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1723 — 1735) 44歲登基的清世宗胤禛把有些散架的大清朝又修好了,政府財力空前雄厚,激發(fā)了制瓷業(yè)大發(fā)展。雍正朝瓷因此有了許多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品種、題材、造型都更多樣,原料選擇和加工也更加提高。
雍正帝長期被說成淫奢殘暴,近年又成了勤政節(jié)儉的模范。其實真實的他既有辛勤工作,更要享受帝王生活,養(yǎng)的狗每天有二斤八兩牛肉供奉,還在執(zhí)政的13年里收到了各色瓷器。 【雍正礬紅彩瓷】 礬紅彩瓷作為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低溫釉上彩,燒成后呈鮮艷醒目的紅色,在高溫銅紅釉難以燒制時,可以用作穩(wěn)定的紅色裝飾,但色澤趨向橙色,不如銅紅純正。雍正礬紅彩云龍紋盤。 康熙以后粉彩強烈沖擊了其他釉上彩,由礬紅發(fā)展的紅中帶黃的珊瑚紅成為了主流礬紅單色釉,礬紅主要作為配色用于粉彩瓷的局部裝飾, 嘉慶朝后逐步衰落。 雍正時期的青花五彩更加精致,但單線平涂的畫法使得畫面缺少深淺對比,無法擺脫生硬效果,兩次燒制更顯費工,琺瑯彩和粉彩興起后,青花五彩也漸趨稀少。雍正五彩仕女嬰戲圖罐。
雍正朝瓷在胎和釉上比康熙時更加精致,胎體更薄透和潔白細膩,釉面更堅硬光亮,釉色淡雅,這樣在上面彩繪尤為鮮亮,特別是仕女圖中的人物仿佛要從畫中走下來。 雍正帝勤于政務,不多的休閑時間更希望輕松一些,他玩賞的繪畫有很多山水背景的行樂圖,使用的五彩也多圖案疏朗,大幅留白,回復到成化時期的淡雅風格。帶有“大清雍正年制”款的雍正官窯五彩已經(jīng)非常稀少了。 雍正五彩的色彩變化也較大,為配合淡雅格調(diào)而用色偏淺淡,以黃、藍、綠、紫、黑、金等色為主,尤以紅彩居多,康熙五彩中大幅渲染的濃艷藍彩很少出現(xiàn)了。 雍正官窯五彩也帶動了民窯五彩的變化,題材以山水花鳥、人物小品等為主,不再像康熙民窯五彩那樣一派熱熱鬧鬧開鑼唱戲的風格。雍正五彩人物圖盤。 雍正五彩松下人物圖盤。 在五彩瓷已不多的形勢下,民窯產(chǎn)出的也多為精品,畫工非常精細,黑彩勾勒流暢,各色填充細微,輪廓清晰,色搭有序,在白釉底色襯托下,產(chǎn)生出超越紙本繪畫的藝術光彩。 【雍正斗彩瓷】 清代雍正時期斗彩工藝高度發(fā)展,是繼明成化以來的第二個高峰期,設色更加明快,紋飾鮮明,填彩準確很少漫出邊廓,造型和色彩搭配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雍正時成功仿制了幾可亂真的成化斗彩,北京故宮收藏的兩只雍正朝仿成化斗彩雞缸杯,就曾長期被認為是成化朝器,可惜沒展出,只能通過其他雍正斗彩精品來想象了。雍正斗彩纏枝花紋三足洗。 明代斗彩無大器,康熙時始有大件斗彩器,雍正時斗彩器型和種類進一步大發(fā)展,除了碗、盤、杯、碟這些日常用瓷,梅瓶、高壺、大盤、高足碗等陳設器都做出了斗彩。雍正斗彩花卉紋梅瓶。 雍正斗彩的另一個成就是引入了粉彩,在青花勾出的輪廓線內(nèi),用粉彩料填繪圖案,燒成后呈現(xiàn)出粉彩才有的色彩深淺不一的效果,斗彩因此增添了層次感而更加秀麗清逸。 雍正朝斗彩的填色非常豐富,十幾種色彩呈現(xiàn)淡雅明艷又不失典雅的面貌,再加上俊秀的造型、精細的畫工和舒朗的紋飾布局,藝術成就已勝過成化斗彩。當然,成化雞缸杯和幾十萬件雞缸杯仍然是永恒的神話。雍正斗彩皮球花紋罐。 【雍正琺瑯彩瓷】 康熙時琺瑯彩是由景德鎮(zhèn)燒造里白釉外無釉的瓷坯,送到北京后由宮廷畫師在無釉澀胎上作畫,然后在宮內(nèi)爐窯燒制。雍正時改以景德鎮(zhèn)新創(chuàng)的細白瓷為胎,在素白釉上施彩作畫。 康熙琺瑯彩瓷主要模仿銅胎畫琺瑯器的效果,多在色地上描繪花卉圖,雍正早期琺瑯彩瓷也沿襲了這種色地畫琺瑯。此后雍正琺瑯彩的繪圖逐步增加了山石、花鳥題材,還配以詩句、閑章,在效果上更接近了中國傳統(tǒng)書畫。雍正淡黃地琺瑯彩蘭石圖題詩句碗。
