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藝術(shù) 味覺的審美 首倡者 · 葉羽晴川 文:葉羽晴川 轉(zhuǎn)載請注明作者 看茶泡茶,看什么,怎么看? 看完了怎么辦? 看茶泡茶是一個泡茶者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這是所有愛茶人,泡茶者的共識。然而,如何看,看什么?卻是千差萬別。 有人說看茶樹品種,迄今為止,我沒有看到任何的一本書上清晰記載有哪一個茶樹品種該用什么方法去沖泡的記錄。 有人說看茶葉的分類(紅茶還是綠茶還是別的茶類),然而,依然只有一個籠統(tǒng)的說法,比如紅茶多少度的水,綠茶多少度的水,同時還不忘告訴你,還要綜合其他因素。 有的說看老嫩。單芽的,一芽一葉或者一芽幾葉的還都不一樣。 故而,看茶泡茶有時候就容易流于空談,然后告訴我們茶文化博大精深,非常復雜,所以要多喝多泡。然后如何多喝多泡,卻也是語焉不詳。 工藝、品種、地域,必然會影響到一款茶葉的口感、香氣、滋味的呈現(xiàn)。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對于一個泡茶者來說,是不是就必須知道呢?知道了,是不是就能把這款茶泡好呢?如果是這樣的話,理論上,每一個茶農(nóng)都應該懂得把茶泡好,實際上,茶農(nóng)泡好茶的幾率并不高。這是一個無法忽視的現(xiàn)實。如果他們能泡好茶,那么,我們很多農(nóng)大、茶葉研究機構(gòu)的泡茶培訓豈不是多此一舉? 故而,種茶是一個專業(yè),制茶是一個專業(yè),泡茶也是一個專業(yè),這里是有清晰的邊界的,如果沒有意識到這個邊界的存在,我們就有可能走錯路,花了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卻依然泡不好茶。而制茶、種茶的技術(shù)也只能是一知半解。 以知識的無涯來掩飾方向的錯誤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作為一個習茶者,作為一個泡茶者,其最重要的結(jié)果就是——把茶泡得越來越好喝。習茶者的無涯應該在此,而不是在工藝、品種、地域上的糾纏。 作為一個泡茶者,更多的是面對一款又一款來源不同,倉儲不同、品種不同,工藝不同,地域不同的茶,每一個因素都可以深究下去,而無窮無盡。我們究竟該看什么? 對我們當下泡茶 最有幫助的因素有哪些呢? 我在20多年的研究過程中,對于哪些因素對當下的泡茶有直接的影響,以及在這種影響下,作為一個泡茶人,該如何應對,現(xiàn)將基本規(guī)則做如下總結(jié),期待對廣大的泡茶者有所幫助。 在正式泡茶之前,我們需要清晰的是泡茶的基本原理:將茶葉中的有效水浸出物向水中轉(zhuǎn)移的過程。 正是基于以上原理,我們借以厘清在沖泡中,哪些因素會影響轉(zhuǎn)移的效率和結(jié)果,知道了這些因素,我們該如何通過有效的手段去保證這泡茶湯的口感。 一 看干茶外形: 茶葉的外形通常和工藝緊密相關(guān),我們通??梢砸姷降耐庑斡袉窝康?、一芽一葉或者多葉的,帶老葉老梗的。磚形、餅形、沱形、條索、卷曲、碎茶、柱狀、珠形、球形、散茶、簍裝。顏色偏冷調(diào)的一般不發(fā)酵或者發(fā)酵較輕、偏暖的相對發(fā)酵程度較高。這是一個初步的判斷和規(guī)律。 在泡茶的過程中,我們只需要關(guān)注一下六種形態(tài),對于沖泡就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這六種基本形態(tài)如下:整、碎、粗、細、松、緊。 