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熱播的同時,“接吻”這倆字也上了不少熱搜。 有人要求加更,看cp的愛情進展。 但也有人吐槽,吻戲太多,影響不好。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吻戲這個事。 吻戲“花式內卷”? 這幾年,一有新劇上映,“高甜吻戲”的熱搜準少不了。 《夢華錄》的這段吻戲就炸翻微博廣場。 這段戲的高能場面在于導演運用光影來塑造“魚水之歡”。 觀眾也從最開始的“不要戀愛,專心事業(yè)”。 轉變成“請談戀愛,不要事業(yè)”。 連陳曉都說,《夢華錄》是他拍過吻戲最多的劇。 事實上,現(xiàn)在的愛情劇,不僅吻戲特多,吻的花樣也特多。 前有劉燁、馬伊利的方便面吻。 后有熊梓淇、賴雨濛的單根面條吻。 ?
畢竟前者的面條太多難以實踐,不夠唯美。 所以后者將面條簡化成一根,分咬兩端,面條食盡兩嘴自然碰到一起,此時的面條早已不是面條,是啵啵主線的催化劑。 而在電視劇《臥虎藏龍》里,何潤東、蔣勤勤更是貢獻了一出“雜技吻”。 何潤東策馬疾馳而來,與倒掛在垂柳樹上蔣勤勤唇唇相印。 想必編劇應該是受到了《家有喜事》的啟發(fā)。 周星馳上演了一出“巴黎鐵塔反轉再反轉”,堪稱濕吻最高境界。 現(xiàn)在的吻戲早就不是情感推進的工具,而成了營銷的噱頭。 尤其是在甜寵劇里,吻戲就是一部劇的營銷話題,所以編劇在制作的時候就會進行一定的設計,讓你覺得這部劇和其他不一樣。 比如《雙世寵妃》中的夾心餅干吻。 因為不滿于女主和旁人摟摟抱抱,男主直接上嘴宣示主權。 其實這種填充也和大形勢有關。 甜寵劇本身就是以發(fā)糖為主的,劇情比較弱,但能用的發(fā)糖手段無非就是那么幾個。 在一眾嚴肅劇下,偶爾出幾個甜劇還比較能吸引眼球,但這幾年,甜寵劇則完全是一個井噴狀態(tài)。 《我的波塞冬》 在前人已經(jīng)有過很多花樣吻戲的基礎上,觀眾的口味早就被養(yǎng)刁了。
單純的親親抱抱舉高高已經(jīng)不能再吸引他們了,編劇們只能推陳出新,想出一些奇葩的“腦洞吻”。 什么才是高級的吻戲? 誠然,在愛情劇中,高甜段落一定會吸引觀眾反復觀看,吻戲就是其中的翹楚。從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來看也是如此,愛情劇的秘訣就是要多拍結婚戲和吻戲。但是,吻戲的形式、吻前的情感鋪墊、演員的情緒狀態(tài)、鏡頭的使用手法等等都是非常需要技巧的。和激情戲一樣,吻戲之所以不好拍,就是因為一方面要誘惑觀眾,另一方面又不能拍得太色情。 所以,與其讓觀眾用第三方的視角冷眼旁觀,不如把攝影機就放在演員旁邊,讓觀眾覺得身臨其境。 就像《夢華錄》里那一段,只有劉亦菲虛化的后背和陳曉的眼神。這種細節(jié)才是誘惑人的,也才能夠讓觀眾心里有撓癢癢的感覺。但很顯然,現(xiàn)在很多吻戲只是為吻而吻,就像前面的那些花式吻戲一樣。不著一筆,但欲望卻噴涌而出才是真正的“眼神開車”。很多優(yōu)秀的激情鏡頭并沒有真正拍到演員的身體,它們關注的是演員的表情。演員要充分調動自己的表情和情緒來表現(xiàn)性感。一開始,取景要緊湊。拍過一會兒之后,可以把攝影機向后拉一點,多拍一些演員的動作或身體。但不論什么時候,都要保證演員的臉對著鏡頭,盡可能多拍臉,這樣觀眾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演員的表情上。而且,吻,會遮到臉,拍得不好,就是一張臉撞上了另一張臉。而且不能簡單地使用過肩鏡頭,而是要把攝影機拉遠一點。既能拍清女演員的臉,也能拍清男演員的背,此時的距離和角度才夠浪漫。