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富春山居圖》(局部)/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于1350年創(chuàng)作的紙本水墨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整幅畫用了三年的時間才畫完幾經(jīng)易手,并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xiàn)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后半卷:無用師卷,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原畫畫在六張紙上,六張紙接裱而成一副約七百公分的長卷。而黃公望并沒有一定按照每一張紙的大小長寬構(gòu)思結(jié)構(gòu),而是任憑個人的自由創(chuàng)作悠然于山水之間,可遠觀可近看。這種瀏覽、移動、重疊的視點,或廣角深遠,或推近特寫,瀏覽過程中,視覺觀看的方式極其自由無拘,角度也非常千變?nèi)f化。富春山居圖被譽為“畫中之蘭亭”,此畫用墨淡雅、構(gòu)圖疏密有致、用筆頓挫轉(zhuǎn)折、隨意,婉然天成,畫面中的景物富有變化,層次分明,是中國古代山水畫中的巔峰之作。 62.《漁父圖》/吳鎮(zhèn) 《漁父圖》是元代畫家吳鎮(zhèn)創(chuàng)作的絹本墨筆畫,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幅作遠山叢樹,流泉曲水,平坡老樹。坡旁水澤,小舟閑泊。一漁夫頭戴草笠,一手扶漿,一手執(zhí)竿,坐船垂釣。對岸群山遠岫,崗巒起伏,樹木茂盛,溪流人家。遠景諸峰峭拔而立,綿延起伏;中景坡石漸緩,相擁而臥,老樹從中斜逸而出,枝干虬曲,樹葉繁茂,一道幽泉從遠山處蜿蜒而來,流水潺潺,匯入江中;近景的江面上,一漁父泛舟其上,他手扶槳一手執(zhí)魚竿,怡然自得地坐在船沿上垂釣,漁船兩邊沙磧點點,木盛草美,隨風飄蕩。 《漁父圖》,皆天空水闊,幾只漁舟活動于其間,隨意點染,意境或開闊,或幽深頗多變化,既畫出了“放歌蕩漾蘆花風”,又描繪出“一葉隨風萬里身”的意境,吳鎮(zhèn)以此寄托隱逸之意。 63.《幽澗寒松圖》/倪瓚 《幽澗寒松圖》是元末明初畫家倪瓚所創(chuàng)作的紙本墨筆畫,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畫繪疏林遠岫,寒泉溪流。畫面上畫平遠的山坡陀石橫臥其間,坡石中溪流淙淙,似乎是一片清寂,無其花鳥和人跡。遠山無樹,大片空曠,坡石邊亦無草木,只有幾株看去似不景氣的松樹,枝干微傾,松葉亦是稀疏松朗,呈現(xiàn)一派嚴冬的景象,全畫給人一種荒疏蕭索之感。 64.《青卞隱居圖》/王蒙 《青卞隱居圖》是元末明初山水畫家王蒙所作的紙本水墨畫,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 《青卞隱居圖》主要描繪作者家鄉(xiāng)吳興的卞山景色。峰巒曲折盤桓,重疊崢嶸,氣勢雄奇秀拔。山間林木茂密,山徑迂回,飛瀑高懸直注。山腳下有客曳杖而行,山坳深處茅廬數(shù)間,堂內(nèi)一人抱膝倚床而坐。有一老者策杖、踏著輕松緩慢的步伐,正在興致勃勃地領(lǐng)略山林逸趣。密樹深溪處一山麓水口,寬闊的河道上橫臥山石和漫長的渚洲,在水中時隱時現(xiàn)。溪水潺潺,迂回流轉(zhuǎn)。在崎嶇不平的山地上,長有樹木二十余株,濃蔭密布。樹木山勢繁密充盈,氣勢雄偉。 《青卞隱居圖》畫法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濃墨,再用焦墨皴擦,使得畫面不迫不塞,元氣淋漓,氣勢磅礴,創(chuàng)造了線繁點密、蒼茫深厚的新風格。 65.《朝元圖》(局部)/永樂宮壁畫 《朝元圖》朝元圖為永樂宮壁畫的一部分,是元代馬君祥及其子馬七等人創(chuàng)作的一幅壁畫,是元代壁畫藝術(shù)的最高典范。 朝元圖內(nèi)容描繪道府諸神朝謁元始天尊,故名“朝元”。該圖是泰定三年(1325 年)由馬君祥等人繪制而成,描繪了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故事,以8 個帝后主像為中心,周圍有金童、玉女、星宿、力士等共286 尊,場面開闊,氣勢磅礴,個個神采奕奕,表情動作無一雷同。壁畫以八個高3米的主像(南極、北極、東極、玉皇、勾陳、木公、后土、金母)為中心,前畫青龍、白虎二星君,后有天蓬、天猶二元帥,周置仙曹、仙官、天丁、力士、太乙、侍臣、金童、玉女、二十八宿,三十二帝君等,共畫像394身。他們之間有的對語,有的沉思,有的傾聽,有的注視,神情姿態(tài)彼此呼應(yīng),成為有機的整體。服飾冠戴華麗輝煌,衣紋多用吳道子“莼菜條”線條,長達數(shù)尺,緊勁貫氣,既含蓄又有力度。色彩采用重彩勾填,在冠戴、衣襟、薰爐等處瀝粉貼金,更覺絢爛眩目,此風格遠承唐宋壁畫傳統(tǒng),在元代畫壇上獨樹一幟。