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常函子,意思是“所有的_是”或者“屬于所有的”,(26,108)。 Aaa,公理,(122);——獨立于其他斷定命題的三段論的同一律,(67);——與命題的同一律相比較,(70);——亞里士多德在一處證明中運用了它,但陳述得不明確,(204注②)。 Aab,意思是“所有的a是b”或者“b屬于所有的a”,(108)。 Ab esse ad posse valet consequentia,(從存在的可以正確地推斷出是可能的),已為亞里士多德所知,但是沒有為他明確地表述出來,(186)。 Ab oportere ad esse valet consequentia(從必然的可以正確地推斷出是存在的),已為亞里士多德所知,但是沒有為他明確地表述出來(186)。 Ad falsum sequitur quodlibet,(從謬誤推出所有任意的東西),(246注①)。 Anerkennen,布倫塔諾對“anerkennen”(承認(rèn))與“verwerfen”(排斥)的區(qū)別,(125注①)。 A型前提的換位(conversion of the A-premiss),斷定命題,(126);——不正確地將它當(dāng)作錯誤的看待,(178)。 B Barbara,公理,(122);——完全三段論,(65-66);——亞里士多德所陳述的,(11);——帶有易位的前提并且沒有必然性符號,(22注①);——它在系統(tǒng)中的弱處,(129);——等值于一個純粹的蘊涵公式,(250)。 Barbari,斷定命題,(126)。 Baroco,斷定命題,(130);——亞里士多德以易位的前提加以陳述,(53注⑤);——用歸謬法作的不充分的證明,(79-80);——為什么Baroco必須用歸謬法加以證明,(81);——亞里士多德所給予的正確證明,(82注③);——帶有兩個必然前提需要用顯示法加以證明,(248)。 Bocardo,斷定命題,(130);——亞里士多德以易位的前提加以陳述,(52-53,92注①);——他用顯示法給予證明,(92);——用存在量詞對它的證明,(93-94);——以后用符號形式的證明,(118-119);——帶有兩個必然前提需要用顯示法加以證明,(250)。 Bramantip,斷定命題,(127);——亞里士多德稱之為?ντ ?στραμμ?νο? σΥλλογισμ??(換位的三段論),(40);——他所給予的證明,(42注①)。 C C,蘊涵(“如果——那么”)記號,(108);——它的二值真值表,(217);——它的四值真值表,(218,219,231);——它的八值真值表,(247)。 Camenes,斷定命題,(128);——亞里士多德給予的證明,(42注①)。 Camenop,斷定命題,(128)。 Camestres,斷定命題,(128);——亞里士多德以易位的前提加以陳述,(53注④)。 Camestrop,斷定命題,(128)。 Celarent,斷定命題,(127);——完全三段論,(66)。 Celaront,斷定命題,(128)。 Cesare,斷定命題,(128)。 Cesaro,斷定命題,(128)。 Cpp,命題的同一律,區(qū)別于Aaa,(70);——在C—N—δ—P—系統(tǒng)范圍內(nèi)對它的推演,(223)。 Cpq,蘊涵式,意思是“如果p,那么q”,(108)。 C—N—δ—P系統(tǒng),解釋,(220-224);——它的某些重要的斷定命題,(223);——它的表達式的驗證方法,(224);——它的唯一的公理,(222);——它的替代規(guī)則,(221);——它的定義規(guī)則,(224-228)。 C—N—P系統(tǒng),怎樣用真值表方法驗證它的表達式,(216-220);也見:古典的命題演算。 C—O—δ—P系統(tǒng),它的公理,(222注①)。 D Darapti,斷定命題,(127);——亞里士多德用顯示法給予證明,(90注①);——可以用存在量詞給予證明,(90-92)。 Darii,斷定命題,(126);——完全三段論,(66);——亞里士多德以易位的前提加以陳述,(53注④)。 Datisi,公理,(122);——亞里士多德以易位的前提加以陳述,(53注①)。 dictum de omni et nullo,(全和零原則),不是一個三段論的原則,(69);——不是由亞里士多德陳述的,(70)。 Dimaris,斷定命題,(127);——亞里士多德給予證明,(42注①)。 Disamis,斷定命題,(127);——亞里士多德以易位的前提加以陳述,(41注①);——他通過對Darii的結(jié)論換位加以證明,(75-77)。 E E,常函子,意思是“沒有——是”,或者“屬于無一”,(26,108)。 Eab,意思是“沒有a是b”或“b屬于無一a”,(108)。 ex mere negativis nihil sequitur,(僅從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結(jié)論),并非總是真的,(142);——聯(lián)系于斯盧派斯基的排斥規(guī)則,(142)。 E型前提的換位(conversion of the Epremiss),斷定命題,(126);——亞歷山大用三段論加以證明,(21)。 