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這句話,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詳。 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我好奇,原生家庭真的會傷害我們嗎?或者換一個問法,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傷害程度會有多深? 如果孩童時期的需求沒有被重視過,而父母又有一方是強勢、以自我為中心、控制欲很強的人,那孩子會怎么樣? 會喪失自我意識?會變得懦弱無能?會變得外強中干?還是依舊可以成為TA自己,可以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斗? 或許有人會說,這個孩子肯定沒有出息,因為這不是一個完美的家庭。 難道真的是原生家庭傷害了我們、阻礙了我們嗎?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不可以選擇 “你看過蘇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這本書嗎?看完這本書,我終于知道我為什么會這樣?!?/span> 這是一個22歲的來訪者小彥(化名),在我的咨詢室里說的話。 我感受到她的無奈和憤怒,或許她在書中看到類似自己的影子,她覺得是“家”傷害了她,讓她變成自卑、封閉、懦弱的狀態(tài)。這里的“家”是指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確實是塑造一個人的性格、品質(zhì)、價值觀及交往方式的重要場所,父母的行為和言語也是子女們潛移默化的學習榜樣。 一個擁有良好家庭氛圍、家人互動親密、家庭思想開明包容的原生家庭更容易培養(yǎng)出自信樂觀的下一代。 每個人都期待自己能有完美家庭,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而且我們無從選擇。 那么,關(guān)鍵問題是,我們是否也無從選擇原生家庭的傷害? 25歲的小古(化名)剛來咨詢室時,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很安靜。 小古身高約1.7米,微胖,雙眼皮大眼睛,櫻桃嘴唇,臉卻有些浮腫,能看出她曾有過尖下巴。 還沒有開始咨詢,小古的眼淚就開始往外冒。 小古說起自己的暴食癥,只要想吃,家里有什么都能吃下去,有一次嚴重到連生蘿卜生菜葉都吃了。吃完后,很內(nèi)疚后悔,于是催吐。周而復(fù)始,身體變得浮腫。 小古覺得自己應(yīng)該去看醫(yī)生,但她的母親覺得她只是貪吃,不是病,不讓她去看醫(yī)生服藥。 小古很無奈,但還是選擇聽從母親。 也許會有人好奇,小古都25歲了,為什么不能為自己的生活做主? 因為,小古自小就是乖乖女。小古是母親一手帶大的,父親總是工作很忙,經(jīng)常不在家。 小古記得,在她初中,有一次父親帶回來一個女同事,很瘦很漂亮。 后來小古聽母親說,那是父親的情人,自此后父親也漸漸不回家。小古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的怨氣和煩心都只能與小古傾倒。 小古內(nèi)心很心疼母親,同時,也特別擔心自己發(fā)胖(母親較胖),她盡可能控制飲食,但越怕發(fā)生的事情往往越會發(fā)生。 上大學后,小古突然開始暴飲暴食,吃完催吐,并變成習慣。直到工作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連生蘿卜都能啃,她才后怕,覺得需要治療。 從小古的案例中,我們是否看到了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呢? 如果父親沒有把很瘦很漂亮的女同事帶回家,如果沒有母親的暗示和情緒的抱怨,你覺得小古還會這樣嗎? 原生家庭會傷害人, 但決定權(quán)在你 小古對原生家庭,的確沒得選擇; 但是,小古有權(quán)力去決定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是否繼續(xù)。 為什么說決定權(quán)在小古呢? 不明白很正常,小古自己一開始也不明白,這就是心理咨詢展開工作的地方。 隨著咨詢進展,我們發(fā)現(xiàn),小古對母親的“愛”很難用語言表達,經(jīng)常會用整個身體的反應(yīng)來忠貞于母親。 她的暴食,就是一種對母親的扭曲的認同。 只要她能覺察到癥狀背后的根源,就有可能去切斷根源與癥狀的聯(lián)系,做出不一樣的反應(yīng),那么暴食的癥狀會改善,并慢慢消失。 在咨詢中,我一次次陪伴小古去覺察這個根源,有一次讓我印象深刻: 小古:“這次放假我沒有回去,我媽說我沒良心?!?/span> 咨詢師:“你現(xiàn)在語氣里的情緒好像很復(fù)雜,有憤怒?內(nèi)疚和自責?” 小古:“嗯,我就是不想回去面對她。每次我回去,她都會說我和我爸一樣沒良心,說她對父親的怨恨,以后就只有我了。每次回去我整個人都不舒服,有種不知道該怎么辦,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每次回去我就會有一次高強度的吃東西,吃完就在沒有人的地方吐,不過吐完就好些了。” 咨詢師:“回家讓你很有壓力,聽起來你每次嚴重暴食都是為了宣泄你從家里帶出來的憋屈、壓抑的情緒。” 小古:“是的,我準備要從家里搬出來,但又覺得她一個人住,不忍心。” 