。 子昇 原注 :王劭 《齊志 》曰 :時(shí)議恨邢子才不得掌興魏之書 ,悵怏溫子昇 ,亦若此而撰 《永安記 》,率是支言 。《魏書 ·文苑傳 》:溫子昇 ,字鵬舉 ,永熙中散騎常侍 。濟(jì)陰王暉業(yè)嘗云 :江左文人有顏延之 、謝靈運(yùn) 、沈約 、任昉 ,我子昇足以陵顏轢謝 ,吐沈含任 。宋游道集其文筆 ,為三十五卷 。 魏收 《代史 》 元魏初國號(hào)代 。 來獻(xiàn)百牢 《魏書 》: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 ,輿駕南伐 。劉義隆使獻(xiàn)百牢 ,貢其方物 。按 :用 《左傳 》哀公七年夏 ,公會(huì)吳于鄫 ,吳來征百牢語 ,故譏之 。 朝會(huì)萬國 按 :《魏書 》太宗神瑞二年春正月 ,賜附國大渠帥朝歲首者繒帛 、金罽有差 ,而文乃言高齊事 ???《齊書 》無 “元日會(huì)萬國 ”明文 ,當(dāng)是臣僚賀表中語 。惜吳均 《齊錄 》不可得見也 。 諸葛挑戰(zhàn) 《魏志 》注 :《晉陽秋 》曰 :諸葛亮寇于郿 ,據(jù)渭水南 。亮挑戰(zhàn) ,遺高祖巾幗 ,欲以激怒 ,冀獲曹咎之利 。《史記 ·項(xiàng)羽紀(jì) 》:項(xiàng)王謂大司馬曹咎曰 :謹(jǐn)守成皋 ,漢欲挑戰(zhàn) ,慎勿與戰(zhàn) 。漢果數(shù)挑楚軍戰(zhàn) ,楚軍不出 ,使人辱之 。大司馬怒 ,渡兵汜水 。半渡 ,漢擊之 ,大破楚軍 。咎自剄 。 慕容沖 《晉書 》載記 :苻堅(jiān)滅燕 ,慕容沖姊為清河公主 ,年十四 ,有殊色 ,堅(jiān)納之 ,寵冠后庭 。沖年十二 ,亦有龍陽之姿 ,堅(jiān)又幸之 。姊弟專寵 ,長安歌之曰 :一雌復(fù)一雄 ,雙飛入紫宮 ?!稇?zhàn)國 ·魏策 》: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 ,得為王拂枕席 。 邢邵喪子 《北齊書 ·邢邵傳 》:邵 ,字子才 ,養(yǎng)孤子恕 ,慈愛特深 。在兗州 ,有都信云恕疾 ,便憂之 ,顏色貶損 。及卒 ,痛悼雖甚 ,不再哭 。其高情達(dá)識(shí) ,開遣滯累 ,東門吳以還 ,所未有也 ?!稇?zhàn)國 ·秦策 》:梁人有東門吳者 ,其子死而不憂 。其相室曰 :公子 ,愛子也 ,死而不憂 ,何也 ?東門吳曰 :吾嘗無子 ,無子之時(shí)不憂 。今與無子時(shí)同也 ,奚憂焉 ? 王琳得人心 《北齊書 ·王琳傳 》:琳 ,字子珩 ,鎮(zhèn)壽陽 ,輕財(cái)愛士 ,得將卒之心 。既及于難 ,當(dāng)時(shí)田夫野老 ,知與不知 ,莫不為之欷歔流涕 。觀其誠信感物 ,雖李將軍之恂恂善誘 ,殆無以加焉 。按 :李將軍廣事具 《史記 》。 漢初立轊 《漢書 ·高帝紀(jì) 》:八年十一月 ,令士卒從軍死者為槥 ,歸其縣 ,縣給衣衾棺葬具 ?!蹲?》:應(yīng)劭曰 :槥 ,小棺也 。郭 《評(píng) 》:《史通 》作 “轊 ”。轊 ,車軸也 。又考 《史記 》無此事 ,當(dāng)改云 “漢初立槥 ,孟堅(jiān)所書 ”。 魯始為髽 《左傳 》襄公四年 :邾 、莒伐鄫 ,臧紇救鄫 ,敗于狐鮐 。國人從 喪者皆髽 ,魯于是乎始髽 。杜 《注 》:髽 ,麻發(fā)合結(jié)也 。喪多不能備兇服 ?!短垂?》鄭 《注 》:去 而 曰髽 。 ,黑韜 。 ,音計(jì) 。按 :《左傳 》合男女言 ,《檀弓 》以為婦人吊也 。 作河橋 《晉書 ·杜預(yù)傳 》:預(yù) ,字元?jiǎng)P ,杜陵人 。預(yù)以孟津渡險(xiǎn) ,請(qǐng)建河橋于富平津 。議者以為殷 、周所都 ,歷圣賢而不作者 ,必不可立故也 。預(yù)曰 :造舟為梁 ,則河橋之謂也 。及橋成 ,帝從百僚臨會(huì) ,舉觴屬預(yù) 。 男子笄 《魏書 ·劉芳傳 》:芳 ,字伯文 ,彭城人 。北徙 ,通直常侍 。王肅之來奔也 ,宴于華林 。肅語次曰 :古者婦人有笄 ,男子則無 ?!秵史?》:男子冠而婦人笄 。芳曰 :冠尊 ,故奪其笄稱也 ,非男子無笄 ?!抖Y ·內(nèi)則 》稱 ,子事父母 ,雞初鳴 ,櫛 笄總 。男子有笄 ,明矣 。肅以為然 。時(shí)人號(hào)為 “劉石經(jīng) ”。按 :“伯文 ”,《北史 》作 “伯支 ”。 易盤以案 按 :裴之 《秦記 》,崔之十六國書 ,皆無考 ?!稌x 》載記 :苻堅(jiān)討姚萇 ,萇軍渴 ,有死者 。俄而降雨 ,萇營三尺 ,營外寸余而已 ,萇軍大振 。堅(jiān)方食 ,去案 ,怒曰 :天何故降澤賊營 ! 變帽為冠 《北齊書 ·萬俟普傳 》:子洛 ,字受洛干 。戰(zhàn)有功 ,高祖親扶上馬 。洛干免冠稽首曰 :愿出死力 。按 :《北史 》同 ,劭 《志 》無考 。 翼犍 《魏書 ·昭帝記 》:昭成帝 ,諱什翼犍 。 黑獺 《周書 ·文帝紀(jì) 》:文帝 ,宇文氏 ,諱泰 ,字黑獺 。按 :二史皆不諱 。 字媸名鄙 舊注 :厖降 ,八凱中一人 。蒯聵 ,衛(wèi)莊公名 。《刺客傳 》亦有趙人蒯聵 。重耳 ,晉文公名 。黑臀 ,晉成公名 。成公之生也 ,其母夢(mèng)神規(guī)其臀以黑 ,曰 :使有晉國三 ,而畀 之孫 。故名曰黑臀 。 齊丘之犢 原注 :杜臺(tái)卿 《齊記 》載讖云 :首牛入西谷 ,逆犢上齊丘 。 河邊之狗 原注 :王劭 《齊志 》載謠云 :獾獾頭團(tuán) ,河中狗子破爾菀 。 姓復(fù)從單 《通鑒 ·釋例 》:魏之群臣出代北者 ,皆復(fù)姓 。孝文遷洛 ,改為單姓 。史患其煩 ,皆從后姓 。按 :北朝諸史亦非盡改 。其省改之文于 《魏書 ·官氏志 》具列之 。 去 “萬紐 ”留 “于 ” 《周書 ·唐瑾傳 》:瑾仕魏 ,為驃騎 、開府 ,周文嘆異之 ,賜姓萬紐于氏 。《華岳頌碑 》結(jié)銜作 “萬紐于瑾 ”?!段簳?·官氏志 》:勿忸于氏 ,后改為于氏 ?!锻ㄖ?·氏族略 》:“勿忸于 ”,疑與 “萬紐于 ”同 。按 :“勿忸 ”無據(jù) ,疑 《魏志 》訛也 。又易 “萬 ”作 “萬 ”,《北史 ·儒林 》樊深賜姓亦然 ,則又傳寫之誤 。 存 “狄 ”除 “厙 ” 舊作 “存扶除厚 ”。按 :《官氏志 》無厚扶氏 ,但有乞扶氏改為扶氏 ,則似 “除厚 ”應(yīng)為 “除乞 ”矣 。然 “乞 ”之與 “厚 ”,聲形俱別 ,不應(yīng)訛轉(zhuǎn)乃爾 。再考本志 ,有厙狄氏 ,后改為狄氏 ?!皡?”與 “厚 ”,“狄 ”與 “扶 ”,形俱相近 ,或當(dāng)是也 。又北齊臣如厙狄回洛 、厙狄盛之屬 ,多 “廣 ”頭去點(diǎn) ,尤與 “厚 ”字頭同 。《廣韻 》:厙 ,始夜切 ,《姓苑 》有之 。 品藻 蓋聞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薰蕕不同器,梟鸞不比翼。若乃商臣、冒頓,南蠻、北狄,萬里之殊也;伊尹、霍光,殷年、漢日,千載之隔也。而世之稱悖逆則云商、冒,論忠順則曰伊、霍者,何哉?蓋厥跡相符,則雖隔越為偶,奚必差肩接武,方稱連類者乎?(眉批:知此則無疑于屈、賈矣。) 史氏自遷、固作傳,始以品匯相從。然其中或以年世迫促,或以人物寡鮮,求其具體必同,不可多得。是以韓非、老子,共在一篇;董卓、袁紹,無聞二錄。豈非韓、老俱稱述者,書有子名;袁、董并曰英雄,生當(dāng)漢末。用此為斷,粗得其倫。亦有厥類眾夥,宜為流別,而不能定其同科,申其異品,用使蘭艾相雜,朱紫不分,是誰之過歟?蓋史官之責(zé)也。 案:班《書·古今人表》,仰包億載,旁貫百家,分之以三科,定之以九等。其言甚高,其義甚愜。及至篇中所列,奚不類于其敘哉!若孔門達(dá)者,顏稱殆庶,至于他子,難為等衰。今乃先伯牛而后曾參,進(jìn)仲弓而退冉有,求諸折中,厥理無聞。又楚王過鄧,三甥請(qǐng)殺之,鄧侯不許,卒亡鄧國。今定鄧侯入下愚之上,夫?qū)幦素?fù)我,為善獲戾,持此致尤,將何勸善?如謂小不忍,亂大謀,失于用權(quán),故加其罪。是則三甥見幾而作,決在未萌,自當(dāng)高立標(biāo)格,置諸云漢,何得止與鄧侯鄰伍,列在中庸下流而已哉?又其敘晉文之臣佐也,舟之僑為上,陽處父次之,士會(huì)為下;其述燕丹之賓客也,高漸離居首,荊軻亞之,秦舞陽居末。斯并是非瞀亂,善惡紛拏,或珍瓴甋而賤璠玙,或策駑駘而舍騏驥。以茲為監(jiān),欲誰欺乎?(眉批:《人表》之謬,尚不止此,此偶拈出數(shù)條耳。) 又江充、息夫躬讒陷惑上,使禍延儲(chǔ)后,毒及忠良。論其奸兇,過于石顯遠(yuǎn)矣。而固敘之,不列佞幸。楊王孫裸葬悖禮,狂狷之徒,考其一生,更無他事,而與朱云同列,冠之傳首,不其穢歟? 若乃旁求別錄,側(cè)窺雜傳,諸如此謬,其累實(shí)多。案:劉向《列女傳》載魯之秋胡妻者,尋其始末 ,了無才行可稱 ,直以怨懟厥夫 ,投川而死 。輕生同于古 冶 ,殉節(jié)異于曹娥 ,此乃兇險(xiǎn)之頑人 ,強(qiáng)梁之悍婦 ,輒與貞烈為伍 ,有乖其實(shí)者 焉 。(眉批:此論最允,擊節(jié)誦之,二田以為罪過,何耶?) 又嵇康《高士傳》,其所載者廣矣,而顏回、蘧瑗,獨(dú)不見書。蓋以二子雖樂道遺榮,安貧守志,而拘忌名教,未免流俗也。正如董仲舒、揚(yáng)子云,亦鉆仰四科,馳驅(qū)六籍,漸孔門之教義,服魯國之儒風(fēng),與此何殊,而并可甄錄。夫回、瑗可棄,而揚(yáng)、董獲升,可謂識(shí)二五而不知十者也。 爰及近代,史臣所書,求其乖失,亦往往而有。借如陽瓚效節(jié)邊城,捐軀死敵,當(dāng)有宋之代,抑劉、卜之徒歟?而沈氏竟不別加標(biāo)榜,唯寄編于《索虜》篇內(nèi)。紀(jì)僧珍砥節(jié)礪行,終始無瑕,而蕭氏乃與群小混書,都以恩幸為目。王 文章不足,武藝居多,躬詣戚藩,首階逆亂。撰隋史者如不能與梟感并列,即宜附出《楊諒傳》中,輒與詞人共編,吉士為伍。凡斯纂錄,豈其類乎?(眉批:《隋 史 ·列女傳》首載蘭陵公主,亦一大瑕,子玄未糾,蓋此篇但舉一例百耳,以掛漏議之則固矣。) 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我?!惫馕鋭t受誤于龐萌,曹公則見欺于張邈。事列在方書,惟善與惡,昭然可見。不假許、郭之深鑒,裴、王之妙察,而作者傳諸簡牘,不能使善惡區(qū)分,故曰誰之過歟?史官之責(zé)也。夫能申藻鏡,別流品,使小人君子臭味得朋,上智中庸等差有敘,則懲惡勸善,永肅將來,激濁揚(yáng)清,郁為不朽者矣。 商臣 、冒頓 商臣 ,楚成王太子 。王后欲立少子職 ,商臣以宮甲圍王 ,王縊 ,遂自立 。見 《左傳 》文元年 。冒頓 ,匈奴頭曼太子 。頭曼愛后閼氏子 ,欲立之 。冒頓射殺頭曼自立 。事見 《史記 ·匈奴傳 》。按 :此二逆連舉 ,見宋明帝詔 。 伊尹 、霍光 《漢書 ·霍光傳 》:光 ,字子孟 ,位大司馬 、大將軍 。昭帝崩 ,亡嗣 。承皇太后詔 ,迎昌邑王賀 。賀即位 ,行淫亂 ,光憂懣 。田延年曰 :伊尹相殷 ,廢太甲以安宗廟 ,后世稱其忠 。將軍若能行此 ,亦漢之伊尹也 。光即白太后 ,詔歸賀昌邑 ,立孝宣皇帝 。《晉書 ·景帝紀(jì) 》:伊尹放太甲以寧殷 ,霍光廢昌邑以安漢 。 三科九等 《漢書 ·古今人表 ·敘 》:可與為善 ,不可與為惡 ,是謂上智 ;可與為惡 ,不可與為善 ,是謂下愚 ;可與為善 ,可與為惡 ,是謂中人 。因茲以列九等之序 。 先伯牛 原注 :伯牛 、仲弓并在第二等 ,曾參 、冉有并在第三等 。 鄧侯 原注 :鄧侯在第七等 。 三甥 原注 :三甥皆在第六等 。 晉文臣佐 原注 :舟之僑在第三等 ,陽處父在第四等 ,士會(huì)在第五等 。 燕丹賓客 原注 :高漸離在第四等 ,荊軻在第五等 ,秦舞陽在第六等 。按 :事詳 《史記 ·刺客傳 》。 江充 、息夫躬 舊注 :江充幸于武帝 ,造巫蠱 ,殺太子 。息夫躬幸于哀帝 ,上變告東平王云 ,造詐諼之策 。按 :《漢書 》,二人與蒯通 、伍被同傳 。 石顯 《漢書 ·佞幸傳 》:石顯少坐法腐刑 。元帝委以政事 。為人巧慧習(xí)事 ,能探得人主微指 。內(nèi)深賊 ,持詭辯以中傷人 。 楊王孫 《漢書 ·楊王孫傳 》:楊王孫者 ,孝武時(shí)人 ,學(xué)黃 、老之術(shù) 。病且終 ,令其子裸葬 ,為布囊盛尸 ,入地既下 ,從足引脫其囊 ,以身親土 。 秋胡妻 《列女傳 》:潔婦者 ,魯秋胡子妻也 。納之五日 ,去而宦于陳 ,五年乃歸 。未至家 ,見路傍婦人采桑 。秋胡子悅之 ,下車謂曰 :力田不如逢豐年 ,力桑不如見國卿 。吾有金 ,愿以與夫人 。婦人不顧 ,秋胡子遂去 。至家 ,母喚婦至 ,乃向采桑者也 。婦曰 :子束發(fā)辭親 ,五年乃還 ,當(dāng)馳驟疾至 。今乃悅路傍婦人而下子之裝 ,是亡母也 ,不孝 。好色淫佚 ,不義 。妾不忍見 。遂去 ,投河而死 。 古冶 《晏子春秋 》:公孫棲 、田開疆 、古冶子事景公 ,勇而無禮 。晏子言于公 ,饋之二桃 。公孫棲 、田開疆曰 :吾勇不若子 ,功不逮子 ,取桃不讓 ,是貪也 ;然而不死 ,無勇也 。皆反其桃 ,契領(lǐng)而死 。古冶子曰 :二子死之 ,吾獨(dú)生 ,不仁 。亦契領(lǐng)而死 。 曹娥 《后漢書 ·列女傳 》:孝女曹娥 ,上虞人 。父盱 ,為巫祝 。五月五日 ,于縣江溯濤迎婆娑神 ,溺死 ,不得尸 。娥年十四 ,沿江號(hào)哭 ,旬有七日 ,投江死 ??h長度尚為立碑 。《注 》:《會(huì)稽典錄 》曰 :度尚弟子邯鄲淳作碑文 。后蔡邕題八字曰 :黃絹幼婦 ,外孫齏臼 。 識(shí)二五不知十 《梁書 ·劉峻傳 》:峻著 《辯命論 》曰 :言而非命 ,有六蔽焉 。靡顏膩理 ,哆噅 ,形之異也 。朝秀辰終 ,龜鶴千歲 ,年之殊也 。聞言如響 ,智昏菽麥 ,神之辨也 。知三者定乎造化 ,榮辱之境 ,獨(dú)曰由人 ,是知二五而未識(shí)于十 ,其蔽一也 。蓋用 《越世家 》語 。 陽瓚 《宋書 ·索虜傳 》:永初三年 ,虜悉力攻滑臺(tái)城 ,城東北崩壞 ,王景度出奔 。景度司馬陽瓚 ,堅(jiān)守不動(dòng) 。眾潰 ,抗節(jié)不降 ,為虜所殺 。 劉 、卜 原注 :劉 ,謂劉康祖 ;卜 ,謂卜天與 ?!端螘?·劉康祖?zhèn)?》:太祖大舉北伐 ,康祖軍出許 、洛 。會(huì)厙仁真相及于尉氏 ,大戰(zhàn)一日一夜 ,矢中頸死 。虜傳康祖首示彭城 ,面如生 。又 《元兇傳 》:元兇劭 ,文帝長子 。元嘉三十年 ,劭齋帥張超之手行弒 。逆劭進(jìn)至合殿中閣 ,太祖左細(xì)仗主卜天與攻劭于東堂 ,見殺 。 紀(jì)僧珍 《南齊書 ·幸臣傳 》:紀(jì)僧真少隨蕭思話及其子惠開 ?;蓍_罷益州 ,不得志 。僧真事之愈謹(jǐn) 。惠開曰 :我子弟異才 ,政是諱耳 。僧真憶其言 ,乃請(qǐng)事太祖 。太祖頓新亭 ,賊突入東門 ,僧真與左右拒戰(zhàn) 。賊退 ,除南臺(tái)御史 。僧真容貌言吐 ,雅有士風(fēng) 。按 :“真 ”作 “珍 ”,誤 。諱謂道成也 。 王 《隋書 ·文學(xué)傳 》:王 ,字景文 。通經(jīng) ,曉兵法 ,有縱橫之志 。授漢王諒府諮議參軍 。諒潛有異志 ,文帝崩 ,舉兵反 ,多 計(jì)也 。楊素至蒿澤 , 謂其子曰 :氣候殊不佳 。于是自殺 。 梟感 原注 :隋世皆以楊玄感為梟感 。 