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雞母雞都是雞,沒有本質差別。
前些天在網上搜食譜的時候,看到不少關于如何選雞的討論,發(fā)現大家尤其糾結雞的性別,比如:
小男孩吃小公雞(童子雞)更促進發(fā)育;青春期的女孩要少吃母雞,不然容易性早熟;產后乳母不能吃母雞,因為母雞的雌激素會影響泌乳...
哈哈哈哈,原諒我不厚道地笑出了聲。對于吃的咱可以講究,但不能離譜啊。
且不說人和雞屬于不同物種,雞的性激素是否能直接跨物種轉移給人類,也不談經過廚房和胃腸的一番加工,這些激素還能存留多少。
退一萬步講,即便是咱真的能化動物激素為己用,就憑雞肉帶的那點量,也不足以對我們的內分泌產生任何影響。
就拿牛奶來看(注:牛奶的孕酮、雌激素、總類固醇激素均高于雞肉),每天喝3杯牛奶所提供的雌激素,只占女性和青春期前男孩每日自身所產雌激素的0.01%和0.06%。
這個攝入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牛奶都如此,更別提雞肉了。
https:///10.1177/239784732093628
來源于日常食材的天然激素不會對人體有任何實質性的影響,這個答案已經非常明確。美國FDA、WHO均認為,含有天然雌激素(動物性雌激素如魚蝦、禽畜肉、牛奶等乳制品,植物性雌激素如堅果、油籽、豆制品等)的食物作為日常飲食是非常安全的。
如果吃雞還要糾結性別,那豈不是吃所有肉之前都要做個“性別背景調查”。而且由于植物雌激素在乳制品、谷物、豆制品、堅果、水果蔬菜中的廣泛存在,男性能吃的口糧恐怕也所剩無幾了吧。
所以說,大家根本不必在意食材的性別,不用擔心孩子吃了會影響發(fā)育,更不要寄希望于吃肉來提高體內雄激素水平。
童子雞沒有壯陽或讓孩子快速發(fā)育的神奇功效
公雞母雞
營養(yǎng)價值有區(qū)別嗎?
蛋白質是我們從雞肉中獲取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提供的數據,禽肉類蛋白質含量為16%~20%。無論是土公雞、老母雞、野山雞、肉雞,還是童子雞,蛋白質含量其實都差不多。
而且,被認為大補的童子雞蛋白質含量(15.8g/100g)其實是整體偏低的,老母雞也表現平平(20.3g/100g),并不比普通雞肉高。
所以說,不同品種和性別的雞在營養(yǎng)價值方面并沒有本質不同,只不過風味口感以及適合的烹飪方式不同,僅此而已。比如:
肉雞(肥)的脂肪能達到35.4g/100g,用來烤雞炸雞腿就很油香四溢;
母雞(一年內)和童子雞(熟)的脂肪含量較高(16.8g/100g & 18.1g/100g),更容易煲出濃郁醇香的湯;
普通家養(yǎng)的土雞脂肪含量少(4.5g/100g),但肉質筋道,更適合爆炒紅燒。
給家里孩子和老人買雞吃,普通的就完全足夠,追求健康的盡量選瘦一點的就好。不管啥品種的雞,不管公雞還是母雞,只要做得好吃、孩子愛吃,就是好雞。
(注:雞油主要集中在雞皮和皮下油脂處,孩子可以吃,但不要多吃經常吃。如果孩子已經體重超標更要盡量少吃,為了健康要多多低脂飲食哦~)
Tips
雞湯并不大補,營養(yǎng)還在肉里。
雞湯的蛋白質含量很低(瓦罐雞湯蛋白質含量:1.3g/100g),大部分是油脂、嘌呤、溶于水的調味料,以及最主要的成分【水】,營養(yǎng)密度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