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題寫的燕大校匾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diào)整,北京西郊海淀的燕京大學合并于北京大學,工科、醫(yī)預、音樂、新聞、社會等系并于清華等其它學校。建校三十三年、培養(yǎng)出五十六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燕京大學就此被撤銷,位于城內(nèi)沙灘紅樓的北京大學搬到了燕大校址——燕園。 現(xiàn)在人們一提到燕園就說是北大的校園,實際上燕園的形成與北大沒有任何關(guān)系,燕園是因為乃是燕京大學的校園而得名,又因為燕園的美景而使燕大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校園”。燕大開辦后短短的十年就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這些歷史事實和舊話還得先從燕京大學的創(chuàng)立說起。 1926年的燕京大學校園 1919年,通州的華北協(xié)和大學與北京匯文大學、協(xié)和女子大學合并,聯(lián)合成立了燕京大學。當時辦學條件很差,校址不得不分在兩處,男校設在北京城里崇文門內(nèi)的盔甲廠,女校設在燈市口東口的佟府夾道,但校園面積狹窄、房舍簡陋、布局散亂,已毫無發(fā)展余地,急需另覓新校址。于是校長司徒雷登靠步行,或騎毛驢,或騎自行車轉(zhuǎn)遍了北京四郊,也未能找到一塊適宜的地方。后來經(jīng)朋友指點最終覓得西郊清華大學堂西南側(cè)的清室親王廢園——淑春園舊址,以六萬元中國大洋自地產(chǎn)主人、山西督軍陳樹藩手中購得,計60英畝。后又購進或租用周圍廢園數(shù)處,共200英畝有余,并于1921年開始動工修建新校舍。 燕京大學西校門 燕大新校舍位于京西海淀鎮(zhèn)以北、京城通往頤和園大路的東邊,她的西面是蔚秀園、承澤園和暢春園遺址,北面是圓明園遺址,東北面是清華大學堂校址的前身——熙春園,東面是王家花園,南面是桃園,東南面是治貝子園,所以說燕大及其校園——燕園,完全是在一片清代古典園林或花園包圍之中,再加上她本身就是在淑春園舊址上建成的,可謂花團錦簇、密林環(huán)繞,如眾星捧月、群星環(huán)伺,使后人隨處可見明清時代的古典園林遺跡,或偶爾目睹前朝御賜舊物而發(fā)思古之幽情。 1926年,在美國著名建筑師亨利·墨菲的精心設計下,燕園基本建成了,燕大從城里遷到了海淀新校址。師生一進校園眼前一亮,只見主樓氣勢恢宏,一湖粼粼、碧波蕩漾,島上小亭、島側(cè)石舫,林木蔥郁、湖光塔影。所有教學樓和學生宿舍,外表看上去宛若宮殿,青瓦檐、紅棟梁、花格窗,充分體現(xiàn)出中國的傳統(tǒng)建筑藝術(shù)特點。而建筑物內(nèi)部卻是全部西式化,有當時最先進的暖氣、電燈、電話和衛(wèi)生設施,可謂外中內(nèi)西。最匠心獨具的是墨菲模仿通州的燃燈古塔而設計的博雅塔,外觀儼然是一座高聳巍峨的玲瓏寶塔,內(nèi)部則是供應全校自來水的蓄水池,構(gòu)思多么巧妙?。∷矘?gòu)成了燕園的一大亮點——湖光塔影! 建造中的貝公樓 完工后的貝公樓 可是這樣一座中西合璧、古今互融,美奐美輪的新校園,建設資金從何而來?這是擺在學校創(chuàng)始人面前的一大難題。先是燕大副校長亨利·魯斯博士與歷史系洪業(yè)(煨蓮)教授赴美國各地奔走籌集建校資金,每到一處募捐,開始由洪業(yè)宣講中國文化、語言、歷史地位,繼而由魯斯乞求聽眾捐助。 洪業(yè)教授(1893 — 1980) 洪業(yè)回憶這段辛酸史時自嘲說:“我是在街頭演出的猴子,魯斯是搖著風琴,等猴子演完戲向觀眾要錢的乞丐。”他們?yōu)楣?jié)省花銷,旅館僅租一間房,吃飯盡量找便宜的地方,這樣奔波一年半僅僅募得200萬美元左右,對照燕大建校所需資金實在相差甚遠。 亨利·魯斯博士(1898 — 1967) 1922年校長司徒雷登親自出馬再赴美國投入募捐活動,他和副校長魯斯在各種場合演講,以燕京大學名義舉行招待會,經(jīng)常巴結(jié)未來的捐款人,這種緊張而又疲勞的過程,使他們甚至患上了一種名叫“神經(jīng)性消化不良癥”。直到1936年中日戰(zhàn)爭即將爆發(fā)為止,司徒雷登前后赴美十次,勸募結(jié)果收獲頗豐但仍差強人意。 彌補資金缺口的另外重要途徑就是“??