楊諒 《隋書 ·庶人諒傳 》:高祖幼子漢王諒 ,字德章 。出為并州總管 。諒自以所居天下精兵處 ,有異圖 。既反 ,王 曰 :王所部將吏 ,家屬盡在關(guān)西 ,宜長驅(qū)京都 ,所謂迅雷不及掩耳 。及楊素襲蒿澤 ,諒欲還師 , 諫 ,不從 。窮蹙 ,降 。除名為民 ,絕屬籍 。 龐萌 見 《載文 》篇 。 張邈 《魏志 ·張邈傳 》:邈 ,字孟卓 。太祖 、袁紹皆與邈友 。紹既為盟主 ,使太祖殺邈 。太祖不聽 ,曰 :孟卓 ,親友也 。邈畏太祖終為紹擊己 ,心不自安 。太祖將陳宮等共謀叛 ,說邈曰 :此亦縱橫之一時(shí)也 。邈從之 ,遂以其眾迎呂布 ,據(jù)濮陽二年 ,自為其下所殺 。評(píng)曰 :昔光武謬于龐萌 ,近魏祖亦蔽于張邈 。知人則哲 ,惟帝難之 。 許 、郭 《后漢書 ·郭太傳 》:太 ,字林宗 ,太原人 。性明知人 ,好獎(jiǎng)訓(xùn)士類 。許劭 ,字子將 ,汝南人 。少峻名節(jié) ,好人倫 ,多所賞識(shí) 。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稱許 、郭 。 裴 、王 《晉書 ·裴秀傳 》:秀從弟楷 ,字叔則 ,明悟有識(shí)量 ,少與王戎齊名 。吏部郎闕 ,文帝問其人于鐘會(huì) ,會(huì)曰 :裴楷清通 ,王戎簡要 ,皆其選也 。又 :王戎 ,字濬沖 ,神彩秀徹 。裴楷目之曰 :戎眼爛爛 ,如巖下電 。 直書 夫人稟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別,曲直不同。若邪曲者,人之所賤,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貴,而君子之德也。然世多趨邪而棄正,不踐君子之跡,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語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惫蕦庬槒囊员<贿`忤以受害也。況史之為務(wù),申以勸誡,樹之風(fēng)聲。其有賊臣逆子,淫君亂主,茍直書其事,不掩其瑕,則穢跡彰于一朝,惡名被于千載。言之若是,吁可畏乎! 夫?yàn)橛诳蔀橹畷r(shí)則從 ,為于不可為之時(shí)則兇 。如董狐之書法不隱 ,趙盾之 為法受惡 。彼我無忤 ,行之不疑 ,然后能成其良直 ,擅名今古 。至若齊史之書 崔弒 ,馬遷之述漢非 ,韋昭仗正于吳朝 ,崔浩犯諱于魏國或身膏斧鉞 ,取笑當(dāng) 時(shí) ;或書填坑窖 ,無聞后代 。夫世事如此 ,而責(zé)史臣不能申其強(qiáng)項(xiàng)之風(fēng) ,勵(lì)其匪 躬之節(jié) ,蓋亦難矣 。是以張儼發(fā)憤 ,私存 《嘿記 》之文 ;孫盛不平 ,竊撰遼東之本 。以茲避禍 ,幸獲兩全 。足以驗(yàn)世途之多隘 ,知實(shí)錄之難遇耳 。 然則歷考前史,征諸直詞,雖古人糟粕,真?zhèn)蜗鄟y,而披沙揀金,有時(shí)獲寶。(眉批:“披沙”二句出鐘嶸《詩品》。) 案:金行在歷,史氏尤多。當(dāng)宣、景開基之始,曹、馬構(gòu)紛之際,或列營渭曲,見屈武侯;或發(fā)仗云臺(tái),取傷成濟(jì)。陳壽、王隱,咸杜口而無言;陸機(jī)、虞預(yù),各棲毫而靡述。至習(xí)鑿齒,乃申以死葛走達(dá)之說,抽戈犯蹕之言。歷代厚誣,一朝如雪??妓谷酥畷?,蓋近古之遺直歟?次有齊孝王《風(fēng)俗傳》、王劭《齊志》,其敘述當(dāng)時(shí),亦務(wù)在審實(shí)。案:于時(shí)河朔王公,箕裘未隕;鄴城將相,薪構(gòu)仍存。而二子書其所諱,曾無憚色。剛亦不吐,其斯人歟? 蓋烈士徇名 ,壯夫重氣 ,寧為蘭摧玉折 ,不作瓦礫長存 。若南 、董之仗氣直 書 ,不避強(qiáng)御 ;韋 、崔之肆情奮筆 ,無所阿容 。雖周身之防有所不足 ,而遺芳余 烈 ,人到于今稱之 。與夫王沈 《魏書 》,假回邪以竊位 ,董統(tǒng) 《燕史 》,持諂媚以 偷榮 ,貫三光而洞九泉 ,曾未足喻其高下也 。 董狐 《左傳 》宣公二年 :晉趙穿攻靈公于桃園 ,宣子未出山而復(fù) 。太史書曰 :趙盾弒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 :嗚呼 !我之懷矣 ,自貽伊戚 ,其我之謂矣 !孔子曰 :董狐 ,古之良史也 ,書法不隱 。趙宣子 ,古之良大夫也 ,為法受惡 。惜也 !越境乃免 。 書崔弒 《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 :齊崔杼弒公以說于晉 ,太史書曰 :崔杼弒其君 。崔子殺之 。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 。其弟又書 ,乃舍之 。南史氏聞太史盡死 ,執(zhí)簡以往 。聞既書矣 ,乃還 。 述漢非 《后漢書 ·蔡邕傳 》:王允曰 :武帝不殺司馬遷 ,使謗書流于后世 。章懷 《注 》:凡史官記事 ,善惡必書 。謂遷所著 《史記 》,但是漢家不善之事 ,皆為謗也 ,非獨(dú)指武帝之身也 。 韋昭仗正 見 《本紀(jì) 》篇 。 崔浩犯諱 《魏書 ·崔浩傳 》:浩 ,字伯淵 ,清河人 。博覽經(jīng)史 ,玄象陰陽 、百家之言無不關(guān)綜 。爵東郡公 ,拜太常卿 。神 二年 ,詔撰國書 ?!侗笔?》本傳 :著作令史閔堪 、郄標(biāo)諂事浩 ,請(qǐng)立石銘 ,載國史以彰直筆 。浩書國事 ,備而不典 。而石銘顯在衢路 ,北人忿毒 ,構(gòu)浩于帝 ,帝怒誅浩 。 張儼 《嘿記 》 張儼見 《載文 》篇 ?!端鍟?·經(jīng)籍志 》:《嘿記 》三卷 ,吳大鴻臚張儼撰 。 遼東本 《晉書 ·孫盛傳 》:盛撰 《晉陽秋 》,詞直而理正 ?;笢匾娭?,謂盛子曰 :枋頭誠為失利 ,何至乃如尊君所說 。此史行 ,關(guān)君門戶事 。諸子改之 。盛寫兩定本寄于慕容儁 。太元中 ,孝武博求異聞 ,始于遼東得之 。以相考校 ,多有不同 ,書遂兩行 。 金行 見 《斷限 》篇 。 見屈武侯 《蜀志 ·諸葛亮傳 》:亮據(jù)武功五丈原 ,與司馬宣王對(duì)于渭南 ,其年卒于軍 。松之 《注 》:《漢晉春秋 》曰 :楊儀等整軍而出 ,百姓奔告宣王 ,宣王追焉 。姜維令儀反旗鳴鼓 ,若將向宣王者 。宣王乃退 ,不敢逼 。儀結(jié)陣而去 。百姓為之諺曰 :死諸葛走生仲達(dá) 。 取傷成濟(jì) 《魏志 ·高貴鄉(xiāng)公紀(jì) 》注 :《漢晉春秋 》曰 :帝召王經(jīng)等謂曰 :司馬昭之心 ,路人所知也 ,當(dāng)自出討之 。經(jīng)曰 :宿衛(wèi)空闕 ,兵甲寡弱 ,禍殆不測(cè) 。帝出懷中版令投地曰 :行決矣 。賈充逆戰(zhàn) ,帝自用劍 。太子舍人成濟(jì)曰 :事急矣 ,當(dāng)云何 ?充曰 :畜養(yǎng)汝等 ,正為今日 。濟(jì)即前刺帝 ,刃出于背 。又 《魏氏春秋 》曰 :帝自將冗從仆射李昭等下陵云臺(tái) ,鎧仗授兵出討 。 抽戈犯蹕 按 :抽戈犯蹕 ,乃干寶 《晉紀(jì) 》語 ,非出習(xí)書 。此句上疑脫 “干令升亦斥以 ”六字 。 董統(tǒng) 《燕史 》 本書 《正史 》篇 :后燕建興元年 ,董統(tǒng)受詔 ,草創(chuàng) 《后書 》三十卷 。按 :是書 《隋 》《唐 》二志皆不載 。緣其后范亨等合諸燕史并成一書 ,而董書遂逸也 。范亨書 ,二志載之 。 曲筆 肇有人倫,是稱家國。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親疏既辨,等差有別。蓋 “子 為父隱 ,直在其中 ”,《論語》之順也;略外別內(nèi) ,掩惡揚(yáng)善 ,《春秋 》之義也 。自 茲已降 ,率由舊章 。史氏有事涉君親 ,必言多隱諱 ,雖直道不足 ,而名教存焉 。(眉批:此亦臣子之大義。) 其有舞詞弄札,飾非文過,若王隱、虞預(yù)毀辱相凌,子野、休文釋紛相謝。用舍由乎臆說,威福行乎筆端,斯乃作者之丑行,人倫所同疾也。亦有事每憑虛,詞多烏有:或假人之美,借為私惠;或誣人之惡,持報(bào)己仇。若王沈《魏錄》濫述貶甄之詔,陸機(jī)《晉史》虛張拒葛之鋒,班固受金而始書,陳壽借米而方傳。此又記言之奸賊,載筆之兇人,雖肆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然則史之不直,代有其書,茍其事已彰,則今無所取。其有往賢之所未察,來者之所不知,今略廣異聞,用標(biāo)先覺。案:《后漢書·更始傳》稱其懦弱也,其初即位,南面立,朝群臣,羞愧流汗,刮席不敢視。夫以圣公身在微賤 ,已能 結(jié)客報(bào)仇 ,避難綠林 ,名為豪杰 。安有貴為人主 ,而反至于斯者乎 ?(眉批:此亦近情近理之言。) 將作者曲筆阿時(shí) ,獨(dú)成光武之美 ;諛言媚主 ,用雪伯升之怨也 。且中興之史 ,出自東觀 ,或明皇所定 ,或馬后攸刊 ,而炎祚靈長 ,簡書莫改 ,遂使 他姓追撰 ,空傳偽錄者矣 。陳氏《國志·劉后主傳》云:“蜀無史職,故災(zāi)祥靡聞?!卑福狐S氣見于秭歸,群烏墮于江水,成都言有景星出,益州言無宰相氣,若史官不置,此事從何而書?蓋由父辱受髡,故加茲謗議者也。 古者諸侯并爭,勝負(fù)無恒,而他善必稱,己惡不諱。逮乎近古,無聞至公,國自稱為我長,家相謂為彼短。而魏收以元氏出于邊裔,見侮諸華,遂高自標(biāo)舉,比桑干于姬、漢之國;曲加排抑,同建鄴于蠻貊之邦。夫以敵國相仇 ,交兵 結(jié)怨 ,載諸移檄 ,用可致誣 ,列諸緗素 ,難為妄說 。茍未達(dá)此義 ,安可言于史邪 ?(眉批:此論亦持平。) 夫史之曲筆誣書,不過一二,語其罪負(fù),為失已多。而魏收雜以寓言,殆將過半,固以倉頡已降,罕見其流,而李氏《齊書》稱為實(shí)錄者,何也?蓋以重規(guī)亡考未達(dá),伯起以公輔相加,字出大名,事同元嘆,既無德不報(bào),故虛美相酬。然必謂昭公知禮,吾不信也。語曰:“明其為賊,敵乃可服?!比缤踣恐乖~不撓,可以方駕古人。而魏收持論激揚(yáng),稱其有慚正直。夫不彰其罪,而輕肆其誅,此所謂兵起無名,難為制勝者。尋此論之作,蓋由君懋書法不隱 ,取咎 當(dāng)時(shí) ?;蛴屑偈质烦?,以復(fù)私門之恥 ,不然 ,何惡直丑正 ,盜憎主人之甚乎 ! 蓋霜雪交下,始見貞松之操;國家喪亂,方驗(yàn)忠臣之節(jié)。若漢末之董承、耿紀(jì),晉初之諸葛、毌丘,齊興而有劉秉、袁粲,周滅而有王謙、尉迥,斯皆破家殉 國 ,視死猶生 。而歷代諸史 ,皆書之曰逆 。將何以激揚(yáng)名教 ,以勸事君者乎 !古之書事也 ,令賊臣逆子懼 ;今之書事也 ,使忠臣義士羞 。若使南 、董有靈 ,必 切齒于九泉之下矣 。 自梁、陳已降,隋、周而往,諸史皆貞觀年中群公所撰,近古易悉,情偽可求。至如朝廷貴臣 ,必父祖有傳 ,考其行事 ,皆子孫所為 ,而訪彼流俗 ,詢諸故 老 ,事有不同 ,言多爽實(shí) 。昔秦人不死 ,驗(yàn)符生之厚誣 ;蜀老猶存 ,知葛亮之多 枉 。(眉批:秦人事見羊衒之《洛陽伽藍(lán)記》,蜀老事見《魏書 ·毛修之傳》,浦氏以為無考,非也。) 斯則自古所嘆 ,豈獨(dú)于今哉 ! 蓋史之為用也,記功司過,彰善癉惡,得失一朝,榮辱千載。茍違斯法,豈曰能官。但古來唯聞以直筆見誅,不聞以曲詞獲罪。是以隱侯《宋書》多妄,蕭武知而勿尤;伯起《魏史》不平,齊宣覽而無譴。故令史臣得愛憎由己,高下在心,進(jìn)不憚?dòng)诠珣棧藷o愧于私室,欲求實(shí)錄,不亦難乎?嗚呼!此亦有國家者所宜懲革也。 虞預(yù)相凌 《晉書 ·王隱傳 》:大興初 ,令隱撰晉史 。時(shí)著作郎虞預(yù)私撰 《晉書 》,而生長東南 ,不知中朝事 ,數(shù)訪于隱 ,并借隱所著書盜寫之 。后更疾隱 ,形于言色 。隱竟以謗免歸 。 休文釋紛 《南史 ·裴子野傳 》:子野曾祖松之 。齊永明末 ,沈約撰 《宋書 》,稱 “松之已后無聞焉 ”。子野更撰為 《宋略 》二十卷 ,其敘事評(píng)論多善 ,而云 :戮淮南太守沈璞 ,以其不從義師故也 。沈懼 ,徒跣謝之 ,請(qǐng)兩釋焉 。 王沈?yàn)E述 《晉書 ·王沈傳 》:高貴鄉(xiāng)公將攻文帝 ,召沈告之 。沈馳白帝 ,不忠于主 ,甚為眾論所非 。按 :沈所撰 《魏書 》已逸 ,述甄事無考 。郭 《評(píng) 》:沈不忠于魏 ,故甄后之貶 ,濫述其事 ,彰曹丑也 。 陸機(jī)虛張 陸機(jī)有 《晉三祖紀(jì) 》,見 《本紀(jì) 》篇 。按 :《晉書 ·宣帝紀(jì) 》:魏太和五年及青龍二年 ,懿凡兩拒蜀丞相亮 。 受金借米 班生受金 ,陳壽求米 ,見 《史官建置 》篇 ?!?a target="_blank">困學(xué)紀(jì)聞 》:受金事未詳 。予考 《陳壽傳 》有謂丁廙子 ,覓千斛米 ,丁不與 ,竟不立傳之說 。但有 “或云 ”二字 ?;蛑?,疑之也 ,恐亦未可盡信 。 伯升之怨 《后漢書 ·齊武王演傳 》:演 ,字伯升 ,光武長兄也 。王莽篡漢 ,兵革并起 。伯升部署賓客 ,自稱柱天都部 。圣公即位 ,拜伯升大司徒 。及伯升拔宛 ,光武破王尋 、王邑 ,兄弟威名益盛 。更始君臣謀誅伯升 ,害之 。 明皇所定 《后漢書 ·東平王蒼傳 》:顯宗永平十五年 ,行幸東平 。帝以所作 《光武本紀(jì) 》示蒼 ,蒼因上 《光武受命中興頌 》,帝甚善之 。按 :顯宗 ,明帝廟號(hào) 。 馬后攸刊 《后漢書 ·皇后紀(jì) 》:顯宗明德馬皇后 ,伏波將軍援小女也 。肅宗即位 ,尊之曰皇太后 。自撰 《顯宗起居注 》,削去兄防參醫(yī)藥事 ,曰 :吾不欲令后世聞先帝數(shù)親后宮之家 。 蜀無史職 《蜀志 ·后主傳 》評(píng) :國不置史 ,注記無官 ,是以行事多遺 ,災(zāi)異靡書 。 黃氣見秭歸 《蜀志 ·先主傳 》:章武二年 ,先主軍秭歸 ,于猇亭駐營 。黃氣見自秭歸十余里中 ,廣數(shù)十丈 。 群烏墮江水 《蜀志 ·后主傳 》注 :《漢晉春秋 》曰 :江陽有烏 ,從江南飛渡江北 ,不能達(dá) ,墮水死者以千數(shù) 。 有景星出 《蜀志 ·后主傳 》:景耀元年 ,史官言景星見 ,于是大赦 ,改元 。 無宰相氣 《蜀志 ·費(fèi)祎傳 》:延熙十四年夏 ,成都望氣者曰 :都邑?zé)o宰相氣 。 父辱受髡 《晉書 ·陳壽傳 》:壽父為馬謖參軍 ,謖為諸葛亮所誅 ,壽父亦坐被髡 。壽為父立傳 ,謂亮將略非長 ,無應(yīng)敵之才 。議者以此少之 。 李稱實(shí)錄 見 《浮詞 》篇原注 。 公輔大名 《北史 ·李百藥傳 》:父德林 ,少孤 ,未有字 。魏收謂之曰 :卿識(shí)度必至公輔 ,吾以此字卿 。王 《訓(xùn)故 》:《左傳 》云 :魏 ,大名也 。故云 。按 :“大名 ”句見 《左傳 》閔公元年 。 元嘆 《吳志 ·顧雍傳 》:雍 ,字元嘆 。蔡伯喈嘗避怨于吳 ,雍從學(xué)琴書 ?!蹲?》:《江表傳 》曰 :伯喈謂曰 :卿必成名 ,今以吾名與卿 。故雍與伯喈同名也 。又 《吳錄 》曰 :言為伯喈所嘆 ,故以為字焉 。 惡直丑正 語見 《左傳 》昭公二十八年 。 盜憎主人 《家語 ·觀周 》:盜憎主人 ,民怨其上 。