這里選取《朝元圖》中的二個畫面,其一為主像之一的金母,溫柔嫻雅,高貴富麗;其二為三十二帝君之一的扶桑大帝,莊嚴肅穆,形神兼?zhèn)洹_@些壁畫為我國古代壁畫中的經(jīng)典佳作。 66.《楊竹西小像》/王繹,倪瓚 《楊竹西小像》是元代王繹、倪瓚共同創(chuàng)作的一幅紙本墨筆畫,現(xiàn)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畫是一幅肖像畫,描繪的是楊竹西晚年隱居時的形象。畫中楊謙在策杖前行,他頭戴烏帽,身穿長袍,須髯下垂,面相清癯、磊落有神,兩眼前視,略帶微笑,形象慈祥。他所立石坡旁邊有石堆點綴,枯松襯景。畫作以人物為主體,以古松、石堆為背景,多采用白描的手法創(chuàng)作,線條簡練挺拔,造型端莊,意境脫俗。 67.《四清圖》/李衎 《四清圖》是元代畫家李衎創(chuàng)作的一幅畫紙本水墨畫,前卷現(xiàn)藏美國堪薩斯納爾遜·艾特金斯美術(shù)館,后卷現(xiàn)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圖原為長卷,約在明代中期時被分割為前后兩卷。前卷畫慈竹、方竹各一叢,現(xiàn)藏美國堪薩斯納爾遜·艾特金斯美術(shù)館。這里所選藏在故宮博物院的一段為后卷。圖中所畫蘭、竹、石、梧名“四清”,意喻君子的高潔品性。此卷亦可分為前后兩段,前段畫二石、叢竹和蘭,取由右向左的斜勢,后段畫二梧桐和叢竹。畫家于物造型,以實為主,竹樹皆節(jié)葉具備,蘭石亦轉(zhuǎn)疊多姿。畫中枝葉雖密,但筆筆秀雅簡潔,取形造勢,不無順暢。墨色濃淡相宜,變化自然。 68.《清閟閣墨竹圖》/柯九思 《清閟閣墨竹圖》是元代書畫家柯九思于1338年創(chuàng)作的一幅紙本墨筆畫,現(xiàn)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畫竹兩竿整幅圖清雅秀美,依巖石交錯而立,姿態(tài)峭拔勁爽,石旁有雅竹雜草相襯,幽木與瘦石相映成趣,自有一股拔俗的清高之氣。在畫法上,此畫枝葉組織結(jié)構(gòu)不作固定的模式,而是筆墨靈活,隨意揮寫,畫法自然,但又不失法度。該畫體現(xiàn)了作者熟能生巧的筆墨功底。 69.《墨梅圖》/王冕 《墨梅圖》是元代王冕創(chuàng)作的紙本墨筆畫,此圖是他晚年畫梅藝術(shù)臻于化境的杰作,深為后人珍重。 此圖作倒掛梅。枝條茂密,前后錯落。枝頭綴滿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綻瓣盛開,或殘英點點。正側(cè)偃仰,千姿百態(tài),猶如萬斛玉珠撒落在銀枝上。白潔的花朵與鐵骨錚錚的干枝相映照,清氣襲人,深得梅花清韻。干枝描繪得如彎弓秋月,挺勁有力。梅花的分布富有韻律感。長枝處疏,短枝處密,交枝處尤其花蕊累累。勾瓣點蕊簡潔灑脫。王冕墨梅出于北宋揚無咎派。但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此幅則寫繁花密枝,別開生面。 70.《風雨歸舟圖》/戴進 《風雨歸舟圖》是明代畫家戴進創(chuàng)作的一幅山水畫。 《風雨歸舟圖》描繪的是風雨交加中的山川自然景色和行人冒雨歸家的情景。在布局上,作者采用中軸線構(gòu)圖,高山置于畫面右邊。近景處,樹木、山崖、歸舟相互依照;中景處,蘆葦、枯樹、溪橋、村舍、竹林、遠山錯綜而不雜亂;遠景處,高山重疊,遠山迷蒙,在霧氣中若隱若現(xiàn)。畫中雖然表現(xiàn)的是雨景,但景物自近而遠,層次清楚明晰,將雨中急歸之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畫面近處的巖石和歸舟,一靜一動,對比鮮明,使構(gòu)圖統(tǒng)一中有了變化,更加突出風雨歸舟的主題。橫跨兩岸的溪橋使得左輕右重的景物連成一個整體。溪橋上冒雨趕路的農(nóng)夫,被作者刻畫得惟妙惟肖,一個個顯示出匆忙急切的神態(tài)。中景處的蘆葦更是突出了風勢的狂猛勁厲。 該圖章法新奇獨特而巧妙,筆墨兼工帶寫,顯出豪放灑脫的意境,成功表現(xiàn)了風雨交加的自然景色和特定環(huán)境中的人物情態(tài)。圖中樹石用筆剛勁犀利,氣勢雄壯,以大斧劈帶水墨破出的山石,生動地表現(xiàn)出瘦硬多棱角的特征,強烈地顯示了山石的質(zhì)感和立體感,并運用虛實相生的手法,刻畫出雨中山川的神奇境界和聳拔氣象。近岸樹木作者用了夾葉法和點葉法,蘆葦和竹林用了撇筆結(jié)字點,一筆一畫,筆筆到位,刻畫出狂風中搖曳的形象。狂風大雨用大筆揮掃,增添了畫面的氣勢,從豪縱的筆勢之中,可以看出畫家憤筆疾揮的飽滿激情。 畫中戴進成功運用淺設(shè)色而水墨蒼勁淋漓的技法,以橫刮闊筆掃出狂風大雨,所畫斜風驟雨、樹枝彎曲、逆舟雨傘,最充分地表現(xiàn)出狂風暴雨的運動感。作者對墨的濃淡干濕變化應(yīng)用自如,雨暴風狂的氣象于指腕間颯然而起,充分顯示了畫家的深湛功力和注重觀察自然的可貴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