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堪稱當(dāng)時社會上最博學(xué)者之一。他的“仁者愛人”、有教無類”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以及他的有著中國文化圣經(jīng)之稱的《論語》、他修的《春秋》、編的《詩經(jīng)》等集文化之大成,不僅是國人的寶貴遺產(chǎn),也是全世界不可多得的財富,對世界的影響深刻而久遠。他被今人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確實是實至名歸。 孔子對人類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下面筆者就為大家盤點一二: 政治上的貢獻孔子政治上強調(diào)仁政,他從“仁者愛人”出發(fā),堅持以人為本,實行仁政德治,將社會公正、秩序、誠信和人民的福祉擺在第一位。提出為政要從自身做起,“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主張為政以德,認(rèn)為“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德治優(yōu)于“道之以政,齊之以刑”的法治。他的政治理想,一是實現(xiàn)“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一是實現(xiàn)“天下有道”的“小康”社會。 當(dāng)然,孔子的德治思想只是針對他那個時代而提出來的,在今天看來,并不具有普適意義。德不是不需要法的,應(yīng)該是在法律范圍制約下的德,法治是德治的保證。 思想上的貢獻孔子思想上的貢獻想主要體現(xiàn)在和諧思想上。以筆者看來,其含義有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崇尚人類自身的和諧,并把這種和諧落實到禮治秩序上;二是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并把這種和諧提升到“天人合一”的高度;三是崇尚“中庸之道”,并把“和”提升為儒學(xué)體系的認(rèn)識論范疇,為中國文化樹立了“致中和”的精神。孔子的和諧思想以“仁”為基本內(nèi)核、以“禮”為外在實現(xiàn)形式、以“和”為精神風(fēng)韻,傾注著對人類自身存在與發(fā)展等問題的無比關(guān)心,飽含著對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無限情懷。 孔子對“和”的精神、“和”的價值,在前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相成相濟”的思想的基礎(chǔ)上,既有繼承又有新的拓展和升華??鬃拥摹昂汀?,是先個人心性之“和”,再推及人際之“和”、家國之“和”、人類之“和”、天人之“和”??鬃印昂汀钡淖钔怀鲐暙I在于他把人類社會與人類生活所依托的宇宙結(jié)合起來、貫穿起來,當(dāng)成一個整體來看待,追求一種“天人合一”的高尚境界??鬃诱J(rèn)為,人類如果不能敬畏自然,甚至破壞自然規(guī)律,就會得罪自然,最終受到自然的懲罰,即“獲罪于天,無所禱也”。 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看,孔子的這一思想既有見地,也符合實際,在今天也很有借鑒意義。 教育上的貢獻。孔子被稱為“至圣先師”,他高舉“有教無類”的旗幟,打破奴隸主階級對教育資源的壟斷,沖破教育上的分配不公,首開民營學(xué)校之先河。他先后培養(yǎng)了“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無論其教育思想還是具體做法,在當(dāng)時都是很具開創(chuàng)性的。 孔子堪稱“萬世師表”,一生“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他在教學(xué)活動中,選編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教材;傳授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六種技藝;將弟子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四科進行教育,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文史上的貢獻孔子的傳世之作甚多,比如我國傳世的第一部文學(xué)作品《詩經(jīng)》,就是由他整理成書的?!妒酚浛鬃邮兰摇酚涊d,古時有詩3000余篇,孔子選取其“可施于禮義”的305篇,按風(fēng)、雅、頌分類,形成《詩經(jīng)》文本,并作了解說。 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春秋》也是孔子所作。全書僅1.6萬余字,卻記載了上起魯隱公元年下至魯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魯國歷史,具有高超的寫作技巧。自孔子修《春秋》后,確立了許多書寫歷史的原則和凡例,即所謂“春秋筆法”——用簡約的文字表達復(fù)雜的微言大義,褒善貶惡,“一字之褒,如同華袞之榮;一字之貶,無異斧鉞之誅”。《春秋》通過把歷史的原始記錄改寫成歷史著作,創(chuàng)立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史學(xué),也因孔子作《春秋》,“春秋”二字便成了歷史的代名詞。 總之,孔子對人類的貢獻是巨大的,限于篇幅筆者在此只能是掛一漏萬,定有許多不周和不當(dāng)之處,歡迎朋友們指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