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這門泥與火的藝術,在中國先民的雙手中曾經幻化出奪目的光彩,并以審美和實用的完美結合被其他國家視若珍寶,歷史上曾被大量出口。它不僅成了中國在世界上的代稱,也是窺探古代中國文 明的絕佳窗口。2021年五一期間,睽隔兩年之久的故宮博物院陶瓷館在武英殿重新開館,這座新館以時間為主軸,用大量珍品生動展示了中國陶瓷八千多年的發(fā)展歷程。而中國陶瓷的第一個高峰,出現在距今一千年的宋代。 宋瓷的代表是汝、官、哥、鈞、定這五大名窯,在器型、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達到極高的成就,成為藏家追捧的珍寶,也是工匠追摹的標桿。故宮藏瓷37萬余件,其中“五大名窯”便是陶瓷新館展覽的重要亮點。那么,要如何看懂它們的文物和藝術價值呢? 「百世風神——“五大名窯”的審美典范」“五大名窯”的名號,最早可見于明宣德年間《宣德鼎彝譜》中所說的“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清代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說“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謂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鈞者,亦甚可貴?!逼渲械牟窀G,相傳為五代后周柴世宗時創(chuàng)燒,但后世既沒有發(fā)現可靠的實物,也沒有發(fā)現窯址。因此明代開始,以汝、官、哥、鈞、定為宋代五大名窯,為中國陶瓷開創(chuàng)了新的一個審美境界。 欣賞陶瓷,大體可從三個方面入手,即釉色、紋飾和器型。五大名窯首先在釉色上樹立了典范,汝窯瑩潤如脂,官窯和哥窯反復施釉使得釉面厚重,定窯潔白如雪,整體上釉色沉靜素雅,即便是鈞窯通過窯變形成豐富多彩 的釉面,與唐代三彩的熱烈相比也內斂許多。宋代瓷釉的特點不單反映在色彩上,還反映在釉的質地上,五大名窯釉面大都形成凝重深沉的質感,汝窯、官窯甚至出現釉厚于胎體的現象,呈現出類玉的質地。 第一行從左到右依次是汝、官、哥窯的瓷器釉面,第二行左為鈞窯,右為定窯 ??故宮博物院 從紋飾上看,五大名窯都追求簡潔,除汝窯、官窯、哥窯表面有瓷器開片,定窯運用刻畫、模塑花紋外,大體都不再有其他裝飾;在器型上,汝窯、官窯是宮廷的專用瓷器,因此造型高雅,而哥窯、鈞窯、定窯除實用器外,也有頗多陳設器,整體簡潔大方。五大名窯追求溫和、內斂、厚重的精神,與宋代追求簡約、克制和理性的風氣息息相關。 寥若晨星的汝窯乾隆有詩曰“李唐越器人間無,趙宋官窯晨星看”,說的是北宋官窯存世稀少,如晨 星般屈指可數,這話形容汝窯更為合適。在傳世瓷器中,汝窯存世量最少,全世界的館藏汝窯不足百件,五大名窯也以汝窯為魁。汝窯的得名是因為燒造地的所在是古代的汝州(今河南中部)。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汝窯的燒造遺址沒被發(fā)現,所以十分神秘。1980年代,考古學家終于在河南寶豐縣清涼寺發(fā)現了汝窯遺址,并出土了大量汝窯殘片。 汝窯是北宋末年徽宗指定燒造的御窯器,燒造時間很短,前后不過二十余年,產量不多,存世更少,南宋人就感嘆“近尤難得”。由于是宮廷用器,汝窯的用料考究,瓷胎細膩,灰中帶白,俗稱“香灰胎”。