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lán)月光 去介休,已經(jīng)十余年了。雖然是匆匆一面,但就像邂逅一個美麗的女人一樣,她那溫婉的眉眼,粲然的笑容,卻蕩我心扉,久久不能忘記。 介休是一個小城,也是一個傳統(tǒng)風(fēng)味極濃的城市。去時已是大年二十九,介休城內(nèi)大街小巷一派過年的喜慶氣氛。在一個老舊小區(qū),我看到一戶人家在擦窗戶玻璃。拿了抹布,一點一點擦,那玻璃擦得 過年的喜悅、過年的感覺、過年的莊嚴(yán),就在這不斷地擦洗中升騰起來,濃郁起來。 昨夜剛剛下了一場小雪,大街小巷披了一層薄氈,卻映襯得那些窗花,那些春聯(lián)更加紅艷,更加喜慶了。 街道上走過的人似乎也匆匆忙忙,喜氣洋洋,沉醉在春節(jié)的喜慶之中。 介休市 介休是因為一個人而得名的。這個人就是介之推。據(jù)《辭源》、《辭海》"寒食節(jié)"釋義:春秋時,介之推歷經(jīng)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fù)國后,隱居介休綿山。晉文公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母子隱跡焚身。晉文公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節(jié)。 介之推這個人是很奇怪的。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dá)十九年,他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jié)"的由來。 山西介休綿山 其風(fēng)骨令人嘆嗟。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母親,就在別人勸說介之推找晉文公時,他母親也堅決支持兒子。說”能如是乎?與汝偕隱。" 孔子說,隱居以 綿山就在介休旁邊,傳說是介之推燒死的地方。后人為了紀(jì)念他,就把此地稱為介休。寒食節(jié)也成為中國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與端午節(jié)一樣。 去介休,雖然未能到訪綿山,可路過綿山,看著起伏的溝壑,薄薄的小雪下,這些丘壑更顯氣度和精神。走過去,看著綿山,似乎就看到了介之推那凜凜的氣節(jié),錚錚的鐵骨。 綿山水套溝 千百年來,他依然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寶貴的鈣質(zhì),多少知識分子從介之推不言祿的氣節(jié)出發(fā),生發(fā)成為士寧可殺不可辱、視名利如糞土、君子義以為上的可貴品格。 綿山雖不高,卻儼然是一座精神的高山,巍然聳然,讓人瞻視。這山,雖名為綿,卻是硬的。有著讓人不容小覷的氣度。 綿綿的清明柳,帶著介休的思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