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9 23:23 小字號 【 編者按 】 2018年7月16日,清華大學物理系在葉企孫當年辦公的地方——科學館舉行了“細推物理須行樂 何用浮名絆此生——紀念葉企孫先生誕辰120年”紀念活動及專題展覽,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楊振寧、時任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院士、葉企孫的侄子葉銘漢院士等人齊聚,共同追憶這位“大師之師”。 葉企孫1898年7月16日出生于上海。他是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國杰出的科學家、教育家和愛國者,一生培養(yǎng)了多位“兩彈一星”元勛及學術大師。中國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周光召的文章《紀念葉企孫先生》說出了很多葉企孫的大師級學生的心聲:“葉企孫以他畢生的精力,為我國科學事業(yè)和教育事業(yè)作出了杰出的貢獻?!麆?chuàng)辦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和理學院,建設了北京大學物理系金屬物理及磁學研究室,培養(yǎng)了一大批物理高級人才,其中不少是國內(nèi)外著名物理學家。他從事教學工作五十余年及教育領導工作多年,為我國物理學人才的培養(yǎng)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之一?!朴谧R拔青年,獎腋后進,深受師生們的愛戴。……他是一位崇高的愛國者?!罘浅:啒悖瑢?、社會從無高的要求,為國家、社會始終勤奮地工作,無微不至地關心他人,把全部心血灌注于中國的科學事業(yè)和教育事業(yè),把畢生精力與智慧貢獻給國家與民族,為后輩學人樹立了良好的典范。葉企孫先生的愛國精神、科學業(yè)績和優(yōu)良品格是永恒的?!?/p> 葉企孫 葉企孫:大師之師 文/本刊記者 鄧麗君 王穎卿 葉企孫1898年出生于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在家族的熏陶下,自幼開始背誦《三字經(jīng)》《百家姓》,學習傳統(tǒng)文化。葉企孫的父親是清朝舉人,卻不守舊,接受并推崇西方的先進文明,在與黃炎培等人奉派赴日考察教育后,回國創(chuàng)辦了一所新式學校——上海敬業(yè)學堂。學堂開設有包括西算、理化、博物等西方學科。葉企孫9歲時,入讀了這所學校,為此后一生的開放包容、不拘一格育人才的樸素治學理念奠定了基礎。 葉企孫15歲時的照片。拍完后,他在照片背后留下了幾行字:一、戴平頂草帽拍照形式不佳,二、右手置花架上置法尚未得宜,三、二足如此擺列不雅觀,四、長衫多皺處 弱冠赴哈佛留學 1918年,20歲的葉企孫和200多名清華學子在上海碼頭,登上了赴美留學的輪船。1920年,葉企孫進入哈佛大學研究院杰弗遜實驗室,攻讀實驗物理碩士研究生學位。他的導師布里奇曼(P.W.Bridgman)是實驗物理的鼻祖,提出了操作主義原則。葉企孫參與了美國國家標準實驗室的研究——壓力對鐵磁性物質(zhì)磁導率的影響,并完成博士論文。他做的課題受到當時歐美科學界的重視。布里奇曼認為他在高壓磁學領域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 葉企孫另一項為人所知的貢獻,是他對普朗克常數(shù)h的測定。這是他和另外兩人(William Duane、H·Palmer)一起合作完成的一項工作,測定了當時最精確的普朗克常數(shù)h。這一數(shù)據(jù)后來在國際上被沿用了十余年。 紀念葉企孫的書籍,從不同角度記錄著這位沉寂又偉大的學者 創(chuàng)建清華物理系 20世紀初,自然科學進入新紀元,以牛頓為代表的經(jīng)典物理學被近代物理學取代,量子論和相對論更新著人們對物質(zhì)的認識。