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 ,故下之 。亦見 《左傳 》成公十五年 。 董承 、耿紀(jì) 《蜀志 》:先主同曹公還許 。時(shí)獻(xiàn)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詔 ,當(dāng)誅曹公 ,先主遂與承等同謀 ?!段?·武帝紀(jì) 》:備之未東也 ,陰與董承等謀反 ,舉兵屯沛 。五年 ,承等謀泄 ,伏誅 。按 :耿紀(jì)攻許燒營 ,見 《因習(xí) 》篇 。又 《魏 ·武帝紀(jì) 》注 :《三輔決錄 》曰 :紀(jì) ,字季行 ,為丞相掾 。又 《獻(xiàn)帝春秋 》曰 :收紀(jì)等將斬之 ,紀(jì)呼魏王名曰 :恨吾不自生意 ,竟為群兒所誤耳 。 諸葛 、毌丘 諸葛誕 ,見 《因習(xí) 》篇 ?!稌x書 ·景帝紀(jì) 》:正元二年 ,魏鎮(zhèn)東大將軍毌丘儉 、揚(yáng)州刺史文欽舉兵作亂 ,矯太后令 ,移檄郡國 ,為壇盟于西門之外 ,帥眾六萬 ,渡淮而西 。帝征之 。儉聞欽敗 ,宵遁安風(fēng)津 ,都尉追斬之 ?!段褐?·誕儉傳 》:誕 ,字公休 ;儉 ,字仲恭 。儉都督揚(yáng)州 ,反 ,敗見夷滅 。誕不自安 ,朝廷微知 ,征誕為司空 。誕愈恐 ,遂反 。按 :王應(yīng)麟曰 :儉 、誕等千載有生氣矣 。故鄭漁仲有 《晉史 》黨晉之言 。 劉秉 、袁粲 《宋書 ·袁粲傳 》:粲 ,字景倩 。與齊王 、劉秉平?jīng)Q萬機(jī) 。順帝即位 ,詔移石頭 。時(shí)齊王功高 ,天命有歸 。粲密有異圖 ,劉秉宋代宗室 ,與粲相結(jié) 。謀克日矯太后令 ,使攻齊王 。事泄 ,齊王遣軍主戴僧靜向石頭 。僧靜挺身暗往 ,粲子最覺有異人 ,以身衛(wèi)粲 。僧靜直前斬之 ,父子俱殞 。其后并誅秉 ,秉事在 《宗室傳 》。 王謙 、尉迥 見 《因習(xí) 》篇 。 鑒識(shí) 夫人識(shí)有通塞,神有晦明,毀譽(yù)以之不同,愛憎由其各異。蓋三王之受謗也,值魯連而獲申;五霸之擅名也,逢孔宣而見詆。斯則物有恒準(zhǔn),而鑒無定識(shí),欲求銓核得中,其唯千載一遇乎!況史傳為文,淵浩廣博,學(xué)者茍不能探賾索隱,致遠(yuǎn)鉤深,烏足以辯其利害,明其善惡。 觀《左氏》之書,為傳之最,而時(shí)經(jīng)漢、魏,竟不列于學(xué)官,儒者皆折此一家,而盛推二傳。夫以丘明躬為魯史,受經(jīng)仲尼,語世則并生,論才則同恥。彼二家者,師孔氏之弟子,預(yù)達(dá)者之門人,才識(shí)本殊,年代又隔,安得持彼傳說,比茲親受者乎!加以二傳理有乖僻,言多鄙野,方諸《左氏》,不可同年。故知《膏肓》《墨守》,乃腐儒之妄述;賣餅、太官,誠智士之明鑒也。 逮《史》《漢》繼作,踵武相承。王充著書,既甲班而乙馬;張輔持論,又劣固而優(yōu)遷。然此二書,雖互有修短,遞聞得失,而大抵同風(fēng),可為連類。(眉批:此自遷書之雜,然要所論乃指其大段文體言,非摘一二事也。) 張晏云:遷歿后,亡《龜策》《日者傳》,褚先生補(bǔ)其所缺,言詞鄙陋,非遷本意。案:遷所撰《五帝本紀(jì)》、七十列傳,稱虞舜見阨,遂匿空而出;宣尼既殂,門人推奉有若。其言之鄙,又甚于茲,安得獨(dú)罪褚生,而全宗馬氏也?劉軌思商榷漢史,雅重班才,惟譏其本紀(jì)不列少帝,而輒編高后。案:弘非劉氏,而竊養(yǎng)漢宮。時(shí)天下無主,呂宗稱制,故借其歲月,寄以編年。而野雞行事,自具《外戚》。譬夫成為孺子,史刊攝政之年;厲亡流彘,歷紀(jì)共和之日。而周、召二公,各世家有傳。班氏式遵曩例,殊合事宜,豈謂雖浚發(fā)于巧心,反受嗤于拙目也。 劉祥撰《宋書·序錄》,歷說諸家晉史,其略云:“法盛《中興》,荒莊少氣,王隱、徐廣,淪溺罕華?!狈蚴分?dāng)⑹乱?,當(dāng)辯而不華 ,質(zhì)而不俚 ,其文直 ,其事 核 ,若斯而已可也 。(眉批:此亦正論。) 必令同文舉之含異 ,等公幹之有逸 ,(眉批:“孔氏卓卓,信含異氣”,亦文帝語,注失引。) 如子云之含章 ,類長卿之飛藻 ,此乃綺揚(yáng) 繡合 ,雕章縟彩 ,欲稱實(shí)錄 ,其可得乎 ?以此詆訶 ,知其妄施彈射矣 。 夫人廢興,時(shí)也;窮達(dá),命也。而書之為用,亦復(fù)如是。蓋《尚書》古文,六經(jīng)之冠冕也,(眉批:唐人皆不知古文孔傳之偽,故子玄亦云爾。蓋考據(jù)之學(xué)古疏今密,亦如星歷然。) 《春秋左氏》,三傳之雄霸也。而自秦至?xí)x,年逾五百,其書隱沒,不行于世。既而梅氏寫獻(xiàn),杜侯訓(xùn)釋,然后見重一時(shí),擅名千古。若乃《老經(jīng)》撰于周日,《莊子》成于楚年,遭文、景而始傳,值嵇、阮而方貴。若斯流者,可勝紀(jì)哉!故曰:“廢興,時(shí)也;窮達(dá),命也?!边m使時(shí)無識(shí)寶,世缺知音,若《論衡》之未遇伯喈,《太玄》之不逢平子,逝將煙盡火滅,泥沉雨絕,安有歿而不朽,揚(yáng)名于后世者乎! 三王獲申 《文選 》曹子建 《與楊德祖書 》曰 :昔田巴毀五帝 ,罪三王 ,一旦而服千人 。魯連一說 ,使終身杜口 。《注 》:說見 《魯連子 》。 五霸見詆 《漢書 ·董仲舒?zhèn)?》:仲尼之門 ,五尺之童羞稱五霸 ,為其先詐力而后仁誼也 。 《左氏 》不列學(xué)官 《隋書 ·經(jīng)籍志 》:《左氏 》,漢初出張蒼家 ,本無傳者 。文帝時(shí) ,賈誼為訓(xùn)詁 。其后劉歆欲立于學(xué) ,諸儒莫應(yīng) 。建武中 ,韓歆 、陳元訟之 ,乃以李封為 《左氏 》博士 ,封卒 ,遂罷 。至?xí)x時(shí) ,杜預(yù)為 《集解 》,盛行 ,而 《公羊 》《穀梁 》浸微 。 《膏肓 》《墨守 》 《后漢書 ·儒林傳 》:何休 ,字邵公 ,任城人也 。太傅陳蕃辟之 ,以參政事 。作 《公羊解詁 》,又作 《公羊墨守 》《左氏膏肓 》《穀梁廢疾 》?!?a target="_blank">鄭玄傳 》:玄隱修經(jīng)業(yè) ,乃發(fā) 《墨守 》,針 《膏肓 》,起 《廢疾 》。休見而嘆曰 :康成入吾室 ,操吾矛以伐我乎 ! 賣餅 、太官 《魏略 》:嚴(yán)翰善 《公羊春秋 》。時(shí)鐘繇好 《左氏 》,謂 《左氏 》為太官廚 ,《公羊 》為賣餅家 。數(shù)與翰會(huì) ,辨析長短 。 王充著書 原注 :王充謂彪文義浹備 ,紀(jì)事詳贍 ,觀者以為甲 ,以太史公為乙也 。《后漢書 ·王充傳 》:充 ,字仲任 ,師事班彪 ,著 《論衡 》八十五篇 ?!蹲?》:袁山松曰 :充作 《論衡 》,中土未有傳者 。蔡邕入?yún)鞘嫉弥?,恒秘玩以為談助 。 張輔持論 原注 :張輔 《名士優(yōu)劣論 》曰 :世人稱司馬遷 、班固之才優(yōu)劣 ,多以班為勝 。余以為史遷敘三千年事 ,五十萬言 ;班固敘二百年事 ,八十萬言 。煩省不敵 ,固之不如遷必矣 。《晉書 ·張輔傳 》:輔 ,字世偉 ,御史中丞 。論班固 、司馬遷云云 。 褚先生補(bǔ) 《史記 》裴 《注 》:《漢書音義 》曰 :十篇有錄無書 。張晏曰 :遷沒后 ,亡 《景紀(jì) 》《武紀(jì) 》《漢興將相年表 》《禮 》《樂 》《律書 》《三王世家 》《日者 》《龜策傳 》《靳蒯列傳 》。元 、成之間 ,褚先生補(bǔ)闕 ,《日者 》《龜策 》,言辭鄙陋 ,非遷本意 。 劉軌思 《北齊書 ·儒林傳 》:劉軌思說 《詩 》甚精 ,故其鄉(xiāng)曲多為 《詩 》者 。仕齊 ,國子博士 。按 :傳不載論史之文 。 野雞 《史記 ·封禪書 》:野雞夜雊 ?!蹲?》:如淳曰 :野雞 ,雉也 。呂后名雉 ,故曰野雞 。 世家有傳 按 :句必有誤 ,當(dāng)云 “各有世家 ”。 劉祥 《南齊書 ·劉祥傳 》:祥 ,字顯徵 ,性韻剛疏 。宋世解褐 。撰 《宋書 》,譏斥禪代 。上銜而不問 。后徙廣州 。按 :后周亦有劉祥 ,字休徵 ,以字行 ,劉璠子也 。繕定 《梁典 》,與此無涉 。郭本誤引 ,王本刊正 。 徐廣 見 《六家 》“徐賈 ”注 。 文舉 《后漢書 ·孔融傳 》:融 ,字文舉 ,魯國人 ,為北海相 。 公幹 《魏志 ·王粲傳 》:東平劉楨 ,字公幹 。魏文帝 《典論 》:今之文人 ,魯國孔文舉 ,氣體高妙 ,理不勝辭 。又云 :文本同而末異 。又 《與吳質(zhì)書 》:公幹有逸氣 ,但未遒耳 。 子云 《漢書 ·揚(yáng)雄傳 》:雄 ,字子云 ,蜀郡人 ,好深沉之思 。先是 ,蜀有司馬相如 ,作賦甚宏麗 ,雄常擬之以為式 。 長卿 《漢書 ·司馬相如傳 》:相如 ,字長卿 。奏賦 ,天子大悅 ,飄飄有凌云氣 ,游天地之間 。 梅氏寫獻(xiàn) 《隋書 ·經(jīng)籍志 》:孔安國以古文開其篇第 ,成五十八篇 。晉世秘府所存 ,永嘉之亂并亡 。至東晉 ,豫章內(nèi)史梅賾始得安國之傳 ,奏之 ,又闕 《舜典 》一篇 。齊建武中 ,吳姚興方于大桁市得其書 ,奏上 ,多二十八篇 ,于是始列國學(xué) 。 杜侯訓(xùn)釋 杜預(yù)為 《春秋左氏經(jīng)傳集解 》,已見前 。按本傳 :又參考眾家譜第 ,謂之 《釋例 》。又作 《盟會(huì)圖 》《春秋長歷 》,備成一家之學(xué) 。 老莊遭值 《漢書 ·揚(yáng)雄傳 》:昔老聃著虛無之言兩篇 ,后世好之者以為過于 《五經(jīng) 》。自文 、景之君及司馬遷 ,皆有是言 。《晉書 ·嵇阮傳 》:嵇康好 《老 》《莊 》,著 《養(yǎng)生論 》。阮籍著 《達(dá)莊論 》。按 :漢初言黃 、老者 ,先有膠西蓋公 。晉世玄風(fēng)尤甚 ,起于何 、王 ,流于向 、郭 ,而 《史通 》第舉文 、景 、嵇 、阮為言 ,約辭也 。 《太玄 》逢平子 張衡 《與崔子玉書 》:乃者披讀 《太玄經(jīng) 》,知子云極陰陽之?dāng)?shù) ,心實(shí)與 《五經(jīng) 》擬 ?!缎?》四百歲其興乎 ?按 :平子 ,張衡字 。 探賾 夫前哲所作,后來是觀,茍失其指歸,則難以傳授。而或有妄生穿鑿,軌究本源,是乖作者之深旨,誤生人之后學(xué),其為謬也,不亦甚乎! 隋內(nèi)史李德林著論,稱陳壽蜀人,其撰《國志》,黨蜀而抑魏。刊之國史,以為格言。案:曹公之創(chuàng)王業(yè)也 ,賊殺母后 ,幽逼主上 ,罪百田常 ,禍千王莽 。文帝臨戎不武 ,為國好奢 ,忍害賢良 ,疏忌骨肉 。而壽評(píng)皆依違其事 ,無所措 言 。劉主地居漢宗 ,仗順而起 ,夷險(xiǎn)不撓 ,終始無瑕 。方諸帝王 ,可比少康 、光 武 ;譬以侯伯 ,宜輩秦繆 、楚莊 。而壽評(píng)抑其所長 ,攻其所短 。是則以魏為正朔 之國 ,典午攸承 ;蜀乃僭偽之君 ,中朝所嫉 。故曲稱曹美 ,而虛說劉非 ,安有背 曹而向劉 ,疏魏而親蜀也 ?夫無其文而有其說,不亦憑虛亡是者耶? 習(xí)鑿齒之撰《漢晉春秋》,以魏為偽國者,此蓋定邪正之途 ,明順逆之理 耳 。而檀道鸞稱其當(dāng)桓氏執(zhí)政,故撰此書,欲以絕彼瞻烏,防茲逐鹿。(眉批:定邪正,明順逆,即以警奸篡,所謂《春秋》成而亂臣賊子懼也,道鸞論非無理,子玄之意則以 為檀氏言蜀本非正朔,習(xí)氏改之,以誡當(dāng)時(shí),故有此辨。) 歷觀古之學(xué)士,為文以諷其上者多矣。若齊冏失德,《豪士》于焉作賦;賈后無道,《女史》由其獻(xiàn)箴。斯皆短什小篇,可率爾而就也。安有變?nèi)龂w統(tǒng),改五行之正朔,勒成一史,傳諸千載,而借以權(quán)濟(jì)物議,取誡當(dāng)時(shí)。豈非勞而無功,博而非要,與夫班彪《王命》,一何異乎?求之人情,理不當(dāng)爾。 自二京板蕩,五胡稱制,崔鴻鳩諸偽史,聚成《春秋》,其所列者,十有六家而已。魏收云:“鴻世仕江左,故不錄司馬、劉、蕭之書,又恐識(shí)者尤之,未敢出行于外?!卑福河跁r(shí)中原乏主,海內(nèi)橫流,逖彼東南,更為正朔。適使素王再出,南史重生,終不能別有異同,忤非其議。安得以偽書無錄,而猶罪歸彥、鸞者乎?且必以崔氏祖宦吳朝 ,故情私南國 。必如是 ,則其先徙居廣固 ,委質(zhì)慕容 ,何得書彼南燕 ,而與群胡并列 !愛憎之道 ,豈若是耶 ?且觀鴻書之紀(jì)綱 ,皆以 晉為主 ,亦猶班 《書 》之載吳 、項(xiàng) ,必系漢年 ;陳 《志 》之述孫 、劉 ,皆宗魏世 。何 止獨(dú)遺其事 ,不取其書而已哉 !但伯起躬為 《魏史 》,傳列 《島夷 》,不欲使中國 著書 ,推崇江表 ,所以輒假言崔志 ,用紓魏羞 。且東晉之書,宋、齊之史,考其所載,幾三百篇,而偽邦墳籍,僅盈百卷。若使收矯鴻之失,南北混書,斯則四分有三,事歸江外。非唯肥瘠非類,眾寡不均;兼以東南國史,皆須紀(jì)傳區(qū)別。茲又體統(tǒng)不純,難為編次者矣。收之矯妄,其可盡言乎! 于是考眾家之異說,參作者之本意,或出自胸懷,枉申探賾;或妄加向背,輒有異同。而流俗腐儒,后來末學(xué),習(xí)其狂狷,成其詿誤,自謂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銘諸舌端,以為口實(shí)。唯智者不惑,無所疑焉。 李稱陳壽 《隋書 ·李德林傳 》:論 《齊書 》起元事 ,其中云 :漢獻(xiàn)帝死 ,劉備自尊崇 。陳壽蜀人 ,以魏為漢賊 ,寧肯蜀主未立 ,已云魏武受命乎 ? 賊后逼主 《后漢書 ·伏后紀(jì) 》:自帝都許 ,宿衛(wèi)兵侍莫非曹氏黨姻 。操入見 ,帝不任其憤 ,曰 :幸垂恩相舍 。操失色 。后乃逼帝廢后 ,以尚書令華歆勒兵入宮收后 。歆就牽后出 。時(shí)帝在外殿 ,后被發(fā)跣行 ,泣過訣曰 :不能復(fù)相活耶 ?帝曰 :我亦不知命在何時(shí) 。 鑿齒當(dāng)桓執(zhí)政 《晉書 ·習(xí)鑿齒傳 》:是時(shí)桓溫覬覦非望 ,鑿齒在郡著 《漢晉春秋 》以裁之 。于三國之時(shí) ,以魏為篡逆 。至文帝平蜀 ,乃為漢亡而晉興 。按 :其詳已見 《論贊 》篇 。但此皆今 《晉書 》所有 ,今子玄以為是道鸞語 。而 《雜說 》篇又有 《新晉 》不取曹 、干 、孫 、檀之說 ,則亦非盡不用也 。 瞻烏 《后漢書 ·郭太傳 》:陳蕃 、竇武為閹人害 ,太哭于野曰 :人之云亡 ,邦國殄瘁 。瞻烏爰止 ,不知于誰之屋耳 。 逐鹿 《史記 ·淮陰侯傳 》:蒯通曰 :秦失其鹿 ,天下共逐之 ,高材疾足者先得 。 《豪士賦 》 《晉書 ·陸機(jī)傳 》:齊王冏矜功自伐 ,受爵不讓 。陸機(jī)惡之 ,作 《豪士賦 》以刺焉 。 《女史箴 》 見 《載文 》篇 。 崔鴻十六家 《魏書 ·崔鴻傳 》:鴻 ,字彥鸞 。孝昌初 ,給事黃門侍郎 。弱冠便有著述之志 ,見劉 、石等并因世故 ,跨僭一方 ,國書未有統(tǒng)一 ,乃撰為 《十六國春秋 》,勒成百卷 。又詳 《正史 》篇 。 崔氏祖宦 按 :《崔鴻傳 》首云 :伯父光 ,名孝伯 ,字長仁 ,東清河人 。祖曠 ,從慕容德南渡河 ,居青州之時(shí)水 。慕容氏滅 ,仕劉義隆 ,為樂陵太守 。父靈延 ,劉駿龍?bào)J將軍 、長廣太守 。觀此 ,鴻之世仕江左 ,固有明文 。而 《史通 》云 “委質(zhì)慕容 ”,傳無其語 。意祖曠從渡時(shí) ,名在仕籍 ,傳或闕書何官也 。崔氏清河世望 ,故在諸燕境中 。子玄之言 ,必非無征 。 