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芍藥知母湯,由桂枝、白芍、白術、麻黃、知母、防風、附子、甘草、生姜九味組成,醫(yī)“肢節(jié)疼痛、身體尫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是《金匱要略》施治風濕、類風濕、尿酸型關節(jié)炎的古老處方。 藥物分析言者多殊,江陰前輩曹穎甫認為: 其中知母療嘔,可止“欲吐”,于證難合; 婺源汪蓮石先生據(jù)《神農本草經》,則對治浮腫、解除水腫所致腳腫如脫,認為亦欠恰切—知母既非降逆也不利尿,相反卻能滋陰益水; 傷寒家白衣廟老尼禪師強調:知母改善身體尫羸、轉化形瘦,似乎言未虛發(fā),學說宜從。 將知母視作清火藥,消退炎腫,與積水不同,不然留在方內無法冰釋其用。 仲圣派遣附子論個,最多三枚,本湯開了二兩,和其他相比不屬主品,按兩枚應用較妥,乃實踐經驗。 臨床觀察,如以桂枝、白術、防風、白芍、附子居君,收效更好。
即授予上方,合麻黃10克、白芍20克、白術15克、防風20克、知母15克、炮附子30克(先煎一小時)、桂枝20克、甘草10克、生姜10片,每日一劑,水煎分三次服。 連吃十天,癥狀便減; 囑咐繼用,五周停止,完全緩解。 此方要掌握靈活性,臨陣議量,才會獲得理想戰(zhàn)果。 |
|
來自: 中醫(yī)知識圈 > 《經方方解及臨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