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的大英帝國,殖民全球,號稱“日不落帝國”。當時的大英帝國,遇到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一是發(fā)現(xiàn)了蠻荒的澳大利亞,急需開發(fā),另一個是英國本土的監(jiān)獄,人滿為患。 為了解決這個兩個問題,大英帝國決定向澳大利亞輸送大量的勞動力,而勞動力的主要來源就是監(jiān)獄的犯人,這個項目可以說一箭雙雕。 剛開始的時候,大英帝國的政府就定下來一個調子,把這項運輸工作交給私人船主來承包,而英國政府支付相關的運輸費用就可以了。 但是一段時間之后,英國政府發(fā)現(xiàn)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囚犯的死亡率太高了。怎么回事呢? 原來運送犯人的船上環(huán)境極差,擁擠不堪,犯人營養(yǎng)不良,健康堪憂,所以很多囚犯都死在了路上。 根據(jù)英國歷史學家統(tǒng)計,在1790年到1792年期間,由私人船主運送囚犯到澳大利亞,死亡人數(shù)達498人,死亡率已經超過了10%,而其中有一艘船叫“海神號”,死亡率高達30%。 這一組數(shù)據(jù)讓大英帝國政府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不僅遭受了經濟上的巨大損失,而且還引來了社會各界的強烈譴責,畢竟那些犯人罪不至死,卻要在海上經歷一場煉獄之旅,時刻面臨死亡的威脅。 廣大民眾要求政府解決這個問題,而大英帝國的政府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們出臺了一條制度,不再按照上船時運送囚犯的數(shù)量來給船主付費,而是按照下船時實際到達澳大利亞的囚犯數(shù)量,來給船主付費。 這一條制度直接改變了結果,原來按照上船時的人數(shù)付費,船主就拼命往船上裝人,能裝多少裝多少,但是,船裝人裝多了,所帶來的問題也多,食物、蔬菜等一些生活用品就會減少,而船主巴不得這些犯人不吃不喝,省下來的都是利潤啊,所以,能夠活到澳大利亞的犯人,簡直就是命運女神眷顧。 這些犯人能不能活到澳大利亞,跟船主并沒有什么關系。但是,政府出臺這項新的規(guī)定之后,直接按照到達人數(shù)付費,這就跟船主有了密切的關系,這些犯人在船主眼中不再是待宰的羔羊,而是行走的金幣,所以,船主不會在一味地多裝囚犯,而是要保證犯人們在船上的生存空間,讓他們吃好、喝好還要配備醫(yī)生、藥物等一系列的措施,確保這些人能夠活著到達澳大利亞,只要有一口氣,到了目的地,那就是金幣。 根據(jù)英國歷史學家介紹,大英帝國政府的這種制度執(zhí)行以后,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在1793年,三艘船到達了澳大利亞。在422名囚犯中,只有一人死于途中。 后來,這項制度又被加以完善,不僅按照活著的人數(shù)給予費用支付,而且還要按照人數(shù)的健康狀況支付費用,甚至還要給一些獎金。 就這樣,私人船主們運往澳大利亞囚犯的死亡率迅速下降了,下降到了1%-1.5%。 這是《管人要穩(wěn) 管事要準》這本書中【管事要準】這一部分的第1章介紹的一個小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私人船主的性質沒有發(fā)生轉變,大英帝國的政府也沒有去成立龐大的各種檢查機構,來檢查和監(jiān)督這些船主,而是改變了一下付費制度,就把這個問題輕松解決了,這就是制度的力量。 好的制度可以讓壞人變好,壞的制度可以讓好人變壞。 大英帝國政府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非常巧妙,一方面他沒有讓這些私人船主發(fā)善心,甚至對他們進行道德說教,讓他們善待這些囚犯。另一方面,他們也沒有設立什么委什么署,甚至委派官員來監(jiān)督這些船主,而是對原有的制度,做了一個小小的創(chuàng)造性的改動,用好的制度解決了一個很麻煩的問題。 對我們經營企業(yè)、管理員工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管理困惑,并不是靠我們監(jiān)督、檢查甚至增加人手就可以解決的,與其這樣,不如改變一下制度。 管理員工離不開制度,好的制度勝過一切的說教、檢查和監(jiān)督。好的制度對企業(yè)、社會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管人要穩(wěn) 管事要準》這本書中,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人性、良知、覺悟、教養(yǎng)、能力等所有跟人相關的一切因素,只要我們把制度定好,就會帶來良性的效果,企業(yè)也會因此興旺發(fā)達。這也是這個故事帶給我們最大的啟示。 問題:你們公司的辦公用品損耗率高,你知道怎么解決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