模擬 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況史臣注記,其言浩博,若不仰范前哲,何以貽厥后來?蓋模擬之體,厥途有二:一曰貌同而心異,二曰貌異而心同。 何以言之?蓋古者列國命官,卿與大夫?yàn)閯e。必于國史所記,則卿亦呼為大夫,此《春秋》之例也。當(dāng)秦有天下,地廣殷、周,變諸侯為帝王,目宰輔為丞相。而譙周撰《古史考》,思欲擯抑馬《記》,師放孔《經(jīng)》。其書李斯之棄市也,乃云“秦殺其大夫李斯”。夫以諸侯之大夫名天子之丞相,以此而擬《春秋》,所謂貌同而心異也。 當(dāng)春秋之世,列國甚多,每書他邦,皆顯其號(hào);至于魯國,直云我而已。如金行握紀(jì),海內(nèi)大同,君靡客主之殊,臣無彼此之異。而干寶撰《晉紀(jì)》,至天子之葬,必云“葬我某皇帝”。且無二君 ,何我之有 ?以此而擬《春秋》,又所謂貌同而心異也。 至如書“元年春王正月”者,年則魯君之年 ,月則周王之月 。如曹、馬受命,躬為帝王,非是以諸侯守藩 ,行天子頒歷 。而孫盛《魏》《晉》二《陽秋》,每書年首,必云“某年春帝正月”。夫年既編帝紀(jì),而月又列帝名。以此而擬《春秋》,又所謂貌同而心異也。 五始所作,是曰《春秋》。三傳并興,各釋經(jīng)義。如《公羊傳》屢云:“何以書?記某事也?!贝藙t先引經(jīng)語 ,而繼以釋辭 ,勢(shì)使之然 ,非史體也 。如吳均《齊春秋》,每書災(zāi)變,亦曰:“何以書?記異也?!狈蚴聼o他議 ,言從己出 ,輒自 問而自答者 ,豈是敘事之理者邪 ?以此而擬《公羊》,又所謂貌同而心異也。 世之述者,銳志于奇,喜編次古文,撰敘今事,而巍然自謂五經(jīng)再生,三史重出,多見其無識(shí)者矣。 惟夫明識(shí)之士則不然。其所擬者非如圖畫之寫真 ,镕鑄之象物 ,以此而似 也 。其所以為似者 ,取其道術(shù)相會(huì) ,義理玄同 ,若斯而已 。(眉批:入微之論。) 亦猶孔父賤為匹夫,棲皇放逐,而能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亦何必居九五之位,處南面之尊,然后謂之連類者哉! 蓋《左氏》為書,敘事之最。自晉已降,景慕者多,有類效顰,彌益其丑。然求諸偶中,亦可言焉。蓋君父見害,臣子所恥,義當(dāng)略說,不忍斥言。故《左傳》敘恒公在齊遇害,而云“彭生乘公,公薨于車”。如干寶《晉紀(jì)》敘愍帝歿于平陽,而云:“晉人見者多哭,賊懼,帝崩?!币源硕鴶M《左氏》,所謂貌異而心同也。 夫當(dāng)時(shí)所記或未盡,則先舉其始,后詳其末,前后相會(huì),隔越取同。若《左氏》成七年,鄭獲楚鐘儀以獻(xiàn)晉,至九年,晉歸鐘儀于楚以求平,其類是也。至裴子野《宋略》敘索虜臨江,太子劭使力士排徐湛、江湛僵仆,于是始與劭有隙。其后三年,有江湛為元兇所殺事。以此而擬《左氏》,亦所謂貌異而心同也。 蓋文雖缺略,理甚昭著,此丘明之體也。至如敘晉敗于邲,先濟(jì)者賞,而云:“上軍、下軍爭舟,舟中之指可掬。”夫不言攀舟亂 ,以刃斷指 ,而但曰 “舟指 可掬 ”,則讀者自睹其事矣 。(眉批:此真巧于奪胎。) 至王劭《齊志》述高季式破敵于韓陵,追奔逐北,而云“夜半方歸,槊血滿袖”。夫不言奮槊深入 ,擊刺甚多 ,而但稱 “槊血滿袖 ”,則聞?wù)咭嘀淞x矣 。以此而擬《左氏》,又所謂貌異而心同也。 大抵作者,自魏已前,多效三史。從晉已降,喜學(xué)五經(jīng)。夫史才文淺而易模,經(jīng)文意深而難擬。既難易有別,故得失有殊。蓋貌異而心同者 ,模擬之上 也 ;貌同而心異者 ,模擬之下也 。然人皆好貌同而心異,不尚貌異而心同者,何哉?蓋鑒識(shí)不明,嗜愛多僻,悅夫似史而憎夫真史,此子張所以致譏于魯侯,有葉公好龍之喻也。嗚呼!自子長以還,似皆未睹斯義。后來明達(dá),其鑒之哉! 譙周 《古史考 》 《蜀志 ·譙周傳 》:周 ,字允南 ,位亞九列 ,不與政事 。撰定 《法訓(xùn) 》《五經(jīng)論 》《古史考 》之屬百余篇 。 周王之月 原注 :考 《竹書紀(jì)年 》始達(dá)此義 。而自古說 《春秋 》者 ,皆妄為解釋也 。按 :杜 《注 》云 :言周以別夏 、殷也 。誤解始此 。愚嘗論之 ,《春秋 》系正于王者 ,別魯于天子 ,非別周于夏令也 。是侯國之史法也 ?!妒吠?》先得我心 。 彭生乘公 ,公薨于車 《左傳 》桓公十八年 。 江湛 《南史 ·江夷傳 》:夷子湛 ,字徽深 ,領(lǐng)博士 ,轉(zhuǎn)吏部尚書 。家甚貧 ,無兼衣余食 。魏太武至瓜步 ,以湛兼領(lǐng)軍 。魏遣使求昏 ,上召太子劭以下集議 。眾并謂宜許 ,湛謂許之無益 。劭怒曰 :詎宜茍執(zhí)異議 ?聲色甚厲 。坐散 ,俱出 ,劭使班劍推排之 ,殆于傾倒 。及劭之入弒 ,湛直上省 ,據(jù)窗受害 ,意色不撓 。按 :《宋書 》“徽深 ”作 “徽淵 ”,“魏太武 ”作 “索虜 ”。 徐湛 按 :《江湛傳 》及 《徐湛之傳 》,俱無同受排仆之文 ,二字疑衍 。 上軍下軍爭舟 見 《左傳 》宣公十二年 :亂以刃斷指 。“亂 ”字上 ,恐脫 “擾 ”字 。 槊血滿袖 《北齊書 ·帝紀(jì) 》:爾朱兆等同會(huì)鄴 ,挾洹水而軍 。神武乃于韓陵為圓陣 ,合戰(zhàn) ,大敗之 。高季式以七騎追奔 ,度野馬岡 ,與兆遇 。高昂望之 ,不見 ,哭曰 :喪吾弟矣 !夜久 ,季式還 ,血滿袖 。 葉公好龍 《莊子 》逸篇 :子張見魯哀公 ,不禮而去 ,曰 :君之好士也 ,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 。屋室雕文 ,盡寫以龍 。于是天龍下之 ,窺頭于牖 ,拖尾于堂 。葉公見之 ,失其魂魄 。是葉公非好龍也 ,好夫似龍而非龍也 。 書事 昔荀悅有云:“立典有五志焉:一曰達(dá)道義,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勛,五曰表賢能。”干寶之釋五志也:“體國經(jīng)野之言則書之,用兵征伐之權(quán)則書之,忠臣、烈士、孝子、貞婦之節(jié)則書之,文誥專對(duì)之辭則書之,才力技藝殊異則書之?!庇谑遣啥抑h,征五志之所取,蓋記言之所網(wǎng)羅,書事之所總括,粗得于茲矣。然必謂故無遺恨,猶恐未盡者乎?今更廣以三科,用增前目:一曰敘沿革,二曰明罪惡,三曰旌怪異。何者?禮儀用舍,節(jié)文升降則書之;君臣邪僻,國家喪亂則書之;幽明感應(yīng),禍福萌兆則書之。于是以此三科,參諸五志,則史氏所載,庶幾無闕。求諸筆削,何莫由斯? 但自古作者,鮮能無病。茍書而不法,則何以示后?蓋班固之譏司馬遷也:“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jīng);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jìn)奸雄;述貨殖,則崇勢(shì)利而羞貧賤。此其所蔽也?!庇?a target="_blank">傅玄之貶班固也:“論國體,則飾主闕而折忠臣;敘世教,則貴取容而賤直節(jié);述時(shí)務(wù),則謹(jǐn)辭章而略事實(shí)。此其所失也?!睂ぐ?、馬二史,咸擅一家,而各自彈射,遞相瘡痏。夫雖自卜者審,而自見為難,可謂笑他人之未工,忘己事之已拙。上智猶其若此,而況庸庸者哉! 抑又聞之,怪力亂神,宣尼不語;而事鬼求福,墨生所信。故圣人于其間,若存若亡而已。若吞燕卵而商生,啟龍漦而周滅,厲壞門以禍晉,鬼謀社而亡曹,江使返璧于秦皇,圯橋授書于漢相,此則事關(guān)軍國 ,理涉興亡 ,有而書之 ,以 彰靈驗(yàn) ,可也 。而王隱、何法盛之徒所撰晉史,乃專訪州閭細(xì)事,委巷瑣言,聚而編之,目為鬼神傳錄,其事非要,其言不經(jīng)。異乎三史之所書,五經(jīng)之所載也。 范曄博采眾書,裁成漢典。觀其所取,頗有奇工。至于《方術(shù)》篇及諸蠻夷傳,乃錄王喬、左慈、廩君、槃瓠,言唯迂誕,事多詭越??芍^美玉之瑕,白圭之玷。惜哉!無是可也。又自魏、晉已降,著述多門,《語林》《笑林》《世說》《俗說》,皆喜載調(diào)謔小辯,嗤鄙異聞,雖為有識(shí)所譏,頗為無知所說。而斯風(fēng)一扇,國史多同。至如王思狂躁,起驅(qū)蠅而踐筆;畢卓沉湎,左持螯而右杯。劉邕榜吏以膳痂,齡石戲舅而傷贅,其事蕪穢 ,其辭猥雜 。而歷代正史 ,持為雅 言 。茍使讀之者為之解頤 ,聞之者為之撫掌 ,固異乎記功書過 ,彰善癉惡者也 。 大抵近代史筆,敘事為煩。榷而論之,其尤甚者有四:(眉批:四條皆切中 史病。) 夫祥瑞者,所以發(fā)揮盛德,幽贊明王。至如鳳皇來儀,嘉禾入獻(xiàn),秦得若雉,魯獲如麇,求諸《尚書》《春秋》,上下數(shù)千載,其可得言者,蓋不過一二而已。爰及近古則不然。凡祥瑞之出,非關(guān)理亂,蓋主上所惑 ,臣下相欺 ,故德彌 少而瑞彌多 ,政逾劣而祥逾盛 。是以桓 、靈受祉 ,比文 、景而為豐 ;劉 、石應(yīng)符 ,比曹 、馬而益倍 。而史官征其謬說 ,錄彼邪言 ,真?zhèn)文?,是非無別 。其煩 一也 。 當(dāng)春秋之時(shí),諸侯力爭,各擅雄伯,自相君臣。經(jīng)書某使來聘、某君來朝者,蓋明和好所通,盛德所及。此皆國之大事,不可闕如。而自《史》《漢》已還,相承繼作。至于呼韓入侍 ,肅慎來庭 ,如此之流 ,書之可也 。若乃藩王岳 牧 ,朝會(huì)京師 ,必也書之本紀(jì) ,則異乎 《春秋 》之義 。夫臣謁其君 ,子覲其父 ,抑 惟恒理 ,非復(fù)異聞 。載之簡策 ,一何辭費(fèi) ?其煩二也 。 若乃百職遷除,千官黜免,其可以書名本紀(jì)者 ,蓋惟槐鼎而已 。故西京撰 史 ,唯編丞相 、大夫 ;東觀著書 ,止列司徒 、太尉 。(眉批:即《春秋》非卿不書之義。) 而近世自三公以下,一命已上,茍沾厚祿,莫不備書。且一人之身,兼預(yù)數(shù)職,或加其號(hào)而闕其位,或無其實(shí)而有其名。贊唱為之口勞,題署由其力倦。具之史牘,夫何足觀?其煩三也。 夫人之有傳也,蓋唯書其邑里而已。其有開國承家 ,世祿不墜 ,積仁累德 ,良弓無改 ,項(xiàng)籍之先世為楚將 ,石建之后廉謹(jǐn)相承 ,此則其事尤異 ,略書于傳可 也 。其失之者 ,則有父官令長 ,子秩丞郎 ,聲不著于一鄉(xiāng) ,行無聞?dòng)谑?,而乃 敘其名位 ,一二無遺 。此實(shí)家牒 ,非關(guān)國史 。其煩四也 。 于是考茲四事,以觀今古,足驗(yàn)積習(xí)忘返,流宕不歸,乖作者之規(guī)模,違哲人之準(zhǔn)的也??鬃釉唬骸拔狳h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逼渌怪^矣。 亦有言或可記,功或可書,而紀(jì)闕其文,傳亡其事者?;虬嗽抛?,因行父而獲傳;或五羖大夫,假趙良而見識(shí)。則知當(dāng)時(shí)正史,流俗所行,若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之書,虞、夏、商、周春秋、梼杌之記,其所缺略者多矣。 夫記事之體 ,欲簡而且詳 ,疏而不漏 。若煩則盡取 ,省則多捐 ,此乃忘折中 之宜 ,失均平之理 。惟夫博雅君子 ,知其利害者焉 。 傅玄貶班 《晉書 ·傅玄傳 》:玄 ,字休奕 ,御史中丞 。遷太仆 。撰論經(jīng)國九流及 《三史 》故事 ,評(píng)斷得失 ,各為區(qū)例 ,名為 《傅子 》,為內(nèi) 、外 、中篇 。 吞燕卵 鄭康成 《商頌譜 》:有娀氏之女名簡狄 ,吞鳦卵而生契 ?!兑蟊炯o(jì) 》:簡狄為帝嚳次妃 ?!?a target="_blank">爾雅 ·釋鳥 》:燕 ,燕鳦 。 啟龍漦 《外傳 ·鄭語 》:宣王之時(shí) ,童謠曰 :“檿弧箕服 ,實(shí)亡周國 ?!庇蟹驄D鬻是器者 。夏之衰 ,褒神化為三龍 ,王請(qǐng)其漦藏之 ,殷 、周莫之發(fā)也 。及厲王發(fā)之 ,漦流于庭 ,童妾遭之而孕 ,育而棄之 。鬻弧服者取之 ,以逸于褒 ,是為褒后 ?!吨鼙炯o(jì) 》亦載之 。 厲壞門 《左傳 》成公十年 :晉侯夢(mèng)大厲被發(fā)及地 ,搏膺而踴曰 :殺余孫 ,不義 ,余得請(qǐng)于帝矣 。壞大門及寢門而入 。公懼 ,入于室 ,又壞戶 。公覺 ,召桑田巫 ,巫言如夢(mèng) 。公曰 :何如 ?曰 :不食新矣 ! 鬼謀社 《左傳 》哀公七年 :初 ,曹人或夢(mèng)眾君子立于社宮而謀亡曹 ,曹叔振鐸請(qǐng)待公孫強(qiáng) 。旦而戒其子曰 :我死 ,爾聞公孫強(qiáng)為政 ,必去之 。及伯陽即位 ,好田弋 。曹鄙人公孫強(qiáng)好弋 ,說之 。因訪政事 ,有寵 ,使聽政 。夢(mèng)者之子乃行 。八年 ,宋滅曹 。 江使返璧 見 《書志 》篇 。 圯橋授書 事在 《史記 ·留侯世家 》。裴 《注 》:徐廣曰 :圯 ,橋也 ,圯音怡 。李奇云 :上 、下邳人謂橋?yàn)檑?。按 :“圯橋 ”二字連用 ,似誤 。然其后 《雜說 》中有 “廬江目橋?yàn)檑?”之文 ,知其非失考也 ,特隨俗通用耳 。 王喬 、左慈 見 《采撰 》篇 。 廩君 《后漢書 ·南蠻傳 》:巴郡 、南郡蠻本有五姓 ,未有君長 。乃共令各乘土船 ,約能浮者 ,當(dāng)以為君 。余姓悉沉 ,唯務(wù)相獨(dú)浮 ,因共立之 ,是為廩君 。廩君死 ,魂魄世為白虎 。 槃瓠 見 《斷限 》篇 。 《語林 》《笑林 》 《隋書 ·經(jīng)籍志 》:《語林 》十卷 ,晉裴啟撰 ?!缎α?》三卷 ,漢邯鄲淳撰 。 《世說 》《俗說 》 《世說 》即臨川所撰 ,見 《六家 》。《隋書 ·經(jīng)籍志 》:《俗說 》三卷 ,沈約撰 。 驅(qū)蠅 《魏志 ·梁習(xí)傳 》注 :《魏略 》云 :王思性急 ,常執(zhí)筆作書 ,蠅集筆端 ,驅(qū)去復(fù)來 。思恚怒 ,自起驅(qū)蠅 ,不能得 ,還取筆擲地 ,踏壞之 。 持螯 《晉書 ·畢卓傳 》:卓 ,字茂世 。嘗謂人曰 :得滿數(shù)百斛船 ,四時(shí)甘味置兩頭 ,右手持酒杯 ,左手持蟹螯 ,拍浮酒船中 ,便足了一生矣 。 膳痂 《宋書 ·劉穆之傳 》:穆之之孫邕 ,嗜食瘡痂 ,以為味似鰒魚 。嘗詣孟靈休 ,靈休瘡痂落床上 ,取食之 。靈休大驚 。答曰 :性之所嗜 。靈休瘡痂未落者 ,悉褫取以飼邕 ,遂舉體流血 。南康國吏二百許人 ,不問有罪無罪 ,遞互與鞭 ,鞭瘡痂 ,常以給膳 。 傷贅 《南史 ·朱齡石傳 》:齡石 ,字伯兒 。少好武 ,不事崖檢 。舅淮南蔣氏 ,才劣 。齡石使舅臥聽事 ,剪紙方寸 ,帖著舅枕 ,以刀子縣擲之 ,相去八九尺 ,百擲百中 。舅畏齡石 ,終不敢動(dòng) 。舅頭有大瘤 ,齡石伺舅眠 ,密割之 ,即死 。按 :傷贅 ,即割瘤也 。 嘉禾 《書序 》:唐叔得禾 ,異畝同穎 ,獻(xiàn)之天子 。王命唐叔歸周公于東 ,作 《歸禾 》。周公既得命禾 ,旅天子之命 ,作 《嘉禾 》。 秦得若雉 《史記 ·封禪書 》:秦文公獲若石云 ,于陳倉北阪城祠之 。其神來也常以夜 ,則若雄雞 ,其聲殷云 ,野雞夜鳴 。以一牢祠 ,號(hào)曰 “陳寶 ”。按 :“雄雞 ”,《漢書 ·郊祀志 》作 “雄雉 ”。 魯獲如麇 《公羊傳 》:哀公十四年春 ,西狩獲麟 。孰狩之 ?薪采者也 。薪采者則微者也 ,曷為以狩言之 ?大之也 。麟者仁獸也 ,有王者則至 ,無王者則不至 。