整:外形完整,一般指條索完整(所有外形未被破碎)、還有就是直接成塊狀(緊壓茶的塊狀、漳平水仙); 碎:主要指外形受外力而導致的破碎(條索的完整度很低,甚至沒有完整的條索。比如正山小種、紅碎茶、各種茶葉末,緊壓茶在撬茶過程中的碎末。) 粗:外形粗大。比如六堡的老茶婆、壽眉等。 細:和粗相比,條索相對會小一些。主要在綠茶、紅茶里體現(xiàn)比較多。 松:外形比較松散,比如一般的毛峰、白茶中的牡丹、壽眉,散的生普。 緊:這里主要是緊實和緊結(jié)。黑茶類屬于緊結(jié)、而紅茶、綠茶類則屬于緊實。比如都勻毛尖、信陽毛尖之類。 一般情況下,整、粗、松。這一類的茶葉外形,注水的力度可以大一些。而碎、細、緊等外形的茶葉注水的力度相對要小一些。 當然很多時候,茶葉的外形不會只是以一種形式出現(xiàn)。如果有認知不到位的,我們就可以依據(jù)第二看來判斷。 二 看入水狀態(tài) 茶葉的外形是一個初步的判斷,還需要根據(jù)茶葉入水之后的狀態(tài),來進一步確定注水的方式、力度。 每一款好茶,只有被潤透了之后,有效水浸出物的浸出通道才是通暢的。這種通暢對于后面泡茶的幫助是看得見的。然而,恰好是這一點又通常是被忽略了的。 潤茶,是茶味的開始。 是茶葉正式向我們敞開心扉的時刻。一旦把這一點做好了,后面的茶湯通常都差不了(這里是指經(jīng)過了專業(yè)的學習和練習之后的狀態(tài))。 如果不清楚這一款茶該怎么去注水,我們可以一開始沿著碗壁小水流注水,當水抵達泡茶器的底部時觀察茶葉是在泡茶器底部不動,還會會浮動。 浮起來 當水流下去,茶葉能浮起來,說明茶葉的身骨比較輕飄,這時候注水點就可以直接選擇在茶葉上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身骨比較輕,而絨毛比較多的茶葉(白毫銀針),就必須用小水流(水珠)一點一點的打濕茶葉。如果身骨比較輕,而絨毛不多的,就可以用小水流,直接淋濕茶葉。 不動 當水流下去,茶葉沉在泡茶器的底部不動的,可以采用沿著碗壁或者周邊注水都可以。有例外的就是,像單叢這一類的茶葉,即使身骨比較沉實,不會浮動,注水點也可以直接落在茶葉上,但是,水流的力度要控制,禁止翻動茶葉。 如果茶葉的絨毛比較多(比如碧螺春、信陽毛尖),那就盡量不要沖擊到茶葉。否則茶湯會變得渾濁。 如果茶葉沒有絨毛的,稍微沖擊到茶葉,不讓茶葉動蕩也是可以的。水流的力度一定要控制到:茶湯是有濃淡層次(上淺下深)的。 葉片比較粗大的,注水點直接在茶葉,小水流,針對性(最有效地潤濕茶葉)的注水。 三 看茶湯滋味 我們品茶,最終是品嘗的茶湯,茶湯的濃淡滋味決定了我們是否愉悅。一個優(yōu)秀的沖泡者會及時地在品茶者的口味和茶湯濃淡風格中做一個平衡。 茶葉的沖泡過程中,剛剛經(jīng)過了充分潤透的茶葉有效水浸出物最為豐富,此時向水中轉(zhuǎn)移的效率也是最高的時期,這一階段,注水的力度和沖泡的時間也是最小和最短的。隨著沖泡次數(shù)的增加,有效水浸出物越來越少,注水的力度也要逐漸增加。 一般來說,剛剛開始沖泡時,盡量不要翻動茶葉。在一次又一次的沖泡中,口感逐漸變淡,則注水力度逐漸增加,茶葉從最初的不翻動,到小小翻動,到翻動的越來越厲害。這個過程一定是伴隨著力度逐漸加大的過程。同時,浸泡的時間越來越長。 如果是用了留根泡法,則初期留在泡茶器中的茶湯比較多,到后期逐漸越來越少,到最后不要留根。 茶,以我的生命,豐富你的生命, 生命的色香味借茶而生! 茶友正在閱讀 《詩茶篇》 《如茶學員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