罹柚保啻髱缀跛械慕虒W樓及男生宿舍樓、女生院所,都是來自于美國私人??罹柚⒁跃杩钊诵帐厦?,例如水塔是博晨光教授的叔父所捐,命名為“博雅塔”,臨湖軒是司徒雷登的友人所捐;辦公樓是美以美教友為紀念貝錫福會督所捐,故命名為“貝公樓”,其余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因此司徒雷登曾自豪的說:“所有的都是美國人自愿贈給的,美國政府沒給一分錢。”由上述資金籌措之難,聯(lián)想到燕園今日之美,不能不說前人辛苦耕耘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們今天享受美好的燕園環(huán)境,正應了俗語說的:“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吃水不忘挖井人”。 博雅塔 前面已經(jīng)簡述了圍繞燕園周圍的古典園林,那么燕園本身也是由好幾個故園組成的。筆者于上世紀四十年代在燕大附小讀書時,已知燕園內(nèi)的故園就有勺園、鏡春園、朗潤園和中心地帶的淑春園。 下面就再簡述一下這幾個故園的來龍去脈。淑春園原名十笏園,乾隆皇帝將十笏園賜給了和珅,通常就稱淑春園,嘉慶四年(1799年)和珅被抄家治罪,嘉慶帝將淑春園賜給了成親王永瑆,道光末年又賜給了睿親王仁壽,民國初年轉(zhuǎn)售給軍閥陳樹藩。勺園建于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至四十二年之間,是晚明著名書畫家米萬鐘自己設計建造的私家花園,因取海淀一勺水,故名曰“勺園”,燕大時期稱燕勺園。 勺園 鏡春園是乾隆年間孝賢純皇后之弟付恒的賜園,后來轉(zhuǎn)賜儀親王永璇,嘉慶年間是嘉慶帝之四女莊敬公主的賜園,道光八年(1828年)鏡春園西部園區(qū)被劃撥賜給嘉慶帝之五子惠郡王綿愉,改名鳴鶴園,東部園區(qū)仍沿用舊名鏡春園,到了民國時期是民國第二任大總統(tǒng)徐世昌的別墅。朗潤園是嘉慶年間慶郡王永璘的賜園,當時叫春和園,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傳給其子綿慜,道光十六年(1836年)傳給奕采,咸豐元年(1851年)改賜恭親王奕?,始名朗潤園,民國初年,遜帝溥儀將朗潤園改賜奕譞第七子、溥儀的七叔載濤。 鏡春園 環(huán)繞燕園內(nèi)外的這些故園,號稱清末的八大古園,都是大清朝皇親國戚的賜園,經(jīng)他們布局點綴,營建成了自家樂園。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些美麗的花園也都不同程度的遭到了毀壞,加之清末國勢日微無暇顧及,滅亡后更是日漸破落,無力修繕,有的拆房賣樹,有的改景還田,基本上成了廢園,假設燕大不在此建校,恐怕日后成為一片荒地也不好說。 燕大所買的那塊淑春園舊址,包括勺園和鳴鶴園的廢棄園地合計三百余畝。司徒雷登準備了20萬大洋,于1920年夏天親自去趟西安,拜訪了陳樹藩。陳樹藩被他誠意所感動,而且對辦學很感興趣,便把那塊地以極低的六萬大洋賣給燕京大學,還拿出三分之一的款項作為獎學金。以后燕大又將周邊載濤的朗潤園、莊靜公主的靜春園、奕譞的蔚秀園,以及承澤園、治貝子園等連租帶買都劃進來,又修建了燕南園、燕東園,使面積擴大了四倍,形成一個教學生活完整的社區(qū)。 未名湖 筆者自幼生活在燕園,特別是與鏡春園、淑春園、蔚秀園和承澤園有些淵源,下面就把我生活在這里的當時境況做一簡單回憶。鏡春園內(nèi)有筆者的故宅,淑春園(燕園)、蔚秀園是我母校燕大附小、附中的所在地,承澤園內(nèi)有我祖母和二叔的居所,這四處園林自然成為我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游玩的成長之處,也是最為熟悉的地方。 在每天上下學的路上,未名湖是必經(jīng)之地,這座淑春園中的人工湖已被在燕大執(zhí)教的國學大師錢穆命名為“未名湖”了,湖南岸慈濟寺遺址的花神廟、楓島邊的石舫、湖北岸乾隆御筆刻詩的石屏風,還有圓明園遺物的翻尾石魚和連接楓島的清灰色平板雕花石橋等等這些古跡,都是天天看慣的景物,不以為奇,倒是采摘櫻桃、桑葚、酸棗等野果和冬天滑冰成了最吸引小孩子的事情,現(xiàn)在回想起來真遺憾當年沒有好好地享受那些良辰美景,七十多年后再回首已然在夢中了。 楓島邊的石舫 1948年以后,我家住在鏡春園的一處小山坳里,屋后一條小溪將未名湖水引向圓明園南邊的北河沿,環(huán)境林木蔥郁、靜謐清幽。