有以告者 ,曰 :有麇而角者 ??鬃釉?:孰為來哉 !孰為來哉 !反袂拭面 ,涕沾袍 。 呼韓入侍 《漢書 ·宣帝紀(jì) 》:甘露二年 ,匈奴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 。三年春正月 ,行幸甘泉 ,郊泰畤 。呼韓邪單于稽侯狦來朝 ,贊謁稱藩臣而不名 。上自甘泉宿池陽宮 ,蠻夷君長夾道陳 。上登渭橋 ,咸稱萬歲 。 肅慎來庭 《史記 ·孔子世家 》:武王克商 ,通道九夷八蠻 ,肅慎貢楛矢石砮 ,長尺有咫 ?!稌x書 ·文帝紀(jì) 》:肅慎來獻(xiàn)石砮 、貂皮等 ,天子命歸于大將軍府 。按 :《魏志 ·陳留王紀(jì) 》:景元三年 ,肅慎遣使重譯入貢 ,即其事 。又 《晉書 ·武帝紀(jì) 》:咸寧五年 ,肅慎來獻(xiàn)楛矢石砮 。 異乎 《春秋 》之義 原注 :若 《漢書 》載楚王囂等來朝 ,《宋書 》載檀道濟(jì)等來朝之類是也 。 項(xiàng)籍世為楚將 《史記 ·項(xiàng)羽本紀(jì) 》。 石建廉謹(jǐn)相承 《史記 ·萬石君傳 》。 八元才子 見后篇 “元?jiǎng)P ”注 。 五羖大夫 《史記 ·商君列傳 》。 人物 夫人之生也,有賢不肖焉。若乃其惡可以誡世,其善可以示后,而死之日名無得而稱焉,是誰之過歟?蓋史官之責(zé)也。 觀東漢一代 ,賢明婦人 ,如秦嘉妻徐氏 ,動(dòng)合禮儀 ,言成規(guī)矩 ,毀形不嫁 ,哀 慟傷生 ,此則才德兼美者也 。(眉批:此論最正。) 董祀妻蔡氏 ,載誕胡子 ,受辱虜 廷 ,文詞有余 ,節(jié)概不足 ,此則言行相乖者也 。至蔚宗 《后漢 》,傳標(biāo) 《列女 》,徐 淑不齒 ,而蔡琰見書 。欲使彤管所載 ,將安準(zhǔn)的 ? 裴幾原刪略宋史,時(shí)稱簡要。至如張祎陰受君命,戕賊零陵,乃守道不移,飲鴆而絕。雖古之鉏麑義烈,何以加諸?鮑昭文宗學(xué)府,馳名海內(nèi),方于漢代褒、朔之流。事皆闕如,何以申其褒獎(jiǎng)? 夫天下善人少而惡人多,其書名竹帛者,蓋唯記善而已。故太史公有云:“自獲麟以來,四百余年,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廢而不載,余甚懼焉?!奔雌淞x也。至如四兇列于《尚書》,三叛見于《春秋》,西漢之紀(jì)江充、石顯,東京之載梁冀、董卓,此皆干紀(jì)亂常 ,存滅興亡所系 。既有關(guān)時(shí)政 ,故不可闕書 。 但近史所刊 ,有異于是 。至如不才之子 ,群小之徒 ,或陰情丑行 ,或素餐尸 祿 ,其惡不足以曝?fù)P ,其罪不足以懲戒 ,莫不搜其鄙事 ,聚而為錄 ,不其穢乎 ?抑又聞之,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而斗筲之才,何足算也。若《漢》傳之有傅寬、靳歙,《蜀志》之有許慈,《宋書》之虞丘進(jìn),《魏史》之王憲,若斯數(shù)子者,或才非拔萃,或行不逸群,徒以片善取知,微功見識(shí),闕之不足為少,書之唯益其累。而史臣皆責(zé)其譜狀,征其爵里,課虛成有,裁為列傳,不亦煩乎? 夫名刊史冊(cè),自古攸難;事列《春秋》,哲人所重。筆削之士,其慎之哉! 秦嘉妻徐 《玉臺(tái)新詠 》秦嘉 《贈(zèng)婦詩 》序云 :嘉為郡上掾 ,妻徐淑寢疾 ,還家 ,不獲面別 ,贈(zèng)詩云爾 。淑答詩 ,略云 :妾身兮不令 ,感疾兮來歸 。曠廢兮侍覲 ,情敬兮有違 。君今兮奉命 ,遠(yuǎn)適兮京師 。悠悠兮離別 ,夢(mèng)想兮容輝 。恨無兮羽翼 ,高飛兮相追 ?!?a target="_blank">藝文類聚 》:淑復(fù)嘉書云 :昔詩人有飛蓬之感 ,班姬有誰榮之嘆 。素琴明鑒 ,當(dāng)待君還 。未奉光儀 ,寶釵不列 ?!?a target="_blank">幽明錄 》:淑晝臥流涕 。嫂問之 。曰 :適見嘉自說往津亭鄉(xiāng) ,病亡 。一客赍書還 ,日中當(dāng)至 。舉家大驚 。書至 ,事如夢(mèng) 。 董祀妻蔡 《后漢書 ·列女傳 》:陳留董祀妻者 ,同郡蔡邕之女也 。名琰 ,字文姬 ,博學(xué)有才辯 ,又妙于音律 ,適河?xùn)|衛(wèi)仲道 。夫亡 ,無子 。興平中 ,天下喪亂 ,為胡騎所獲 ,沒于南匈奴左賢王 。在胡中 ,生二子 。曹操素與邕善 ,遣使者以金璧贖之 ,而重嫁于祀 。 張祎 《晉書 ·忠義傳 》:張祎 ,吳郡人 ,少有操行 。恭帝踐祚 ,劉裕以祎帝之故吏 ,素所親信 ,封藥酒一罌付祎 ,密令鴆帝 。祎既受命 ,嘆曰 :鴆君求生 ,何面目視息世間哉 !不如死也 。因自飲之而死 。按 :《宋書 》則于其子暢傳見之 。易代之史 ,體自應(yīng)爾 ,可無闕如之譏 。 鉏麑 《左傳 》宣公二年 。 鮑昭 《宋書 ·臨川王傳 》:義慶為宗室之表 ,招聚文學(xué)之士東海鮑照等 ,引為佐使 。照 ,字明遠(yuǎn) ,文辭贍逸 ,為 《河清頌 》,序甚工 。世祖好為文章 ,自謂物莫能及 。照悟其旨 ,為文多鄙言累句 ,當(dāng)世咸謂照才盡 ,實(shí)不然也 。按 :唐人避武后諱曌 ,多作 “鮑昭 ”。 三叛 《左傳 》昭公三十一年 :齊豹為衛(wèi)司寇 ,作而不義 ,其書為盜 。邾庶其 、莒牟夷 、邾黑肱以土地出 ,不求其名 ,賤而必書 ,所以懲肆而去貪也 ?!洞呵?》書齊豹曰盜 ,三叛人名 ,以懲不義 ,其善志也 。 傅 、靳 《漢書 》樊 、酈 、夏侯 、灌 、傅 、靳 、周同傳 。按 :“傅靳 ”恐當(dāng)作 “傅周 ”,蓋七人中敘功 ,惟傅寬 、周紲?zhǔn)伦钌僖?。 許慈 《蜀志 ·許慈傳 》:慈 ,字仁篤 。又有胡潛 ,字公興 。并為博士 ,典掌舊文 。更相克伐 ,書籍有無 ,不相通借 ,時(shí)尋楚撻 。其矜己妒彼至于此 。 虞丘進(jìn) 《宋書 ·虞丘進(jìn)傳 》:進(jìn)累戰(zhàn)有功 ,封望蔡縣男 ,除宋臺(tái)令書 。史臣曰 :諸將起自豎夫 ,心一乎主 ,百死而不顧 ,遂饗封侯之報(bào) 。 王憲 《魏書 ·王憲傳 》:憲 ,字顯則 ,北海劇人 。歸誠 ,太祖見之 ,曰 :此王猛孫也 。厚禮待之 。進(jìn)爵劇縣侯 ,卒年八十九 。按 :《北史 》“憲 ”作 “幰 ”。 核才 (眉批:論甚嚴(yán)正。自唐以后,以儷體為史者遂絕,固由宋人之力排,而子玄廓清之力, 亦自不少。) 夫史才之難,其難甚矣?!稌x令》云:“國史之任,委之著作,每著作郎初至,必撰名臣傳一人?!彼股w察其所由,茍非其才,則不可叨居史任。歷觀古之作者,若蔡邕、劉峻、徐陵、劉炫之徒,各自謂長于著書,達(dá)于史體,然觀侏儒一節(jié),而他事可知。案:伯喈于朔方上書,謂宜廣班氏《天文志》。夫《天文》之于《漢史》,實(shí)附贅之尤甚者也。必欲申以掎摭,但當(dāng)鋤而去之,安可仍其過失,而益其蕪累?述史如此,將非練達(dá)者歟?孝標(biāo)持論談理,誠為絕倫。而《自敘》一篇,過為煩碎;《山棲》一志,直論文章。諒難以偶跡遷、固,比肩陳、范者也。孝穆在齊,有志梁史,及還江左,書竟不成。嗟乎 !以徐公文體 ,而施諸史 傳 ,亦猶灞上兒戲 ,異乎真將軍 ,幸而量力不為,可謂自卜者審矣。(眉批:此亦公論,《晉書》是其顯證矣?。?光伯以洪儒碩學(xué),而迍邅不遇。觀其銳情自敘,欲以垂示將來,而言皆淺俗,理無要害。豈所謂“誦《詩》三百,雖多,亦奚以為”者乎! 昔尼父有言:“文勝質(zhì)則史?!鄙w史者當(dāng)時(shí)之文也。然樸散淳銷 ,時(shí)移世 異 ,文之與史 ,較然異轍 。故以張衡之文,而不閑于史;以陳壽之史,而不習(xí)于文。其有賦述《兩都》,詩裁《八詠》,而能編次漢冊(cè),勒成宋典。若斯人者,其流幾何?(眉批:甘苦之言,分明之論。微特儷體不可為史,即以東坡之工為散文,亦自云某于此事非當(dāng)家,所作志文亦大略可睹,而南豐《隆平集》中即太祖一論,已大乖史體矣?。?/p> 是以略觀近代,有齒跡文章而兼修史傳。其為式也,羅含、謝客宛為歌頌之文,蕭繹、江淹直成銘贊之序,溫子昇尤工復(fù)語,盧思道雅好麗詞,江總猖獗以沉迷,庾信輕薄而流宕。此其大較也。然向之?dāng)?shù)子所撰者,蓋不過偏記雜說,小卷短書而已,猶且乖濫踳駁,一至于斯。而況責(zé)之以刊勒一家,彌綸一代,使其始末圓備,表里無咎,蓋亦難矣。 但自世重文藻,詞宗麗淫,于是沮誦失路,靈均當(dāng)軸。每西省虛職,東觀佇才,凡所拜授,必推文士。遂使握管懷鉛,多無銓綜之識(shí);連章累牘,罕逢微婉之言。而舉俗共以為能,當(dāng)時(shí)莫之敢侮。假令其間有術(shù)同彪、嶠,才若班、荀,懷獨(dú)見之明,負(fù)不刊之業(yè),而皆取窘于流俗,見嗤于朋黨。遂乃哺糟歠醨,俯同妄作;披褐懷玉,無由自陳。此管仲所謂“用君子而以小人參之,害霸之道”者也。 昔傅玄有云:“觀孟堅(jiān)《漢書》,實(shí)命代奇作。及與陳宗、尹敏、杜撫、馬嚴(yán)撰中興紀(jì)傳,其文曾不足觀,豈拘于時(shí)乎?不然,何不類之甚者也。是后劉珍、朱穆、盧植、楊彪之徒,又繼而成之。豈亦各拘于時(shí),而不得自盡乎?何其益陋也?!编岛?!拘時(shí)之患,其來尚矣。斯則自古所嘆,豈獨(dú)當(dāng)今者哉! 《晉令 》 《隋書 ·經(jīng)籍志 》:《晉令 》四十卷 ?!稌x書 ·職官志 》:著作郎始到職 ,必撰名臣傳一人 。 侏儒一節(jié) 《吳志 ·潘濬傳 》注 :武陵部從事樊伷叛 ,外白差萬人往討 ,濬曰 :五千兵足可擒伷 。伷實(shí)無才 ,昔嘗為州人設(shè)饌 ,比至日中 ,食不可得 ,而十余自起 。此亦侏儒觀一節(jié)之驗(yàn)也 。 朔方上書 《后漢書 ·蔡邕傳 》:邕 ,字伯喈 ,拜郎中 ,校書東觀 。對(duì)災(zāi)咎 ,譏刺寵臣 ,下獄 。減死 ,徙朔方 。上書自陳 ,奏其所著十意 ?!蹲?》:自陳曰 :臣自在布衣 ,常以為 《漢書 》十志下盡王莽 ,光武以來唯記紀(jì)傳 ,無續(xù)志者 。故太傅胡廣略以所有舊事與臣 ,臣欲刪定者一 ,所當(dāng)接續(xù)者四 ,前志所無 ,臣欲著者五 。分別首目 ,并書章左 ,唯陛下留神 。 《自敘 》《山棲 》 劉峻 ,見 《補(bǔ)注 》篇 。又 《梁書 ·文學(xué)傳 》:因游東陽紫巖山 ,筑室居焉 。為 《山棲志 》,其文甚美 。又嘗為 《自序 》,曰 :余自比馮敬通 ,而有同之者三 ,異之者四 。按 :“直論文章 ”,句義不可曉 ,恐有訛字 。 孝穆在齊 《陳書 ·徐陵傳 》:陵 ,字孝穆 。太清二年 ,兼通直散騎常侍 。使魏 ,會(huì)齊受禪 ,陵累求復(fù)命 ,終拘留不遣 。及齊送貞陽侯為梁嗣 ,乃遣陵隨還 。陳天嘉年 ,領(lǐng)大著作 。按 :“在齊有志梁史 ”之語 ,本傳 、本集皆不見 。 光伯自敘 《隋書 ·儒林傳 》:劉炫 ,字光伯 。納言楊達(dá)舉炫博學(xué) ,射策高第 ,除太學(xué)博士 。歲余 ,歸河間 ,于時(shí)盜賊蜂起 ,教授不行 。乃自為贊曰 :通人自敘風(fēng)徽 ,余敢仰均先達(dá) ,徒以日迫桑榆 ,門徒雨散 ,殆及余喘 ,薄言胸臆云云 。 《兩都 》 《兩都賦 》,班固撰 。見 《載文 》篇 。 《八詠 》 《八詠 》,沈約撰 。隱侯本集 :一 、《登臺(tái)望秋月 》,二 、《會(huì)圃臨春風(fēng) 》,三 、《歲暮愍衰草 》,四 、《霜來悲落桐 》,五 、《夕行聞夜鶴 》,六 、《晨征聽曉鴻 》,七 、《解佩去朝市 》,八 、《被褐守山東 》。蘇詩王注 :沈約為東陽太守 ,作 《八詠 》,寫于樓上 。 羅含 《晉書 ·文苑傳 》:羅含 ,字君章 。嘗夢(mèng)一鳥 ,文彩異常 ,飛入口 ,自此藻思出新 。太守謝尚稱曰 :湘中琳瑯 。于城西小洲上立茅屋 ,布衣蔬食 ,晏如也 。征正員郎 ,轉(zhuǎn)廷尉 ,致仕 ,門施行馬 。 謝客 《南史 ·庾肩吾傳 》:簡文書曰 :謝客吐言天拔 ,出于自然 ,時(shí)有不拘 ,是其糟粕 ?!吨x弘微傳 》:客兒 ,靈運(yùn)小名 ?!?a target="_blank">異苑 》:靈運(yùn)生于會(huì)稽 ,其家以子孫難得 ,送于錢塘杜明師養(yǎng)之 ,十五方還 。故曰客兒 。 蕭繹 蕭繹即梁元帝 ,《梁書 》本紀(jì) :初封湘東王 ,頗有高名 ,與裴子野 、劉顯 、蕭子云為布衣之交 ,著作多行于世 。 江淹 《梁書 ·江淹傳 》:淹 ,字文通 。少以文章顯 ,晚節(jié)才思微退 ,時(shí)人謂之才盡 。所著述百余篇 ,并 《齊史 》十志 。 溫子昇 見 《敘事 》篇 。 盧思道 《北史 ·盧玄傳 》:玄之孫思道 ,才學(xué)兼著 。齊天保中 ,《魏史 》成 ,思道多所非毀 。周平齊 ,追赴長安 。終散騎侍郎 、參內(nèi)史事 。集三十卷 。 江總 《陳書 ·江總傳 》:總 ,字總持 。家傳賜書 ,晝夜尋讀 。文傷于浮艷 。后主之世 ,總當(dāng)權(quán)宰 ,日與宴游后庭 ,共陳暄 、孔范等十余人 ,謂之狎客 。 庾信 《北史 ·文苑傳 》:庾信 ,字子山 。父肩吾 ,為梁中庶子 。徐摛為右衛(wèi)率 。摛子陵及信并為抄撰學(xué)士 。父子?xùn)|宮出入 ,恩莫與比隆 。文并綺艷 ,世號(hào) “徐庾體 ”焉 。元帝即位 ,騁于西魏 。屬大軍南伐 ,遂留長安 ,累遷開府儀同三司 。 踳駁 《莊子 》末篇 :惠施多方 ,其道踳駁 。按 :乖舛也 。本訓(xùn)色雜 ,或作 “ 駁 ”。 沮誦失路 《升庵外集 》:倉頡 、沮誦 ,共造文字 ,今世知有倉頡 ,不知有沮誦 。按 :沮誦失路 ,借言古筆不行也 。又詳 《史官 》篇 。 靈均當(dāng)軸 按 :《史記 ·屈賈傳 》,但言屈原者 ,名平 ,不言別有名字 。所謂正則 、靈均 ,蓋 《離騷 》自寓 ?!办`均當(dāng)軸 ”,借言以詞人當(dāng)史局也 。 傅玄有言 傅玄 ,見 《書事 》篇 。其言即所撰論三史故事 ,評(píng)斷得失中語也 。作 “傅毅 ”者 ,非是 。 陳宗 《后漢書 ·班固傳 》:顯宗召固詣校書部 ,除蘭臺(tái)令史 ,與前睢陽令陳宗 、長陵令尹敏 ,共成 《世祖本紀(jì) 》?!独W(xué)紀(jì)聞 》:《論衡 》云 :陳平仲紀(jì)光武功德頗可觀見 。未詳平仲何人 。按 :閻征君若璩 ,據(jù) 《班固傳 》推知是陳宗字 。 尹敏 袁宏 《后漢紀(jì) 》:南陽人尹敏 ,字幼季 ,才學(xué)深通 。上言讖書多近語俗辭 。上非之 。官止長陵令 ,與班彪善 。 杜撫 、馬嚴(yán) 《后漢書 ·馬援傳 》:援兄子嚴(yán) ,字威卿 。明德皇后既立 ,嚴(yán)慮致譏嫌 ,徙北地 ,皇后敕使移居洛陽 。顯宗召見 ,嚴(yán)進(jìn)對(duì)閑雅 ,詔留仁壽闥 ,與校書郎杜撫 、班固等雜定 《建武注記 》。 劉珍 《后漢書 ·文苑傳 》:劉珍 ,字秋孫 。永初中 ,鄧太后詔珍與劉 、馬融校定東觀百家 。又詔與 作建武以來名臣傳 。 朱穆 《后漢書 ·朱暉傳 》:暉子穆 ,字公叔 ,拜尚書 。所著論奏二十篇 。及卒 ,蔡邕與門人共述其體行 ,謚為文忠先生 。按 :傳中不及朱穆續(xù)史事 。 盧植 《后漢書 ·盧植傳 》:植 ,字子幹 ,拜議郎 ,與馬日 、蔡邕 、楊彪 、韓說等補(bǔ)續(xù) 《漢紀(jì) 》。 楊彪 《后漢書 ·楊震傳 》:震曾孫彪 ,字文先 。