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我們把漢代以前包括漢代的玉器,叫“高古玉”;漢代以后至清代的玉器,叫“古玉”。 一、六器產生的年代 1、玉壁-祭天 考古發(fā)現,玉璧最早產生于距今約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朝,都有不同形制和紋飾的玉璧出現。 其實玉壁最早可追溯到舊石器晚期,一件流失于民間的遠古玉璧曾重現岫巖,引起多方關注。經初步推斷,這件玉璧早于紅山文化,距今有1.2萬年至1.3萬年歷史。 玉璧的應用范圍也極為廣泛,既是權力等級的標志,也可用于佩戴,亦能作為隨葬品,同時又是社會交往中的饋贈品或信物。 2、玉琮-祭地 玉琮(Cóng)是一種內圓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們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種禮器。距今約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fā)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3、玉圭-祭東方 4、玉琥-祭西方 以虎為題材的玉器始見于新石器時代,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出土有虎首玉璜和虎首玉佩?;⑹子衽宄书L條形,一端圓雕虎頭,用陰線刻劃、浮雕、鉆孔等技法雕琢眼、鼻、嘴以及腦門上的皺紋,一端側面對鉆一圓孔和凹槽與另一半玉璜相接。 新石器時代晚期石家河文化玉器上的玉虎,是沒有身子的虎面或虎頭。湖北天門石河鎮(zhèn)肖家屋脊出土的一對石家河文化虎面形玉飾,虎額頂有三個尖狀凸起,虎面正中有一道縱向凸棱;耳廓近似樹葉形,耳內有旋狀云紋,穿小圓孔;鼻寬大,鼻梁與眉線相連;圓眼,顴部較鼓。 5、玉璜-祭北方 最早的玉璜出現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時期。此時的玉璜形制非常小,大致只有4厘米左右。之后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薛家崗文化、良渚文化等均有發(fā)現玉璜的蹤跡,但是以良渚文化的玉璜最具有代表性。良渚文化的玉璜多為半璧形制,還有一部分為橋形。玉璜一般都是光素無紋的,還有一些是刻花鏤空的,常常與玉管組合成佩飾使用。 6、玉璋-祭南方 最早見于新石器時代晚期,最早出現于山東龍山文化的司馬臺遺址,該遺址分別出土過3件玉璋,為迄今所知最古老玉璋。玉璋盛行于夏和商代。西周的玉璋極為少見,其器身窄長,尺寸較小。中略內凹,三角形端刃一尖長,一尖短,長方柄,扉牙之間飾以平行陰線。春秋玉璋形狀較多,或呈扁平條形,素面無紋;或端刃內此作弧形;或首端呈斜角;或上、下端皆微作斜角,身兩側一邊微弧,一邊似斜刃。戰(zhàn)國以后,出土玉璋幾乎不見。 二、古人用于祭祀的六器? 祭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祈福儀式,對象主要是神靈。在各種祭祀儀式中,六器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不只是中國,在瑪雅文明、日本繩文時代,以及新西蘭土著的文化遺跡中,也都發(fā)現了玉器被用于祭祀的證據,比如日本直到今天依然在流行的勾玉,就是那里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 勾玉 祭祀中常見的六大玉器,也深刻影響了今天的玉器首飾造型。現代玉雕中時常能夠追尋到六器的身影。 由于最早出現文字的朝代是商朝。所以商以前的六器作用我們很難考證,只能把商周作為它的起源。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殷商時期,統(tǒng)治者迷信,常用這些物品進行卜筮活動, 并將結果記錄在上面。 1、商周起源 商周時代,玉器的雕刻工藝已呈現出多元化趨勢,以對應當時的泛神論為主的迷信原始信仰。河南殷墟出土的大量商朝文物,就包含了玉龍、玉璧、玉琮、玉盤等等玉石禮器, 種類繁多,不勝枚舉。 這些玉器在當時最實際的作用是扮演政治職能,商周時代的君王在分封領地、授予位爵時,會用賜予玉器作為一種證明。而因為玉器來源于祭祀儀式,所以被奴隸社會統(tǒng)治者賦予了一層神話色彩。 2、西漢傳承 經過了先秦和楚漢相爭,西漢時期的玉石雕刻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現有出土文物表明,當時中國的玉石工藝在精良程度上達到世界最先進水平,比如堪稱世界文物界奇跡的漢代金鏤玉衣就是其中代表。 金縷玉衣 (漢代) 到了西漢武帝時期,中國確立了獨尊儒術的國策,儒家思想開始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意識形態(tài)。 