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的故事已經(jīng)流傳了2000余年,在教科書中,藺相如一往無前的氣勢令人折服,盡管敵強我弱,可他還是為國家爭取到了利益。不過,為何老師從來不告訴你,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后續(xù)?其實,不是老師不想說,而是不敢,因為趙國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爭一時之快,終究會招致災禍。
公元前281年,趙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秦昭襄王聽說后,馬上書信一封,說是要以15座城池交換和氏璧。趙王不是傻子,他知道和氏璧一到了秦國就回不來了,而且這城池的承諾也不會兌現(xiàn)??墒?,若是不給的話,恐怕秦軍就會兵臨城下,畢竟趙國還是要弱上秦國許多的。于是,趙王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縱觀手下文臣武將,無一人有解決之道。
后來,趙王經(jīng)繆賢的推薦認識了藺相如,藺相如膽大心細,見識非凡,他不僅詳細婆剖析了其中的利害關系,還自告奮勇去秦國做交涉,他許諾:若秦王不交付15座城池,他就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就這樣,藺相如拿著和氏璧來到了趙國,不出所料,秦王果然絕口不提“城池”二字,他早就打好了賴賬的主意。于是,藺相如以“撞碎和氏璧”為要挾迫使秦王劃出了15座城池,而他本人也得以攜帶和氏璧順利回到趙國。
不過,秦王是那種因為一塊和氏璧就將15座城池拱手相讓之人么?顯然不是,秦昭襄王見和氏璧沒要成,當然不能善罷甘休,但由于他當時并不想與趙國開戰(zhàn),所以才將這口氣忍了下來,他堂堂一國之君怎么會被藺相如當眾威脅?于是,藺相如回到趙國之后,自然免不了加官進爵,他被趙惠文王封為上大夫,并被當作英雄崇拜,反觀秦昭襄王,他已經(jīng)在為攻打趙國而調(diào)兵遣將了。
其實有史學家猜測,秦昭襄王索要和氏璧,是否在釋放什么信號?要知道,和氏璧原本是一塊楚玉,可是一場宴席過后,和氏璧卻不翼而飛,就連張儀也被打了一頓(當時尚未發(fā)跡):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zhí)張儀,掠笞數(shù)百。多年后,和氏璧再次現(xiàn)世,不過它這一次,卻到了趙惠文王手中,這不得不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趙國與楚國之間是否已經(jīng)結盟了?
所以說,秦昭襄王很可能是在釋放一個信號:我要攻打楚國,和氏璧我也要。和氏璧關乎著秦國與趙國之間的關系,若趙國將和氏璧雙手奉上,秦國就可以放心攻打楚國了??墒牵A相如摔和氏璧的舉動,卻令秦王有些拿捏不準,甚至還一度產(chǎn)生了誤會:原來趙國會插手即將爆發(fā)的秦楚戰(zhàn)事。不過,當藺相如偷偷把和氏璧送回趙國之后,秦王反而放心了:原來趙國沒懂他的意思,只是有些小家子氣,而且還死要面子。
遺憾的是,秦昭襄王還是沒有放過趙國,藺相如回國后不久,秦國便攻打了趙國,并順利占領石城。次年,白起率軍殺入趙國,殲滅了2萬趙軍(《史記》: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由此可見,雖然藺相如保住了趙國的面子,但是逞一時之快卻不利于長遠發(fā)展,若藺相如把和氏璧獻了上去,也許就會麻痹秦國,并默默積攢力量,趙國也不會屢屢被秦國所欺了。 |
|
來自: 我的學校西亞斯 > 《東周{春秋,戰(zhàn)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