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又稱為壓力性損傷,是指位于骨隆突處、醫(yī)療或其他器械下的皮膚或軟組織的局部損傷??杀憩F為完整皮膚或開放性潰瘍,可能會伴疼痛感。損傷由于強烈或長期存在的壓力或壓力聯合剪切力導致。 一、壓瘡發(fā)生的原因: 1、受壓,像是垂直壓力、摩擦力、剪切力等。對局部組織長期的持續(xù)性的垂直壓力是壓瘡發(fā)生的最重要的原因。 2、潮濕;皮膚經常受到汗液、尿液及其他滲出物的刺激變潮濕,皮膚抵抗力下降,皮膚屏障作用減弱,產生皮膚破潰,皮膚潮濕會增加摩擦力,會加重皮膚的損傷。 3、營養(yǎng);營養(yǎng)攝入不足,蛋白質減肥少,皮膚的脂肪減少,肌肉萎縮。受到壓力時,骨隆突出皮膚受到的壓力增加,受壓出因缺少脂肪組織的保護引起血液循環(huán)障礙,產生壓瘡。 4、高齡;老年人表現為皮膚松弛、干燥、缺乏彈性,皮下脂肪萎縮、變薄、皮膚抵抗力下降,對外界環(huán)境反應遲鈍,皮膚血流速度下降,導致皮膚易損性增加。 5、體溫升高:體溫升高時,機體新陳代謝率增高,組織對氧的需求量增加,局部組織受壓,組織缺氧嚴重,壓瘡發(fā)生幾率增加。 6、矯形器械使用不當:用石膏固定和牽引時,限制患者身體和肢體的活動。特別是夾板內襯墊放置不當。石膏內部平整或有渣,固定過緊或肢體有水腫,肢體血液循環(huán)受阻,導致壓瘡。 高危人群較多,主要包括長期臥床者、年老體弱者、過度消瘦者、過度肥胖者。 二、壓瘡的高發(fā)部位 1、仰臥位:頭枕部、肩胛部、坐骨結節(jié)、骶尾部、跟骨等部位容易出現壓瘡; 2、俯臥位:足趾、肩部、膝部、面頰和耳廓、乳房(女)等部位容易出現壓瘡; 3、側臥位:腳掌和腳踝外側、膝關節(jié)外側、。髖骨、胸部外側、肩膀關節(jié)、耳朵等部位容易出現壓瘡。 4、坐位:坐骨關節(jié) 5、醫(yī)療器械接觸部位:面罩、鼻胃管等 由此可見,由此主要發(fā)生于皮下脂肪較少的骨隆突處,以及局部受壓的部位。 三、如何預防壓瘡 1、減輕或去除壓迫 ①翻身 頻率:臥床患者每1-2h翻身一次,坐輪椅者每15-30min減壓15-30秒。 ②應用減壓用具和減壓敷料 氣/水墊、高密度海綿墊、泡沫墊、醫(yī)用羊毛墊、水床、氣墊床、減壓輔料 翻身是必須的,使用各種減壓器具和敷料可以減輕皮膚所承受的壓力,減少翻身頻率,但絕對不能代替體翻身?。。?/span>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 ①防止身體滑動:床頭抬高≤30°,避免剪切力;坐輪椅時適當約束防下滑。 ②保持床單平整,床上移動時使用提式床單。如無提式床單,抬起患者身體,避免托、拉、拽等形成摩擦力。 ③正確使用便盆,防止擦傷皮膚 脫瓷或損壞不可再使用;抬高臀部,開口端朝向足部,不可硬塞、硬拉。 3、避免局部刺激 ①保持皮膚清潔和保護皮膚 選擇PH值平衡的皮膚清洗劑;避免過度潮濕(隔離產品),避免過度干燥(潤膚劑);失禁管理:及時擦洗,膀胱功能訓練、失禁袋、液體敷料噴涂。 ②保持床單清潔、干燥、平整、無碎屑 不主張使用吸水粉末;不主張在會陰部皮膚涂凡士林軟膏等油性劑;不主張使用烤燈。 4、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 ①定期溫水擦浴、擦背 ②鼓勵患者多活動:主動或被動活動 ③避免對局部發(fā)紅的皮膚進行按摩 5、改善營養(yǎng)狀況 ①如病情允許,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②水腫患者限制水和鹽;脫水患者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