F Felapton,斷定命題,(129);——亞里士多德以易位的前提加以陳述,(20注②)。 Ferison,斷定命題,(129)。 Fesapo,斷定命題,(129);——亞里士多德給予證明,(20注②)。 Festino,斷定命題,(129);——亞里士多德給予證明,(42)。 Fresison,斷定命題,(129);——亞里士多德給予證明,(41注②)。 H H,析取記號“或者—或者—”,它的定義,(225);——它的δ-定義,(226)。 I I,常函子,意思是“有些——是”或者“屬于有些”,(26,108)。 Iaa,同一律,公理,(122)。 Iab,意思是“有些a是b”或者“b屬于有些a”,(108)。 I型前提的換位(conversion of the Ipremiss);斷定命題,(125);——亞里士多德用顯示法加以證明,(86注①);——用存在量詞加以證明,(88-89);——后來用符號加以證明,(117)。 K K,合取“和”(并且)的記號,(109);——它的四值真值表,(231)。 Kpq,合取式,意思是“p和q”,(108);——用C和N給予定義,(112);——定義為真值函項,(115)。 L L,常函子,意思是“是必然的”,(184);——它在四值模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真值表,(237)。 M M,常函子,意思是“是可能的”,(184);——它在四值模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真值表,(230);——它的“成對的”函子,(236-239)。 M-擴展定律,(強的),可以使我們建立帶有可能前提的三段論理論,(264)。 modus ponens,(肯定前件的假言推理),斯多亞派的第一個不可證明的推論規(guī)則,(33);——分離規(guī)則,(28,112)。 N N,否定記號“這不是真的——”或者“非”,(108)。 O O,常函子,意思是“有些——不是”或者“不屬于有些”,(26,108)。 Oab,意思是“有些a不是b”或者“b不屬于有些a”,(108)。 O前提的換位(conversion of the Opremiss),非有效的,(22注②)。 P peiorem sequitur semper conclusio partem,(結(jié)論永遠由最弱的部分規(guī)定),(252,265)。 Q Q,等值記號,(148);——意思是“當(dāng)且僅當(dāng)”,代替通常的符號“E”使用,(148,185注⑤)。 R RE,規(guī)則,它允許用E代替NI以及反轉(zhuǎn)過來,(121)。 RO,規(guī)則,它允許用O代替NA以及反轉(zhuǎn)過來,(121)。 RS,斯盧派斯基的排斥規(guī)則,(142)。 T T,常函子,意思是“是偶然的”,(211);——不適于解釋在亞里士多德的意義上的偶然性,(272)。 U unumquodque quando est,oportet esse,(任何存在的東西,當(dāng)它存在的時候,它是必然的),必然性原則,(206-207)。 utraque si praemissa neget,nil inde sequetur,(如果兩個前提都是否定的,那么不能得出結(jié)論),與斯盧派斯基的排斥規(guī)則相聯(lián)系,(142)。 V verum sequitur ad quodlibet(真理隨便從什么東西都能推出),(246)。 W W,常函子,它的四值真值表,(237);——與成對的函子M的關(guān)系,(236-239);——它在給偶然性下定義時的作用,(241-243)。 X X,常函子,它的四值真值表,(242);——它的δ-定義,(241);——對與它成對的函子Y的關(guān)系的解釋,(241-243)。 Y Y,常函子,它的四值真值表,(242);——它的δ-定義,(241);——對與它成對的函子X的關(guān)系的解釋,(241-243)。 (三) ?δ?νατον,不可能,(183)。 ?μεσο? πρ?τασι?,見:直接前提。 ?ναγκα? ον,必然的,(183)。 ?ν?γκη,見:三段論的必然性。 ?παγωγ? ??? τò?δ?νατον,見:歸謬法。 ?ρα,見:所以。 ?ρχα?,基本真理,(49)。 ?ξ?ωμα,斯多亞派表示命題的術(shù)語,(114注①)。 δ,具有一個命題變項的變項函子,對它的值域的解釋,(220-223)。 δΥνατ?ν,可能的,(183)。 δ-表達式,驗證它的方法,(224)。 δ-定義,解釋,(224-226);——H的δ-定義,(225);——L和M的δ-定義,(230-231);——X和Y的δ-定義,(241)。 ?νδ?χεσθ北,亞里士多德將它在兩種含義上加以使用,(262注②)。 ?νδ?χ?μενον,偶然的,(183),見:偶然性。 ?λη,作為與三段論形式相對應(yīng)的三段論的材料,(26)。 ?ποB?λλειν,菲洛波努斯用以表示“替代”的術(shù)語,(19)。 ο?χ?,斯多亞派用以表示命題的否定,(108)。 στοιχε?α,字母,變項,(18)。 σΥζΥγ?α,前提的組合,(90)。 θ?σι?,亞里士多德為三個格所采用的詞項次序,(52注②-③)。(盧卡西維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