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呂布和劉備最大的差距——劉備始終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并將當(dāng)下所做的一切都視為通向理想的手段而已;呂布則既無大志更無大智,一生縱橫無敵,卻終未成就什么事業(yè),反被曹操所殺。 很少有人拿呂布和劉備來比較,很明顯,呂布雖勇冠天下,但終是三姓家奴,最后被曹操殺死,一生數(shù)易其主,最終也沒打下自己的一塊地盤,是那個時代最悲催的失敗者。 劉備則不然,從一無所有到建立蜀漢政權(quán),三分天下有其一,可謂是功成名就,青名留史。 這樣的兩個人,怎能拿來相比呢? 其實,看劉備早年的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和呂布,還是有諸多相似之處的。 比如呂布最為人詬病的“三姓家奴”、數(shù)易其主,這事兒,劉備其實也沒少干,只不過劉備還多少有點廉恥之心,沒拜過干爹而已。 都知道劉備出身微末,織席販履之輩,但史書上記載的劉備,卻是“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span> 看看,這樣出身的人,玩兒的卻是“富二代”的那套。 這說明什么?說明劉備是一個物質(zhì)欲極強、非常想沖破自己階層的那種有野心的人。 這樣的人,當(dāng)然不可能一輩子安于“織席販履”,在那個東漢末世,政局動蕩,豪強四起,給了劉備這種人崛起的極好的機會。 于是劉備開始尋找機會,他最初依附軍閥公孫瓚,幫著公孫瓚一起打袁紹。 后來認識了徐州牧陶謙,陶謙給了劉備四千兵馬,劉備就又依附陶謙。 陶謙死,劉備無力獨自支撐,又遭到多次攻擊,無奈之下又投了曹操。 不久之后又背叛曹操歸順了袁紹,卻又密遣趙云招兵買馬,壯大自己的私人力量。 看看劉備的這些行徑,可以說這是他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無奈之舉,但畢竟是投一個叛一個,這和我們認知中的劉備“大仁大義”的形象,是不是有點反差呢? 再看他投靠的這些人,公孫瓚、陶謙也好,曹操、袁紹也罷,雖實力不同,但他們每個人都是一方霸主,都有自己的政治訴求,也就是都有自己的立場,甚至他們的立場是針鋒相對的,但劉備呢?我才不管你什么立場,能接收我給點好處就行。 這就是呂布和劉備相比的差距所在。 呂布也是投一個叛一個,投一個就認義父,叛一個就手刃干爹,為高官厚祿所誘殺了丁原,為貂蟬美色干死了董卓,后又投袁術(shù)袁紹,也是屢投屢叛。 看呂布早年的這些行徑,和劉備不是如出一轍嗎? 所以也有史家說劉備“反覆難養(yǎng)”,這個評價,是不是跟我們平常對呂布的評價差不多??? 其實表面看差不多,內(nèi)里卻大不一樣。 劉備自出道開始,就是打定主意自己要做自己的主的,要在這亂世之中打下自己的基業(yè),后來經(jīng)歷多了,懂得了政治宣傳輿論戰(zhàn)的厲害,又利用自己劉姓這個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打出了“匡扶漢室”的旗號,為自己爭得了一個有利的政治地位。 劉備投靠誰,決定于他當(dāng)時的處境,都是他主動投靠于誰,而不是受什么誘惑,他投靠的目的很明確,先在你這里養(yǎng)養(yǎng)再說,“反正爺在你這里,也就是個休養(yǎng)生息而已,爺才不管你是什么立場,爺自己是有立場的?!?/span> 換句話說,劉備,始終是一個人格獨立的人。 而呂布則不然,投一個就想著一輩子就這樣了,享受榮華富貴了,卻又受不了另一個遞上來的更大的誘惑。 呂布,才是真正的“反覆難養(yǎng)”,因為他真的是想“養(yǎng)”在某個主子門下,但又養(yǎng)不住。 在人格上,呂布始終是不健全的。 這就是呂布和劉備最大的差距——劉備始終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并將當(dāng)下所做的一切都視為通向理想的手段而已;呂布則既無大志更無大智,一生縱橫無敵,卻終未成就什么事業(yè),反被曹操所殺。 劉備懷揣理想,屢敗屢戰(zhàn),經(jīng)赤壁一役,成為此戰(zhàn)的最大受益人,與孫權(quán)瓜分了荊州,四處流浪的劉備,終于有一塊根據(jù)地,憑此,日后三分天下,建立蜀漢政權(quá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