熹平中 ,公車征拜議郎 ?!蹲?》:《華嶠書 》曰 :與日 、植 、邕等著作東觀 。 序傳 蓋作者自敘,其流出于中古乎?案:屈原《離騷經(jīng)》,其首章上陳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顯名字。自敘發(fā)跡,實(shí)基于此。降及司馬相如,始以自敘為傳。然其所敘者,但記自少及長,立身行事而已。逮于祖先所出,則蔑爾無聞。至馬遷,又征三閭之故事,放文園之近作,???,勒成一卷。于是揚(yáng)雄遵其舊轍,班固酌其余波,自敘之篇,實(shí)煩于代。雖屬辭有異,而茲體無易。 然自敘之為義也,茍能隱己之短,稱其所長,斯言不謬,即為實(shí)錄。而相如自序,乃記其客游臨邛,竊妻卓氏,以《春秋》所諱,持為美談。雖事或非虛,而理無可取。載之于傳,不其愧乎!又王充《論衡》之《自紀(jì)》也,述其父祖不肖,為州閭所鄙,而己答以瞽頑舜神,鯀惡禹圣。夫自敘而言家世,固當(dāng)以揚(yáng)名顯親為主,茍無其人,闕之可也。至若盛矜于己,而厚辱其先,此何異證父攘羊,學(xué)子名母?必責(zé)以名教,實(shí)三千之罪人也。 夫自媒自炫,士女之丑行。歷觀揚(yáng)雄已降,其自序也,始以夸尚為宗。至魏文帝、傅玄、陶梅、葛洪之徒,則又逾于此者矣。何則?身兼片善,行有微能,皆剖析具言,一二必載。豈所謂憲章前圣,謙以自牧者歟? 又近古人倫,喜稱閥閱。其蓽門寒族,百代無聞,而骍角挺生,一朝暴貴,無不追述本系,妄承先哲。(眉批:持此說以繩百家譜牒,有愧色者多矣。故余謂姓氏書皆可焚也?。?至若儀父、振鐸,并為曹氏之初;淳維、李陵,俱稱拓拔之始。河內(nèi)馬祖,遷、彪之說不同;吳興沈先,約、炯之言有異。斯皆不因真律,無假寧楹,直據(jù)經(jīng)史,自成矛盾。(眉批:“真律”疑是“殷律”之訛,用孔子吹律自知為殷人事,以聲近而為“真”?!皩庨骸币墒恰瓣涕骸敝?,用晏子鑿楹留書與子事,以形近而為“寧”也,存以 俟考。) 則知揚(yáng)姓之寓西蜀 ,班門之雄朔野 ,或胄纂伯僑 ,或家傳熊繹 ,恐自我作 故 ,失之彌遠(yuǎn)者矣 。蓋諂祭非鬼 ,神所不歆 ;致敬他親 ,人斯悖德 。凡為敘傳 ,宜詳此理 。不知?jiǎng)t闕 ,亦何傷乎 ? 《離騷 》陳氏族 屈平 《離騷經(jīng) 》:帝高陽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 ,惟庾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于初度兮 ,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 ,字余曰靈均 。 相如自敘為傳 按 :《漢書 ·司馬相如傳 》,無自敘明文 。證之后史 ,知其言固有本 ?!端鍟?·劉炫傳 》自為贊曰 :通儒司馬相如 、揚(yáng)子云 、馬季卿 、鄭康成等 ,皆自敘風(fēng)徽 ,傳芳來葉云云 。蓋子玄之前 ,古人已言之矣 。 竊妻 《漢書 ·司馬相如傳 》:相如游梁歸 ,臨邛令王吉為具召之 。時(shí)卓王孫女文君新寡 ,相如以琴心挑之 。文君夜亡奔相如 ,遂與馳歸成都 。 《論衡 ·自紀(jì) 》 《論衡 ·自紀(jì) 》篇 :王充者 ,會(huì)稽上虞人也 ,字仲任 。其先本魏郡 ,從軍有功 ,封會(huì)稽陽亭 ,國 (絕 ),因家焉 ,以農(nóng)桑為業(yè) 。世祖勇任氣 ,怨仇眾多 。祖父泛擔(dān)載 ,就安錢唐縣 ,生子二 :蒙 、誦 。誦即充父 ,與豪家丁伯等結(jié)怨 ,徙處上虞 。 學(xué)子名母 《戰(zhàn)國 ·魏策 》:宋人有學(xué)者 ,三年反而名其母 。母曰 :名我何也 ?其子曰 :堯 、舜名 ,天地名 ,母賢不過堯 、舜 ,大不過天地 ,是以名母也 。母曰 :子于學(xué)盡行之乎 ?將有所不行也 ,愿子之且以名母為后也 。 三千之罪 《孝經(jīng) ·五刑 》篇 :子曰 :五刑之屬三千 ,而罪莫大于不孝 。 揚(yáng)雄自敘 《漢書 ·揚(yáng)雄傳 》注 :晉灼曰 :晉大夫無揚(yáng)侯 。師古曰 :雄之自敘譜牒 ,稱揚(yáng)侯 ,蓋疏謬也 。據(jù)此可見 ,《雄傳 》皆自敘之文 ,其說必有所受也 。 魏文帝 《典論 ·自序 》歷述平董卓 、脫張繡及論射 、擊劍 、彈棋之事 ,皆著于篇 。 傅玄 玄 ,字休奕 。見 《書事 》篇 。作 《傅子 》三篇 ,其自敘未見 。 陶梅 當(dāng)作 “梅陶 ”?!妒勒f ·方正 》注 :梅頤弟陶 ,字叔真 ,王敦咨議參軍 ?!稌x書 》:祖逖兄納問梅陶曰 :君鄉(xiāng)里立月旦評(píng) ,何如 ?曰 :善褒惡貶 ,佳法也 。王隱在坐 ,曰 :《尚書 》“三載考績 ”,何得月行褒貶 ?陶曰 :此官法也 。月旦 ,私法也 。按 :陶生許劭之鄉(xiāng) ,好議論 ,自敘之作 ,或是其人 。 葛洪 《抱樸子 ·自敘 》:余抄掇眾書 ,撮其精要 ?;蛟?:玉屑盈車 ,不如全璧 。答曰 :泳員流者 ,采珠而捐蚌 ;登荊山者 ,拾玉而棄石 。余猶摘孔翠之藻羽 ,脫犀象之角牙矣 。其自序世系 ,《晉書 》本傳略采之 。 儀父 、振鐸 《大戴 ·帝系 》篇 :顓頊玄孫陸終 ,娶鬼方氏 ,產(chǎn)六子 ,其五曰安 ,是為曹姓 。曹姓者 ,邾氏也 ?!锻ㄖ?·氏族略 》:武王封安之苗裔邾挾為附庸 ,下至儀父 ,始見于經(jīng) 。按 :邾儀父乃曹之后 ,非曹之先也 。劉言稍借 ?!妒酚?》:曹叔振鐸者 ,周武王弟也 。武王既克殷紂 ,封振鐸于曹 。 始均李陵 《魏書 ·序紀(jì) 》:黃帝以土德王 。北俗謂 “土 ”為 “托 ”,謂 “后 ”為 “跋 ”,故以為氏 。其裔始均 ,入仕堯世 ,命為田祖 。爰?xì)v二代 ,始均之裔不交南夏 。積六十七世 ,至成皇帝 ,諱毛立 ,威振北方 ?!端螘?·索虜傳 》:索頭虜姓托跋 ,其先李陵后也 。按 :舊本 “始均 ”作 “淳維 ”,淳維是匈奴遠(yuǎn)祖 ,與拓跋無涉 ?!巴?”通作 “托 ”“託 ”。 河內(nèi)馬祖 按 :《史記 ·太史公自序 》及 《晉書 》帝紀(jì) ,同以漢初河內(nèi)司馬卬為祖 ?!妒吠?》謂彪說不同 ,是司馬彪 《九州春秋 》敘姓別有所祖也 。俟考 。 吳興沈先 沈約 《宋書 ·自序 》:沈子國 ,今汝南平輿沈亭是也 ,后以國為氏 。漢有曰戎字威卿者 ,光武封為?;韬?,辭不受 。避地徙居會(huì)稽烏程縣之余不鄉(xiāng) ,遂世家焉 。順帝分會(huì)稽為吳郡 ,靈帝分烏程為永安 ,吳孫皓分吳郡為吳興郡 。晉平吳 ,改永安為武康 。史臣七世祖延 ,始居縣東博陸里余烏村 。按 :《南史 ·沈炯傳 》亦云吳興武康人 ?!妒吠?》云炯言有異 ,未詳所本 。 真律寧楹 未詳 。 胄纂伯僑 《漢書 ·揚(yáng)雄傳 》:其先出自有周伯僑者 ,以支庶初食采于晉之揚(yáng) ,因氏焉 。 家傳熊繹 《漢書 ·敘傳 》:班之先與楚同姓 ,令尹子文之后也 。子文初生 ,虎乳之 ,楚人謂虎為 “班 ”,因氏焉 。按 :熊繹 ,楚先君也 。 敬他 《孝經(jīng) ·圣治 》: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 ,謂之悖德 ;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 ,謂之悖禮 。 煩省 (眉批:推尋盡致,持論平允,子玄難得此圓通之論。) 昔荀卿有云:遠(yuǎn)略近詳。則知史之詳略不均,其為辨者久矣。及干令升《史議》,歷詆諸家,而獨(dú)歸美《左傳》,云:“丘明能以三十卷之約,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遺。斯蓋立言之高標(biāo),著作之良模也?!庇謴埵纻ブ栋囫R優(yōu)劣論》,云:“遷敘三千年事,五十萬言;固敘二百四十年事,八十萬言。是班不如馬也?!比粍t自古論史之煩省者,咸以左氏為得,史公為次,孟堅(jiān)為甚。(眉批:“甚”字,舊作“非”字,是。) 自魏、晉已還,年祚轉(zhuǎn)促,而為其國史亦不減班《書》。此則后來逾煩,其失彌甚者矣。 余以為近史蕪累 ,誠則有諸 ,亦猶古今不同 ,勢(shì)使之然也 。(眉批:通人之論。) 輒求其本意,略而論之,何者?當(dāng)春秋之時(shí),諸侯力爭,各閉境相拒,關(guān)梁不通。其有吉兇大事,見知于他國者,或因假道而方聞,或以通盟而始赴。茍異于是,則無得而稱。魯史所書,實(shí)用此道。至如秦、燕之據(jù)有西北,楚、越之大啟東南,地僻界于諸戎,人罕通于上國。故載其行事,多有闕如。且其書自 宣 、成以前 ,三紀(jì)而成一卷 ;至昭 、襄 (眉批:“昭”“襄”二字倒書。) 已下 ,數(shù)年而占 一篇 。是知國阻隔者 ,記載不詳 ;年淺近者 ,撰錄多備 。此丘明隨聞見而成傳 ,何有故為簡約者哉 ! 及漢氏之有天下也,普天率土,無思不服。會(huì)計(jì)之吏,歲奏于闕廷。 軒之使,月馳于郡國。作者居府于京兆,征事于四方,用使夷夏必聞,遠(yuǎn)近無隔。故漢氏之史,所以倍增于《春秋》也。 降及東京,作者彌眾。至如名邦大都,地富才良,高門甲族,代多髦俊。邑老鄉(xiāng)賢,競為別錄;家牒宗譜,各成私傳。于是筆削所采,聞見益多。此中興之史,所以又廣于《前漢》也。 夫英賢所出,何國而無?書之則與日月長懸,不書則與煙塵永滅。是以謝承尤悉江左,京洛事缺于三吳;陳壽偏委蜀中,巴、梁語詳于二國。如宋、齊受命,梁、陳握紀(jì),或地比《禹貢》一州,或年方秦氏二世。夫地之偏小 ,年之窘 迫 ,適使作者采訪易洽 ,巨細(xì)無遺 ,耆舊可詢 ,隱諱咸露 。此小國之史 ,所以不 減于大邦也 。(眉批:推闡分明。) 夫論史之煩省者 ,但當(dāng)要其事有妄載 ,苦于榛蕪 ,言有闕書 ,傷于簡略 ,斯 則可矣 。必量世事之厚薄 ,限篇第以多少 ,理則不然 。且必謂丘明為省也,若介葛辨犧于牛鳴,叔孫志夢(mèng)于天壓,楚人教晉以拔旆,城者謳華以棄甲。此而畢書,豈得謂之省邪?且必謂《漢書》為煩也,若武帝乞漿于柏父,陳平獻(xiàn)計(jì)于天山,長沙戲舞以請(qǐng)地,楊仆怙寵而移關(guān)。此而不錄,豈得謂之煩邪?由斯而言,則史之煩省不中,從可知矣。 又古今有殊,澆淳不等。帝堯則天稱大,《書》惟一篇;周武觀兵孟津,言成三誓;伏羲止畫八卦,文王加以《系辭》。俱為大圣,行事若一,其豐儉不類,懸隔如斯。必以古方今 ,持彼喻此 ,如蚩尤 、黃帝交戰(zhàn)阪泉 ,施于春秋 ,則城濮 、鄢陵之事也 。有窮篡夏 ,少康中興 ,施于兩漢 ,則王莽 、光武之事也 。夫差既 滅 ,句踐霸世 ,施于東晉 ,則桓玄 、宋祖之事也 。張儀 、馬錯(cuò)為秦開蜀 ,施于三 國 ,則鄧艾 、鐘會(huì)之事也 。而往之所載 ,其簡如彼 ;后之所書 ,其審如此 。若使 同后來于往世 ,限一概以成書 ,將恐學(xué)者必詬其疏遺 ,尤其率略者矣 。而議者茍嗤沈、蕭之所記,事倍于孫、習(xí);華、謝之所編,語煩于班、馬,不亦謬乎!故曰:論史之煩省者,但當(dāng)求其事有妄載,言有闕書,斯則可矣。必量世事之厚薄,限篇第以多少,理則不然,其斯之謂也。 年淺近者撰錄多備 原注 :杜預(yù) 《釋例 》云 :文公已上六公 ,書日者二百四十九 。宣公已下亦六公 ,書日者四百三十二 。計(jì)年數(shù)略同 ,而日數(shù)加倍 ,此亦久遠(yuǎn)遺落 ,不與近同也 。是則傳者注書已先覺之矣 。 令升 干寶字 ,見 《二體 》篇 。 世偉 張輔字 ,見 《鑒識(shí) 》篇 。 介葛 《左傳 》僖公二十九年 。 天壓 《左傳 》昭公四年 :初 ,穆子去叔孫氏 ,及庚宗 ,遇婦人 ,私而宿焉 。適齊 ,夢(mèng)天壓己 ,弗勝 。顧而見人 ,黑而上僂 ,號(hào)之曰 :牛助余 !乃勝之 。既立 ,所宿庚宗之婦人獻(xiàn)以雉 ,曰 :吾子長矣 。見之 ,則所夢(mèng) ,號(hào)之曰 :牛 。曰 :唯 。遂使為豎 ,有寵 。卒亂其室 。 拔旆 《左傳 》宣公十二年 :邲之戰(zhàn) ,晉師奔 ,或以廣隊(duì)不能進(jìn) 。楚人惎之脫扃 。少進(jìn) ,馬還 ,又惎之 ,拔旆投衡 ,乃出 。顧曰 :吾不如大國之?dāng)?shù)奔也 。 棄甲 見 《言語 》篇 。 乞漿柏父 郭 《注 》:上微行 ,嘗夜至柏谷 ,舍于逆旅 。因從乞漿 ,主人翁曰 :無漿 ,正有溺耳 。且疑上為奸盜 ,欲攻之 。主人嫗睹上狀貌而異之 ,止其翁 。翁不聽 ,嫗飲翁酒 ,縛之 。乃殺雞為食 ,以謝客 。明日 ,上歸 ,召嫗賜金千斤 。按 :《漢武故事 》。 獻(xiàn)計(jì)天山 《漢書 ·高帝紀(jì) 》:至平城 ,為匈奴所圍七日 ,用陳平計(jì)得出 ?!蹲?》:應(yīng)劭曰 :陳平使畫工圖美女 ,間遺閼氏 ,云欲獻(xiàn)之 。閼氏畏其奪己寵 ,因謂單于曰 :漢天子亦有神靈 ,得其地 ,非能有也 。于是開一角 ,得出 。鄭氏曰 :計(jì)鄙陋 ,故秘 。 長沙戲舞 《漢書 ·景十三王傳 》:長沙定王發(fā)母微 ,故王卑濕貧國 ?!蹲?》:應(yīng)劭曰 :景帝后二年 ,諸王來朝 。有詔更前稱壽歌舞 ,定王但張袖小舉手 ,左右笑其拙 。上怪問之 ,對(duì)曰 :臣國小地狹 ,不足回旋 。帝乃以武陵 、零陵 、桂陽益焉 。 楊仆移關(guān) 《漢書 ·孝武紀(jì) 》:元鼎三年冬 ,徙函谷關(guān)于新安 ,以故關(guān)為弘農(nóng)縣 。《注 》:應(yīng)劭曰 :時(shí)樓船將軍楊仆數(shù)有大功 ,恥為關(guān)外民 。上書乞徙東關(guān) ,以家財(cái)給其用度 。武帝意亦好廣闊 ,于是徙關(guān)三百里 。 城濮 、鄢陵 城濮事在 《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 ,鄢陵事在成公十六年 。所謂春秋晉 、楚三大戰(zhàn)之二也 。 有窮少康 《左傳 》襄公四年 :昔有夏之方衰也 ,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 ,而淫于原獸 ,棄武羅 、伯因 、熊髡 、尨圉而用寒浞 。寒浞 ,伯明氏之讒子弟也 。行媚于內(nèi)而施賂于外 ,樹之詐慝 ,以取其國家 。又哀公元年 :昔有過澆滅夏后相 ,后緡方娠 ,逃歸有仍 ,生少康焉 。澆求之 ,奔有虞 。虞思妻之二姚 ,而邑諸綸 。能布其德 ,以收夏眾 。使女艾諜澆 ,復(fù)禹之績 ,祀夏配天 。 王莽 、光武 二漢終始 ,傳紀(jì)載之 ,凡數(shù)卷 。 桓玄 、宋祖 《晉書 》之 《叛臣 》及 《諸葛長民 》《何無忌 》等傳 ,《宋書 》之 《武帝紀(jì) 》及 《劉道規(guī) 》等傳 ,并載其事 ,亦數(shù)卷 。 為秦開蜀 《戰(zhàn)國 ·秦策 》:司馬錯(cuò)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 ,起兵伐蜀 ,遂定蜀 ?!妒酚?》略同 。 鄧艾 、鐘會(huì) 《魏志 》:鄧艾 ,字士載 。鐘會(huì) ,字士季 ,太傅繇少子也 。司馬文王以蜀將姜維屢擾邊陲 ,大舉圖蜀 。景元四年秋 ,下詔使鄧艾統(tǒng)諸軍三萬余人趨甘松 、沓中綴維 ,會(huì)統(tǒng)十萬眾 ,分從斜谷 、駱口入 。