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瀉心降壓,“三黃”顯神通 火熱之患,也會引起高血壓,厥陰風火,上逆于頭,陽郁于上而不能下達,引起頭暈頭痛,耳鳴目赤等癥狀。 ※此屬陽熱亢盛,風火上逆之證,若單用重鎮(zhèn)之品,往往不能起到潛陽降逆的目的,此時當知瀉心。 ※而心為肝之子,肝為心之母,治肝瀉心,又屬“實則瀉子”之法,瀉火以制陽,引陽氣下行。 澤瀉 ※再者,心主血,火逆則血涌,火降則血涼脈通,血得以下行,血壓亦隨之而降。 ※心又主神明,火亢則神亂,火降則神安,神安則脈靜、血壓平。 心與火、血、神相關,故瀉心能起到降壓的作用。 黃連 【例案】 趙女士,58歲。 患高血壓病已10年余,血壓21.3~23.9/14.6kPa之間。 刻下癥見:左半身無力,耳鼻灼熱,心煩烘熱,口苦舌干,下肢發(fā)涼。脈弦有力,舌質紅,苔黃膩而干。 證屬火動于內,陽亢于上,治當瀉火,投大黃黃連瀉心湯。 陳皮 處方:大黃,黃芩,黃連。 以滾開水漬之代茶飲。 服藥3劑,每日排便2~3次,面熱大減,黃膩苔亦僅見于根部,血壓亦降至29.3/16kPa。 遵仲景之訓“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故再投原方3劑,仍漬后代茶飲。藥后血壓再降至26.9/14.6kPa。 半夏 二、平淡奏奇效 ,四兩撥千斤 【例案】 趙先生,51歲。血壓18.7/13.3kPa。 患者體格肥盛,胸脘痞悶,惡心嘔吐頻作,且頭昏眩暈,視物搖墜,心慌心悸,周身困重。脈沉,舌苔白膩。 此為風濕痰濁上擾之證,采用小半夏湯加味。 處方:半夏,茯苓,枳殼,生姜,澤瀉,陳皮。 此例主癥明確,眩暈,惡心嘔吐,患者不堪其擾。 枳殼 四診參合,患者嘔吐、眩暈,源于胃中停飲,擬用小半夏湯加茯苓湯。
主癥與本案相合,再加澤瀉,取仲景澤瀉湯之意,主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另以陳皮、枳殼,理氣和胃。 患者服藥3劑后,嘔吐、眩暈、心悸皆減,但噯氣仍然存在。隨證調方,諸癥均減輕、消失,血壓亦降至17.3/12.0kPa。 夏枯草 三、自擬方見效,三草湯收功 我常用自擬三草湯——夏枯草、龍膽草、益母草三草,配以芍藥、甘草,治療高血壓病。 方中龍膽草清瀉肝經之火;夏枯草清肝散結;益母草性善行走,能行血通經;重用芍藥,緩急解痙,和營斂陰;使以甘草,調和諸藥。 此方可隨證加減,如加牛膝引火下行;加鉤藤、菊花息風;加石決明、珍珠母平肝潛陽;加石斛、玄參以養(yǎng)肝陰;加茯苓、澤瀉、滑石利濕。 白芍 【例案】 張先生,64歲。高血壓多年,血壓血壓25.9/12.5kPa。 兩側頭痛,手摸上去,連頭皮也痛,伴有胸悶氣短,耳鳴。脈弦,舌質紫黯,苔白。屬氣郁化火,火氣上炎之證。 處方:夏枯草,龍膽草,益母草,柴胡,白芍,枳實,丹皮,甘草,陳皮,石決明,牛膝。 藥后諸癥皆減,但未根除,頭兩側疼痛仍會發(fā)作。 故以后三診均以三草湯加減,使頭部側痛大減,血壓亦降至22.7/12kPa。 |
|
來自: 勇無止境879 > 《中醫(yī)(已轉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