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汝窯的釉色,有天青、粉青等類,據說在燒造過程中加入了瑪瑙末作為釉料,釉面常見開片,這是因為瓷胎和釉面膨脹系數不一致導致的缺陷。明代曹格《格古要論》就說“汝窯器,出汝州,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蔽覀兘裉炜吹降慕^大多數汝窯器,都是帶有細小開片的,傳世無紋者,僅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一件。(下圖)這種器型的汝窯水仙盆曾被乾隆誤會為給貓狗等寵物喂食的器具。 汝窯“滿釉支燒”的燒造方法也值得一提,無論盤、碗器物,全身包括底足均會包滿釉料,在底部用細小支釘撐起器物,待燒造完畢后折斷支釘。這樣燒制的瓷器,整個器物除細小支釘痕外均被釉面包裹,使得器物整體更加圓潤完美,足見御用器物的用心。 今天我們在部分汝窯瓷底部,能看到“奉華”和“蔡”的字樣,據推測“奉華”為南宋宮中殿名,說明相關器物為宮中御用;而“蔡”字則說明相關器物為蔡京父子所有,應是得自徽宗賞賜,這都表明了汝窯的皇家身份。 汝窯奉華紙槌瓶,底部可見清晰的“奉華”二字,臺北“故宮博物院” 藏(圖源網絡) 紫口鐵足的官窯凡是一切由官府經營的窯口,或是民窯燒造進供宮廷使用的瓷器,都可稱作官窯。而宋代的官窯專指宋代官府燒造的青瓷,從北宋一直延續(xù)到南宋,并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據文獻記載,北宋政和年間在汴京(今開封)置窯燒造的史稱汴京官窯,該窯隨北宋王朝覆滅而結束。宋高宗南渡后,又在杭州先后設立修內司、郊壇下兩處窯址,史稱南宋官窯。 如今,汴京城遺址早掩埋在黃河泛濫的泥沙之下,它的官窯窯址至今也沒有發(fā)現,傳世的器物極少,判斷的難度也很大。從傳世器物來看,官窯和汝窯近似,但仍存在區(qū)別。官窯的瓷器燒造同樣有開片現象,但與汝窯作為缺陷不同,官窯是將開片作為一種自覺的審美追求。 南宋官窯青瓷圓洗,開片明顯比汝窯開片醒目,這是刻意造成的。臺北“故宮博物院” 藏(圖源網絡) 官窯還有一個特點,所用的胎土含鐵量較高,高溫氧化還原后呈現黑色,而由于施釉過厚往下流淌,口沿部分露出的胎土稱為“紫口”,而大部分官窯沒有滿釉包燒,底足呈現鐵黑色,被稱為“鐵足”。“紫口鐵足”是判斷官窯的一個重要特征。 南宋官窯龍紋洗,有明顯紫口鐵足特征,曾被乾隆皇帝誤判為汝窯器,臺北“故宮博物院” 藏(圖源網絡) 宋代官窯的另一個重大特征是經常反復施釉,有的釉面已經超過胎體厚度,稱為“薄胎厚釉”。南宋官窯遺址出土的瓷片瓷胎就極薄,有的僅一毫米厚,但會反復上釉,形成4到5層斷面,使得瓷器呈現厚如凝脂、溫潤如玉的效果。官窯器由于專供皇室 御用,多為陳列器型,尤其是南宋官窯,擁有大量吸收玉器、銅器元素的仿古器物傳世,創(chuàng)造了不少典雅的杰作。南宋官窯粉青釉弦紋瓶,仿漢代銅器器型,故宮博物院 藏 ??故宮博物院 金絲鐵線的哥窯哥窯的身世在五大名窯中最為撲朔迷離。宋代文獻中沒有關于哥窯的記載,窯址一直也未能發(fā)現,另外哥窯的得名至今也無定論。據明代《浙江通志》記載,南宋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二人,燒瓷為生,哥哥所燒為哥窯,弟弟所燒為龍泉窯。又說弟弟嫉妒哥哥,在開窯時候故意澆水,使得瓷器表面開裂,沒想到哥窯因禍得福,以釉面的開片大受歡迎。 