咨詢師:“你想離開家,但是又擔心媽媽,怕媽媽傷心。” 小古:“是的。” 咨詢師:“感覺媽媽還沒有長大,需要你來照顧她。” 小古低頭,沉默了一分鐘之久,她抬起頭說:“我決定了。” 咨詢師:“決定什么了?” 小古:“先搬出來。” 咨詢師:“這個決定對于你來講很不容易,我很好奇剛剛發(fā)生了什么?” 小古:“我只是在想,好像一直是我在擔心她,但我現(xiàn)在連自己都照顧不過來,根本沒法顧及她,我在想我搬出來對我更輕松,我想多照顧自己一點。” 小古說完后,我立即感受到她身上多了力量和生命力,那是我之前未曾看到的,似乎她終于找回自己,能為自己而活。 經(jīng)過一年的心理咨詢,后因疫情咨詢中斷,當小古再次出現(xiàn)在咨詢室時,讓我耳目一新。 她瘦了,臉上的浮腫不再,下巴變尖了,高挑的身材穿著露肚臍的套裝,青春散發(fā),活力四射。而且,她戀愛了。 她說了一句話讓我很震驚:“我可以正常的吃飯,我不會覺得內(nèi)疚,我可以做我自己,只是還有些許放不下”。 我們的咨詢還沒有結(jié)束,這是她的階段性的成就,她在慢慢拿回自己的決定權(quán),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在持續(xù)減弱。 這就是一個人在不幸的原生家庭面前,所擁有的選擇的權(quán)力。 這種權(quán)力不只是終止傷害,還是繼續(xù)成長、成熟,就像一顆弱小的苗要蓬勃生長成燦爛的花、豐碩的果。 如何疏通原生家庭對你的傷害? 什么才算成熟? 在我看來,一個成熟的人能區(qū)分并且接受自己與他人(包括父母)是不同的個體,能建立清楚的自我界限,有良好的自我概念。 同時,成熟的人能夠和自己的家庭建立起良好且意義的關(guān)系,但不會過度融入而迷失自己。 不幸的原生家庭,不僅會阻斷孩子的成長,在孩子的成年后,也會進一步阻礙他們的成熟。 就像在小古的故事上,從小她與媽媽過分聯(lián)結(jié),界限混淆,而母親與父親的關(guān)系過于疏遠無法彼此親密,家庭中充滿羞愧和自我貶低的氛圍。 比如小古對自己身材發(fā)胖的羞愧、母親對她的貶低、母親對父親的貶低……這都是對小古的莫大傷害。 她在幫媽媽憤怒,她在幫媽媽爭取爸爸的愛,她在不斷的否定自己,她好像跟媽媽連為一體,她用折磨自己的方式幫助媽媽發(fā)聲和吶喊。 而小古幫助媽媽所做的一切好像又被媽媽忽視,得不到肯定的回應(yīng)(比如媽媽否定她病了)。 小古媽媽從小對她的回應(yīng)都是這般的否定,這讓小古無法建立完整的自我。一個人的自我概念是基于生命前期,照顧者對自己的反應(yīng),孩子得以確定自己的價值。 在心理咨詢中,我陪伴小古不斷去感受自己的感受,試著建立自己邊界,讓她覺得可以做自己,可以正常的吃飯,也可以從意識上與母親完成分離。 并且確定她的自我價值感,讓她可以選擇不再受家庭影響,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讓她知道她要為了自己而活,更讓她知道: 自己的人生朝什么方向發(fā)展、如何發(fā)展,決定權(quán)在她自己,而不在原生家庭。 這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會有很多反復(fù),但是只要堅持下去,就會看到越來越大的改變,直到某一天,你會悄然發(fā)現(xiàn),原生家庭已退居二線,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 心理學家指出,人們六歲之前的很多記憶雖然會被遺忘,但在潛意識里會影響成人的思維,這種影響往往又是自己無法覺察的。 如果這些影響積壓太深,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甚至軀體化癥狀,比如抑郁癥、暴食癥、強迫癥等等。 如果問題較為嚴重,光靠自身的積極努力無法疏通,而且自己去調(diào)試,往往是一味地去壓制或者逃避,是治標不治本。存在于潛意識的那些東西,還是會影響個人的行為習慣和對后輩的教養(yǎng)方式,造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 這樣的時候,求助心理咨詢,讓心理咨詢師介入,進行心理干預(yù),是更為高效的方式。 心理咨詢師會陪伴來訪者一起去覺察和探索原生家庭中是否存在控制、指責、完美主義、否定自由、不準表達、虛構(gòu)事物掩飾真像、彼此不被信任等可能存在的病態(tài)現(xiàn)象; 同時,咨詢師會在疏通階段協(xié)助來訪者建立清晰的自我界限,實現(xiàn)自我分化,使來訪者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 最終通過來訪者在心理咨詢中的領(lǐng)悟,落實到生活中,學會能夠融入家人的生活而不受制于原生家庭,可以更好的成為自己、成就自己。 如果你也深深受困于原生家庭,也可以走進咨詢室,給自己一個解脫的機會。 記住,你的出生不由得你選擇,但是你的人生能夠由你定義。 注:本文故事已獲來訪者授權(quán),并均已加工處理,模糊了隱私信息。 作者介紹 胡岳 胡岳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從業(yè)達7年,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夯實,擅長以人本主義取向、薩提亞療法、家庭治療等處理婚姻家庭、情緒管理和親子教育等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