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記 | 地丁草 文|敏敏 春天,薺菜、二月蘭、蒲公英、早開堇菜、紫花地丁、繁縷草正開的熱熱鬧鬧的,夏至草、附地菜、點地梅,在零星地開放著。 猛然看見了綠油油麥地里有那么一大棵已開花的地丁草,地丁草有別于紫花地丁的開枝散葉,它纖細,葉片也小小的,花朵開出來的卻是一小串,白邊紅心,浸染著的云錦一樣的瑰麗。它的花雖小,結構卻精致。望去,就像一只只,要振翅飛翔的小小鳥。 地丁草為二年生灰綠色草本,莖自基部鋪散分枝。葉片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二至三回羽狀全裂,一回羽片3~5對,具短柄,二回羽片2~3對,頂端分裂成短小的裂片。 花粉紅色至淡紫色,四枚花瓣,上下兩瓣,里面兩瓣。外花瓣頂端多少下凹,具淺雞冠狀突起,邊緣具淺圓齒;其中上花瓣后方的距稍向上斜伸,末端多少囊狀膨大,蜜腺體約占距長的2/3;下花瓣稍向前伸出。內花瓣頂端深紫色。蒴果扁平橢圓形,下垂,具2列種子。兩枚內花瓣頂端深紫,身形小巧,緊密靠合。 地丁草罌粟科紫堇屬,別名: 箭頭草(《普濟方》), 羊角子(《乾坤生意秘韞》), 獨行虎(《綱目》), 地丁草(《本草再新》), 如意草(《隨息居飲食譜》)。 紫花地丁,味苦,性寒,無毒。 《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綱目》:"苦辛,寒,無毒 歸心、肝、大腸經。 《玉楸藥解》:"入手少陰心。足少陽膽經。 《要藥分劑》:"入肝、脾二經。" 具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效。治溫病高熱煩躁,流感,傳染性肝炎,腎炎,瘰疬,腮腺炎,疔瘡及其它化膿性感染。 用于時疫感冒,咽喉腫痛,疔瘡腫痛,癰疽發(fā)背,痄腮丹毒。 書籍摘錄: 1、《滇南本草》:"破血,解癰疽疥癩,九種痔瘡,諸瘡毒癥。" 2、《綱目》:"主治一切癰疽發(fā)背,疔腫瘰疬,無名腫毒,惡瘡。
4、《嶺南采藥錄》:"作瀉藥及吐藥。" 5、《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外用拔毒消腫。治目赤腫痛,麥粒腫,療瘡腫毒,乳癰,腸炎腹瀉,毒蛇咬傷。" 6、蘇醫(yī)《中草藥手冊》:"治一切化膿性感染,毒蛇咬傷,淋巴結核,黃疸,腎炎,膀胱炎,關節(jié)腫痛,便血,鼻出血,眼結膜炎,前列腺炎。" 7、《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癰疽疔腫,淋巴結結核。" 8、《河北中藥手冊》:"治急性傳染性肝炎。" 9、《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消炎解毒。治黃疸肝炎,高熱煩躁。" (苦地丁的功效與作用) 內服:煎湯,1~3錢(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注意:體質虛寒者忌服。 附方: 1、治急性傳染性肝炎:地丁一兩,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2、治痢疾:地丁草配火線草、地榆,煎湯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3、治指頭感染初起,淋巴管炎(紅絲疔)紅腫熱痛:地丁、野菊花各一兩。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4、治疔腫:鮮地丁、蔥白、生蜂蜜搗敷。(《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5、治濕熱瘡瘍:地丁一兩,金銀花一兩,蒲公英一兩,大青葉三錢。水煎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臨床應用: 治療感染性疾病:用青綠色或黃綠色具有角果之苦地丁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當于生藥2克。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小兒酌減,每日2次,或根據(jù)病情增減。治療流感、上感、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扁桃體炎、急性腎炎、急慢性腎盂腎炎等共297例,治愈184例(62.3%),有效70例(23.3%),無效43例(14.4%)。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yè)中醫(y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本草記 | 敗醬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