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并稱“齊桓晉文”,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重耳文治武功高,擅長結交有才能的人,開創(chuàng)晉國百年霸業(yè)。還是公子時,由于晉獻公寵愛驪姬,想廢掉太子申生,立驪姬的兒奚齊為太子,驪姬之亂時爆發(fā)。太子申生被害死了,重耳為避難,開始了長達19年的逃亡之路。當時跟隨他逃亡的人有,:狐偃、趙衰、魏犨、司空季子及介子推。逃亡之路,開始要躲避晉獻公的追殺,后來又躲避晉惠公的追殺,風餐露宿,饑寒交迫,時常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有回重耳餓得前心貼后背,就說,要是能吃上一碗肉該多好啊。介子推不聲不響給重耳端來一碗肉。重耳就發(fā)誓,以后如果能當上國君,一定要 好好報答介之推。逃亡終結之后,重耳真的登上國君之位,變成了晉文公。正好周室內亂,晉文公國事繁忙就把重賞介之推的事給忘了,但是介之推也沒有象壺叔那樣主動去討要封賞。介之推卻認為忠君侍君是為人臣子的本份沒有必要掛 在心上。象狐偃、壺叔那樣過度追逐名利,只會在名利中迷失了自己。而和遠離名利場,遠離的爭斗,和母親一起隱居于綿山,做了一名不食君祿的隱士。后來別人提醒晉文公,晉文公才想起自己當初曾許下的諾言,并為自己不能厚待功臣失信于功臣而難過。 介之推拒絕受賞。晉文公親率人馬去綿山尋訪,奈何不見介之推蹤跡,他一心想找到介之推,竟然放火三面燒山,想留一條下的路給介之推。大火在山上連燒了三天。 晉文公傷心極了,痛哭拜祭一番,為了兌現(xiàn)承諾,他將綿山改名為介山。他在柳樹的樹洞里發(fā)現(xiàn)了介之推的一片衣襟,衣襟上有一首小詩:介之推忠君的氣節(jié)萬古流芳,他有功而淡泊名利,從不求君主賞賜。這樣的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效仿,后人就用“寒食節(jié)”來紀念他,清明的前一天,家家戶戶插柳枝,燒紙錢、不生明火,吃冷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