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紫花地丁 zihuadiding 【別名】地丁、金剪刀、紫地丁、箭頭草、兔耳草。 【英文名】Violae Herba。 【來源】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根狀莖短,節(jié)密生。主根粗,有數(shù)條細根。葉多數(shù),基生,蓮座狀;葉片下部通常較小,呈三角狀卵形或狹卵形,先端圓鈍,基部截形或寬楔形,稀微心形,邊緣具淺圓齒,兩面無毛或被細短毛,果期葉片增大;托葉膜質,蒼白或淡綠色,2/3~4/5與葉柄合生,離生部分線狀披針形?;▋蓚葘ΨQ,具長梗;花瓣淡紫色或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淡并帶紫色條紋;萼片5,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基部附屬物矩形或半圓形,頂端圓或截形;花瓣5,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雄蕊5,子房卵形,無毛,花柱棍棒形,柱頭三角形。種子卵球形,淡黃色?;ㄆ?~4月,果期5~9月。 【產地分布】生于路邊、林緣、灌木叢、荒地、田埂陰濕處及水溝邊。主產于江蘇、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收全草,洗凈,曬干。 【藥材性狀】多皺縮成團。主根圓錐形,直徑1~3毫米。葉叢生,灰綠色,濕潤展開后,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5.6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基部截形或呈心形,邊緣具鈍鋸齒;兩面有毛;葉柄細長,長2~6厘米,上部有明顯狹翅。花莖纖細;花瓣5,花紫色或淡棕色,矩形管狀,蒴果通常三角狀裂開,內有多數(shù)淡黃色種子。氣微,味微苦而帶黏性。 【性味歸經(jīng)】性寒,味苦、辛。歸心經(jīng)、肝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涼消腫。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用量15~30克;單味大量可用至30~60克;外用適量,搗爛外敷患處。用治熱毒癰結所致之疔瘡癰腫、乳癰、腸癰、丹毒等癥;及肝熱目赤腫痛、毒蛇咬傷等。 【藥理研究】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近從全草中分離出一種在體外試驗中具有高活性抗I型艾滋病毒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為10000~15000的磺化多聚糖。本品具有抑菌、利膽、利尿和輕瀉等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化學成分】含有苷類、黃酮類、黏液質、棕櫚酸等。另含對羥基苯甲酸、反式對羥基桂皮酸、山柰酚-3-0-鼠李糖苷等成分。 【使用禁忌】陰疽漫腫無頭及脾胃虛寒者慎服。 【相關藥方】 ①治淋巴結核:紫花地丁15克,夏枯草12克,元參9克,大貝母9克,牡蠣15克。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闌尾炎:紫花地丁、金銀花各30克,連翹、赤芍各15克,黃柏9克。水煎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③治腸炎痢疾:紫花地丁、紅藤各30g,螞蟻草60g,黃芩10g。煎服。(蘇州醫(yī)學院《中草藥手冊》) ④治黃疸內熱:紫花地丁末,酒服6克。(《乾坤秘韞》) ⑤治前列腺炎:紫花地丁、紫參、車前草各15克,海金沙30克。煎湯,每日1劑,分2次服,連服數(shù)日。(蘇醫(yī)《中草藥手冊》) ⑥治熱病發(fā)斑:紫花地丁、生地各15克,赤芍、丹皮、連翹各9克,生石膏30克(先煎)。煎服。(《安徽中草藥》) ⑦治麻疹熱毒:紫花地丁、連翹各6克,銀花、菊花各3克。水煎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⑧治目赤腫痛:紫花地丁、菊花、薄荷各9克,赤芍6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