哥窯青釉魚耳爐,此爐造型仿商周青銅禮器簋,釉面密布交織如網的“金絲鐵線”開片紋 故宮博物院 藏 ??故宮博物院 編造這個傳說的人完全不了解瓷器燒造知識,在極度高溫的情況下澆水,瓷器只會炸裂而不是開片。不過這個傳說點出了哥窯最大的特點——開片,其中最典型的被稱為“金絲鐵線”。 上圖這件哥窯瓶的開片分為兩種,大的開片呈黑色,小的開片呈黃色,是由于瓷器燒造好后將其放入墨汁上色,形成“鐵線”,而在后期放置過程中,小開片不斷氧化形成淺黃色的“金絲”。 瓷器上部開口邊緣為“紫口”,底部邊緣為“鐵足” (圖源網絡) 哥窯一定程度上也呈現“紫口鐵足”的特征,同時由于官窯也有開片,于是又有“官哥不分”的說法。但兩者有較大的不同,同是開片,哥窯的開片較碎,分為“金絲鐵線”兩種開片,但官窯大多僅有一種大開片。另外,釉色上官窯天青、粉青為上,也有米黃等色澤,而哥窯以灰青為主。 哥窯青釉葵瓣口盤,器物底部呈現明顯鐵足特征,但是開片非常細碎,被稱為“百圾碎”,故宮博物院 藏 ??故宮博物院 哥窯最大的謎團是年代問題,雖然在明代將其列為宋代五大名窯,但至今在宋代墓葬中從未出土過與傳世哥窯相同的器物。西方學者提出哥窯為元代燒制,是對南宋官窯的仿制?,F存不少原認為是南宋哥窯的器物,都能在官窯中找到相類似的器型。一些國內學者已經逐漸接受這一觀點,并把原本認為是南宋時期的器物審慎地定為宋元時期。 哥窯青釉弦紋瓶,與官窯器型接近而有改造,故宮博物院 藏 ??故宮博物院 窯變萬千的鈞窯鈞窯窯址在今天河南禹州市,在金代屬于鈞州,故以此命名。鈞窯在五大名窯中以獨特的釉色和釉質聞名。由于鈞釉是一種乳濁釉,可以將胎體本身的各種缺陷覆蓋,相比其他窯口,它的胎體比較粗糙,而釉料中含有鐵、銅等元素,使得燒出的釉色青中帶紅,如藍天中的晚霞。 另外,因為燒造過程中高溫下的釉料變化,釉面呈現“蚯蚓走泥紋”的紋路,曾被認為是判斷鈞窯年代的一個重要標志。 鈞窯玫瑰紫釉鼓釘三足花盆托,上面有明顯的“蚯蚓走泥紋”,故宮博物院 藏 ??故宮博物院 鈞窯在釉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窯變”,俗語說“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核心是用銅的氧化物作發(fā)色劑,高溫下通過氧化還原形成銅紅釉。銅紅釉對溫度和環(huán)境十分敏感,呈現的色澤也千差萬別。這對后世的瓷器影響巨大,如元代釉里紅、明清的寶石紅、郎窯紅都受鈞窯銅紅釉的影響。 金代鈞窯玫瑰斑“三潭映月”紋盤,上面的玫瑰色就是銅紅釉,觀復博物館 藏(圖源網絡) 對鈞窯年代的判定更加撲朔迷離。傳統(tǒng)上認為鈞窯是北宋年間創(chuàng)燒的,特別是因為清宮舊藏有大量鈞瓷花器,人們把鈞瓷和北宋為皇帝運送奇花異石的“花石綱”聯(lián)系起來,認為這些花器是專供北宋皇帝賞花所用的。但在宋代出土的墓葬中,卻從未見過相似的器物。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托,故宮博物院 藏 ??故宮博物院 另外,鈞窯得名于金代“鈞州”地名,這暗示鈞窯創(chuàng)燒可能在金代(對應南宋時期而非北宋)。同時,鈞窯乳濁釉和汝窯類似,推測應該是北宋滅亡后,汝窯工匠在北方參與了鈞窯的燒造,所以又有“汝停鈞代”的說法。 