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介紹了齒輪為什么修形,修形的類型、修形的組合方式等相關(guān)內(nèi)容,就在這兩天,又遇到了問題,希望能和大家討論和討教。當時還是和 問題一:修形的基準點前面咱們提過修形量是齒形上的點偏移對應(yīng)標準漸開線上點程度的量,這個很好理解,我們可以規(guī)定偏左為負,偏右為正,或者相反。但是對于在一個范圍內(nèi),修形曲線的修形量從0變化到某一個值,那么這個“0”的位置應(yīng)該確定在什么位置? 這是我的第一個問題,舉一個例子說明:例如齒形修型要求為左齒面齒廓斜率角度偏?。?50~200μ,默認這個修形的范圍時從漸開線的起始點到齒輪的齒頂結(jié)束,問題來了,滿足這個要求有多種做法做法,一種是以齒頂作為基準點,齒頂寬度不變,齒輪的齒根挖入,得到如下修形曲線: 還可以以,齒根為基準點,這樣齒根處的齒厚不變,齒輪的齒頂寬度增加,如下圖所示: 另外還可以以齒形的中間點作為基準點,這樣的話,齒頂寬度增加、齒根部分齒厚較少,但較前面兩種的量少。如下圖所示: 那么我們拿到這樣的要求時,究竟要采用哪一種方式呢?我的想法是采用第一種方式,也就是以齒頂作為基準,齒根挖入,理由回到修形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嚙合干涉,提高嚙合平穩(wěn)度。不知道大家怎么選擇? 問題二:修形對齒厚的影響修形之后原本的測量位置處要么“缺肉”,要么“多肉”,例如使用跨棒距(球)進行測量,接觸點的位置必然發(fā)生變化,進而測得的齒厚也不是設(shè)計之初的齒厚,那么漸開線的位置也就不是理論設(shè)計的位置了,這點在刀具設(shè)計中尤為明顯,以滾刀為例,刀具的齒厚與齒高相互匹配,在同一跨棒距值的情況下,不同齒厚的刀具加工出的齒輪的根徑、齒頂?shù)男蘧?、漸開線起始圓的位置都不同。下面用一個直齒輪看看影響有多大,選擇直齒輪是因為在端面齒形跨棒距繪制出來是相切的,比較方便。 咱們選模數(shù)大一些,變位的參數(shù),這樣差異會相對明顯一些,齒輪的參數(shù)如下: 把齒形繪制出來: 然后繪制出齒廓斜率0.5mm的修形曲線(紅色),可以看到修形后的跨棒距要接觸到齒面,落下的距離為0.6002mm,在看看分度圓弧齒厚,從19.3475mm減小至18.8467mm,單邊相差0.2504mm。這個數(shù)值相對于Mn10的齒輪來說也不算小了。 如果用同一把滾刀加工,我們以未修形的齒輪參數(shù)作為標準,也就是根徑145,跨棒距 然后用這個齒厚的滾刀按跨棒距200.631去模擬加工這個Mn10的齒輪看看: 可以看到按此跨棒距加工出的齒輪根徑為φ144.064mm,把這兩種齒形放在一起看看: 說了這么多,問題就在于修形對齒厚的影響,在設(shè)計刀具時,齒輪的是在未修形漸開線的齒厚基礎(chǔ)上進行的,這個確定了標準漸開線在齒輪上的位置,修形曲線是在這個基準上進行各點的偏移形成。而修形后的齒廓用之前的量棒測量位置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如果沒有重新計算這個跨棒距,必然導(dǎo)致實際加工出的齒形并不是我們理論確定位置的齒廓形狀?,F(xiàn)在有些齒輪制造單位,給了修形要求,有點修形量比較大,會對齒厚產(chǎn)生不小的影響,但是在實際加工中并未考慮這個因素,還是按照之前的跨棒距或者公法線進行檢測。我對這樣的做法表示懷疑,大家覺得呢?歡迎批評指正。 我是woodykissme,定期分享有關(guān),機械傳動及齒輪加工方面的內(nèi)容,對這方面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關(guān)注我。希望能夠與大家討論一下: 齒輪的設(shè)計及加工方法,加工齒輪所用的刀具設(shè)計、制造及使用方面的相關(guān)問題。
感謝您抽出寶貴的時間閱讀! |
|
來自: Jason_Cheng3hi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