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比干剖心后并未死去,遇到一個賣空心菜的老婦人后,當問其一個人沒有心會怎樣時,老婦人說“人沒有了心,當然會死?。 ?,比干遂卒。 其實,有一種病,就叫“空心病”,就是“活著沒有意思”。 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徐凱文認為,空心病是“價值觀缺陷所致心理障礙”。 之前有研究表明,如果人感覺自己的生活很有意義或價值,那么他們的人際關(guān)系會更和諧、社交活動更廣泛、身心也更健康,患上抑郁癥、慢性疼痛或殘疾的幾率也會下降。 而現(xiàn)在很多高考后進入大學的學生在高壓力、高回報的努力后,感到很虛無,沒有目標,進而懷疑人生的意義,甚至焦慮,抑郁。 有數(shù)據(jù)顯示,在中國大學生中有超40%存在“空虛的自我”的感覺。但歐美也不乏存在。 空心病往往是期望過高,責任過大等最后壓力過后的產(chǎn)物。國外學者有認為,獨生子女政策或放大了空心病的存在。 得了空心病,看起來就像是抑郁癥,患者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醫(yī)院診斷,多被診為抑郁癥,但所有藥物如水澆石。 空心病有幾個特征:從癥狀上來講可能符合抑郁癥診斷;患者會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通常人際關(guān)系良好;可能從初中、高中,甚至更早就感到迷茫;傳統(tǒng)心理治療療效不佳。 國外有研究將高壽秘訣概括為:飲食有節(jié);活得有價值、有意義;喜歡鍛煉;有責任、有歸屬感;保持健康體重。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林曙光、譚寧發(fā)表述評文章指出,積極心理,包括幸福、感恩、同情心、自信及希望等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作用。 林曙光強調(diào),人不要追求自身愉快經(jīng)歷的“享樂”,而是要追求心理幸福感,這是一種超越自我的滿足,會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來源: [1]David Scharff. What Is Empty Heart Disease? Feelings of emptiness often accompany high-pressure, high-reward endeavors. Psychologytoday. June 7, 2022 [2]林曙光,譚寧. 重視心理健康與心血管疾病的關(guān)系.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20, 36: 105-108.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2.001.【長按或掃描可見原文】 很多疑難復雜病例,一個醫(y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