而當時貧弱的中國,在這些領域的研究近乎空白,既沒有儀器設備,也沒有學科傳統(tǒng)。 葉企孫的學生、北京大學教授張之翔認為,一個人得諾貝爾獎,如果有先天的條件,遇到關鍵的問題,恰巧在合適的地方可以研究這個問題,得出準確的結果,還不是很難;但要把一門學科移植到一個沒有任何基礎的國度,并讓它開花結果,則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 1926年4月清華學校物理系全體教職工于科學館大門口合影。第一排左起:鄭衍芬、梅貽琦、葉企孫、賈連亨、蕭文玉;第二排左起:施如為、閻裕昌、王平安、趙忠堯、王霖澤 而在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并游歷歐洲近半年后,葉企孫帶著由杰弗遜實驗室的經(jīng)歷、老師一絲不茍的實驗作風等歷練出的科學、理性、實證的學術品性,于1924年回到中國,投入祖國落后的教育事業(yè)。 1925年,葉企孫曾就讀的清華學堂,從留美預備學校轉變?yōu)橐凰降拇髮W。次年,他和梅貽琦一起創(chuàng)建清華大學物理系,并擔任系主任。建系初期,全系只有梅貽琦、葉企孫兩位教授。梅貽琦作為清華大學校長,忙于校務,實際真正擔任教學工作的只有葉企孫一人。 據(jù)當時的學生回憶,葉企孫略有點口吃,有時還帶上??谝簟Kv話常常很慢,但是一字一句可以記下來,每個字都很精煉。他講課細致,甚至于會超出課時,但是他講的內(nèi)容幾乎沒有學生聽不懂的。遇到難懂的概念,他就反復講,還會舉各種實驗現(xiàn)象為例進行講解,注重理論和實驗的聯(lián)系。 1929年-1930年間,葉企孫等在清華大學住宅(北院7號)前合影。左起:陳岱孫、施嘉煬、金岳霖、薩本棟、蕭蘧、葉企孫、薩本鐵、周培源 三年之后,葉企孫親赴南京,終于為物理系請到了第二位老師,研究X射線的專家吳有訓。雖然葉企孫是系主任,卻要求吳有訓的工資必須高過自己。他們合作了將近二十年。他還為學生們請來了趙忠堯、周培源等名師。他對學生們表示,雖然自己講課不好,但為他們請來的老師是最好的。 多年后,李政道曾對清華物理系的發(fā)展作出這樣的評價:美國的加州理工學院,在1921年聘請密立根(R.A.Milkan)教授去主持校務后,不到十年成為世界的名校。當時的清華大學物理系雖然不能跟加州理工學院相比,但當時中國的具體條件比美國差多了。在同樣不到十年的時間里,能把一個新創(chuàng)辦的物理系辦成為全國第一流,現(xiàn)在看來,在發(fā)展的速度上,在辦系的成功上,葉老師的創(chuàng)業(yè)成就是可以跟20世紀初的加州理工學院相比美的,也是十分值得后人借鑒、研究的。 悉心培養(yǎng)杰出人才 梅貽琦有一句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葉企孫完全贊同。 清華大學1932年度校務會議成員。左起:葉企孫、陳岱孫、馮友蘭、梅貽琦、楊公兆、張子高 葉企孫辦清華物理系的時候,規(guī)定了物理系每年只能招14個人。他認為多于14個人,就很難了解學生們的性格、興趣、品性了。而這14人中真正畢業(yè)的,有時候10個都不到,但畢業(yè)的學生大多很有成就,可謂“貴精不貴多”。 核物理學大師王淦昌就是葉企孫“挖”來的學生。王淦昌原先就讀于清華大學化學系,但有一次他在葉企孫的課上被問到一個問題后,葉企孫認為他的回答中物理概念很清楚,對他印象深刻,此后便經(jīng)常找他談話,成功勸說他轉到了物理系。后來,王淦昌成為了我國“兩彈一星”的功臣。 1930年春,僅初中畢業(yè)的華羅庚在上?!犊茖W》雜志上發(fā)表《蘇家駒之代數(shù)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數(shù)學界。同年,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主任熊慶來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jīng)歷和數(shù)學才華后,經(jīng)理學院院長葉企孫同意,打破常規(guī),聘華羅庚為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助理。