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 指 禮、義、廉、恥。 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準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指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 出自《管子·牧民》:“何謂維 ?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倍Y、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jié)。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禮:文明禮貌,知規(guī)明理。是為人的素養(yǎng)、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條理。禮應從“坐立、進退、辭讓、對答”做起,表現(xiàn)在“尊親、敬長、敦戚、睦鄰”的行為上,守禮,才能互相尊重、彼此謙讓。 義:公道正義,正直正派。是倫理不墜的支柱、充盈精神的源頭。要講誠信、重友情,大義秉公,主持正義,伸張正義,見義勇為,光明磊落,不搞陰謀詭計。 廉:清正廉潔,不貪不占。是做人的品性、為官的操守。廉潔,能提升人品、清明吏治。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則明,廉則威。民不畏我 恥:知恥之心,羞愧之意。是做人最起碼的底線、有是非觀念的表現(xiàn)。知恥為君子,不知恥為小人;知恥必忠必孝,不知恥不仁不賢。 【五倫】 古人所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系。 以忠、孝、悌、忍、善為“五倫”關系準則。 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故應忠:為臣,要忠于職守;為君,要以禮給他們相應的待遇。 父子之間有尊卑之序,故應孝:為父,要慈祥;為子,要孝順。 兄弟之間乃骨肉至親,故應悌:為兄,要照顧弟弟;為弟,要敬重兄長。 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內(nèi)外有別,故應忍:為夫,要主外;為婦,要主內(nèi)。 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故應善:朋友相互交往,要講信義、施善行。 《孟子 .滕文公上》: “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內(nèi)外有別,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這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理和行為準則。 據(jù)《左傳》解釋, “五典 ”就是 “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 后來,孔子提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增加了君臣關系。最后由孟子在整理和總結中國以往道德關系和道德規(guī)范的基礎上,全面地概括了封建社會里人們之間的這五種基本的道德關系,并提出相應的道德規(guī)范。 【八德】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孝:孝順。孝順父母,報養(yǎng)育之恩。 悌:悌敬。兄弟友愛,相互幫助。 忠:忠心。忠心報國,忠于職守。 信:誠信。言而有信,一諾千金。 禮:禮節(jié)。有禮有節(jié),尊敬別人。 義:義氣。正義情義道義,助人為樂。 廉:廉潔。不貪不沾,奉公守法。 恥:羞恥。知道羞愧和榮辱,唯有知恥,才有自尊。 【十義】 父慈、子孝、夫和、婦從、兄友、弟恭、朋誼、友信、君敬、臣忠。 《禮記﹒禮運》說: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三字經(jīng)》的說法是:“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 基本意思是: 父子之間,要注重慈愛與孝順。夫妻之間,要和睦相處。兄長必須友愛弟弟,弟弟應該恭敬或者尊敬兄長。交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長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處應該相互講究信義。君主要尊重臣子。臣子應該忠于君主。 概括起來就是:父慈子孝,夫和婦隨,兄友弟恭,朋誼友信,君敬臣忠。 【三綱】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本義是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于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其實,是封建社會對君臣、父子、夫婦之間道德關系的一種特殊約束。 【五?!?/span> 五常:仁、義、禮、智、信。 是用以調(diào)整和規(guī)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系的行為準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