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比酒量、酒膽和俠義精神,而品茶卻要有雅量,品茶味、釋人情世故,悟禪道之境。酒道是一種西方式的狄奧尼索斯精神(尼采的酒神精神),而茶道則更具有東方的情調(diào)與東方式的智慧。除中國外,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都是茶道的傳播地。
我是在戒酒并告別酒壇(猶如詩壇,文壇)后,才漸入茶道佳境的。我覺得茶道高于酒道,酒使人沖動,也使人昏昧;茶使人淡靜,也使人清醒。喝酒喝出毛病來的人很多,不僅僅是打架罵架,或患了什么脂肪肝、胃出血,最不好的是喝昏了頭,誤了事。而真正意義上的喝茶卻往往使人進(jìn)入松懈狀態(tài),傾心相談,反觀現(xiàn)實狀態(tài)和人生得失,從品茶中漸悟出佛道之高境也難說。
品茶,重在一個“品”字。味道最好的茶當(dāng)然是“明茶”,也即當(dāng)年清明以前采摘下來的綠茶,小小的芽尖,長滿細(xì)細(xì)的絨毛,泡到水里。最好的是山泉水,嫩綠嫩綠的,清爽清爽的,不見一張葉子和一根桿棒,品起來有一種淡淡的清香,甚至吮不到一點茶葉應(yīng)有的苦澀。而如果喝紅茶,不僅要新鮮的好茶,而且要靠茶藝小姐的嫻熟技藝,在閑談之中,不慌不忙地“做”出一壺“功夫茶”來。我曾在九方茗圓和清靜山莊茶樓品過黎立、夏怡清兩位小姐做的“功夫茶”,聞起來濃香撲鼻,喝起來醇厚濃釅,有花的清香,酒的濃烈,詩的情愫。
爐火純香的“功夫茶”,雖不是酒,卻能醉人。
品茶,一定要有閑心,不可有燥氣。喝茶,人不可多,一兩個知己足矣。一杯茶,質(zhì)樸之極,但所蘊含的茶道卻不可謂不深,它深藏著東方文化,并早已與古代詩詞、書法、國畫、道學(xué)、禪學(xué)融為一體,為歷代名士與隱士,乃至佛道高人所酷愛。
在今天,人們都在為生存而像陀螺一樣忙轉(zhuǎn)個不停,外面的世界精彩,也很無奈。而品茶則可反思精彩,消解無奈?,F(xiàn)代文人周作人先生著《喝茶》一文曰:“喝茶當(dāng)于瓦屋紙窗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兩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
賈平凹在西安曾受邀參加某茶樓的開業(yè)典禮,他的賀詞是;窮人喝茶是窮,道士喝茶是道,和尚喝茶是禪……在他眼里,茶只是一種道具,在不同的社會角色那里,顯現(xiàn)不同的文化色彩。
我尊之為“國畫界的梵高”的新疆大畫家王念慈曾作《三泡茶》一畫廣為流傳。畫面上不過一個坐著的茶壺和幾片芭蕉葉而已,但上面的題詩卻甚是了得:一杯茶,其味甘,如人之青少年;二泡茶,其味苦,如人之中壯年;三泡茶,其味澀,如人之風(fēng)燭殘年,茶之一壺,人之一生……
喝茶,在外行看來,不過像喝白開水一樣無滋無味;而在茶道中人看來,卻是一種高級的消解自我的方式,動中入靜,苦中作樂,從品茶中領(lǐng)悟人生況味與博大的哲學(xué)宗教蘊含。 (責(zé)任編輯:潤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