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長宏 2023年3月16日 篾匠的誕生很早。《詩經(jīng)·小雅》中有“爾牧來思,何蓑何笠”的詩句,生動描述了牧童暮歸時頭戴笠帽的情景。關(guān)于篾匠的起源,民間還有各種不同的傳說。其中,一個傳說講到,篾匠這一行是魯班的師兄張班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他心靈手巧,能用竹子編制出各種日用物件。篾匠們對張班十分敬重,將他與魯班并列祭祀,尊稱為“張、魯祖師”。 傳說張班編了張竹席,魯班便安上四條木腿,成了桌子,于是世人都夸魯班的手藝好,而冷落了張班。張班便找魯班評理:“你改做桌子可以,但名稱還得按我原來的'席’叫!”因此,古往今來設(shè)宴請客時叫人落座,均稱“入席”。 由于我國南方地區(qū)分布著廣泛的竹子,加之篾匠的工具簡單,一把篾刀,一再加上一些小鋸子、小鑿子,就基本齊全了。因此,篾匠們編出來的各種竹器慢慢進入到了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篾匠這門手藝也就傳承至今了。 在竹子的生長區(qū),竹器散落在家里大大小小的角落,長竹匾、圓竹匾多半用來曬淘洗干凈的糯米或者油菜籽。在炎炎夏日,長竹匾還以當(dāng)做涼席來用,躺在上面睡覺,涼意習(xí)習(xí),別樣愜意。 篾匠的工具簡單,可是真的要編出一個成品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篾匠有自己的一套基本功:砍、鋸、切、剖、拉、撬、編、織、削、磨,這些都得樣樣通曉,件件扎實。從山里看來的竹子要用小鋸子鋸成合適的長度,然后用刀將竹子剖開,剖開的竹子還要用刀進行里外分層,再根據(jù)需要分成寬窄、厚薄不同的篾條或者篾片。用篾條或者篾片編織成型后,篾匠還要用工具將一些扎手的地方打磨,力求美觀、拿起來也要順手。 竹器耐用,不易變形,一個用上三五年不成問題。因為是編織而成,竹器即便是漏了洞,篾匠也能用竹條重新修補好,就像是打個補丁。補竹器不是個容易的事情,哪幾根篾片篾條斷了,必須整個剔下來,再換上同樣大小的篾片篾條,講究平滑如故,來不得半點馬虎。 “編竹器最好選金竹,它的柔韌度好,編起來容易,編出來的東西好看耐用??墒俏覀兏浇嚼锏闹褡佣际前咧?,韌度不好,不是很好用。”除了竹子的品種外,進山砍伐竹子的時間也很有講究,“老話常說'七竹八木,說的就是砍竹子最好的時間是農(nóng)歷的七月,砍木頭最好的時間是農(nóng)歷的八月,這個時候的竹子和木材韌度最好,經(jīng)久耐用?!?/p> 如果竹子的柔韌度不夠好,那篾匠做起活兒來要格外小心,用力不夠,篾條不易彎曲編織,用力過大則容易折斷,折斷后,就得用新的篾片進行替換,費時費力。出篾匠的地方,一般來說都會生長著為數(shù)不少的竹子。竹器在價格上也很便宜,“那個時候,一個笸籮才幾毛錢?!背讼裨窘疬@樣賣成品的竹器,也有的篾匠會挑著擔(dān)子,走家串戶修補竹器。擔(dān)子里放著剝好的篾條和篾片,有厚有薄,有硬有軟。 隨著現(xiàn)在用竹器的人家越來越少,以編竹器為生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大家覺得竹器看起來老氣,不如買來的其他花花綠綠的器皿好?,F(xiàn)在,費半天力氣,編出來的竹器也就賣個二十來塊錢,編的人覺得價錢低,買的人也覺得沒有塑料盆劃算。
“現(xiàn)在的年輕人誰還會學(xué)這些,有文化的人就更不學(xué)了。說起這門手藝,有些老篾匠閑談起來無不感概。 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包括竹器在內(nèi)的很多篾制品被塑料制品蓋住了風(fēng)頭,篾匠們多多少少也有些看不起自己手里的手藝活兒??墒牵S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篾制品又開始出現(xiàn)在了人們的視線中,材料環(huán)保,制作精美的篾制品成為越來越多人日常生活器物或者裝飾品的首選。也許會有一個新的“春天”在不遠處等待著這些雙手粗糙、心思細膩的篾匠們。所以呀,張班大師的徒弟們還是有前(錢)途的。 |
|
來自: 溱湖之戀 > 《行業(yè)祖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