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 東漢 七(靈帝、少帝) 江蘇無錫 惠山古鎮(zhèn)徐孺子祠 (2017. 11. 19) 或云道德真高尚 誰知為民幾分功 豎儒而已
【景點介紹】: 位于無錫錫惠公園旁惠山古鎮(zhèn)內,是古鎮(zhèn)內眾多祠堂之一,始建于清道光年間,祭祀的是徐家東漢先人、著名隱士徐孺子?,F(xiàn)為無錫文化展示館(免費)。
【歷史背景】: 徐稺,字孺子,豫章南昌人。東漢時期名士,世稱“南州高士”。曾屢次被朝廷及地方征召,終未出仕。漢靈帝初年,徐稺逝世,享年七十二歲。徐稺因其“恭儉義讓,淡泊明志”的處世哲學受到世人推崇,被認為是“人杰”的典范和楷模。 徐孺子祠即是無錫徐姓的祠堂于道光七年裔孫廷昌、元標、景元等奉檄建造。 【歷史的感悟與啟示】: 查史籍,這哥們兒也沒干過什么正事??!怎么就成“人杰”了呢? 【旅游趣事】: 惠山古鎮(zhèn)上的祠堂一個挨一個,都逛暈了!這些祠堂大多還用對人物的尊稱,使得對某些原本熟悉的歷史人物也糊里糊涂。徐孺子祠在主街的盡頭,出這門進那門地一路逛到這兒的時候,也有些疲倦。進門看了看人物介紹,確認是沒聽說過的歷史人物,就拍了兩張照片轉身走了出來。 湖南岳陽 乾明古寺 (2018. 03. 12) 中原已然烽煙起 湖畔猶自梵音揚 佛當佑誰
【景點介紹】: 乾明古寺位于岳陽市金家?guī)X,建筑有大殿、天王殿、彌勒殿、齊堂、藏經(jīng)閣、住房;珍藏有《大藏經(jīng)》一部。
【歷史背景】: 乾明古寺始建于東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至少帝光熹元年(公元189年)之間,初創(chuàng)期寺名為“永慶寺”。 【歷史的感悟與啟示】: 建寺的年份恰是黃巾起義的年份。黃巾軍就是假托宗教旗號造反的,這兒還要建廟,地方官不覺得敏感么? 【旅游趣事】: 一上午逛完了岳陽樓和君山,從公交車上下來,先找了個飯館吃了午飯。肚子撐起來了,精神頭兒也感覺足了點。干脆,先把慈氏塔逛了吧,省的下午還得往這邊跑。往慈氏塔走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路邊一個小岔口上有個指示牌,上寫著“乾明古寺”四個字。看慈氏塔沒用5分鐘,往回走到路口就拐了彎,一看這古寺也夠小的,也沒用5分鐘就逛完了。 河北保定 涿州三義宮與張飛故里
倫理 道義 親情 萬口千年 永恒的桃園 【景點介紹】: 三義宮位于涿州市樓桑廟村,為國家AAA級旅游景點,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隋,后經(jīng)唐、遼、元、明、清各代不斷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三義宮是為紀念劉備、關羽、張飛于此桃園結義而建的。千百年來,拜謁者絡繹不絕,同時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成為人們尋千古一拜,覓忠義之魂的最佳去處。 張飛廟,坐落于張飛故里忠義店。里面的張桓侯廟于1991年重新復建。五十多畝的廟宇,依次排開山門、馬殿、正殿、享堂和墓冢等建筑?;负顝R之南,有一處“桃園三結義故里”,郁蔥蔥一片桃園。桃園里有一口“張飛古井”和飲馬槽,旁立漢昭烈帝結盟故里、張桓侯古井碑刻。 【歷史背景】: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里記載的故事,述說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yè)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xiàn)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歷史的感悟與啟示】: “桃園結義”的故事并不見諸于正史,但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愿意相信這段是歷史真實的。因為和諧的上下級關系,榮辱與共的朋友關系和超越血濃于水的兄弟關系,幾乎涵蓋了歷朝、各地、各階層中國人對人際關系美好的向往。 【旅游趣事】: 從107國道上吭哧吭哧地走了小一刻鐘,才走到三義宮門口,心涼了一半 --- 大門緊閉。好在旁邊的門開著,門口也有人,就走上前去問能不能進去參觀。他問我:“幾個人???怎么過來的?”當?shù)弥沂且粋€人從107國道上走過來的時候,就嘆息一聲,說“得了!看你也挺不容易的,我?guī)氵M去看看吧!”走到頭道大殿,還是得買門票。再走到正殿,另一位道裝打扮的走上前來,非說我“四年半到五年之內心想事成......”我跟他講,再過四年半、五年,我該退休了,還想什么??!先前那位這時搭茬了“捐點吧?”我本心挺討厭這種裝神弄鬼斂財?shù)?,可今天這種情況實在不好這么說,就掏了5元錢放在了功德箱里。得了,就當我給“祖廟”捐款了!轉完三義宮,往回走,得穿過107國道,再走小二十分鐘,才到達張飛故里。心里就琢磨:敢情劉備家離張飛家這么近??!他們怎么會結拜之前不認識呢? 陜西西安 臥龍寺 (2013. 01. 30) 漢家建廟無太平, 畫圣細繪觀音形。 高僧終日寺中臥, 由此成就千年名。
【景點介紹】: 該寺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qū)柏樹林街,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歷史背景】: 據(jù)寺內碑刻載,臥龍寺創(chuàng)建于漢靈帝時(168—189年)。隋朝時稱“福應禪院”,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唐朝時,因寺內保存著吳道子在這里畫的觀音像,又稱“觀音寺"。唐懿宗咸通年間(860年)和僖宗乾符年間(874年),先后在寺內建立石刻陀羅尼經(jīng)幢。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終日高臥,時人呼為“臥龍和尚”。宋太宗時(976—997年)更寺名為“臥龍寺”。1957年7月31日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列為陜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的感悟與啟示】: 是名剎出高僧,還是高僧創(chuàng)名剎的命題如同是歷史創(chuàng)造英雄還是英雄創(chuàng)造歷史一樣。 【旅游趣事】: 這次來西安出差,計劃中的景點都不大。本著“攢雞毛湊撣子”的原則,去客戶那兒的路上也不能放過。溜達出來,打個出租車,還沒容得跟司機白話幾句呢,就到了地方。寺院不大,也挺“規(guī)矩”--- 和大多數(shù)寺廟沒什么區(qū)別,里外一圈轉下來,也就十幾分鐘。抬手一看表,還不到三點,這離晚飯還早著呢,這么早去客戶那兒,談什么??!算了,再逛一處再去吧! 瀏覽更多景點照片,請到本館《相冊》目錄下的相應位置尋找。 |
|
來自: 漢家月明 > 《《我走過的中國歷史》第八輪(連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