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更像一部連續(xù)劇,前一段推送的,主角是華南圭;接著推送的主角是華南圭的兒子華攬洪;今天要續(xù)上的,則是華攬洪的女兒華新民。 我很早就預告過,華氏三代人,與北京城的規(guī)劃、胡同的命運,都息息相關。 (華新民。來自網(wǎng)絡資料) 關于華新民,我很早就聽說過她的名字。 那時我還在一家報館,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胡同拆遷、故居保護之類的新聞事件,每有類似事件發(fā)生,總有華新民這個名字出現(xiàn)。這個時候才知道,她是一位胡同保衛(wèi)人士。 后來我對胡同也發(fā)生了興趣,就更多地去看她的文章與觀點。再有文化保護之類的新聞報道,我也經(jīng)常建議記者去采訪華新民。再后來,我又到了一家雜志社,因為我個人對于胡同、對于老北京文化的愛好,所以經(jīng)常會有一些選題涉及這方面內容,也都經(jīng)常安排記者去討擾華新民老師。但事實上,我只跟她見過一面。 我見她那次,是她出版《為了不能失去的故鄉(xiāng)》,在西單圖書大廈做簽售。她忙得不亦樂乎,光是給排著長隊的讀者簽售就累壞了,而且還有很多外地來的“華粉”,等著她給解讀房屋產權的各種法律規(guī)定。 關于胡同保護,記得我跟華新民在微博上互動時,她對我有一種提醒,大概意思是說,僅從文化角度來談胡同保護,效果不佳,最終還是要從法律上解決問題。所以,現(xiàn)在說她是胡同保護專家,更不如說她是中國私產保護法律專家(遺憾的是,我對法律不開竅,所以至今還是講文化)。 1954年,華新民就出生在她的祖父一手建造的無量大人胡同19號院。7歲就讀史家胡同小學。1976年,華新民隨父母去法國定居。10年過去,她依然充滿著對北京的思念。于是,在丈夫被法國公司派到中國工作的時候,她帶上兩個女兒與丈夫一起回到了北京。 這個時候的北京,已開始了很多商業(yè)化工程。華新民眼看著一處處胡同被拆,也突然意識到,這座她深愛著的古都,這樣下去必將名存實亡。于是,她開始了一個人的胡同保衛(wèi)戰(zhàn)。 |
|
來自: 新用戶8926AVU2 > 《《巾幗名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