鏡春園南北狹窄,呈長條形,她與朗潤園渾然一體,沒有園墻隔開,兩園的共同風格可以用一個“野”字來形容,荒廢的故園,零落的房舍,疏疏落落的幾戶人家,草地上竄跳的野兔,山坡上野生的酸棗,古樹上鳴叫的野鳥,湖邊棲息的“長脖老等”(蒼鷺),湖中的蓮藕、雞頭米,湖上飄香的荷葉,這一切構(gòu)成了鏡春園和朗潤園的野趣。記得小學老師曾教我們一首小詩很有趣,好似1到10的數(shù)字游戲: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我認為小詩的意境與這兩園的野景比較貼切。自未名湖東北角進入園中,走過一個石橋,迎面看到一個很氣派的院落,大門上的對聯(lián)是“樂天知命,安土敦仁”,這恰好是對住戶的真實寫照,燕大教職員居住于此都過著其樂融融的生活,教授們對著晨風夕月、階柳庭花作著他們的學問,燕大同學們則三三兩兩或全系出動,到朗潤園、鏡春園野游,合影留念,可見當時的野景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筆者在燕大附中讀初一時,校址在蔚秀園內(nèi),上學要從鏡春園經(jīng)鳴鶴園到西校門,過京頤馬路走進蔚秀園。當時園中的境況與鏡、朗兩園相似,也是河湖交錯、崗巒起伏,而且更加荒涼,殘留著更多奕譞(光緒帝之父)時代廢園的舊貌。為數(shù)不多的幾戶人家,散布在彩繪退色的亭臺館舍之間,只有小橋流水和附中同學們的讀書聲給蔚秀園增添了一絲生氣。恰巧中學老師在語文課上講詩詞,他用一首古詩來舉例說明: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我也同樣聯(lián)想到蔚秀園的荒蕪和蒼涼。 承澤園 承澤園在蔚秀園西面,掛甲屯的南側(cè),園門坐西朝東與蔚秀園的西南角門相對,園子雖然面積不大,但有山有水、清代的亭臺樓閣和廳堂房舍尚存,是西郊故園中保存得比較完整的園林之一。光緒年間為慶親王奕劻的賜園,奕劻去世以后,承澤園被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shù)研究家、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購得。 1964年我去看望祖母和二叔時,她們的住處就在小橋流水的湖北岸,青磚瓦舍、安靜清涼。當時張伯駒先生是燕大國文系中國藝術(shù)史名譽導師,在執(zhí)教的業(yè)余時間,這位曾與余叔巖、楊小樓、王鳳卿、錢寶森等名角同臺演出過《失空斬》的京戲名票也熱情參與了先父和二叔所在的燕大職工京劇社的活動,排演了《問樵鬧府·打棍出箱》,在劇中他扮演范仲禹,一時成為燕園中的佳話。 張伯駒先生 近年來,描述燕園景色的圖文不少,時間段大多為七八十年代以后的新貌。本文重點則是根據(jù)筆者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和親身經(jīng)歷,回憶燕園四十年代的舊貌,當時距大清滅亡僅三十余年,可以看到古園荒廢后殘留下的很多遺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遺跡會越來越少甚至完全消失?,F(xiàn)在講述燕園興衰和演變的文章也不鮮見,其中的每一座古園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但因篇幅所限,本文僅梳理了一下燕園及其周圍古園的簡略歷史,感懷昔日的蒼涼景象,正所謂“景物依舊,人事已非”,故人早已駕鶴西去,景物也不再依舊。如今在這片古典園林密集的地方,人員輻輳、大廈林立,面貌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2022年9月9日 原載于《海淀史志》2023年第一期 1.<燕京大學建校資金與校園建筑規(guī)劃>關(guān)家麒 載于《夢縈未名湖》黃海數(shù)字出版社2014年4月。 2.《燕京大學人物誌》 燕京研究院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4月。 3.<朗潤園·鏡春園的喜樂悲愁>關(guān)家麒 載于《燕大校友通訊》第47期2006年9月。 4.<京城古跡·北大燕園中的名園往事>網(wǎng)頁“人民號”2022年6月10日。 5.<燕園大觀>任福生 載于《燕大校友通訊》第88期2022年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