有了一份工資,華羅庚既可以獨立在清華園生活,得到自學提高的機會,又可以旁聽其他課程,并提高英語水平。在那段時間里,華羅庚在國外雜志上發(fā)表了3篇論文。1933年,葉企孫召開會議,力排眾議,破格提拔沒有大學學歷的華羅庚為助教。葉企孫說:“清華出了個華羅庚是好事,我們不要被資格所限制。”1936年,清華大學出資送華羅庚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跟隨數(shù)學大師哈代做研究。華羅庚隨后發(fā)表多篇論文,在世界數(shù)學界贏得了聲譽,終成知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曾說:“道及葉企老,不覺淚盈眶,他對我的愛是說不盡的?!?nbsp; 1936年清華物理系師生,第二排左三為葉企孫 1944年,李政道從浙江大學轉入西南聯(lián)大,后者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多所高校遷至昆明后“合成”的一所綜合性大學,清華也位于其中。在葉企孫的電磁學課上,李政道在埋頭看書。葉企孫發(fā)現(xiàn)這位“不認真”的學生能回答他的問題,還能看懂電磁學高級教程,便批準他免課??稍谧詈蟮目荚囍?,因為李政道在實驗中把電流計的懸絲弄壞了,葉企孫給了他83(58+25)分:實驗不過關,理論的60分也被扣去了兩分。李政道在日后十分感謝葉師教導他的實驗意識和能力。雖然在學業(yè)上嚴格要求學生,但在推薦優(yōu)秀研究生赴美讀博時,葉企孫行事公正、任人唯賢,破格推薦了當時還在讀大二的李政道。十多年后,李政道和楊振寧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葉企孫把知悉每個學生的特點,作為自己教學任務的一部分。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diào)整后,他離開清華來到北大。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物理系的戴道生回憶,當時班上只有5個學生,葉企孫一兩個禮拜就讓學生到他家里去座談。彼時只知道學習,不關心窗外事物的學生,被引導著去關注這個學科的前沿進展,視野也變得更加開闊。 清華西南聯(lián)大領導人,右一為葉企孫 在吃不飽的年代,葉企孫還很關心學生的生活。1961年的一天,消瘦、甚至走路都有困難的張之翔在路上碰到葉企孫,葉企孫感到很驚訝,讓張之翔第二天早上來自己家。次日,他把熱好的牛奶給了這位吃不飽的學生,又將一個面包分給他和另一位研究生。 1977年,曾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葉企孫逝世。據(jù)后來人的統(tǒng)計,除了前文中所提到的諸位著名學生,葉企孫還培養(yǎng)出了“力學之父”錢偉長、“光學之父”王大珩、“原子彈之父”錢三強、“導彈之父”錢學森、“氫彈之父”彭桓武、“衛(wèi)星之父”趙九章等許多揚名四海的大科學家,其中兩院院士多達55位,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北大物理樓里葉企孫的塑像 2018年,在葉企孫誕辰120周年活動結束后,作為主辦方的清華大學表示,此次活動之所以能夠成功舉辦并取得極大影響,皆因在葉企孫去世后,他的諸多大師級學生就不斷地發(fā)起紀念老師的倡議,終致愿念成真。在紀念活動尾聲,與會者一致表示:葉企孫先生畢生的成就遠不止于此,希望葉企孫先生身上可貴的、跨越時間的文明品格、人性光輝能一代代傳遞下去,抵制、摒棄野蠻與偏見,讓現(xiàn)代社會的文明生長能更有希望、更有機會。這就是葉企孫先生最值得后人銘記和懷念的意義。 (2022年第22期) 【責編 李鵬】 |
|
來自: 國魂001 > 《14.傳記資料 偉大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