移檄蜀將吏士民云云 。按 :《魏志 》《蜀志 》及 《晉書 ·文帝紀(jì) 》,其事專載 、夾載不一冊(cè) 。 雜述 (眉批:此篇詳核而精審。) 在昔三墳、五典、春秋、梼杌,即上代帝王之書,中古諸侯之記。行諸歷代,以為格言。其余外傳,則神農(nóng)嘗藥,厥有《本草》;夏禹敷土,實(shí)著《山經(jīng)》;《世本》辨姓,著自周室;《家語》載言,傳諸孔氏。是知偏記、小說,自成一家。而能與正史參行,其所由來尚矣。 爰及近古,斯道漸煩。史氏流別,殊途并騖。榷而為論,其流有十焉:一曰偏紀(jì),二曰小錄,三曰逸事,四曰瑣言,五曰郡書,六曰家史,七曰別傳,八曰雜記,九曰地理書,十曰都邑簿。夫皇王受命,有始有卒,作者著述,詳略難均。有權(quán)記當(dāng)時(shí),不終一代,若陸賈《楚漢春秋》、樂資《山陽載記》、王韶《晉安陸紀(jì)》、姚最《梁昭后略》。此之謂偏紀(jì)者也。 普天率土,人物宏多,求其行事,罕能周悉。則有獨(dú)舉所知,編為短部,若戴逵《竹林名士》、王粲《漢末英雄》、蕭世誠《懷舊志》、盧子行《知己傳》。此之謂小錄者也。 國史之任,記事記言,視聽不該,必有遺逸。于是好奇之士,補(bǔ)其所亡,若和嶠《汲冢紀(jì)年》、葛洪《西京雜記》、顧協(xié)《瑣語》、謝綽《拾遺》。此之謂逸事者也。 街談巷議,時(shí)有可觀,小說卮言,猶賢于己。故好事君子,無所棄諸,若劉義慶《世說》、裴榮期《語林》、孔思尚《語錄》、陽玠松《談藪》。此之謂瑣言者也。 汝、潁奇士,江、漢英靈,人物所生,載光郡國。故鄉(xiāng)人學(xué)者,編而記之,若圈稱《陳留耆舊》、周斐《汝南先賢》、陳壽《益部耆舊》、虞預(yù)《會(huì)稽典錄》。此之謂郡書者也。 高門華胄,奕世載德,才子承家,思顯父母。由是紀(jì)其先烈,貽厥后來,若揚(yáng)雄《家諜》、殷敬《世傳》、《孫氏譜記》、《陸宗系歷》。此之謂家史者也。 賢士貞女,類聚區(qū)分,雖百行殊途,而同歸于善。則有取其所好,各為之錄,若劉向《列女》、梁鴻《逸民》、趙采《忠臣》、徐廣《孝子》。此之謂別傳者也。 陰陽為炭,造化為工,流形賦象,于何不育。求其怪物,有廣異聞,若祖臺(tái)《志怪》、干寶《搜神》、劉義慶《幽明》、劉敬叔《異苑》。此之謂雜記者也。 九州土宇,萬國山川,物產(chǎn)殊宜,風(fēng)化異俗,如各志其本國,足以明此一方,若盛弘之《荊州記》、常璩《華陽國志》、辛氏《三秦》、羅含《湘中》。此之謂地理書者也。 帝王桑梓,列圣遺塵,經(jīng)始之制,不恒厥所。茍能書其軌則,可以龜鏡將來,若潘岳《關(guān)中》、陸機(jī)《洛陽》、《三輔黃圖》、《建康宮殿》。此之謂都邑簿者也。 大抵偏紀(jì)、小錄之書,皆記即日當(dāng)時(shí)之事,求諸國史,最為實(shí)錄。然皆言多鄙樸,事罕圓備,終不能成其不刊,永播來葉,徒為后生作者削藁之資焉。 逸事者,皆前史所遺,后人所記,求諸異說,為益實(shí)多。及妄者為之 ,則茍 載傳聞 ,而無銓擇 。由是真?zhèn)尾粍e ,是非相亂 。如郭子橫之 《洞冥 》,王子年之 《拾遺 》,全構(gòu)虛詞 ,用驚愚俗 。此其為弊之甚者也 。 瑣言者,多載當(dāng)時(shí)辨對(duì),流俗嘲謔,俾夫樞機(jī)者借為舌端,談話者將為口實(shí)。及蔽者為之 ,則有詆訐相戲 ,施諸祖宗 ,褻狎鄙言 ,出自床笫 ,莫不升之紀(jì) 錄 ,用為雅言 ,固以無益風(fēng)規(guī) ,有傷名教者矣 。 郡書者,矜其鄉(xiāng)賢,美其邦族,施于本國 ,頗得流行 ;置于他方 ,罕聞愛異 。其有如常璩之詳審,劉昞之該博,而能傳諸不朽,見美來裔者,蓋無幾焉。 家史者,事惟三族,言止一門,正可行于室家,難以播于邦國。且箕裘不墮,則其錄猶存 ;茍薪構(gòu)已亡 ,則斯文亦喪者矣 。 別傳者,不出胸臆,非由機(jī)杼,徒以博采前史,聚而成書。其有足以新言加之別說者,蓋不過十一而已。如寡聞末學(xué)之流,則深所嘉尚。至于探幽索隱之士,則無所取材。 雜記者,若論神仙之道,則服食煉氣,可以益壽延年;(眉批:惟“神仙之道”三句近鄙。) 語魑魅之途,則福善禍淫,可以懲惡勸善,斯則可矣。及謬者為之,則茍談怪異,務(wù)述妖邪,求諸宏益,其義無取。 地里書者,若朱贛所采,浹于九州;闞骃所書,殫于四國。斯則言皆雅正,事無偏黨者矣。其有異于此者,則人自以為樂土 ,家自以為名都 ,競美所居 ,談 過其實(shí) 。又城池舊跡 ,山水得名 ,皆傳諸委巷 ,用為故實(shí) ,鄙哉 ?。寂褐緯?,自古已然。) 都邑薄者,如宮闕、陵廟、街廛、郭邑,辨其規(guī)模,明其制度,斯則可矣。及愚者為之,則煩而且濫,博而無限,論榱棟則尺寸皆書,記草木則根株必?cái)?shù),務(wù)求詳審,持此為能。遂使學(xué)者觀之,瞀亂而難紀(jì)也。 于是考茲十品,征彼百家,則史之雜名,其流盡于此矣。至于其間得失紛糅,善惡相兼,既難為覶縷,故粗陳梗概。且同自鄶,無足譏焉。 又案:子之將史,本為二說。然如《呂氏》《淮南》《玄晏》《抱樸》,凡此諸子,多以敘事為宗,舉而論之,抑亦史之雜也。但以名目有異,不復(fù)編于此科。 蓋語曰:“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睔v觀自古,作者著述多矣。雖復(fù)門千戶萬,波委云集。而言皆瑣碎,事必藂殘。固難以接光塵于五傳,并輝烈于三史。古人以比玉屑滿篋,(眉批:“玉屑滿篋”,王充《論衡》之文。) 良有旨哉!然則蒭蕘之言,明王必?fù)?;葑菲之體,詩人不棄。故學(xué)者有博聞舊事,多識(shí)其物,若不窺別錄,不討異書,專治周、孔之章句,直守遷、固之紀(jì)傳,亦何能自致于此乎?且夫子有云:“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薄爸我??!逼埲缡?,則書有非圣,言多不經(jīng),學(xué)者博聞,蓋在擇之而已 。 神農(nóng) 《本草 》 宋艾晟 《本草序 》:《神農(nóng) 》舊經(jīng)止于三卷 ,藥數(shù)百種 。梁陶隱居因而倍之 ?!短茣?·于志寧傳 》:帝問 《本草 》《別錄 》,對(duì)曰 :班固惟記 《黃帝內(nèi)外經(jīng) 》,不載 《本草 》。至齊 《七錄 》乃稱之 。世謂神農(nóng)氏嘗藥以拯含氣 ,而黃帝以前文字不傳 ,至桐 、雷乃載篇冊(cè) 。然所載郡縣多在漢時(shí) ,疑張仲景 、華陀竄記其 (語 )?!秳e錄 》者 ,魏 、晉以來 ,吳普 、李當(dāng)之所記 ,其言華葉形色 ,附 《經(jīng) 》為說 。故弘景合而錄之 。 夏禹 《山經(jīng) 》 胡渭 《禹貢錐指 》:《山海經(jīng) 》十三篇 ,劉歆以為出于唐 、虞之際 ?!?a target="_blank">列子 》曰 :大禹行而見之 ,伯益知而名之 ,夷堅(jiān)聞而志之 。然其間可疑甚多 。顏之推曰 :禹 、益所記 ,而有長沙 、零陵 、諸暨 ,后人所羼也 。尤袤曰 :此先秦之書 ,非禹 、伯翳作 。二說允當(dāng) 。 《世本 》辨姓 《漢書 ·藝文志 》:《世本 》十五篇 ,古史官記黃帝以來訖春秋時(shí)諸侯大夫系謚名號(hào) 。 《楚漢春秋 》 見 《六家 》篇 。 《山陽載記 》 《隋書 ·經(jīng)籍志 》:《山陽載記 》十卷 ,樂資撰 。按 :山陽公謂漢獻(xiàn)帝禪魏 ,降封 。 《晉安帝紀(jì) 》 《宋書 ·王韶之傳 》:韶之 ,字休泰 。私撰 《晉安帝陽秋 》,除著作佐郎 ,使續(xù)后事 ,訖義熙九年 。善敘事 。按 :《晉安帝紀(jì) 》即 《陽秋 》也 。舊作 “安陸 ”,誤 。又按 :《北史 》有王韶 ,乃隋之武臣 。此以屬對(duì)省 “之 ”字耳 。 《梁昭后略 》 《隋書 ·經(jīng)籍志 》:《梁后略 》十卷 ,姚最撰 。按 :《隋志 》無 “昭 ”字 ,新舊 《唐志 》并有 。 《竹林名士 》 《隋書 ·經(jīng)籍志 》:《竹林七賢論 》二卷 ,晉太子中庶子戴逵撰 。按 :《唐志 》亦作 《七賢論 》。 《漢末英雄 》 《隋書 ·經(jīng)籍志 》:《漢末英雄記 》,王粲撰 ,殘缺 。 蕭世誠 《懷舊志 》 《隋書 ·經(jīng)籍志 》:《懷舊志 》九卷 ,元帝撰 。按 :世誠 ,元帝字也 ,諱繹 。見 《核才 》篇 。 盧子行 《知己傳 》 《隋書 ·經(jīng)籍志 》:《知己傳 》一卷 ,盧思道撰 。按 :子行 ,思道字也 。 《汲冢紀(jì)年 》 按 :《紀(jì)年 》見 《六家 》,皆簡編科斗文字 ?!?a target="_blank">郡齋讀書志 》云 :所得凡八千五百一十四字 ,詔和嶠等以隸字寫之 。 《西京雜記 》 新舊 《唐書 ·藝文志 》:《西京雜記 》二卷 ,葛洪撰 。按 :《困學(xué)紀(jì)聞 》謂是吳均及蕭賁依托 。 《瑣語 》 《隋書 ·經(jīng)籍志 》:《瑣語 》一卷 ,梁金紫光祿大夫顧協(xié)撰 。 《拾遺 》 《隋書 ·經(jīng)籍志 》:《宋拾遺 》十卷 ,梁少府卿謝綽撰 。 《語林 》 見 《書事 》篇 。 《語錄 》 《通志 》:《宋齊語錄 》十卷 ,孔思尚撰 。 《談藪 》 《直齋書錄解題 》:《談藪 》,北齊秘書省正字北平陽玠松撰 ,事綜南北八朝 ,隋開皇中所述 。 《陳留耆舊 》 《隋書 ·經(jīng)籍志 》:《陳留耆舊傳 》二卷 ,漢議郎圈稱撰 。 《汝南先賢 》 《隋書 ·經(jīng)籍志 》:《汝南先賢傳 》五卷 ,魏周斐撰 。按 :《舊唐志 》作 “裴 ”。 《益部耆舊 》 《隋書 ·經(jīng)籍志 》:《益部耆舊傳 》十四卷 ,陳壽撰 。 《會(huì)稽典錄 》 《隋書 ·經(jīng)籍志 》:《會(huì)稽典錄 》二十四卷 ,虞預(yù)撰 。 揚(yáng)雄 《家諜 》 見 《序傳 》篇 。 殷敬 《世傳 》 《唐書 ·藝文志 》:《殷氏家傳 》三卷 ,殷敬撰 。 《孫氏譜記 》 《唐書 ·藝文志 》:《孫氏譜記 》十五卷 ,無撰人名 。 《陸宗系歷 》 《唐書 ·藝文志 》:《吳郡陸氏宗系譜 》,陸景獻(xiàn)撰 。 劉向 《烈女 》 曾鞏 《列女傳序 》:劉向所序 ,凡八篇 ,《隋志 》及 《崇文總目 》皆稱十五篇 。嘉祐中 ,蘇頌定其書 ,復(fù)為八篇 。 梁鴻 《逸民 》 《后漢書 ·梁鴻傳 》:仰慕前世高士 ,為四皓以下二十四人作頌 。按 :鴻所撰即此 ,別無 《逸民傳 》。 趙采 《忠臣 》 按 :《隋 》《唐志 ·忠臣傳 》但有梁元帝撰 ,趙采無考 。 徐廣 《孝子 》 新舊 《唐書 ·藝文志 》:《孝子傳 》三卷 ,徐廣撰 。 《志怪 》 《隋書 ·經(jīng)籍志 》:《志怪 》二卷 ,祖臺(tái)之撰 。新舊 《唐志 》作四卷 ?!稌x書 ·徐臺(tái)之傳 》:臺(tái)之 ,字元辰 ,官侍中 、光祿大夫 。 《搜神 》 《隋書 ·經(jīng)籍志 》:《搜神記 》十卷 ,干寶撰 。 《幽明 》 《隋書 ·經(jīng)籍志 》:《幽明錄 》二十卷 ,劉義慶撰 。 《異苑 》 《隋書 ·經(jīng)籍志 》:《異苑 》十卷 ,宋給事劉敬叔撰 。 《荊州記 》 《隋書 ·經(jīng)籍志 》:《荊州記 》,宋臨川王侍郎盛弘之撰 。 《華陽國志 》 見 《補(bǔ)注 》篇 。 《三秦 》 按 :《三秦記 》,《后漢書 ·李膺傳 》章懷 《注 》引之 ,以證 “登龍門 ”語 。其書宜未亡 ,而史志皆闕 ,卷帙無考 。 《湘中 》 《文獻(xiàn)通考 ·經(jīng)籍 》:《湘中山水記 》三卷 ,晉耒陽羅含君章撰 ,范陽盧拯注 。其書頗及隋 、唐以后事 ,則后人附益也 。 《關(guān)中 》 《隋書 ·經(jīng)籍志 》:《關(guān)中記 》一卷 ,潘岳撰 。按 :宋 《中興書目 》云 :葛洪撰 。 《洛陽 》 《隋書 ·經(jīng)籍志 》:《洛陽記 》一卷 ,陸機(jī)撰 。 《三輔黃圖 》 漢人撰 。 《建康宮殿 》 無考 。 《洞冥 》 漢郭憲 《洞冥記序 》:武帝明俊特達(dá)之主 ,東方朔滑稽浮誕以匡諫 ,洞心于道 ,使冥跡之奧 ,昭然顯著 。今籍舊史不載者 ,撰 《洞冥記 》四卷 。按 :子橫 ,憲字也 。 王子年 《拾遺 》 梁蕭綺 《拾遺記序 》:《拾遺記 》者 ,晉隴西王嘉 (字子年 )撰 。皆殘缺 。文起羲 、炎 ,事記西晉 ,辭趣過誕 ,推理陳跡 ,蓋絕世而宏博矣 。 劉昞 撰 《敦煌實(shí)錄 》二十卷 、《涼書 》十卷 、《三史略記 》八十四卷 。詳 《論贊 》篇 。 朱贛 按 :《隋志 》地理書 ,陸澄合 《山海經(jīng) 》已來一百六十家 ,并多零失 ,見存四十二家 。又任昉考其所列見存書 ,皆無朱贛撰九州書名 ,豈在零失中耶 ? 闞骃 《北史 ·闞骃傳 》:敦煌人 ,字玄陰 。樂安王丕引為從事中郎 。撰 《十州志 》?!短茣?·藝文志 》:《十州志 》十卷 。 辨職 夫設(shè)官分職,佇績課能,欲使上無虛授,下無虛受,其難矣哉!昔漢文帝幸諸將營,而目周亞夫?yàn)檎鎸④?。嗟乎!必于史職求真,斯乃特為難遇者矣。 史之為務(wù),厥途有三焉。彰善貶惡,不避強(qiáng)御,若晉之董狐,齊之南史,此其上也。編次勒成,郁為不朽,若魯之丘明,漢之子長,此其次也。高才博學(xué),名重一時(shí),若周之史佚,楚之倚相,此其下也。茍三者并闕,復(fù)何為者哉? 昔魯叟之修 《春秋 》也 ,不借三桓之勢(shì) ;漢臣之著 《史記 》也 ,無假七貴之 權(quán) 。而近古每有撰述 ,必以大臣居首 。(眉批:自唐以后,此例不能改矣。在領(lǐng)局者調(diào)劑得宜,任用有道,猶可救弊之大半也。) 案 :《晉起居注 》載康帝詔 ,盛稱著述任 重 ,理藉親賢 ,遂以武陵王領(lǐng)秘書監(jiān) 。尋武陵才非河獻(xiàn) ,識(shí)異淮南 ,而輒以彼藩 翰 ,董斯邦籍 ,求諸稱職 ,無聞焉爾 。既而齊撰禮書,和士開總知;唐修《本草》,徐世勣監(jiān)統(tǒng)。夫使辟陽 、長信 ,指 馬 、鄭之前 ,周勃 、張飛 ,彈壓桐 、雷之右 ,斯亦怪矣 。(眉批:語雜詼諧,然尚未傷雅,勝于后幅之叫囂。) 大抵監(jiān)史為難,斯乃尤之尤者。若使直若南史,才若馬遷,精勤不懈若揚(yáng)子云,諳識(shí)故事若應(yīng)仲遠(yuǎn),兼斯具美,督彼群才,使夫載言記事,藉為???,搦管操觚,歸其儀的,斯則可矣。但今之從政則不然,故凡所引進(jìn),皆非其才?;虍?dāng)官卒歲,竟無刊述,而人莫之省也;或輒不自揆,輕弄筆端,而人莫之見也。由斯而言,彼史曹者,崇扃峻宇,深附九重,雖地處禁中,而人同方外??梢责B(yǎng)拙,可以藏愚,繡衣直指所不能繩,強(qiáng)項(xiàng)申威所不能及。斯固素餐之窟宅,尸祿之淵藪也。凡有國有家者,何事于斯職哉! 昔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庇终Z云:“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庇^歷代之置史臣,有同嬉戲。而竟不廢其職者,蓋存夫愛禮,吝彼典刑者乎! 昔丘明之修傳也,以避時(shí)難;子長之立記也,藏于名山;班固之成書也,出自家庭;陳壽之草志也,創(chuàng)于私室。然則古來賢俊,立言垂后,何必身居廨宇,跡參僚屬,而后成其事乎? 