同時,矮一點的演員(通常是女性)要把頭多向后仰一點,角度也要比平常大一些。女演員仰面躺著,但她的頭向后仰,臉對著鏡頭而不是男演員。男演員躺在女演員一邊,這個角度男演員是看不到女演員眼睛的,所以實際上是無法進行眼神交流的。但他又不能直接壓在她身上,因為那樣的話就看不到女演員的身體了,男演員的臉也看不到了。這才是影視劇需要的親密,夠唯美夠誘惑,還不用拍到太多身體。這對演員的要求就比較高,他們需要準確地掌握好角度。因為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人親吻時喜歡把頭偏向右邊。比如在《偷香》里,當攝影機移動時,麗芙·泰勒也隨著攝影機轉頭。一開始她的臉是朝向攝影機的,但當攝影機繞過男演員之后,她就把頭側向了左邊,這樣她的臉就又朝著鏡頭了。當親吻結束后,還要再切回到另一個角度拍一下,讓觀眾看到他們吻完之后的反應。畫面中兩人面對面,后面銜接特寫鏡頭,再拉回兩人特寫,是比較經(jīng)典的吻戲拍法。為了增加沉浸體驗,現(xiàn)在還出現(xiàn)了另一種方法表現(xiàn)接吻美感——只給其中一個人臉部特寫,他們互相看著對方,但嘴唇一接觸,兩個人的臉就會消失。拋開這些不談,只是一味的加入吻戲橋段,那最終出現(xiàn)“濫吻”。在很長一段時間,由于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審查制度,吻戲成為很多東西的替代品。而在影視劇里,由于燈光、化妝、特寫和剪輯的效果,吻戲的性暗示程度會更加強烈,因此它的表現(xiàn)形式會越來越多,限制也越來越少。現(xiàn)在很多影視劇都是從“結果反推創(chuàng)作”。先有關于熱播劇的認知,再讓制作團隊想盡辦法向這個認知去靠近。一旦出現(xiàn)爆款,對這部劇成功因素的分析便會驟增。資方就會循著分析蜂擁而上,跟風生產(chǎn)相應內容,試圖復制爆款的輝煌。而且網(wǎng)絡播放的形式讓平臺方得以掌握所有的數(shù)據(jù),觀眾在何處暫停,何處快進,哪些片段播放高,都是可以獲知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很容易將某部劇的成功歸結為幾個片段,而忽略整體劇本的作用。在這種環(huán)境下,資方選擇劇本的時候首先看的就是是否含有這些潛在爆款橋段,編劇設計的一些很有新意的東西就很容易被砍掉,讓位于爆款橋段。當所有人只關注瞬間而忽略整體的時候,那劇本也必然變得碎片。而且這還會帶來另一個問題——新人編劇不知道什么才是好的劇本。 創(chuàng)作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對于小公司來說更是如此,與其嘗試不確定的內容,不如就遵循流量邏輯,學習熱播劇的“成功經(jīng)驗”。雖然有描寫男女之情,但整整23集,從頭到尾沒有出現(xiàn)過任何擁抱、牽手的鏡頭更不用說吻戲、床戲這一類在其他劇中很常見的橋段。兩人長大后第一次碰面,得寶跟她說自己是第一個建棚種菇的。雖然麥苗沒給他好臉色,但當她從窗口探出頭說出:“你給我的信,救火的時候燒著了,我沒有看”這段話的時候,所有人都明白一個事實——這兩人能成。試想一下,如果馬得寶當時說的是“我喜歡你”之類表白的話,得多俗啊。兩個人一起在房間里吃雪糕,暖色調渲染出一種曖昧氣氛,不斷切換的特寫鏡頭、互相試探的眼神、雪糕融化時意外的身體接觸和不自然的眼神碰撞不斷加劇了這種曖昧和心動感。在鏡頭營造的曖昧推拉下,觀眾看得沉浸,心動值和氛圍感自然而然被拉滿了。 作者:疏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