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呼吸??崎T診和社區(qū)門診中最常見的就診原因。其中慢性咳嗽病因復雜診斷不易,治療效果往往不佳,對患者工作、學習與生活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 咳嗽變異型哮喘、上氣道咳嗽綜合征、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變應性咳嗽與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慢性咳嗽最常見的五大病因(表 1),占全部病因的 70 ~ 95%[2][3][4]。 表 1 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及主要治療藥物 慢性咳嗽的檢查項目主要包括影像學檢查、誘導痰細胞學檢查、肺通氣功能和氣道反應性檢查、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檢測、食管反流監(jiān)測、變應原檢測等。其中肺通氣功能檢查、支氣管激發(fā)試驗和誘導痰細胞學檢查作為慢性咳嗽的一線檢查 [1]。 但是基層醫(yī)院設備與技術(shù)條件受限,或者患者因經(jīng)費、時間及喜好因素導致以上檢查往往無法完成。 那么問題來了,慢性咳嗽如何診治更為簡便有效,更具可操作性? 《激素敏感性咳嗽診治上海專家共識》[5]最近發(fā)布,提出了激素敏感性咳嗽(corticosteroid-responsive cough, CRC)的概念,本文重點學習 CRC 的診斷與治療。 01 激素敏感性咳嗽(CRC) 激素敏感性咳嗽是指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有效的慢性咳嗽,CRC 是一組疾病的總稱。 臨床實踐中將慢性咳嗽分為 CRC 與非 CRC,是為了便于經(jīng)驗性治療。 根據(jù)表 1 可以表現(xiàn),CVA、EB 與 AC 對激素治療敏感有效,屬于 CRC,而 UACS、GERC 不屬于 CRC。 02 CRC 的診斷標準 (1) 慢性咳嗽; (2) 應用吸入糖皮質(zhì)激素 (ICS)(布地奈德 400 ~ 800 μg/d 或等效劑量的其他 ICS,吸入 2 ~ 4 周) 或者口服糖皮質(zhì)激素 (OCS)(潑尼松 10 ~ 25 mg/d 或等效劑量的甲潑尼龍,口服 5 ~ 7 d)能消除或者明顯緩解癥狀; (3) 排除其它肺內(nèi)外咳嗽相關(guān)性疾病。 CRC 的診斷流程可參見圖 1。 圖 1 CRC 的診斷思路與鑒別診斷流程圖 [5] 03 激素怎么用? 激素是 CRC 治療的基石,當缺乏慢性咳嗽病因診斷所需的設備和技術(shù)條件,或者患者自身原因無法完成相應檢查時,可以考慮激素的經(jīng)驗性或診斷性治療。 具體給藥方式、種類、劑量與療程需要個體化調(diào)整: (1) 大多采用 ICS,可予中等劑量的 ICS 聯(lián)合 LABA,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羅(320)1 吸 bid 或沙美特羅氟替卡松(250)1 吸 bid,療程一般為8周以上; (2) 咳嗽劇烈時可使用 OCS 迅速壓制癥狀,如潑尼松 10 ~ 25 mg/d,療程 5 ~ 7 天; (3) 一般 ICS 治療 4 周或 OCS 治療 1 周無效者可基本排除 CRC 診斷,應考慮 UACS、GERC 或其它病因。 04 啟示 激素敏感性咳嗽的概念是基于炎癥病理機制與對激素的治療反應,同時也為了滿足資源受限醫(yī)療機構(gòu)慢性咳嗽診療的需要,可不依賴肺功能、支氣管激發(fā)試驗、誘導痰等檢查,也不需明確 CVA、EB 與 AC 等病因診斷,便于基層醫(yī)院治療大部分慢性咳嗽患者。 但也存在過度診斷、療效不確定、超說明書用藥等風險,需要臨床進一步體會與探索。 CRC 是診斷術(shù)語,往往是經(jīng)驗性診斷性治療,不能解決慢性咳嗽的所有問題,理論上應病因診斷、精準治療。 慢性咳嗽病因復雜治療困難,迫切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投稿:wangmeichao@dxy.cn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 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 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 2022;45:13–46. 2. Irwin RS, Corrao WM, Pratter MR. Chronic persistent cough in the adult: the spectrum and frequency of causes and successful outcome of specific therapy. Am Rev Respir Dis 1981;123:413–7. doi: 10.1164/arrd.1981.123.4.413. 3. Lai K, Chen R, Lin J, Huang K, Shen H, Kong L, et al.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urvey on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in China. Chest 2013;143:613–20. doi: 10.1378/chest.12-0441. 4. 劉國梁, 林江濤.「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構(gòu)成和臨床特征分析. 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 2009;32:42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