真將軍 《史記 ·絳侯世家 》:亞夫軍細(xì)柳 。上自勞軍 。先驅(qū)至 ,不得入 。都尉曰 :軍中聞將軍令 ,不聞天子詔 。居無何 ,上至壁門 ,士吏曰 :將軍約 ,軍中不得馳驅(qū) 。天子乃按轡徐行 。成禮而去 。文帝曰 :嗟乎 !此真將軍也 。 史佚 佚 ,《書 》作 “逸 ”?!堵逭a 》:王命周公后 ,作冊(cè)逸告 ???《傳 》:王為冊(cè)書 ,使史逸告伯禽封命之書 。 倚相 《左傳 》昭公十二年 :左史倚相趨過 ,王曰 :是良史也 ,子善視之 。是能讀三墳 、五典 、八索 、九丘 ?!锻鈧?·楚語 》:王孫圉曰 :有左史倚相 ,能道訓(xùn)典 ,以敘百物 ,以朝夕獻(xiàn)善敗于寡君 ,使寡君無忘先王之業(yè) 。 《晉起居注 》 《隋書 ·經(jīng)籍志 》:自晉泰始起 ,至?xí)x元熙 ,凡二十部 。又 《晉起居注 》三百一十七卷 ,宋北徐州主簿劉道會(huì)撰 。 武陵王 《晉書 ·元四王傳 》:武陵王晞 ,字道叔 ,康帝建元初領(lǐng)秘書監(jiān) 。晞無學(xué)術(shù) ,而有武干 ,為桓溫所忌 。 河獻(xiàn)淮南 《漢書 ·景十三王傳 》:河間獻(xiàn)王德 ,孝景皇帝子 。被服造次 ,必于儒者 。山東之儒 ,多從之游 。又 《淮南厲王傳 》:淮南王安好書 ,作 《內(nèi) 》《外書 》及 《中篇 》。 禮書士開總知 《北齊書 ·恩幸傳 》:和士開解悟捷疾 ,世祖性好握槊 ,士開善此戲 ,因此親狎 。世祖踐祚 ,加開府 。后主深委仗之 。又先得幸于胡太后 ,封淮陽王 。又 《魏收傳 》:后主即位 ,收掌詔誥 ,除尚書右仆射 ??傋h監(jiān)修五禮事 ,奏請(qǐng)趙彥深 、和士開 、徐之才共監(jiān) 。 《本草 》,世勣監(jiān)統(tǒng) 《舊唐書 ·李勣傳 》:績 ,曹州人 ,本姓徐 ,名世勣 。以犯太宗諱 ,單名勣焉 ,賜姓李氏 ,封英國公 。又 《呂才傳 》:右監(jiān)門長史蘇敬言陶弘景 《本草 》多舛謬 。詔中書令許敬宗與才及李淳風(fēng)并諸名醫(yī)增損舊本 ,仍令司空李勣總監(jiān)定之 ,并圖 ,合成五十四卷 。 辟陽 、長信 荀悅 《漢紀(jì) 》:徙辟陽侯審食其為右丞相 。初 ,呂后獲于楚 ,食其以舍人侍 ,得幸 。及為丞相 ,不典治 ,監(jiān)宮中事 ?!锻ㄨb ·秦紀(jì) 》:文信侯以舍人嫪?dú)睘榛抡?,進(jìn)太后 。太后幸之 ,封毐長信侯 。 周勃 、張飛 《史記 ·絳侯世家 》:絳侯周勃者 ,沛人也 。為材官引強(qiáng) 。高祖初起 ,勃以中涓從攻戰(zhàn) 。木強(qiáng) ,不好文學(xué) ?;莸蹠r(shí) ,以列侯為太尉 ?!妒裰?·張飛傳 》:飛 ,字益德 ,涿人也 。先主長阪之走 ,飛拒后 ,據(jù)水?dāng)鄻?,瞋目橫矛曰 :身是張益德也 。敵無敢近者 。所過戰(zhàn)克 。封西鄉(xiāng)侯 ,謚桓侯 。按 :“益德 ”,《華陽國志 》作 “翼德 ”。 桐 、雷 舊注 :《荒史 》:黃帝主醫(yī)藥之臣 ,有岐伯 、雷公 、俞跗 、巫彭 、桐君 ,凡五人 。岐伯 、雷公作 《內(nèi)經(jīng) 》,桐君能處方盄 。 應(yīng)仲遠(yuǎn) 應(yīng)劭 ,字仲遠(yuǎn) 。見 《自敘 》篇 。 史曹地處禁中 《舊唐書 ·職官志 》:歷代史官隸秘書省著作局 ,貞觀三年始移史局于禁中 ,在門下省北 。宰相監(jiān)修國史 ,遂成故事 。及大明宮成 ,置于門下省南 。館門東西有棗樹七十四根 。至開元二十五年 ,又移中書省北 ,以舊尚藥局充館地 。 語云雖無老成 《后漢書 ·孔融傳 》:融性好士 ,與蔡邕素善 。邕卒后 ,有虎賁士貌類于邕 ,融每酒酣 ,引與同坐 ,曰 :雖無老成人 ,尚有典型 。 成書家庭 《后漢書 ·班固傳 》:固以父彪所續(xù)前史未詳 ,乃潛精研思 ,欲就其業(yè) 。有人上告固私改國史者 ,郡上其書 ,顯宗甚奇之 。 草志私室 《晉書 ·陳壽傳 》:壽領(lǐng)本郡中正 ,撰 《魏吳蜀三國志 》。既卒 ,范頵上表曰 :陳壽作志 ,明乎得失 ,愿垂采錄 。于是詔下河南尹 、洛陽令 ,就家寫其書 。 自敘 予幼奉庭訓(xùn),早游文學(xué)。年在紈綺,便受《古文尚書》。每苦其辭艱瑣,難為諷讀。雖屢逢捶撻,而其業(yè)不成。嘗聞家君為諸兄講《春秋左氏傳》,每廢《書》而聽。逮講畢,即為諸兄說之。因竊嘆曰:“若使書皆如此,吾不復(fù)怠矣?!毕染嫫湟?,于是始授以《左氏》,期年而講誦都畢。于時(shí)年甫十有二矣。所講雖未能深解,而大義略舉。父兄欲令博觀義疏,精此一經(jīng)。辭以獲麟已后,未見其事,乞且觀余部,以廣異聞。次又讀《史》《漢》《三國志》。既欲知古今沿革,歷數(shù)相承,于是觸類而觀,不假師訓(xùn)。自漢中興已降,迄乎皇家實(shí)錄,年十有七,而窺覽略周。其所讀書,多因假賃,雖部帙殘缺,篇第有遺,至于敘事之紀(jì)綱,立言之梗概,亦粗知之矣。 但于時(shí)將求仕進(jìn),兼習(xí)揣摩,至于專心諸史,我則未暇。洎年登弱冠,射策登朝,于是思有余閑,獲遂本愿。旅游京洛,頗積歲年,公私借書,恣情披閱。至如一代之史,分為數(shù)家,其間雜記小書,又競為異說,莫不鉆研穿鑿,盡其利害。加以自小觀書,喜談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習(xí)。故始在總角,讀班、謝兩《漢》,便怪《前書》不應(yīng)有《古今人表》,《后書》宜為更始立紀(jì)。當(dāng)時(shí)聞?wù)?,共?zé)以為童子何知,而敢輕議前哲。于是赧然自失,無辭以對(duì)。其后見《張衡》《范曄集》,果以二史為非。其有暗合于古人者,益不可勝紀(jì)。始知流俗之士,難與之言。凡有異同,蓄諸方寸。 及年以過立,言悟日多,常恨時(shí)無同好,可與言者。維東海徐堅(jiān),晚與之遇,相得甚歡。雖古者伯牙之識(shí)鐘期,管仲之知鮑叔,不是過也。復(fù)有永城朱敬則、沛國劉允濟(jì)、義興薛謙光、河南元行沖、陳留吳兢、壽春裴懷古,亦以言議見許,道術(shù)相知。所有搉揚(yáng),得盡懷抱。每云:“德不孤,必有鄰,四海之內(nèi),知我者不過數(shù)子而已矣?!?/p> 昔仲尼以睿圣明哲,天縱多能,睹史籍之繁文,懼覽者之不一,刪《詩》為三百篇,約史記以修《春秋》,贊《易》道以黜八索,述《職方》以除九丘,討論墳、典,斷自唐、虞,以迄于周。其文不刊,為后王法。自茲厥后,史籍逾多,茍非命世大才,孰能刊正其失?嗟予小子,敢當(dāng)此任!其于史傳也,嘗欲自班、馬已降,訖于姚、李、令狐、顏、孔諸書,莫不因其舊義,普加厘革。但以無夫子之名,而輒行夫子之事,將恐致驚末俗,取咎時(shí)人,徒有其勞,而莫之見賞。所以每握管嘆息,遲回者久之。 既朝廷有知意者,遂以載筆見推。由是三為史臣,再入東觀。每惟皇家受命,多歷年所,史官所編,粗惟紀(jì)錄。至于紀(jì)傳及志,則皆未有其書。長安中,會(huì)奉詔預(yù)修唐史。及今上即位,又敕撰《則天大圣皇后實(shí)錄》。凡所著述,嘗欲行其舊議。而當(dāng)時(shí)同作諸士及監(jiān)修貴臣,每與其鑿枘相違,齟齬難入。故其所載削,皆與俗浮沉。雖自謂依違茍從,然猶大為史官所嫉。嗟乎!雖任當(dāng)其職,而吾道不行;見用于時(shí),而美志不遂。郁怏孤憤,無以寄懷。必寢而不言,嘿而無述,又恐沒世之后,誰知予者?故退而私撰《史通》,以見其志。 蓋仲尼既歿,微言不行;史公著書,是非多謬。由是百家諸子,詭說異辭,務(wù)為小辨,破彼大道,故揚(yáng)雄《法言》生焉。儒者之書,博而寡要,得其糟粕,失其菁華。而流俗鄙夫,貴遠(yuǎn)賤近,傳茲牴牾,自相欺惑,故王充《論衡》生焉。民者,冥也,冥然罔知,率彼愚蒙,墻面而視?;蛴炓舯删?,莫究本源;或守株膠柱,動(dòng)多拘忌,故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生焉。五常異稟,百行殊執(zhí),能有兼偏,知有長短。茍隨才而任使,則片善不遺,必求備而后用,則舉世莫可,故劉劭《人物志》生焉。夫開國承家,立身立事,一文一武,或出或處,雖賢愚壤隔,善惡區(qū)分,茍時(shí)無品藻,則理難銓綜,故陸景《典語》生焉。詞人屬文,其體非一,譬甘辛殊味,丹素異彩,后來祖述,識(shí)昧圓通,家有詆訶,人相掎摭,故劉勰《文心》生焉。(眉批:此段全摹《莊子 ·天地》篇。) 若《史通》之為書也,蓋傷當(dāng)時(shí)載筆之士,其義不純。思欲辨其指歸,殫其體統(tǒng)。夫其為義也,有與奪焉,有褒貶焉,有鑒誡焉,有諷刺焉。蓋談經(jīng)者惡聞服、杜之嗤,論史者憎言班、馬之失。而此書多譏往哲,喜述前非。獲罪于時(shí),固其宜矣。猶冀知音君子,時(shí)有觀焉。尼父有云:“罪我者《春秋》,知我者《春秋》?!币炙怪^也。 揚(yáng)雄少為范逡、劉歆所重,及聞其撰《太玄經(jīng)》,則嘲以恐蓋醬瓿。而桓譚以為數(shù)百年外,其書必傳。其后張衡、陸績果以為絕倫參圣。夫以《史通》方諸《太玄》,今之君山,即徐、朱等數(shù)君是也。后來張、陸,則未之知耳。嗟乎!儻使平子不出,公紀(jì)不生,將恐此書與糞土同捐,煙燼俱滅。后之識(shí)者,無得而觀。此予所以撫卷漣洏,淚盡而繼之以血也。 東海徐堅(jiān) 《舊唐書 ·徐堅(jiān)傳 》:徐堅(jiān)少好學(xué) ,遍覽經(jīng)史 。王方慶善 《三禮 》之學(xué) ,常就質(zhì)疑 ,又賞其文章典實(shí) 。楊再思曰 :此鳳閣舍人樣 。開元十三年 ,改麗正書院為集賢院 ,以堅(jiān)為學(xué)士 ,副張說知院事 。堅(jiān)多識(shí)典故 、前后修撰格式 、氏族及國史 。凡七入書府 。 牙 、期 《列子 ·湯問 》篇 :伯牙善鼓琴 ,鐘子期善聽曲 。每奏 ,子期輒窮其趣 。伯牙嘆曰 :善哉 !善哉 !吾于何逃聲哉 ! 管 、鮑 《列子 ·力命 》篇 :管夷吾 、鮑叔牙二人相友甚戚 ,管仲嘗嘆曰 :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鮑子也 。 永城朱敬則 《舊唐書 ·朱敬則傳 》:敬則 ,字少連 。長安三年 ,同鳳閣鸞臺(tái)平章事 ,兼修國史 。張易之 、昌宗嘗命畫工圖寫武三思等十八人形像 ,號(hào)為 《高士圖 》。每引敬則 ,固辭不就 。其高潔守正如此 。與三從兄同居四十余年 ,財(cái)產(chǎn)無異 。 沛國劉允濟(jì) 《舊唐書 ·劉允濟(jì)傳 》:允濟(jì)少孤 ,事母甚謹(jǐn) 。弱冠 ,除著作佐郎 。嘗采魯哀公后十二世接戰(zhàn)國 ,為 《魯后春秋 》。長安中 ,兼修國史 。 義興薛謙光 《舊唐書 ·薛登傳 》:登 ,本名謙光 ,博涉文史 。每談?wù)撉按适?,必廣引證驗(yàn) ,有如目擊 。與徐堅(jiān) 、劉子玄齊名善友 。景云中 ,拜御史大夫 。僧惠范恃太平公主權(quán)勢(shì) ,逼奪百姓 。將加彈奏 ,或請(qǐng)寢之 。謙光曰 :憲臺(tái)理冤滯 ,何所回避 。朝彈暮黜亦可矣 。遂奏之 ,反為所構(gòu)出 。開元中 ,轉(zhuǎn)太子賓客 。以與太子同名 ,敕賜名登 。卒年七十三 。 河南元行沖 《舊唐書 ·元行沖傳 》:行沖博學(xué)多通 ,狄仁杰甚重之 。性不阿順 ,嘗謂仁杰曰 :下之事上 ,猶蓄聚以自資也 。脯臘膎胰 ,以供滋膳 ;參術(shù)芝桂 ,以防疴疾 。門下賓客堪充旨味者多 ,愿以小人備一藥物 。拜太常少卿 。行沖以本族出于后魏 ,而未有編年之史 ,乃撰 《魏典 》三十卷 。事詳文簡 ,為學(xué)者所稱 。秘書監(jiān)馬懷素卒 ,詔行沖代其職 。表請(qǐng)通撰古今書目 ,為 《群書四錄 》。按 :行沖嘗著論 ,辯晉元帝出小吏牛金之誣 ,以昭成帝名犍 ,繼晉受命 ,應(yīng)牛繼馬后之讖 。 陳留吳兢 《唐書 ·吳兢傳 》:兢貫知經(jīng)史 ,方直寡諧比 。魏元忠 、朱敬則薦兢才堪論撰 ,詔修國史 。天寶初卒 ,年八十 。兢敘事簡核 ,號(hào)良史 。初與劉子玄撰定 《武后實(shí)錄 》,敘張昌宗誘張說誣證魏元忠事 ,頗言說已然可 ,賴宋璟等激勵(lì)苦切 ,故轉(zhuǎn)禍為忠 。不然 ,皇嗣且殆 。后說為相 ,讀之 ,心不善 ,知兢所為 ,即從容謬謂曰 :劉生書魏齊公事 ,不少假借 ,奈何 ?兢曰 :子玄已亡 ,不可受誣地下 。兢實(shí)書之 ,其草故在 。說屢蘄改 ,辭曰 :徇公之情 ,何名實(shí)錄 ?卒不改 ,世謂今董狐云 。 壽春裴懷古 《舊唐書 ·良吏傳 》:懷古為監(jiān)察御史 。圣歷中 ,閻知微充使往突厥 ,懷古監(jiān)其軍 。至虜廷 ,默啜立知微南面可汗 ,將授懷古偽職 。懷古不從 ,將殺之 ,抗辭曰 :寧守忠以就死 ,不毀節(jié)以求生 。請(qǐng)就斬所 。乃禁錮隨軍 。后竄歸 。終幽州都督 。按 :所舉知友七人 ,唯懷古不參史局 ,故末及之 。 睹史籍至訖于周 皆孔安國 《尚書序 》原文 。 三為史臣 原注 :則天朝為著作佐郎 ,轉(zhuǎn)左史 。今上初即位 ,又除著作 。長安中 ,以本官兼修國史 。會(huì)遷中書舍人 ,暫罷其任 。神龍?jiān)?,又以本官兼修國史 ,迄今不之改 。今之史館 ,即古之東觀也 。 《法言 》 見 《論贊 》篇 。 《論衡 》 見 《序傳 》篇 。 《風(fēng)俗通 》 《后漢書 ·應(yīng)奉傳 》:子劭 ,字仲遠(yuǎn) ,撰 《風(fēng)俗通 》,以辨物類名號(hào) ,識(shí)時(shí)俗嫌疑 。 《人物志 》 《魏志 ·劉劭傳 》:劭 ,字孔才 。黃初中尚書郎 。作 《皇覽 》,作 《新律 》篇 ,著 《律略論 》,作 《都官考課條 》,作 《說略 》,著 《樂論 》。凡所撰述 ,《法論 》《人物志 》之類百余篇 。 《典語 》 《隋書 ·經(jīng)籍志 》:《典語 》十卷 ,《典語別 》二卷 ,并吳中夏督陸景撰 ,亡 。新舊 《唐書 ·藝文志 》:陸景 《典訓(xùn) 》十卷 。按 :是書 《隋志 》云亡 ,《唐志 》乃有十卷 ,而知幾又見之 ,則亡者當(dāng)即 《別 》二卷也 ?;蜃?“語 ”,或作 “訓(xùn) ”,未知孰是 。 《文心 》 《南史 ·文學(xué)傳 》:劉勰 ,字彥和 ,梁天監(jiān)中 ,東宮通事舍人 。撰 《文心雕龍 》五十篇 ,論古今文體 。其序略云 :予齒在逾立 ,嘗夜夢(mèng)執(zhí)丹漆之禮器 ,隨仲尼而南行 。寤而喜曰 :唯文章之用 ,實(shí)經(jīng)典枝條 ,五禮資之以成 ,六典因之致用 。于是論之 。既成 ,沈約取讀 ,謂深得文理 ,常陳之幾案 。 撰 《太玄經(jīng) 》 《漢書 ·揚(yáng)雄傳 》:哀帝時(shí) ,雄方草 《太玄 》,有以自守 ,泊如也 ?;虺靶垡孕邪?,而雄解之 ,號(hào)曰 《解嘲 》。雄好古而樂道 ,用心于內(nèi) ,不求于外 。時(shí)唯劉歆及范逡敬焉 。而巨鹿侯芭嘗從雄居 ,受其 《太玄 》《法言 》。劉歆亦觀之 ,謂雄曰 :空自苦 ,吾恐后人用覆醬瓿也 。桓譚曰 :必傳 ,顧譚不及見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