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功申報課題,就要撰寫一份成功的課題申報書。因為課題申報成功就有相應科研經(jīng)費資助,同時課題申報書也是研究者教科研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 課題立項申報的程序 申報課題分個人課題和集體課題。在申報課題時,要注意個人課題和集體課題的區(qū)別以及個人的研究方向和特點,以便更好確定課題項目。 如何提交課題立項申報書 提交課題申報書有兩種途徑:一是將紙質(zhì)課題申報表郵寄相關課題管理部門;二是通過網(wǎng)絡提交課題申報書?,F(xiàn)在課題申報大多通過課題管理機構(gòu)提供的申請軟件,在網(wǎng)上提交申報表,同時郵寄紙質(zhì)申報書。 課題申報書有哪些要求 明確課題申報要求才能不走“冤枉路”,才能準確填報課題立項申報書,為課題申報成功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讀懂相關要求。一要讀懂“申報須知”(課題申報必須“知道”的事項);二要讀懂“課題指南”,明確選題的方向和范圍;三是讀懂“填寫說明”,知道填寫課題申報書的注意事項。 二是清楚申報限制。一是清楚課題申報者的年齡限制;二是清楚課題申報者的職稱要求;三是清楚字數(shù)限制,如標題字數(shù)、論證字數(shù);四是清楚課題申報的截止日期;五是清楚信息限制(如身份信息限制)。 課題立項申請成功的“四大關鍵” 一要明確“研究什么問題” 課題立項申請書是為獲得上級批準而展示的選題設計與規(guī)劃。若不知道研究什么問題,課題申報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回答研究什么問題就是課題申請書撰寫的基礎和關鍵。 要澄清問題,就要界定概念。問題與某一事物或現(xiàn)象相關;領會事物或現(xiàn)象,就必須進行概念界定。表征事物或現(xiàn)象是約定俗成的,但同一概念反射到不同個體,其效應不盡相同。有些教師很不重視概念界定,如不界定研究對象、簡單列舉己有定義,或下一個模糊定義。這讓課題申報書在源頭就出了問題。 就學理而論,界定概念,即下定義,而定義是主謂語結(jié)構(gòu)判斷,主語定義對象,謂語定義對象類屬的同類事物或現(xiàn)象,即“什么是什么”。典型的定義方法是“屬加種差”。界定概念,需直面概念表征的事實,讓事實顯現(xiàn)自身本質(zhì);運用分析思維,彰顯概念的多重本質(zhì);通過“整體——部分”的解釋循環(huán),豐富概念內(nèi)涵;最終廓清概念界定的視域與目的,明了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 二是明白“為什么要研究這個問題” 界定概念是為了明確研究的問題,而文獻綜述就是為了回答為什么要研究這個問題。課題立項申報書要求填寫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的文獻綜述,其用意就是通過對已有文獻的分析,彰顯該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有些教師不知文獻綜述的價值和意義,只是找些相關研究成果填入其中,以致文獻綜述變成材料維積。文獻綜述應盡量避免如下偏誤:一是不篩選、甄別查閱到的文獻,羅列一串缺乏代表性、權(quán)威性的文獻;二是羅列相關文獻而不做評述,僅僅陳述某些學者說了什么,至于這些學者說得怎樣、是否有缺陷,則只字不提;三是簡單列舉文獻,主觀臆斷否定已有研究,夸大自己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文獻綜述澄清研究意義,至少把握以下三點: 一是查閱課題研究相關權(quán)威期刊、經(jīng)典著作、重要人物的觀點與論述。其捷徑之一是用逆查法先找到一兩篇經(jīng)典文章,然后根據(jù)其參考文獻順藤摸瓜,進行拓展式閱讀。 二是客觀中肯,實事求是評價已有文獻。 三是圍繞擬研究的問題重構(gòu)文獻。有些教師常常有綜無述,根本原因在于他們文獻綜述的思路出現(xiàn)了偏差。課題立項申報書是對某主題的研究,其題目多冠名為“ XX 的研究”。但“ XX 的研究”并不是對某主題的闡述與論證,而是對某主題蘊含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因此,文獻綜述并不是圍繞某主題羅列文獻,而是緊扣某主題蘊含的研究問題重構(gòu)文獻,即以擬研究的問題為主線,充分展示、陳述與該研究問題有關的文獻都說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有待進一步追問和解答。 三是搞清楚“研究這個問題的哪些方面” “學會分析、細化問題”是指運用分析思維,將研究問題細化為一個個具有邏輯關聯(lián)的小問題,直到不能再區(qū)分、識別為止。其操作路徑有二:一是從多個角度、多個側(cè)面進行橫向分析,拓展研究問題的廣度;二是按照不同層次,一層一層地進行縱向分析,挖掘研究問題的深度。即通過橫向與縱向的分析,全面、深入地認識和理解研究問題。 學會分析、細化問題,應立足課題名稱進行縱橫的邏輯追問。一個完整的課題研究要回答“是什么”“為什么”“如何做”等問題,而且在這些問題背后仍存在著“是什么”“為什么”“如何做”的問題。 四是知道“如何研究這些問題” 研究方法無好壞之分,只有適合的才是好方法,即使是“月亮之星”,不合腳,買來也是擺設。因此,問題不同,選擇的研究方法也不同。從功能上看,研究方法大致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一是獲取研究資料的方法。比如:觀察法、調(diào)查法、實驗法、文獻法等。 二是搭建理論框架和論證(闡釋)觀點的方法。如理想類型法(達到理想狀態(tài)的類型)、系統(tǒng)法等就具有搭建理論框架的功能,而體現(xiàn)“分析——論證”和“理解——闡釋”的典型方法則有敘事研究、闡釋學研究、概念分析、比較研究、歷史研究、個案研究等是。 三是指導研究的理論視角,即提出問題、分析 要想走出研究方法簡單列舉或無層次羅列等誤區(qū),最佳的路徑就是研究某問題時,準備如何解決,就如何呈現(xiàn)與敘述,做到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的匹配。如調(diào)查法是用來解決什么問題的,申請者準備如何解決該問題,就如實地描述與展示出來。為某一問題的解決總是蘊含著解決該問題的某種方法,而某種方法也總是解決某種問題的方法。因此,研究方法就是陳述如何解決研究問題。正確的做法是首先對研究內(nèi)容所涉及的問題加以歸類,然后根據(jù)各類問題設計適合的研究方法。如果無法做到如此精細的話,至少也應該對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所需要的研究方法作出討論。 總之,要想自己的課題立項申報成功,就要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告訴評委專家,我要研究什么課題、我為什么要研究這個課題、我會從什么視角研究這個問題以及我會怎樣一步步實現(xiàn)課題的預期目標。 |
|
來自: leeechen6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