康熙朝時琺瑯彩在大內(nèi)的琺瑯作燒制,雍正時又在圓明園和十三爺?shù)拟H王府設置了琺瑯爐窯,由胤祥親自監(jiān)督,由此可見雍正帝與十三弟的親密關系。雍正胭脂紅地琺瑯彩山水花鳥圖模印鷺蓮圖碗。 這件碗的外底繪一碩桃,桃內(nèi)以胭脂紅彩楷書“雍正年制”雙行四字款,這種底款非常獨特,應該是具有特殊意義的珍品。 從雍正六年開始,內(nèi)務府造辦處能自煉琺瑯料,色彩種類也超過進口料,琺瑯彩瓷逐漸脫離銅胎畫琺瑯的影響,改為白地為主,題材也發(fā)展為集詩、書、畫、印于一體,形成了雍正朝琺瑯彩瓷獨特的儒雅風格。雍正琺瑯彩松竹梅紋題詩句橄欖瓶。 此瓶造型秀美,胎體輕薄,紋飾畫工精細,畫風寫實,儼然一副精致清新的文人畫小景,代表了雍正朝琺瑯彩瓷器的最高水平。 雍正朝白瓷胎體潔白輕薄,在其上用琺瑯料描繪紋飾更能突出彩料的玻璃質(zhì)感和鮮艷色調(diào),是中國古代制瓷技術達到頂峰時期的產(chǎn)物,堪稱康雍乾三朝最珍貴的藝術品。 這件雍正琺瑯彩錦雞牡丹題詩碗,胎體非常薄,在光線下已經(jīng)能透過碗壁看到另一面,壁薄得似乎只有一層釉而沒有胎,代表了雍正琺瑯彩瓷器燒造水平的巔峰。因為它太小太輕太珍貴,被形容拿在手上會擔心被風吹掉,過去從未展出,現(xiàn)在堪稱故宮陶瓷館清代瓷器中的重器。
琺瑯彩瓷在康熙朝創(chuàng)燒,在雍正朝得到有大發(fā)展,乾隆朝后衰落,僅燒造了70余年,但以一批精美絕倫的琺瑯彩佳品,將中國古代彩瓷發(fā)展推到了頂峰。
藍料彩是瓷胎畫琺瑯的一種,采用單一的藍料彩在白胎上作畫,將西方的油畫技法和中國遠山近水的山水畫完美結合,形成遠近景的層次感,紋飾更具有質(zhì)感。雍正藍料山水圖題詩句碗。 此碗圖案畫工極精細,在傳世雍正琺瑯彩瓷中屬上乘之作。通體以藍料彩繪畫的雍正琺瑯彩瓷器,除北京故宮這件外,臺北故宮有一件藍料彩山水圖碗和山水圖盤,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一件藍料彩山水圖茶壺。乾隆時在景德鎮(zhèn)也以琺瑯料燒了很多瓷器,當時宮中的琺瑯彩瓷被集中存放在端凝殿,統(tǒng)計共有400多件。 不過有專家和臺灣故宮將那些在景德鎮(zhèn)燒的稱為洋彩,嚴格意義上的琺瑯彩只是康雍乾三朝在大內(nèi)琺瑯作燒造的。 清雍正琺瑯彩梅花月季圖題詩句碗。 以這個標準,目前大陸地區(qū)除北京故宮外,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各收藏一件公認的琺瑯彩瓷。如此稀缺就讓琺瑯彩價值連城了,據(jù)說某博物館用9位數(shù)才擁有了一件琺瑯彩瓷。這個碗上有一道很明顯的裂紋,從口沿直達碗底,讓人看的好揪心啊。古玩行講究“一道沖減一半”,不過減掉這一半仍然是天價。粉彩在康熙朝晚期一經(jīng)出現(xiàn)就成為了景德鎮(zhèn)的主要品種,并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代,雍正朝粉彩被認為是水平最高的。粉彩采用了琺瑯彩的用料和工藝,故宮目前沿用了將粉彩稱為洋彩的說法,不過2008年臺北故宮舉辦“乾隆洋彩”大展后,關于究竟什么是洋彩引發(fā)了廣泛爭議。粉彩摸上去突出感強,尤其是雍正、乾隆朝粉彩用料最多,顯得又粉又厚。目前一般認為,粉彩是在燒好的胎釉上以玻璃白打底,以鉛或砷為乳蝕劑,涂上顏料后用筆洗開,礦物的乳蝕作用使顏色產(chǎn)生粉化效果。 雍正粉彩瓷以白地彩繪為主,胎體薄輕,釉面純凈,溫潤似玉,可充分襯托出粉彩嬌麗的紋飾。有些盤、碗類小件器物胎薄體輕,若外壁繪有紋飾,迎光透視,可從內(nèi)壁清晰看見外壁紋飾。 雍正粉彩瓷的裝飾題材以花鳥、山水、人物為主,尤以花卉見長,吸收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沒骨技法,突出陰陽向背和濃淡相間,畫面層次清晰,富有立體效果。 雍正粉彩桃樹蝴蝶圖直頸瓶。
天球瓶是宮廷特有的陳設器,以體量巨大著稱,桃結樹更是清代粉彩瓷的的經(jīng)典主題圖案,從雍正到光緒都有生產(chǎn),雍正時期的紋樣著色最為鮮艷和多樣,繪畫水準也最高,只是比乾隆的少了一個桃子。 最后說說,粉彩雖然美麗,但使用鉛甚至砷為原料還是有一定危險,建國后我國出口瓷器中,就有因粉彩鉛溶出量過大被退貨。所以在把玩粉彩瓷,特別是清三代粉彩瓷時,還是要注意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