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湖北革命黨人成立軍政府,打響了推翻封建專制的第一槍。此時,清廷除了北洋軍有戰(zhàn)斗力外,已經無兵可調,而北洋軍卻只聽命于已經被清廷免職兩年的袁世凱。 1908年11月4日和5日,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慈禧臨終前任命光緒弟弟醇親王載灃剛剛兩歲的兒子溥儀繼位,是為宣統(tǒng)皇帝,載灃以攝政王身份處理朝政。 想當年,光緒帝推行戊戌變法,結果因袁世凱向慈禧太后告密,害得光緒帝被終身幽禁。此后袁世凱官運一路亨通,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練兵處會辦大臣、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等職。如今,光緒和慈禧相繼去世,而光緒的親弟弟載灃掌管了清廷的大權,此仇如何不報? 載灃也確實想替哥哥光緒帝報仇,但是他還不敢貿然下手,因為他知道袁世凱的勢力和心腹在當時已經布置到了清廷各個方面。載灃知道張之洞是袁世凱的政敵,所以他與張之洞密商殺袁世凱的事情,結果,張之洞跪在地上連連磕頭:“國有大故,不宜誅戮舊臣?!?/span> 載灃又密電征求與他有心腹之交的北洋軍第4鎮(zhèn)統(tǒng)制吳鳳嶺、第6鎮(zhèn)統(tǒng)制趙國賢等人,結果,他們的回答卻是:請先解除他們的職務,以克兵上有變,致辜天恩。 看到袁世凱的政敵不同意殺袁世凱,自己在北洋軍的心腹也不同意殺袁世凱,載灃也就不敢對袁世凱下手了,但他絕對不能容忍袁世凱繼續(xù)留在朝廷里。因此,在1909年1月2日,載灃以清帝的名義下詔:袁世凱現(xiàn)患足疾,步履維艱,難勝職位,著回原籍養(yǎng)病。 袁世凱此時也愿意離開這個天子腳下的生死之地,他在離開京城的時候,把他以前用30萬大洋買下來的府學胡同住宅贈與了他的心腹大將——江北提督段祺瑞,為他后來的東山再起留下伏筆。 當武昌起義爆發(fā),而前往剿滅革命黨人的北洋軍在蔭昌的率領下,作戰(zhàn)不積極,眼看革命黨人在南方聲勢一天比一天壯大,載灃在時任內閣總理大臣奕劻的極力推薦下,明知重新起用袁世凱是引狼入室,但為了能迅速撲滅武漢革命軍,也被迫于10月14日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兼辦剿撫事宜,“除湖北軍隊外,蔭昌所率各軍及水陸援軍,亦得會同調遣?!?/span> 誰料,袁世凱對這道圣旨卻并不滿意,因為清廷還沒有把前方軍事的指揮全權交給他,而是只派他做蔭昌的副手。另外,他也考慮載灃對自己的疑心未去,此時急于出山,恐怕會引起載灃的懷疑。因此,他依舊用“足疾未痊”的理由辭謝了對他的任命。 奕劻接到袁世凱的拒絕后,也不明白,本來他和袁世凱的心腹徐世昌等人,已經是按照袁世凱的授意出面保薦他重新出山了,現(xiàn)在清廷已經重新起用他了,怎么袁世凱又裝腔作勢地不肯受命呢?為此,他又叫徐世昌于10月22日秘密到河南彰德(袁世凱隱居地)去了解一下袁世凱到底是怎么想的? 徐世昌到彰德后與袁世凱一番密談之后,很快就回到京城,裝作很生氣的樣子回報奕劻說:“慰亭(袁世凱字)真是不像話,他還提出一些就職的條件,這些條件都是萬萬不能答應的,我看就讓他在家里待著吧,不見得沒有他前方就不能打勝仗?!?/span> 奕劻問他袁世凱都提出了哪些條件,徐世昌才慢吞吞的說出了如下六個條件:一、明年召開國會;二、組織責任內閣;三、開放黨禁;四、寬容武漢起事人員;五、授予指揮前方軍事的全權;六、保證他軍隊糧餉的充分供給。 袁世凱提出的這些條件,其實質就是要把清廷的軍事和政治大權都要從滿族大臣的手里奪過來,使清政府完全聽從他的擺布。根據(jù)這些條件,不僅皇族內閣奕劻要下臺,連掌握清廷最高權力的載灃也要退居無權無勢的地位。 袁世凱現(xiàn)在之所以敢于提出這些足以嚇倒清政府的條件,是因為他在此時已經處于北洋軍的嚴密保衛(wèi)之下,清廷已經不可能對他下毒手,而且還指望他率北洋軍去剿滅武昌起義的革命黨人。同時,袁世凱還想利用這些條件,把革命軍也保全下來,以便作為控制清廷的一股力量。 此時,南方一省接連一省地宣布脫離清政府,不僅壯大了湖北革命軍的聲勢,而且北方也受到了革命力量的嚴重威脅。10月25日,革命軍又一舉攻克了漢口,并以漢口為基地向外圍發(fā)起新的攻勢。 此時,驚慌失措的載灃,不得不向袁世凱作出第二次讓步,于10月27日,調蔭昌回京供職,下令袁世凱為欽差大臣接替蔭昌職務。同時下令馮國璋為第1軍軍統(tǒng),擔任前方作戰(zhàn);段祺瑞為第2軍軍統(tǒng),擔負后方接應,兩軍及所有赴鄂的海陸軍隊,均歸袁世凱節(jié)制。 清廷任命袁世凱為欽差大臣的同一天,馮國璋即率北洋軍又奪回漢口,似乎是為了表明北洋軍真的只聽命于“袁宮?!薄?/span> 面對此情此景,清廷無奈地在11月1日,又任命袁世凱為清政府內閣總理大臣,自此,袁世凱重回清廷的權力頂峰。
|
|