到了21世紀初,上海博物館、深圳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機構通過比對出土標本,運用技術手段檢測,認為清宮舊藏的“官鈞”應該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燒造,并得到學界的贊同。目前海內外重要拍賣行上拍賣的類似器物,一般都標注為明代早期。不過,故宮博物院仍堅持將相關器物斷為宋代。 如雪類銀的定窯定窯的燒造地點在今天河北省曲陽縣,因為宋代屬于定州而得名。定窯最大的特點就是燒白瓷。因為早期瓷胎較為粗糙,同時釉料帶有鐵元素往往發(fā)青,要將瓷器燒成白色很難,在當時屬于高科技。所以,定窯的白瓷影響很大,廣受民眾歡迎,也因此定窯產出了大量日用瓷,有很多反映民俗風情的用具,如枕頭、茶盞、唾盂等。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北宋定窯嬰兒枕就極富生活趣味(圖源網絡) 相比其他四大名窯,定窯的裝飾手法也相對多元,不僅造型有活潑生動的嬰兒,還會在瓷器表面通過刻花、劃花、印花等多種方式制作出花卉、禽鳥、游魚、嬰戲等圖案。 定窯的大量產品為民間用瓷,同時也被選為進貢官府使用。在傳世和出土的定窯瓷器中,曾發(fā)現不少刻有“官”字款的瓷器,有的瓷器下還刻有“尚食局”“尚藥局”,說明這些瓷器為宮府所用。 金代定窯白釉刻劃“尚食局”銘印花摩羯花卉紋盤 故宮博物院 藏 ??故宮博物院 不過在與汝窯的“宮斗”中,定窯卻敗下陣來。據記載,在北宋徽宗時期,以“定窯有芒不堪用”為借口,將御用的瓷器從定窯改為汝窯。 所謂的“有芒”有兩個解釋:一種涉及到定窯的燒造技術“覆燒”——為節(jié)約空間,將碗盤倒置疊起來燒造,為避免器物釉料粘連,口沿部分不上釉,露出胎體形成澀邊,稱為“芒口”;另一種說法認為有芒是指定窯釉色光芒刺眼,不如汝窯青瓷的內斂含蓄。無論哪種說法,都顯示在當時看來,定窯的做工和美感都比不上汝窯。不少傳世定窯器口沿用金屬鑲邊,就是為了遮蓋“芒口”這一缺陷。 定窯白釉板沿單柄洗,器口有因覆燒所致的毛澀“芒口”,故宮博物院 藏 ??故宮博物院 這五大名窯之中,雖然有的年代受到質疑,但從明代以來便被推崇為宋瓷典范,也是中國傳統(tǒng)制瓷的高峰,對后世的制瓷有巨大的影響。在清雍正乾隆年間,皇家御窯就仿制了不少五大名窯的瓷器。而如今的拍賣市場上,五大名窯也屢創(chuàng)天價,定窯和官窯瓷器都曾以上億港幣的價格成交,而2017年香港蘇富比北宋汝窯天青釉洗更以2.6億港幣成交,說明五大名窯的藝術價值和地位不可撼動。 如今,我們或許無力一擲千金,擁有這些五大名窯,但是仍可以通過各大博物館的館藏一睹宋代瓷器的風采。館藏五大名窯品種最為豐富的、藏品質量最高的無疑是兩岸的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也有較為豐富的宋瓷展出。 另外,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清涼寺汝窯博物館、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定州市博物館等博物館建在相關窯址所在地區(qū),不僅能看到大量的出土瓷器,還能看到當年的燒造遺址,是深入了解相關瓷器的好去處。 北宋定窯劃花八棱大碗,坂本五郎舊藏,2014年香港蘇富比成交(圖源網絡) ??本期互動話題:你還見過哪些來自這五大名窯的瓷器?
文丨羅維 文字編輯丨沐鈞、木木 圖片編輯丨兔子 封圖丨故宮博物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