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和氏璧是價值連城的寶物,那么歷史上的“和氏璧”真的價值十五座城池嗎?其實是不可能的,如果是數額巨大的金子,那倒還有可能劃等號。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座座城池構成了一個諸侯國的版圖,城池有可能是某個戰(zhàn)略要地。城池內的百姓不單單是民,更是軍,他們又要務農又要保家衛(wèi)國,為國家戰(zhàn)斗。如果僅僅是因為一塊和氏璧就將城池割給別國,城中百姓必然也劃分于別國,對于國家而言,花費的代價是巨大的,對于國家其他城池的百姓而言,造成的影響無疑也是惡劣的。此舉會進而影響到國家內部的團結,以及對外作戰(zhàn)時士氣。 從親昭襄王的表現來看,他提出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的方案無疑就是坑蒙拐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老謀深算的親昭襄王與年輕的秦惠文王博弈。當時趙國國力已經由趙王靈王時期的鼎盛開始衰減,在趙惠文王時期,雖說實力不如秦國,好歹比秦國不會差太多。不然親昭襄王也就不會提出這個方案了。 藺相如在給秦惠文王分析局勢的時候也提到,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秦王的要求。如果咱不給他和氏璧是咱趙國理虧,如果給了秦國和氏璧,而秦國不給咱城池,是秦國理虧,對比之下咱寧可讓秦國理虧也不能給秦國留下把柄。并且當即毛遂自薦,愿意攜和氏璧入秦。并且和趙王保證,如果秦王給趙國城池,他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假如不給趙國城池,他肯定能完璧歸趙。 到了朝堂之上,秦昭襄王果然是拿著和氏璧各種贊談,傳給嬪妃挨個看,就是不提給城池的事,藺相如以指出和氏璧瑕疵為由騙回和氏璧,并且以撞柱威脅秦王,秦王怕真的損失美玉,便拿出地圖隨便指了指,說用這幾個城池來換。 這藺相如一看就是假意為之,于是借口讓秦王齋戒五日才能給他。趁著這個期間,讓隨從抄小路將和氏璧帶回趙國,等五日到了之后,藺相如道明原委,說如果秦國先割給趙國城池,趙國必然給和氏璧,不給秦國強大可以攻打趙國,趙國也理虧。如果秦王你覺得我欺騙了你,你也可以弄死我。秦王無奈,就把他放了回去。 之后秦國再也沒有提及要城池換和氏璧之事,可見從親昭襄王的心目中,他就僅僅想空手套白狼而已,并不是真的想用城池換和氏璧,因而可以說,和氏璧不值十五座城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
|
來自: liuhuirong > 《歷史解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