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啊,我們都老了!”。古人60歲可謂高齡,此時已64歲的香山居士白居易身體抱恙、閑居洛陽,向同歲的老友夢得先生劉禹錫寫詩傾訴感傷:“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情于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余。”(《詠老贈夢得》) 時光太匆匆,白居易對衰老一事極為敏感,早些年就自嘲是“白發(fā)郎官老丑時”,在《自問》中感嘆“黑花滿眼絲滿頭,早衰因病病因愁,宦途氣味已諳盡,五十不休何日休?”,有著強烈的休隱之意。由于身體狀況欠佳,此時花甲之歲的白居易眼睛不好,腿腳不便,晚上早早地睡覺,整日閉門不出,也懶得收拾打理自己了。字里行間透露著一個邋遢頹廢的老者形象,透著詩人內(nèi)心對年華老去的無奈與心酸。 面對如此消極悲觀的老友,劉禹錫的回詩很快就來了:“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保ā冻陿诽煸伬弦娛尽罚?/span> 生老病死是人生規(guī)律,但劉禹錫并不急著否定老友內(nèi)心對生理衰老的不適應。日漸消瘦、頭發(fā)稀少、不便閱讀、經(jīng)常就醫(yī)……在前六句中,他先順著白居易的話頭,回應著老年生活的確有諸多不便。但在下半段,劉禹錫卻筆鋒一轉(zhuǎn),變換了感情基調(diào),用自己的釋懷坦然來開導老友:隨著年歲增長,閱歷也在不斷積累,對世事萬物可以看得更加透徹、通達,這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夕陽西下也不算晚,落霞余暉依舊可以映紅整個天空。 是啊,只要初心不改,哪怕歲數(shù)上去了,也照樣可以光彩照人、燦爛無比。最后兩句的生動比喻,意境斐然,充滿哲理,包含了他對老友的寬慰與鼓勵,一個千古流傳的名言佳句就此而來。 其實,劉禹錫宦游不順,大半輩子都在貶謫中度過,但這些挫折遭遇卻并沒有令他意志消沉,反而使得他更加剛強堅毅。別人觸景生情的感傷,在他那里卻成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詞》),充滿了慷慨激昂。晚年的他不減壯志,繼續(xù)為秋風代言,寫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始聞秋風》)。在洛陽城里,“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保ā杜c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后期》)兩位同樣才華橫溢又白發(fā)長壽的詩人知己相聚一起,彼此心心相惜,互相唱和對吟,共度晚年生活。 畢竟香山居士字“樂天”,在好友的開導下,老白也擺脫了畏老情緒,以坦然樂觀的胸襟接受了老年生活。在70歲那年,白居易還贈老友詩一首:“且喜同年滿七旬,莫嫌衰病莫嫌貧。已為海內(nèi)有名客,又占世間長命人。耳里聲聞新將相,眼前失盡故交親。尊榮富壽難兼得,閑坐思量最要身。”(《偶吟自慰兼呈夢得》) (作者:姜云峰/國家稅務(wù)總局上海市嘉定區(qū)稅務(wù)局) 編輯:楊雯 審核:林東 講好稅收新故事 ● 傳遞時代正能量 ● 共圓青年稅務(w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