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死生命也 原文: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真乎!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于壑[hè],藏山于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循。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邪?故圣人將游于物之所不得循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而況萬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白話:生與死是自然之命,就像夜晚白天一樣,自然而然。人之所以無可奈何,全然是萬物的本性(本然),人把天視為生之父母,身體更是隨順自然變化,更何況卓越超然的道呢?人常認為有個主宰超越自己,但身體依舊會老去死亡,何況卓越超然的道呢?泉水干涸,魚被困在陸地上,相互吹著氣保持呼吸,相互吐著沫保持濕潤,不如在江河湖水中沒有往來。與其有堯的美譽而不是桀的惡名,不如兩者都不要而溶于大道。 天地賦予我形體,以勞碌讓我生存,衰老讓我休息,停息讓我死亡,所以妥善賦予我的生,也一定能妥善處理我的死。把舟藏在山谷中,把山藏在水中,這樣就可靠了。然而半夜里來了一個有力的人通通搬走,糊涂的人還不能察覺,藏小的大的東西都有所適宜的地方,但還是會消失,如果能藏天下于天下就不會消失,這是萬物恒常的真實情況。現(xiàn)在獲得人形而欣喜,人的生命形體,在道中千變?nèi)f化無窮無盡,那快樂就難以估量了。所以圣人游于萬物萬化中沒有遁跡,并同天地同存,無論夭折、老死、起始、終結(jié),人都效法他,何況萬物依靠而一切演化的道呢? 體會:生死問題,反復論及,這是人類的大問題,思想終極的問題,人類的哲學、宗教都有其闡述,而并未得到大一統(tǒng)的共識,由此產(chǎn)生多種多樣的解釋。同歸為“有解釋無結(jié)論”,死是無法經(jīng)驗,也沒有經(jīng)驗,按照本段,就是自然而然的本然,究其根本到此為止。存在了脫生死的宗教說,沒有普及人世,帶著神秘色彩,不能妄言,只能說人類社會有這樣的學說、傳說;現(xiàn)代科技研究生命長壽,是科技醫(yī)療延長了壽命,但生死無法解決。對常人而言,解決不了的問題不是問題,唯有如何看待問題的認知體味了,“言生之可貴,不語死之可悲,萬物造化,何貴之有?悲從何來?”。 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真乎!很多人會有冥冥中自有安排的感覺,尤其年齡越大這種意識越強,或許這就是“迷信”的原由,迷信的反義詞是正信,對不可知無知的事物,用猜測、懷疑、狂想,甚至不計代價的追隨,這種“迷信”使人智混亂,甚至喪失理智,帝王將相求仙問道,求長生不老,最終黃土埋了身體,塵封了王朝。古往今來許多的欺詐借此為由,此起彼伏從未間斷,所以對無法理解的事物不能執(zhí)迷,偏執(zhí)易走向錯誤,更別說向道修道了。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這是非常美的一段描寫,廣為人知,成了共有的一種思想文化,現(xiàn)代常用相濡以沫比喻同甘共苦的夫妻、朋友間患難與共的友情;也是莊子文義的衍生。從原文理解,處于這種悲情的境遇,不如在江河湖海中自由自在,即便不相往來,而合于自然合于道才是盡天年。 藏天下于天下,如一滴水藏入海里,永遠和海同存;一切歸之于自然,這是萬物自然而然。 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這句話從宇宙空間理解,任何天地萬物,在時空中流變,有力者及時時空,什么能逃出時空呢;昧者從有形體去理解,難以察覺道的演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