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濬自以為功勞大,卻遭到了王渾、王濟(jì)父子及其黨羽的打擊和冤枉,所以每次進(jìn)見晉武帝司馬炎,總要陳述他討伐吳國的辛勞以及被冤屈的情況,有時候說到激動之處,忍不住憤恨與不滿,竟不辭而別。 司馬炎對他十分寬容,一次次原諒了他。 益州護(hù)軍范通是王濬的外親,對他說:“你的功勞確實值得贊美,但遺憾的是,你老是想以別人的贊美自居,這就完全不值得贊賞了。你應(yīng)當(dāng)凱旋之后就隱居在自己家里,嘴里不談平吳的事情,如果有人問到平吳之事,你就說:'這是圣明的君主的德行,是各位將帥的力量,我這個老頭子又沒有什么功勞?!A相如就是用這個辦法把廉頗降住了,王渾他能不慚愧嗎?” 王濬說:“你說得對。開始的時候,我那樣作,是吸取了鄧艾的教訓(xùn),害怕把災(zāi)禍惹上身,不能不說,但是后來,我始終不能放開這件事,確實心胸狹窄了。” 當(dāng)時,很多人都覺得王濬立下大功,但對他的報償輕了,對此都憤恨不平。 博士秦秀、太子洗馬孟康、前溫縣令李密等人一起上表,替王濬叫屈,司馬炎于是授王濬為鎮(zhèn)軍大將軍,加散騎常侍,領(lǐng)后軍將軍。 王渾到王濬家里去,王濬要先安排衛(wèi)士嚴(yán)加戒備,然后才接見,可見兩人猜疑之深。 平定吳國后,王濬功高位重,不再堅持簡樸,食則佳肴,衣則錦繡,縱情奢侈享受。 他所征召引薦的,也多是蜀人,表示不遺故舊。 后來,王濬升任撫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特進(jìn),散騎常侍、后軍將軍如故。 晉太康六年(286年)十二月,王濬去世,終年八十歲,謚號為武,葬于柏谷山,大肆營造墳?zāi)古c陵園,圍墻周長四十五里,每面別開一門,松柏茂盛。 唐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設(shè)廟享奠,當(dāng)中就包括“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濬”。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shè)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王濬。 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王濬亦位列其中。 王渾父子毀謗、打壓和排擠王濬,受到了很多人的譏諷。 司馬炎稱許王渾的軍功,下詔進(jìn)爵他為京陵公,增邑八千戶,后轉(zhuǎn)任征東大將軍,重新鎮(zhèn)守壽春。 王渾在壽春,不常用刑,處事果斷,又妥善安撫了當(dāng)時心中畏懼西晉政權(quán)的東吳遺民,令江東安定,民心歸附。 晉太康三年(282年),王渾受召入朝,任尚書左仆射,加散騎常侍。 太熙元年(290年)正月,王渾升任司徒。 司馬衷繼位后,加授王渾為侍中,封國,獲賜士官。 元康元年(291年),皇后賈南風(fēng)聯(lián)合楚王司馬瑋,誅除了輔政的太傅楊駿和他的黨羽。 司馬瑋意圖殺死新任太宰的汝南王司馬亮,奪取朝權(quán),手下公孫宏勸說他尋找舊臣王渾支持,以穩(wěn)定眾人心志。 王渾卻以患病為由回到府第,命府中一千多名府兵緊閉大門,抗拒司馬瑋,司馬瑋不敢強(qiáng)逼。 同年,賈南風(fēng)誅殺司馬瑋,總攬朝政,王渾帶兵入宮,被授為錄尚書事。 自從任司徒后,王渾在早前任上積累起來的好聲望卻日漸減退。 元康七年(297年),王渾逝世,享年七十五歲,謚號元公,后世稱其為“京陵元公”。 司馬炎下詔褒獎司馬伷,并封他的兩個兒子為亭侯,食邑各三千戶,賜絹六千匹。 不久,命司馬伷都督青州諸軍事,加侍中的服飾,進(jìn)拜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晉太康四年(283年),司馬伷病重,司馬炎賞賜他各種物品,又派侍中詢問病情。 五月初一,司馬伷去世,終年五十七歲,謚號武。 臨終時,司馬伷上書,請求把自己安葬在生母伏太妃陵墓的旁邊,又請求把封國分給他的四個兒子。 司馬炎都允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