根據儒家經典《周禮》中的記載:“ 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古人對這六種玉器的顏色還有專門的規(guī)定,即:蒼璧、黃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 作為封建統(tǒng)治者的“天子”, 通過玉石六器對天地四極進行祭祀,祈禱長治久安,社稷昌隆,并以六器作為印綬,分封文武百官,作為傳達旨意的憑證。 也就是說,漢朝的時候,玉石六器的文化得以初步確立,并開始傳承,且直到今天依然深刻影響著中國玉器首飾文化的發(fā)展。 3、祭祀六器 (1)玉璧:祭天 玉璧是一種環(huán)形狀的祭天玉器,也是“六瑞”之一。但是不代表所有中間有孔的圓形玉佩都叫玉璧。 《爾雅·釋器》載:“肉(周圍的邊)倍好(中間的孔)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huán)?!币馑际钦f:邊寬大于孔徑的才是璧;孔徑大于邊寬則為瑗;若邊寬與孔徑一致則為環(huán)。根據中央孔徑的大小把這種片狀圓形玉器分為玉璧、玉瑗、玉環(huán)三種。如下圖 ?璧、瑗、環(huán)比例示意圖 一部分民俗學家認為,玉璧是現代平安扣的前身。 早期的玉璧經過先秦兩漢時代的興盛之后,在魏晉三國時期由于漢室的衰落而式微,但造型的多樣化卻一直在發(fā)展,出現了輪廓外雕和紋路浮雕等等。 玉壁 南北朝時代,玉璧在民族融合的社會激蕩中,漸漸成為了一種象征平安寄托的首飾。它的內外圈更圓,尺寸更精致, 易于佩戴,這也就形成了平安扣最早期的樣子,并且延綿演化至今。 (2)玉琮:祭地 玉琮是祭祀大地的中空方形玉器,被一部分民俗學者認為是當代“路路通”的前身。 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所以用圓形的玉璧祭天,用方形的玉琮祭祀大地。 玉琮的最大特點在于圓形的中空設計,具體的用途已經失傳,清朝乾隆皇一度認為這是一種商人用來搬運貨品的配重器械部件。 由于封建社會工商業(yè)發(fā)展水平落后,商人們只有通過陸運、船運等方式實現貨物的買賣與交易。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內圓外也圓的造型設計,和象征交易順遂,路路暢通的寓意文化。 (3)玉圭:祭東方 玉圭是一種級別很高的玉器,只有帝王和三公才可以持有和使用,象征著對東方的祭祀。 玉圭本身刻有描金四山紋,象征著四個方位,表示安定四方之意,是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的標志之一。 另外,古時候的中國君王會把玉圭作為國禮送給稱臣的周邊國家,比如朝鮮、越南、琉球(日本沖繩)等。 玉圭由于地位的特殊,普通人根本 不敢隨便制作或使用,所以并沒有在民間演化出首飾造型。 (4)玉琥:祭西方 玉琥是祭祀西方的玉器,同時還是兵符-封建統(tǒng)治者握有玉琥,就象征著掌握著軍權,可以通過玉琥這種印信來指揮或者調動軍隊。 到了西漢前期,文景之治被突如其來的七國之亂打斷,原因就是有藩王偽造玉琥騙得兵權的事情出現。 后來到了漢武帝時期,內外大權都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玉琥也就只是一種象征而已了。 之后經過魏晉唐宋的時代,玉琥也一直被認為只是一種地位的象征。 明清時期,市井文化空前繁榮,玉琥得以進入大眾視野,并且作為虎形首飾流傳至今。 (5)玉璜:祭北方 玉璜是一種半圓形的玉器,源于上古神話傳說。人們常說“半壁為璜”,但其實大多數的璜只有璧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玉璜就作為一種原始信仰的神器,用在祭祀典禮上。《山海經·海外西經》曾有記載,夏后啟在舞蹈時“ 左手操翳,右手操環(huán),佩玉璜?!?/span> 玉璜被一部分學者認為是玉珩的前身。兩者看起來極為相似,但形制不同。玉珩的出現要比玉璜晚很多年,而且玉珩不具備祭祀的作用,只作為玉組佩的組成部分,用來裝飾。 在今天,玉璜已經在幾千年的歷史沉淀中褪去了宗教迷信的外衣,演化出玉鎖、玉牌等等款式。由于造型的不規(guī)則性,當代的玉璜給了玉雕藝術家很大的發(fā)揮空間,浮雕、紋飾等等都可以充分運用到。 (6)玉璋:祭南方 玉璋是用于祭祀南方的玉器,形狀像一把刀,始于商周時代,并在多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考古研究中現身。比如龍山文化遺址、二里頭文化遺址等等。 玉璋和玉圭看起來很相似,所以文獻中常常將圭、璋并稱,它的形狀又有些像 半邊的圭,因此又有著“半圭為璋”的說法。 玉璋在南北朝的門閥時代開始變成首飾,父母會把小型玉璋佩件給幼兒把玩,期望他長大后成為手握大權之人。而恭賀別人家添麟兒的成語—— 弄璋之喜,就是源于這種風俗。 玉石六器誕生于華夏文明的曙光中,數千年來已成為傳統(tǒng)首飾寓意文化的重要符號。了解玉器首飾的來源與變遷,將先祖的玉石文化故事傳承給下一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