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呂布被罵成'三姓家奴',也被視為反復無常。不過小編認為在漢末的社會背景下,他只做錯了一件事。 呂布這個人物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形象都不怎么好看。歷史上呂布是一個反復無常的小人,在《三國演義》中強化了呂布的武力,推舉成三國第一人,不過也給他一個深入人心的'三姓家奴'的綽號,呂一個姓;丁一個姓;董一個姓,剛好三個。 呂布殺丁原投奔董卓;殺董卓投奔王允;與曹操競爭兗州失敗后歸附劉備,卻趁劉備與袁術交戰(zhàn)時偷襲下邳。這樣看來呂布確實是一個純粹的小人。不過我們不能忽視當時的歷史背景,那是一個軍閥混戰(zhàn),互相在對方身上啃肉的時期。呂布干過的事情,其他人也干過。小編認為呂布唯一做錯的事情,就是殺死丁原,這件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呂布的形象。 刺殺董卓,實際上是符合人心的舉動呂布刺殺董卓,一直被人視為他的一個不義之舉。畢竟兩個人誓為父子。曹操活捉呂布的時候,劉備為了置呂布于死地,在旁邊用丁原和董卓兩個人點曹操。不過義有小義有大義,呂布刺殺董卓,于個人而言是違背了小義,但是對于天下來說,卻是迎合了大義。 董卓對東漢王朝的破壞一言難盡,這種破壞不僅僅局限于最上層的皇帝或者朝臣,還包括下層的普通百姓。董卓廢掉少帝劉辯,扶立劉協(xié),毒殺何太后,挖掘皇陵,雖然有任用蔡邕等名士的行為,但是這種徹底破壞漢室尊嚴的做法,無法得到士大夫的支持。 另一方面董卓又放任亂兵進行劫掠,隨便跑到別人家里搶劫財物甚至劫色,稱其為'搜牢'。董卓還有一次派軍隊到陽城,當時人們正在集會,董卓軍隊把他們都殺掉,史料記載是'駕其車重,載其婦女,以頭系車轅,歌呼而還',手段極其殘忍,影響十分惡劣,董卓當然也得不到民心的支持。 另外董卓控制朝政,可以說是讓中央和地方之間徹底失去控制。各地方長官紛紛起兵討伐董卓。雖然不清楚他們的真實想法,但是討伐董卓是有利益可言的,那么地方長官也不支持董卓。 誰都不支持董卓集團,呂布與王允聯(lián)合殺死董卓,實際上是為民除害,是迎合國家大義的。董卓死后,百姓開心得就像過年一樣,甚至董卓都被點了天燈。如果小編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肯定不會考慮呂布和董卓的父子關系,而是感謝呂布殺死了董卓。 而且呂布也從未為這件事感到羞愧,反而作為自己的一樁功績。袁術給依附劉備的呂布寫信,提到呂布殺董卓一事,是認可的態(tài)度,感謝呂布幫自己報仇;呂布拉攏袁術的部下楊奉、韓暹,也是說自己有殺董卓之功,二人有護駕之功來套近乎;呂布在下邳,瑯琊相蕭建與他不對付,呂布又拿自己殺董卓的事情說事。可見殺董卓一事,對呂布的形象并沒有什么負面影響,甚至有點小提高。 依附劉備反水,類似情況在東漢末年相當常見呂布還有一件事頗受詬病,就是依附劉備以后又反水。從現(xiàn)代人或者正常的道義來說,這件事做得確實是非常不地道。呂布被曹操打得窮途末路,袁紹、袁術等人都不待見他,只剩下劉備一個人。劉備也算仗義,收留了呂布,結果呂布反手與袁術聯(lián)合,端了劉備的老窩下邳,導致劉備剛剛有起色的事業(yè)又一次陷入低迷。 再次強調一下,這件事確實有問題,不過在東漢末年亂世中的各個軍閥身上,那就不是一個問題,因為類似的情況實際上是非常常見。我們來看苦主劉備,依附于曹操的時候參加過'衣帶詔';依附于袁紹的時候自己偷摸派趙云征兵補充實力,騙袁紹說是收攏潰兵;最過分的是名義上幫助劉璋對抗張魯入川,實際上卻是為了消滅劉璋,搞不好和張魯還有隱秘的聯(lián)盟關系。 再來看看曹操,曹操最弱小的時候依附于張邈,然后跳槽到袁紹那里,也是漢末最大的一支勢力。曹操能成為東郡太守乃至兗州牧是袁紹的支持;打徐州牧陶謙的時候有袁紹的援軍;被呂布端了老窩開始與呂布打的時候多虧了袁紹的幫助,否則就沒有曹操這一號了。結果等到曹操恢復兗州,并且搶到漢獻帝之后,就與袁紹翻臉,后來更爆發(fā)了'官渡之戰(zhàn)'。 不僅劉備、曹操,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看上去有頭有臉的袁紹也是這樣。袁紹最早是渤海太守,他上面有一個頂頭上司,就是冀州牧韓馥。結果袁紹利用各種各樣的手段,比如與韓馥叛將麹義聯(lián)合;與幽州的公孫瓚聯(lián)合;自己率軍從討董的前線向鄴城進發(fā)恐嚇韓馥,最后奪走了冀州。 這個例子與上面兩個例子還有所不同,畢竟韓馥對袁紹沒有什么恩德可言,但也能說明在亂世的軍閥之間,道義是不存在的,堅守道義的恐怕會死得很慘。既然曹操、劉備這樣做沒有毛病,我們也不應該苛責呂布的做法。 殺死丁原,是呂布形象卑劣的最大原因小編上面說了殺董卓和反劉備,并不是為呂布這個人物洗白。在小編心中,呂布從來不是一個正面人物,而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殺死丁原這件事。丁原是并州刺史,呂布是丁原的主簿,在當時的二重君主觀(第一重是皇帝和其他人,第二重是長官和佐吏)的背景下,丁原是君,呂布是臣。呂布殺丁原,這種事情的性質可想而知。 我們看二重君主觀之下的其他人的表現(xiàn):公孫瓚是遼西郡吏,郡守坐事被流放到交州日南郡,公孫瓚的做法是先告祭祖先,然后追隨太守一起到日南。告祭祖先的祝詞就是:'昔為人子,今為人臣。'后來太守在道中被赦免,公孫瓚也因此而得名。 就連董卓這樣的兇暴之徒,他的佐吏對他也有極高的忠誠。王允、呂布、李肅等人殺死董卓,掌控了東漢朝廷的局勢。董卓的主簿田景上前趴在董卓的尸體上,被呂布殺死,'凡所殺三人,馀莫敢動。'和呂布倒是形成了鮮明對比。 丁原以呂布為主簿,'甚見親待',雖然沒有像《三國演義》中結為父子,但是對呂布也算是不薄。結果呂布受到董卓的拉攏,投奔董卓。投奔董卓倒也沒有什么關系,漢末三國時期跳槽的情況多的是,最關鍵的是呂布還親手殺死丁原,用前東家的性命討取新東家的歡心,這是一種很惡劣的表現(xiàn),也是呂布做過的最嚴重的錯誤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后漢書》、《漢末英雄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