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與冰心相識甚早,也曾算是一對比較要好的姐妹花,但之后卻形同陌路,當年徐志摩離世,眾人皆在表示哀悼之時,唯冰心在唱反調(diào),兩年后,冰心發(fā)表《我們太太的客廳》,揭出了二人分道揚鑣的原因,而當時正在山西考察的林徽因,托人送了一壇子老陳醋給冰心作為反擊,此時,二人已徹底反目。 算起來,冰心與林徽因之間的淵源還是非常深的。 早年,冰心的丈夫吳文藻與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都出自清華大學,且都是1923級的學生,不僅是同學而且還是好哥們兒,而林徽因與冰心,都是福建人,也算是老鄉(xiāng),1924年,林徽因與梁思成前去美國康奈爾大學進修,遇到了冰心,一番閑聊之后,覺得很談得來,一來二去便成了好朋友。 若是按照常理來發(fā)展的話,兩人即便不成為摯友,也不會變成仇人,只可惜,幾人回國之后情況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 起因:冰心的文章《我們太太的客廳》,對于林徽因的暗諷梁思成與林徽因?qū)W成回國之后,定居在北平,由于二人名聲大而且人緣好,所以沒有多久,在他們家形成了當時相當盛極的文化沙龍,一時之間,各領域的名流聚集。 比如,林徽因的追求者徐志摩、林徽因的另一個護花使者金岳霖、文壇大佬胡適、大作家沈從文、考古學家李濟、物理學家周培源等等。每到周末的下午,北總布胡同三號院,也就是林徽因與梁思成的家里,往往人聲鼎沸,而當時沙龍的主角并不是梁思成,而是林徽因。 這一盛極一時的最有名氣的文化沙龍,也就是后來冰心筆下的“太太的客廳”。 只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贊譽林徽因,比如冰心。 1933年冰心發(fā)表《太太的客廳》,書中塑造了一位養(yǎng)尊處優(yōu)而且工于心計,讓很多男子對其死心塌地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太太。
文章里的敘述,實在顯而易見,林徽因的朋友很多,但女性朋友的確很少,當然,絕大多數(shù)的女性都不會喜歡跟林徽因這樣才貌雙全的女子做真朋友的。 再者,文章將當時北平知名的男子都挨個兒點了一遍,其中“女人的男子”說的就是徐志摩。 自此,兩人公開結(jié)怨。 來自于徐志摩的緋聞,火上澆油林徽因在東北任教生病期間,按照一生的建議,被梁思成送去了香山靜養(yǎng),而在林徽因休養(yǎng)期間,金岳霖、張奚若、羅隆基、凌叔華、沈從文等人,時常都會結(jié)伴一起去看望林徽因,另外還有個人一場勤快,三天兩頭就跑去香山,那就是徐志摩。 原本,林徽因與徐志摩之間也沒有明確戀愛關系,何況兩人當時都已經(jīng)各自成家,可徐志摩這般實在是不檢點,畢竟人言可畏。 冰心實在看不下去了,于是也前往香山探望林徽因,勸其不要心軟,徐志摩只不過是在玩游戲而已,千萬別被他騙。從這方面來說,冰心其實也并無惡意,不過林徽因似乎聽不進去。 沒多久之后,受到丁玲之約,冰心寫了一首詩《我勸你》:
詩中的意思與所映射的人物,實在明顯不過,這引起了沈從文與徐志摩的不滿,于是他們給冰心取了個外號叫“教婆”,覺得冰心多管閑事,這樣的時期在林徽因那里,也不知作何感受。 在1938年之后的抗戰(zhàn)期間,林徽因與冰心在昆明同住了三年,兩人的住處相隔也不過十來分鐘的路程,但兩人之間沒有任何來往的經(jīng)歷。 到底孰是孰非:冰心在文化領域頗有盛名,而林徽因雖說也是才女,但主要成就集中在建筑領域,兩人的想法等也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比如就當時的文化沙龍。 冰心認為,30年代的時候,各地混戰(zhàn)不休,日本對于東北華北的滲透染指越來越明顯,越來越深入,對于崇尚激進的文學家冰心來說,她實在無法理解九一八之后,那些所謂的文人們還能在“太太的客廳”歡聲笑語,談論著藝術(shù)與美學。 金岳霖對于這一點,也基本有比較類似的看法:這篇小說也有別的意思,這個“別的意思”就好像是三十年代的國內(nèi)少奶奶們似乎有種商女不知亡國恨的毛病。 而林徽因方面,認為在那些充滿陽光的周末下午,當時文化界的人士們齊聚林徽因與梁思成家的客廳,無論身份地位、無需繁文縟節(jié)、沒有固定主題,沒有規(guī)定鐘點,太太的客廳里,只有海闊天空的聊天,不分彼此的靈魂交流。 這種和諧共處的聚會,是當時文人雅士們進行交往、愉悅身心的重要方式,也是他們汲取信息、評論國是與激發(fā)靈感的載體。 冰心在晚年,對外界做了個很耐人尋味的解釋,那就是當年《太太的客廳》里的女主原型,并不是林徽因,而是陸小曼。 事實上,兩人結(jié)怨,表面上是因為一些瑣碎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冰心看不慣林徽因的言行,在公開場合進行尖銳的規(guī)勸,而實際上,也因為兩人的性格與觀念存在極大差異。 林徽因才貌雙全,天生就有男人緣,冰心才華橫溢,生活優(yōu)渥,同時顯得古板尖酸。 冰心的心底,一直看不慣林徽因的作為,而林徽因的個性,自然也無法容忍旁人對于自己的生活指手畫腳。若是當年冰心能忍住對林徽因的規(guī)勸,哪怕是善意,若林徽因并非與其針鋒相對而是及時溝通,再者,冰心沒把生活中對旁人的看法帶到文章里去,也沒有了后來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